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下列有关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K+相反 B.细胞外Na+浓度低于细胞内,K+相反C.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D.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3.防疫期间,武汉市“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锻炼身体如打太极,做五禽戏等。下列有关医护人员及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ATP的消耗速率大于合成速率B.医护人员及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只受神经系统调节C.锻炼过程中,人体内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合成糖原D.锻炼结束后,可适量补充淡盐水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4.图示中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酶量增加后,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B点后曲线不在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C.上述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6.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回答以下问题:(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_________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___________(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为探究“萌发的玉米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大小相同、数量相等的琼脂块分别浸入6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12小时,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玉米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图),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回答问题。分组待测样液生长素溶液浓度(mmol/L)00.40.81.21.62.0α角/度15071522.52415(1)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浓度为1.6m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2.0mmol/L的溶液α形成的角度变小,这说明了_____,由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上表可知,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如浓度0.8mmol/L和浓度2.0mmol/L)形成相同的α角,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4)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8mmol/L还是2.0mmol/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9.(10分)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有关问题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蒸馏水1.4g2.1g0.2g10.0g1.0g定容至1000ml(1)该培养基只允许分解尿素的细菌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会抑制其它种类微生物生长,其原因是该培养基___。(2)若要通过统计培养基中菌落数来估计样品中的细菌数,上述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___,接种时应采用___法,该方法接种培养后的菌落,不可能是下图中的___。(3)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后,要对其作进一步的鉴定,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___指示剂,培养该菌后,如果指示剂变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4)某同学用0.1m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3,则每mL样品中的细菌数是___。10.(10分)抗体可分为中和性表面抗体和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下图表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肺部上皮细胞的过程,请同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起抵抗作用的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这属于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________抗体;ACE2是一种跨膜蛋白,据图分析其作用是________。(3)已知新冠病毒可被某活性荧光染料(可进入活细胞)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出红色荧光的新冠病毒。现要验证新冠病毒需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材料:表达ACE2的HeLa细胞(科研上常用的一种可在体外大量培养的细胞),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新冠病毒,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等。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1所示为某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i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小型猛禽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图中未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___(2)在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野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该信息属于_______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功能。(4)图2中,鼠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蛇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小型猛禽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神经细胞内K+明显高于膜外,而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所以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比细胞外低。静息电位形成是因为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即使静息电位时,仍然是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K+相反,A正确,BCD错误。故选A。2、B【解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3、D【解析】ATP在细胞内的含量较少,当ATP消耗速率较大时,可通过快速的合成ATP使ATP的含量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糖调节过程中,葡萄糖的主要去向是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当血糖较高时,还可以合成糖原和非糖物质储存在体内。【详解】A、医护人员及患者在锻炼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ATP消耗速率较快,但同时锻炼过程中呼吸作用加强,ATP合成速率也加快,使人体内ATP的消耗速率仍等于合成速率,A错误;B、医护人员及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B错误;C、锻炼过程中,人体内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C错误;D、锻炼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会出汗,淡盐水可以及时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和无机盐,进而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D【解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详解】A、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B、增加酶量后,反应速率会加快,反应速率不可用曲线a表示,B错误;C、由题意知,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B点之后反应速率不在上升,说明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以外的因素,如酶的数量,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5、D【解析】分析实验: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A正确;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B正确;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D错误。故选D。6、B【解析】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大脑皮层是控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分为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能够思考、学习、记忆。【详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体温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2).蛋白酶丙(3).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4).不合理(5).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解析】酶的活性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酶在最适pH值环境中活性最强,过碱或过酸均可能使酶变性失活。根据题图可知,蛋白酶甲的最适pH约为2,蛋白酶乙的最适pH约为5,蛋白酶丙的最适pH约为9。【详解】(1)清洗血迹是为了让血浆离开衣物,使用开水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附着在衣物上;若要除去血渍使用含蛋白酶的碱性洗衣粉,要选择蛋白酶丙,因为只有蛋白酶丙在碱性环境中还具有活性;(2)脂肪酶也属于蛋白质,添加的脂肪酶会直接被蛋白酶水解,无法起到作用,故该同学的做法不合理。【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酶的活性受到环境的pH值、温度的影响,过酸、过碱或高温环境引起的蛋白质的变性失活是空间结构上的破坏,是不可逆的。8、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②.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③.不能④.本实验只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促进作用)⑤.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来看,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形成的α角度最大,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α角度⑥.将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若形成的α角度大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2.0mmol/L若形成的α角度小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8mmol/L【解析】1、胚芽鞘之所以弯曲生长,是因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造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匀。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生长素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由图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玉米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2)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胚芽鞘左侧生长就越快,α角就越大,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弱,α角就越小,最小为0,与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6m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2.0mmol/L的溶液α形成的角度变小,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与生长素溶液浓度为0比较,表格中不同的生长素浓度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强,形成的α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都更弱,形成的α角度就会更小,上述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如浓度0.8mmol/L和浓度2.0mmol/L)形成相同的α角,说明这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并促进生长的作用相同,从而形成的α角度相同。(4)由上题可知,这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8mmol/L还是2.0mmol/L,如果将这个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生长素浓度为0.8mmol/L稀释后变成0.4mmol/L,生长素浓度为2.0mmol/L稀释后变成1.0mmol/L,对照表格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4mmol/L的α角为7度(小于15度),生长素浓度为1.0mmol/L,α角大于15度。因此实验思路:将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形成的α角度大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浓度为2.0mmol/L;若形成的α角度小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浓度为0.8mmol/L。【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以及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9、(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1)选择以尿素为唯一氮源(2)琼脂稀释涂布平板法(1分)D(1分)(3)酚红红(4)1.63×109【解析】(1)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只允许分解尿素的细菌生长,会抑制不能分解尿素的其它种类微生物生长,因此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2)上述培养基中缺少凝固剂,为液体培养基。若要通过统计培养基中菌落数来估计样品中的细菌数,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因此在上述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琼脂。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从图中信息可知,A、B、C图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图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所以用稀释涂布法平板法纯化微生物时得到的菌落不可能是D。(3)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该菌后,如果指示剂变红,说明该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使培养基的PH升高,即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4)某同学用0.1m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3,则每mL样品中的细菌数是:163÷0.1×106=1.63×109个。10、(1)①.一②.非特异性(2)①.中和性表面②.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3)①.实验思路: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②.预期结果: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解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2)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分析题图信息可知,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图中抗体1可与新型冠状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结合,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小问1详解】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起抵抗作用,由于第一道防线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据题干信息“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故可知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据图分析ACE2作用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小问3详解】要验证新型冠状病毒需要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根据实验目的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ACE2的有无,因变量为细胞中是否出现新冠病毒,可通过用表达ACE2的HeLa细胞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来控制自变量,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胞中是否出现红色荧光表示新冠病毒是否进入细胞,实验设计时注意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思路为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新冠病毒通过与ACE2结合感染细胞,故预期结果为:能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