安徽省合肥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发育为乙的场所是骨髓B.丙细胞膜表面有大量抗原识别受体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细胞具有发达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如图是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体液。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组织液B.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的O2,所以a处O2浓度大于b处C.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尿素都是c的成分D.白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可以是c、d3.“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汗腺分泌减少,代谢加强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4.小明不小心被针刺,做出抬手动作,其反射相关结构如右图。小明抬手后对妈妈说“我手被针刺了,有点疼。”与上述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是抬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元B.抬手时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可推测b和c处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物质C.脊髓神经中枢先产生痛觉再发出抬手指令D.小明说话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V区的参与5.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生理功能。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而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毒品可卡因能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但长期吸食会引起多巴胺受体减少。如图表示多巴胺和可卡因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利用,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B.多巴胺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后被降解C.可卡因的存在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D.可卡因直接作用于突触前膜,间接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6.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乳酸不断积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初期由于含有氧气且pH较高,坛内存在其他微生物的生长B.中期由于乳酸不断积累,厌氧状态形成,乳酸菌成为优势种C.后期由于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D.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故泡菜要尽早食用7.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放入密闭小室中更易窒息死亡B.肝脏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C.饭后半小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葡萄糖浓度升高D.激素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8.(10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1)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属_____性基因。(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11.(14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取同种植株上与顶芽距离相同的侧芽作为实验材料,其目的是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表现出的顶端优势可以从曲线a和曲线_________(填数字)的实验结果得到验证。(2)比较曲线a、b、d,可知豌豆植株的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转变而形成的。比较曲线___________可知,___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比较曲线a、d、e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而在植物体内,赤霉素在器官水平上还可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3)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组合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一白色阔叶×红色窄叶41504020二红色窄叶×红色窄叶04190141三白色阔叶×红色窄叶427000(1)上述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白色、红色)、_____(阔叶、窄叶)。(2)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两种颜色的现象叫做_____。(3)写出组合一中两亲本的基因型:白色阔叶_____;红色窄叶_____。(4)写出组合三中两亲本的基因型:白色阔叶_____;红色窄叶_____。(5)第三个组合的后代是红色阔叶,若让它们自交,则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表现型:_____,比例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2、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详解】A、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即甲发育为乙的场所是骨髓,A正确;B、丙细胞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抗原识别受体,B错误;C、乙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D、因为丙细胞能分泌抗体(一种分泌蛋白),因此丙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B。2、D【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据图示可知,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淋巴,b、c、d共同构成内环境。【详解】A、据图示可知,a为细胞内液(细胞液为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b为组织液,A错误;B、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所以a处O2浓度小于b处,B错误;C、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里面的物质,不属于c的成分,C错误;D、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因此,白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可以是c血浆、d淋巴,D正确。故选D。3、B【解析】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详解】A、寒冷条件下,皮肤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A正确;B、寒冷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B错误;C、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减少散热,代谢加强以增强产热,最终维持体温相对温度,C正确;D、由分析可知,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B。4、B【解析】1、据反射弧图可知,a与d是传出神经元,e是传入神经元。2、感知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据图分析,a是传出神经元,e传入神经元,A错误;B、抬手时,伸肌和屈肌的反应不同,说明b和c两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B正确;C、痛觉等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C错误;D、小明说话时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参与调节,不一定有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的参入,D错误。故选B。5、D【解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递质的代谢包括合成、储存、释放和灭活四个环节。【详解】A、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A错误;B、多巴胺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C、可卡因会使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C错误;D、可卡因直接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间接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故选D。6、D【解析】泡菜发酵的三个阶段:(1)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2)发酵中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无氧状态稳定,乳酸菌开始活跃,并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为3.5~3.8。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3)发酵后期:在此期间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详解】A、初期由于含有氧气且pH较高,坛内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等较为活跃,A正确;B、中期由于乳酸不断积累,厌氧状态形成,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乳酸菌成为优势种,B正确;C、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达到1.2%以上时,过酸的环境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使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C正确;D、泡菜制作发酵过程中,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亚硝化细菌的代谢逐渐被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变化和亚硝酸的含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A【解析】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详解】A、正常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强,放入密闭小室中更易窒息死亡,A正确;B、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岛α细胞才可以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合成胰高血糖素,B错误;C、饭后半小时,由于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含量增多,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C错误;D、激素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8、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个体小,繁殖快(2).染色体数目少【解析】豌豆、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详解】果蝇个体小、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故常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点睛】注意识记不同材料的优点。10、(1).X(2).隐(3).AaXBY(4).1/3(5).1/8【解析】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则Ⅱ-6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2,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由于Ⅰ-2和Ⅰ-1正常,而Ⅱ-6患乙病、Ⅱ-7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3)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Ⅱ-7的基因型1/2eeXBXB,1/2eeXBXb。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AaXBY,Ⅰ-4的基因型为AaXBX—。Ⅱ-8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2/3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2/3×1/2=1/3。(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1/2,不患甲病的几率是1/2。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1/4,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2×1/4=1/8。【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遗传规律判断遗传方式,结合遗传系谱图判断相关个体具有的基因型,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进行相关计算。11、(1)①.无关变量相同处理②.处理时间和顶芽的不同处理③.d(2)①.顶芽②.生长素③.色氨酸④.a、c⑤.细胞分裂素⑥.侧芽生长⑦.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3)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1)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2)解除方法:摘除顶芽。【小问1详解】应选取同种植株上与顶芽距离相同的侧芽作为实验材料,本实验中的实验材料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进行相同处理。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和顶芽的不同处理。曲线d去除顶芽,侧芽的长度平均值高于曲线a,这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植物表现出的顶端优势可以从曲线a和曲线d的实验结果得到验证。【小问2详解】比较曲线a、b、d,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曲线b去除顶芽,切口涂抹生长素,侧芽的长度平均值低于曲线d,这说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形成的。比较曲线a、c可知,曲线c顶芽保留,侧芽上涂抹细胞分裂素,侧芽的长度平均值高于曲线a,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曲线a、d、e可知,曲线e去除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侧芽的长度平均值高于曲线d,这说明赤霉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在植物体内,赤霉素在器官水平上还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小问3详解】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从曲线图中提取有效信息,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4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处理因素的异同,据此结合题意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