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考点一辽、西夏、金的统治1.[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契丹官仪》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这一做法 ()A.适应了辽的社会发展B.消除了各民族间的矛盾C.导致了辽的衰落分裂D.摈弃了契丹族的文化传统2.[2024·浙江丽水月考]据《宋史·夏国传上》记载:“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该官制 ()A.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B.背离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C.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反映了差别对待的歧视政策3.[2024·浙江9+1联盟期中]《金史·兵志》记载女真族开始兴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特点是 ()A.拒绝汉化 B.军民合一C.因俗而治 D.原始民主4.[2024·浙江宁波月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正式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下列与金朝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定之治”②南北面官制③猛安谋克④靖康之变⑤“四等人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⑤◆考点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及元朝的民族关系5.[2024·浙江宁波慈溪六校月考]《元史》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据材料可以判断元朝 ()①崛起于漠北蒙古②实行“四等人制”③实行了先北后南策略④完成了全国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4·浙江A9协作体期中]下图是位于甘肃武威(古称凉州)的萨班灵骨塔遗址,是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见证。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A.西藏行省 B.四大汗国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7.[2024·浙江湖州南浔月考]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中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人31人,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1/7。这表明元朝时 ()A.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8.[2024·浙江湖州安吉月考]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这主要反映了元朝()A.民族交融加强 B.中外交流频繁C.行省制的推行 D.人口南多北少9.938年,辽朝在燕云十六州率先实行科举取士。政府允许汉族士子以及汉化程度比较深的渤海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民族交融 B.扩大统治基础C.抑制士族势力 D.完善选官制度10.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整合农耕区和游牧区的统治模式,进行局部的二元制统治模式的探索,从而加强和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下列史料,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B.“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C.“于时大别人类为四等。曰蒙兀人,曰色目人,曰汉人,曰南人”D.女真民迁内地“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给以官田,使自播种以充口实”11.《金史·食货志》记载:“天辅五年,以境土既拓……遂摘诸猛安谋克中民户万余,使宗人婆卢火统之,屯种于泰州。”材料侧重说明猛安谋克 ()A.对宋战争的作用B.组织生产的能力C.兵农合一的特点D.高效的执行力12.[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按照这一说法 ()A.活动的中书省官员由中央派出,不断降低行政效率B.活动的中书省在全国共设10个,区内军政大权集中C.中枢政权之流动导致地方割据,最终瓦解元朝统治D.中枢机构之流动分布属于创新,促进西藏经济发展13.(24分)[2024·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人,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度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材料三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朝少数民族“汉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辽夏金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简述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9分)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A[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这一做法适应了辽的社会发展,A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因俗而治有利于辽朝的稳定,排除C项;“摈弃”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夏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和御史台等机构,甚至还设立了与北宋汴京重名的开封府,这表明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A项正确;该官制并未背离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排除B项;材料与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及差别对待的歧视政策无关,排除C、D项。3.B[解析]结合所学,猛安谋克是金朝的军民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故B项正确;猛安谋克制度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制度,但仅凭此不能断定金朝全部制度、全部方面都不学习汉族制度文化,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出金朝制度保留少数民族特色,无法体现“因俗而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君王不能专断,要听取臣民的意见,无法体现出“原始民主”,排除D项。4.C[解析]依据材料“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正式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定之治”、猛安谋克以及靖康之变都与金朝相关,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实行的,“四等人制”是元朝实行的,②⑤错误,排除A、B、D三项。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史》记载,元朝崛起于漠北蒙古,随后兼并了西域,平定了西夏,消灭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让高丽称臣,平定了南诏国,后消灭江南的南宋,天下最终归于一统,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元朝实行“四等人制”,②错误,排除A、B、D三项。6.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世祖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D项正确;元朝未在西藏设立行省,排除A项;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元朝时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7.C[解析]题干反映了蒙古人、色目人在镇守云南的将官中所占比例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传的1/7,说明元朝时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从而任命中央政府信得过的蒙古人、色目人驻守云南,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元朝科举制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民族交融程度加深,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地方行政体制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8.A[解析]元朝不同民族交融,形成了回族的前身,这说明元朝民族交融加强,A项正确;中外交流不是回族的前身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行省制推行、人口分布情况与回族的前身形成无关,排除C、D项。9.B[解析]辽朝允许汉族士子以及汉化程度比较深的渤海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对于一般的汉族、渤海族士人来说,拥有了进入辽朝官僚机构的便捷途径,这扩大了辽朝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辽朝实行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A、C、D三项。10.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描述的是元朝时期的“四等人制”,其是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符合题意;A项描述的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符合材料“因地制宜,因俗而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描述的是西夏实行的统治政策,符合材料“因地制宜,因俗而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因地制宜,因俗而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1.B[解析]依据材料“以境土既拓……遂摘诸猛安谋克中民户万余,使宗人婆卢火统之,屯种于泰州”可知,金朝新开拓了领土,所以命宗人婆卢火带领一些猛安谋克民户在泰州屯田种地。这体现了猛安谋克作为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能够组织女真人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猛安谋克在军事方面的作用,排除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猛安谋克具体的办事效率,“高效的执行力”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12.B[解析]根据材料“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区内军政大权集中,B项正确;行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A项;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导致地方割据,排除C项;元朝时,西藏是宣政院辖地,不在十大行省范围内,排除D项。13.(1)新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原因: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周边民族向中原移民;周边民族与汉族频繁接触,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华夏文明自身的优越性。(2)例子: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3)贡献: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政策,加强边疆与中原的一体化;建立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形成“华夷一体”的共同体意识。措施: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第二小问,据材料“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及所学可知,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据材料“除了移居中原的人,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周边民族向中原移民,同时周边民族与汉族频繁接触,主动学习中原文化;据材料“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可知,华夏文明自身的优越性。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少数民族“汉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小问,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