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学院第二批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1页
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学院第二批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2页
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学院第二批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3页
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学院第二批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4页
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学院第二批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学院第二批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35题)

1、有一个自然数,X除以三的余数是二,除以四的余数是三,问X除以12的余数是:A:1

B:5

C:9

D:11

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本题考查余数问题。

根据同余口诀“差同减差”,则这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12n-1(12为3、4的最小公倍数,1为共同的差),故其除以12的余数是11。

故本题选D。2、某校五年级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如果要使女生占总人数的,则需要转来()名女生。

A:8

B:10

C:12

D:15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方法一:共有学生240人,女生占,则有女生人。设需要转来名女生。根据题意可列方程:,解得。方法二:由题意知,转来女生后,女生人数为总人数的,即总人数为31的倍数。代入选项对比,只有A项

故本题选A。

3、甲乙两人在不同的商场销售同款篮球,如果按照篮球的标价销售,每个利润100元。恰逢端午节促销活动,甲打8折销售了篮球10个,乙每个篮球便宜40元销售了9个,结果甲乙两人的获利一样多。问该款篮球的进价为多少元?

A:130

B:133

C:160D:166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解法一: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用方程法解题。

根据题意可知乙每个篮球获得利润为60元,则总利润为60×9=540(元),则甲每个球的利润为54元。设每个篮球进价为x元,则售价为(x+100)×0.8-x=54,解得x=130。

故本题选A。

解法二:

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代入A选项,进价为130元时,甲打8折销售了篮球10个的利润为[(100+130)×0.8-130]×10=540元,根据题意可知乙每个篮球获得利润为60元,则总利润为60×9=540元,A满足题意。

故本题选A。4、一个环形跑道长6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点沿顺时针方向开始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其他情况不变,仅甲改为沿逆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则甲乙两人跑完一圈分别需要()分钟。

A:510

B:612

C:48

D:714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设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根据选项可知,题干默认甲速度快于乙。根据追及公式:,代入数据可得:······①;甲改为逆时针方向跑步后,变为甲乙的相遇问题,根据相遇公式:,代入数据可得:······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故甲跑一圈需要分钟,乙跑一圈需要

故本题选B。5、甲、乙、丙各有集福卡若干张,三人决定互相赠卡,若先由甲送给乙、丙,所送张数等于乙、丙各自原有张数;再由乙送给甲、丙,所送张数等于甲、丙各自现有张数;最后由丙送给甲、乙,所送张数等于甲、乙各自现有张数,互赠结束后,每人各有64张集福卡,则甲、乙、丙原有卡数分别为()。

A:137、43、12

B:114、54、32

C:98、78、16

D:104、56、32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题干中出现多次赠送,情况较为复杂,可考虑列表:故本题选D。

6、2,5,28,(),3126

A:65

B:197

C:257D:352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题干中每个数字附近都有幂次数,故考虑幂次数列中的修正幂次数列。将其转化为幂次数列中的修正幂次数列有:,,,(),。底数:1,2,3,?,5,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应为4;指数:1,2,3,?,5,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应为4;修正数列为+1。则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C。

7、有一段路间隔同样的距离种树,种6棵树多12米,若种8棵树则缺8米,则这段路是()米。

A:36

B:62C:144

D:288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解法一:

本题考查植树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在植树问题中,路长=(棵树-1)×间距。种6棵树多12米,可得:路长=(6-1)×间距+12;若种8棵树则缺8米,可得:路长=(8-1)×间距-8;两个式子结合起来可得,5×间距+12=7×间距-8,解得:间距=10;故这段路的长度为:(6-1)×10+12=62(米)。

故本题选B。

解法二:本题考查植树问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种8棵树将形成7个间距,还缺8米,路长+8是7的倍数,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

故本题选B。8、大雪后的一天,小明和爸爸共同步测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他们的起点和走的方向完全相同。小明的平均步长是54厘米,爸爸平均步长为72厘米,他们走了一圈后都回到起点。由于两人的脚印有重合,此时雪地上只留下60个脚印,那么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A:21.6

B:43.2

C:216D:432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

本题考查植树问题,需要结合容斥原理解题。

小明留下的脚印与起点的距离是54的倍数,而爸爸留下的脚印与起点的距离是72的倍数,那么距离为216(54和72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的脚印是小明与爸爸重合的。设这个花圃的周长为x厘米,根据二集合容斥原理公式,可列方程:x/54+x/72-x/216=60,解得x=2160。那么这个花圃的周长是21.6米。

故本题选A。9、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三月份产量比二月份高20%,二月份产量比一月份高20%,则三月份产量比一月份高:

A:20%B:40%

C:44%

D:64%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赋值法解题。

赋值一月份的产量为100,根据题意,则二月份的产量为100×(1+20%)=120,则三月份的产量为120×(1+20%)=144,故三月份的产量比一月份高(144-100)÷100=44%。

故本题选C。10、2,3,5,8,(),21,34

A:9

B:12

C:13

D:16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中数列呈递增趋势,为简单的递推和数列,即:2+3=5,3+5=8,5+8=(13),8+(13)=21,(13)+21=34。即原数列所求为13。

故本题选C。11、某商店有大小两桶酒,大桶有酒120kg,小桶有酒90kg,两桶酒卖出同样多的酒后,大桶剩下的酒正好是小桶剩下的酒的4倍。则小桶卖出的酒的量是:

A:20kg

B:45kg

C:60kg

D:80kg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设卖出的酒的数量为x,则大桶剩120-x,小桶剩90-x,大桶剩下的酒正好是小桶剩下的酒的4倍,可列方程:120-x=4×(90-x),解得x=80。

故本题选D。12、某单位有职工不到100人,某次开会安排座位,若3人一桌最后有1人单一桌,若4人一桌也是最后有1人一桌,若5人一桌还是剩一人单独一桌,问此单位共有职工多少人?()

A:57

B:69

C:61D:67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若3人一桌最后有1人单一桌,即;若4人一桌也是最后有1人一桌,即;若5人一桌还是剩一人单独一桌,即。故能被3、4、5整除,即故本题选C。

13、

A:2000

B:3999C:3998

D:3997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观察题干数据特征,将加号后边的199······9(1999个9)进行变形可得:,利用乘法分配律找寻规律如下:

故本题选C。

14、星期天小明骑车去姥姥家,小明家与姥姥家相隔一个山坡,从小明家上坡再下坡即到姥姥家,已知下坡所花时间是上坡时间的1/4,下坡速度是上坡速度的2倍。若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保持不变,则小明从家到姥姥家与从姥姥家到自己家花费时间之比为()。

A:3:2

B:2:3

C:4:5D:5:4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题中给出上坡时间与下坡时间之间的关系,上坡速度与下坡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赋值法。从家到姥姥家“下坡所花时间是上坡时间的”,赋值上坡时间为4,则下坡时间为1;“下坡速度是上坡速度的2倍”,赋值上坡速度为1,下坡速度为2,故从家到姥姥家用时为5,上坡路程=4×1=4,下坡路程=1×2=2。返回时,去时的下坡变为上坡,用时==2,去时的上坡变为下坡,用时==2,

故返回时用时=2+2=4,故小明从家到姥姥家与从姥姥家到自己家花费时间之比为5:4。

故本题选D。15、,,,

A:

B:

C:

D: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数数列,优先反约分,将数列分母转化为单调递增。原数列可转化为:、、、、(),可发现分母是奇数列,分子是偶数列,所以题干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B。16、,,,,,()。

A:B:

C:

D: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数数列左右看,上下看均无规律,观察数列各项分数均可约分,约分后为,,,,。分母为连续质数,则下一项应为,对照选项应为。故本题选C。

17、某商场在国庆节推出“每满88元返88元券”的促销活动,小华在商场挑选了451元、375元、512元的商品,小华最少花()元就可以买到所有的商品。A:986

B:963

C:898

D:826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想要花最少的钱买到所有商品,则要用券去折抵尽可能多的商品。三件商品价格相近,无法通过买一件商品所返的券折抵剩余的两件商品,故只能用购两件商品所返的券去折抵一件商品,为了更省钱需折抵最贵的那件商品。

全额购买451元和375元的商品,花费826元并分别得到返券440元和352元共计792元。返券可全额折抵512元的商品,因此小华此次购物共花费826+0=826元。

故本题选D。18、在年终献爱心活动中,某单位共有100人参加捐款,经统计,捐款总额是19000元,个人捐款数额有100元、500元和2000元三种。该单位捐款500元的人数为:

A:13

B:18

C:25

D:30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设捐款额为100元、500元、2000元的人数分别为x、y、z。根据“共有100人”可得:x+y+z=100①,根据“捐款总额是19000元”可得:100x+500y+2000z=19000②,联立①②,消x得:4y+19z=90。

代入A选项,y=13时,z=2,人数均为整数,且y+z<100,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甲、乙合作一项工作需15天才能完成。现甲、乙合作10天后,乙再单独做6天,还剩下这项工作的。则甲单独做这项工作需要几天()。

A:32

B:36C:40

D:45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根据题意,赋值工程总量为60,则甲、乙合作一天的工作量,甲、乙合作10天的工作量,乙再单独做6天,剩下的工程量,则乙单独做6天的工程量,那么乙一天的工作量,可得甲一天的工作量,则甲单独做这项工作需要的天数天。

故本题选B。

20、把带有编号为1、2、3、4、5的5个乒乓球放到箱子里,从中随意拿出3个球,拿出这3个球的编号恰好为相邻三个数的概率为:

A:B:

C:

D: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本概率,用枚举法解题。

拿出3个球的编号恰好为相邻三个数的情况有:①1、2、3,②2、3、4,③3、4、5,所以,拿出这3个球的编号恰好为相邻三个数的概率为:=。

故本题选C。21、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赢利25%,另一件亏本25%,则他在这次买卖中:

A:赚9元B:赔18元

C:赚18元

D:不赔不赚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

设第一件上衣成本为x,另一件上衣成本为y,根据题意列式:x(1+25%)=135,y(1-25%)=135,解得x=108,y=180,135×2-108-180=-18(元),故他在这次买卖中赔18元。故本题选B。22、小红的曾祖父于1945年病逝,小红发现她曾祖父的出生年份恰好是他在世时某年岁数的平方与该年岁数的差,问小红曾祖父是哪年出生的(

)?

A:1905年

B:1900年

C:1892年

D:1886年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设曾祖父在世时某年的年龄为,出生年份为,则有,由于,观察选项可知出生的最小年份为1886年,最大年份为1905年,由于=1600,=2500,可得出x的范围为:。折中代入,则有,由于选项中年份均小于1980,可知,则有。

当时,出生年份年,此时去世时年龄为:1945-1892=53岁,44<53,符合题意要求,可知曾祖父出生于1892年。故本题选C。

23、有10个小朋友分苹果,已知第一个小朋友分到3个苹果,第二个小朋友分到6个苹果,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是前一个小朋友的两倍,那么,10个小朋友一共分了()个苹果。

A:3069

B:3000

C:1534

D:1533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由“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是前一个小朋友的两倍”可知小朋友分到的苹果呈等比数列,且首项,公比,项数。代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故本题选A。

24、1,4,28,280,()。

A:560

B:1120

C:2800D:3640

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观察数列,倍数关系明显,考虑作商,作商得到的数列为4,7,10,得到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下一项应为13。所以(

)。

故本题选D。

25、某单位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2倍,男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40岁,那么,该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A:34B:35

C:36

D:37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解法一:

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设女职工人数为x人,则男职工人数为2x人,单位总人数是3x。根据“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40岁”,可得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2x+40x)÷3x=34(岁)。

故本题选A。解法二:

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设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为x岁。已知“男女职工人数比为2∶1,以及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40岁”,可利用十字交叉法表示男、女职员平均年龄和单位全体职工平均年龄之间的关系,十字交叉形式如下:解得x=34。

故本题选A。

26、长途汽车首班车是7点整,第二班车是8点20分。首班车开走后,一位旅客急匆匆地赶到车站,问值班员现在是几点,值班员说:“首班车开走后经过的时间是现在到第二班车开车时间的3/5。”现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A:7点半

B:7点40分

C:8点D:7点45分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其他杂题。

设现在到第二班车开车时间为x分钟,首班车开走后经过的时间为x,则从首班车开走至第二班车开车期间的时间共为x,即x=80,解得x=50,则x=30,即现在是7点半。

故本题选A。

27、10对夫妇在一次聚会上相遇,每位男宾都与除了自己夫人以外的所有人握手,女宾之间不握手,他们共握了()次手。A:45

B:75

C:90

D:135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由题意可知,每位男宾之间握手次数为10×9÷2=45(次),每位男宾与女宾之间握手次数为10×9=90(次),则他们共握手45+90=135(次)。

故本题选D。28、1,16,81,256,(

)。A:360

B:428

C:512

D:625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观察数列可发现1,16,81,256均为幂次数,即,,,,规律是自然数的4次方,则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D。29、某区要从10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人大代表,规定每位选举人必须从这10位中任选两位投票,则至少要有()位选举人参加投票,才能保证有不少于10位选举人投了相同两位候选人的票。

A:382

B:406

C:451

D:516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最不利构造。

根据“至少”、“保证”可知,本题为最不利构造问题,答案为所有最不利情况数+1。从10位候选人中任选两位投票,共有=45(种)情况,所有不利情况为每种情况选举人投票的都有10-1=9(位),则有9×45=405(位)选举人投票。答案为所有最不利情况数+1,即参加投票的选举人有405+1=406(位)。故本题选B。

30、2、6、12、20、30、()。

A:42

B:45

C:47D:49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方法一:数列无明显特征,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优先考虑作差。相邻两项作差,后项减前项,可得新数列:4,6,8,10,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新数列下一项为。则所求项为。

方法二:观察数列,大部分数是合数,考虑因式分解。各项因式分解后得到新数列:、、、、,乘号左右两边分别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A。

31、河流赛道长240米,水流速度4米/秒,甲船速度为12米/秒,乙船速度8米/秒。比赛进行两次往返,甲、乙同时从起点出发,先顺水航行,()秒后甲、乙船第二次迎面相遇。

A:48B:50

C:52

D:54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甲、乙行程概况如下图所示:

依据题意,甲的顺、逆水速度分别为:米/秒,米/秒;乙的顺、逆水速度分别为:米秒,米秒。第二次相遇是甲经历第一个往返以后,再从起点顺流往下游的过程之中。

甲第一次出发从起点前往下游,顺流用时为秒;从下游回到起点,逆流用时为秒,总共秒;甲回到起点后第二次出发时,乙正在返回起点,已知乙从起点顺流到下游用时秒,故乙在返回时已经航行的时间为秒,此时乙离起点(即甲、乙之间)的距离为米,则甲、乙相遇时间为秒,因此从比赛开始到甲、乙第二次迎面相遇的时间为故本题选C。

32、某工厂有100名工人,共有A、B、C三个车间,所有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例为11∶14,A车间人数为B和C两车间人数之和,且A、B、C三车间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分别为13∶12、3∶5、1∶2,则C车间共有女员工()名。

A:6

B:12

C:20

D:24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三个车间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例为11∶14,那么总的男员工和女员工分别有44和56人。而由A+B+C=100,且A=B+C可知,A=50人,则A车间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6、24人,那么B、C两车间的男员工总人数和女员工总人数分别为18人和32人。设B车间的人数为8x,C车间人数为3y,则3x+y=18、5x+2y=32,解得x=4(人),y=6(人),C车间中女员工人数为2y=12(人)。故本题选B。

33、2、2、3、4、5、6、7、8、11、(

A:10B:9

C:8D:7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数列项数较多,且做差后无规律,考虑多重数列。奇数项2、3、5、7、11为质数列,偶数项2、4、6、8、(

)为偶数列,故下一项应为10。

故本题选A。34、某手机公司去年销售手机1000万台,今年预计销售1200万台,今年的销售将比去年增长:

A:30%

B:20%C:40%

D:25%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依据去年销售手机1000万台,今年预计销售1200万台,则今年比去年多销售1200-1000=200(万台),所以今年的销售将比去年增长200÷1000=20%。

故本题选B。

35、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一起做,期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则乙休息了()天。A:3

B:4.5

C:5

D:5.5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赋工程总量为60,则甲的效率为,乙的效率为。设乙休息了天,由题意可列方程:,解得

故本题选D。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40题)

1、时间最不偏私,每天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最偏私的,每天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抓紧时间才能不虚度时光

B:对于不爱惜时光的人来讲,二十四小时只是二十四小时

C:珍惜时间的人能利用好时间

D:在一定意义上讲,每个人的时间多少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根据材料和提问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材料通过分号分为两部分,前段讲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后段又说是不一样的,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时间的利用者不一样,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告诉人们要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A项正确。

B项,对于不爱惜时光的人来讲,作者认为他们是在浪费时间,他们的时间应该少于二十四小时,排除。C项,表述错误,珍惜时间的人也不一定能利用好时间,排除。

D项,只是材料后段的表层意思,不全面且没有引申,排除。

故本题选A。

2、下列语句中用来支撑“持之以恒”写作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项错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出自春秋左丘明《曹刿论战》,意思是小的信用不会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你的。该意思与“持之以恒”写作主题无关。

B项错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意思是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不知不觉地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现比喻为人品德高尚、忠实正直,无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该意思与“持之以恒”写作主题无关。

C项错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战国荀子《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夏桀的暴虐而改变。该意思与“持之以恒”写作主题无关。

D项正确,“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出自战国荀子的《劝学》,意思是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远。该意思体现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故本题选D。3、下列每组成语中相同的字(分别为强、兵、风、动)的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强弩之末强人所难强本节用博闻强记

B:秣马厉兵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弃甲曳兵

C:栉风沐雨风声鹤唳移风易俗附庸风雅

D:动人心弦兴师动众动辄得咎惊心动魄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中的四个“强”意义不同,“强弩之末”的“强”,意思是“力量很大”;“强人所难”的“强”,意思是“勉强”;“强本节用”的“强”,意思是“使强大或强壮”;“博闻强记”的“强”,意思是“好、优越”。B项的四个“兵”都是“兵器”的意思。

C项“栉风沐雨”“风声鹤唳”的“风”意思一样;“移风易俗”的“风”,意思是“风俗”;“附庸风雅”的“风”,本指《诗经》中的《国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风雅”合在一起泛指诗文。

D项“动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动”相近,都有“触动”“震动”的意思;“兴师动众”的“动”是“发动”的意思;“动辄得咎”的“动”是“动不动”的意思。

故本题选A。

4、世界艺术的宝库卢浮宫,拥有无数人类艺术珍宝。但它墙壁上对于所有艺术品的介绍,全是法语,没有英语介绍,这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参观者,只能瞪着眼睛直愣愣地对那些法语说明苦恼的猜测,结果,从卢浮宫走出来,脑海里没有留下对馆藏珍品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等作品的印象,相反,眼前漂浮的全是那些法语的符号。法语成了蒙娜丽莎永恒的谜。这段话的主旨是()。

A:卢浮宫没有英语解释的艺术品使参观者很苦恼

B:法语的难懂降低了艺术品的级别C: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

D:卢浮宫中的作品都是名不副实的​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开篇介绍卢浮宫拥有很多艺术珍宝,紧接着通过转折标志词“但”表明卢浮宫对于艺术品没有英语介绍,并通过“使得”强调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即参观者面对法语说明很苦恼,只记住了法语符号而没有留下对艺术品的印象。故文段重在强调卢浮宫没有英语介绍让参观者苦恼,对应A项。

B项,“法语的难懂降低了艺术品的级别”,文段并未说明艺术品级别降低了,无中生有,排除;

C项,“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文段重点强调的是艺术品没有英语介绍导致的后果,而非英语是否流行,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D项,“卢浮宫中的作品都是名不副实的”,文段并未讨论作品本身的价值,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法语的专横和无奈》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没有听清我的话,________了我的意思。

(2)国际互联网的建立,________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3)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________。

A:曲解沟通滔滔不绝

B:误解勾通侃侃而谈

C:误解沟通侃侃而谈

D:曲解勾通滔滔不绝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意为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且该结果并非故意造成的。A、D两项“曲解”指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不符合语境,排除;B、C两项“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符合语境,保留。

第二空,横线处与“各国文化”搭配。B项“勾通”暗中串连,与“文化”搭配不当,排除;C项“沟通”使各方联通,与“文化”搭配恰当,当选。

第三空代入验证,“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C。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5题。

提到生物质,也许你能马上联想到我们餐桌上的粮食、房间里的木质家具、公园里的鲜花绿草,等等。但你是否知道,我们可以拿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物质,甚至是农林废弃物,比如秸秆来替代石油,生产汽油、柴油、服装、药品、高性能材料吗?这就是生物炼制——以地球上可不断再生的生物质为资源,通过化工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加工过程,将其转变为能源、化学品、原材料等,使其能够部分或者全部替代石化炼制的产品链条。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以改变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与石化炼制相比,生物炼制在原料选择及加工方式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地球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遍布陆地的植物以及遍布海洋的微藻等,这些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生物质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消耗掉,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可循环的生态工业过程,理论上可以实现碳的零排放。

那么,生物炼制是如何进行的呢?以我们比较熟悉的玉米为例,玉米全身都是宝,无论是玉米粒籽还是秸秆、穗轴都可以用作生物炼制的原料。玉米粒籽富含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玉米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素等碳水化合物。通过现代化学加工的方法,可以将玉米蕴含的这些成分进行分离,获得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油脂和蛋白质等基础原料。

这些基础原料既可以直接作为产品,又可以进一步深加工。其中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在酶催化或者化学催化的作用下分解成五碳糖和六碳糖,这两类糖可以直续作为质生物发酵的原料合成二碳到六碳的平台化合物、如乙醇、乳酸、丁二醇等,木质素可以作为原料通过化学催化生成芳烃类化合物。二碳到六碳的平台化合物及芳经类化合物又可以作为基础的化工原料,通过现代的有机化学工业体系合成纤维、塑料、橡股(疑应为“橡胶”)、医药品、化肥、表药(疑应为“农药”)等。玉米油脂可以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合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乙醇、丁醇等可以作为能源产品,用作燃料供汽车、飞机及轮船等使用。由此可见,经过生物炼制的玉米将变成一个资源宝藏,生产出传统上由石油才能炼制出的各种产品。

玉米只是众多生物质资源中的一种,目前化学化工专家们正在瞄准其他更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作为生物炼制的原料,例如非粮农作物、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甘蔗渣、林业废弃物、微藻等。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能够在保证粮食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物炼制的快速发展。

世界各个国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各自的生物炼制路线图,实现化石经济到生物经济的转变。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清洁的加工方式为基础的生物炼制,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我们对资源的加工和利用过程,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1)、根据上文最后一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生物质利用新兴领域中领先于世界各国

B:生物经济不久将要替代化石经济

C:生物炼制将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D: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取决于生物炼制技术的不断提高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A项,根据“世界各个国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各自的生物炼制路线图”可知,文中仅是表述了各国正在加紧制定各自的生物炼制路线图,并未提到我国生物质利用新兴领域是否领先于世界各国,无中生有,排除;

B项,文段提到世界各个国家正在努力实现化石经济到生物经济的转变,并未提到生物经济不久会彻底替代化石经济,表述错误,排除;

C项,根据“在不久的将来,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清洁的加工方式为基础的生物炼制,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我们对资源的加工和利用过程,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可知,生物炼制通过对资源的加工和利用过程,进而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对应可以改变我们的工业生活影响我们的生态生活环境,当选;D项,根据“······在不久的将来,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清洁的加工方式为基础的生物炼制,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我们对资源的加工和利用过程,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可知,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生物炼制技术实现,表述相对温和,选项“取决于”表述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C。

(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农村废弃物具有可再生性

B:生物炼制与石油炼制相比优点是原料极为丰富

C:生物炼制产品目前不能够全部替代石化炼制产品

D:玉米变燃料成为可能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根据第一段“我们可以拿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物质,甚至是农林废弃物,比如秸秆来替代石油”,第六段“目前化学化工专家们正在瞄准其他更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作为生物炼制的原料,例如非粮农作物、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甘蔗渣、林业废弃物、微藻等”可知,农村废弃物本身并非都具有可再生性,而是可以作为众多生物质资源中的一种加以利用,且文段是围绕“农林废弃物”展开说明,选项范围扩大、表述错误,当选;

B项,根据第三段“与石化炼制相比,生物炼制在原料选择及加工方式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地球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遍布陆地的植物以及遍布海洋的微藻等,这些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实现化石经济到生物经济的转变是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当下生物炼制产品尚未全部替代石化炼制产品,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第五段“生物柴油、乙醇、丁醇等可以作为能源产品,用作燃料供汽车、飞机及轮船等使用。由此可见,经过生物炼制的玉米将变成一个资源宝藏,生产出传统上由石油才能炼制出的各种产品”可知,玉米变燃料成为可能,表述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生物炼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3)、根据原文,下面对玉米炼成燃料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酶将玉米所含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转化为糖,将糖发酵分解出乙醇,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

B:提取玉米秸秆中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油脂和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在化学催化的作用下分解为糖,由糖再分解出乙醇,乙醇可作为燃料C:将玉米分离出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油脂和蛋白质等基础原料,再分解成碳,碳可以作燃料

D:通过现代化学加工的方法提取玉米粒中的油脂,可以无须催化直接合成生物柴油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根据第五段“其中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在酶催化或者化学催化的作用下分解成五碳糖和六碳糖,这两类糖可以直续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合成二碳到六碳的平台化合物,如乙醇、乳酸、丁二醇等······生物柴油、乙醇、丁醇等可以作为能源产品”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B项,根据第五段“玉米粒籽富含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玉米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素等碳水化合物”可知,淀粉、蛋白质和油脂是玉米粒中的成分,而非玉米秸秆,根据第五段“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在酶催化或者化学催化的作用下分解成五碳糖和六碳糖······玉米油脂可以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合成生物柴油”可知,文段未提及油脂和蛋白质可合成糖类,表述错误,排除;C项,根据第五段“······其中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在酶催化或者化学催化的作用下分解成五碳糖和六碳糖,这两类糖可以直续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合成二碳到六碳的平台化合物,如乙醇、乳酸、丁二醇等。······玉米油脂可以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合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乙醇、丁醇等可以作为能源产品,用作燃料供汽车、飞机及轮船等使用”可知,文中未提到“玉米油脂和蛋白质”可分解为碳,无中生有,排除;

D项,根据“玉米油脂可以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合成生物柴油”可知,玉米油脂合成生物柴油需要脂肪酶的催化,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生物炼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4)、上面短文主要介绍了()。

A:生物质和生物炼制

B:生物炼制的过程

C:生物炼制是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D:生物炼制的现状及展望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章共分为七段,第一段背景铺垫,介绍生物质资源可以替代石油生产各种材料。第二段属文段中心段落,通过简单地说引出结论,强调生物炼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第三段具体介绍了生物炼制是一种可循环绿色的加工方式。第四段、第五段以玉米为例具体说明了生物炼制的基本原理、过程。第六段介绍了化学化工专家正在开发更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第七段介绍了未来生物炼制将改变人类对资源的加工利用过程。整篇文章介绍了生物炼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能够根本上转变我们对资源的加工和利用过程,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C项符合文意,当选。

A项,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炼制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物质属于背景铺垫内容,并非文章重点,排除;

B项,生物炼制过程属于文段第四、五段的内容,属具体解释说明,非重点,排除;

D项,生物炼制的现状及展望属于文章第六段、第七段内容,进一步围绕“生物炼制”展开解释说明,且文章重点强调生物炼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加工方式,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生物炼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5)、文中出现了一个术语“生物质”,根据文意,下面关于“生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质包含粮食、树木等有机物

B:生物质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

C:生物质可加工为能源、化工品

D:生物质中玉米加工价值是最高的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A项,根据第一段“提到生物质,也许你能马上联想到我们餐桌上的粮食、房间里的木质家具、公园里的鲜花绿草,等等”和第三段“地球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遍布陆地的植物以及遍布海洋的微藻等”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第三段“地球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遍布陆地的植物以及遍布海洋的微藻等,这些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可循环的生态工业过程”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第二段“以地球上可不断再生的生物质为资源,通过化工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加工过程,将其转变为能源、化学品、原材料等,使其能够部分或者全部替代石化炼制的产品链条”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第七段“玉米只是众多生物质资源中的一种,目前化学化工专家们正在瞄准其他更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作为生物炼制的原料,例如非粮农作物、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甘蔗渣、林业废弃物、微藻等”可知,文段并未提及玉米是加工价值最高的生物质资源,无中生有,当选。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生物炼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7、①令群众不满的是,________的管理者常常不受处罚,群众无法知道某些管理者下一个决策是不是还会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②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________,是幸福门前的长廊。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朝秦暮楚

淡化

B:能言善辩

坦然C:朝令夕改

淡然

D:朝三暮四

坦然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第一空。由后文“群众无法知道某些管理者下一个决策是不是还会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可知,本空应体现“管理者随意变更决策”的含义。A项“朝秦暮楚”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C项“朝令夕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不知怎么办,D项“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这三个选项均有“反复无常”的含义,但是形容管理者的“随意变更决策”,一般用“朝令夕改”更为合适,故排除A项和D项。B项“能言善辩”指能说会道、有辩才,不符合文意,可排除B项。

验证第二空。第二空应与“豁达”语义相近,“豁达”指指性格开朗,气量大。“淡然”指人因为对某事某物不是很在意而做出的态度,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8、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看管(kān)执拗(niù)摘菜(zhāi)望风披靡(mǐ)

B:脂膏(zhī)浣洗(wàn)挤兑(jǐ)骁勇善战(xiāo)

C:琵琶(pá)复辟(pì)告罄(qìng)为虎作伥(chāng)

D:模样(mó)朱拓(tà)校正(jiào)锲而不舍(qiè)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读音全都正确。

B项,浣洗(wàn)应改为“浣(huàn)洗”。

C项,复辟(pì)应改为“复辟(bì)”,排除C项。D项,模样(mó)应改为“模样(mú)”,排除D项。

故本题选A。

9、民族性________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对待全球化既不必咬牙切齿,也不必________。西方文化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济世良药。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不仅要进行选择,还要在选择中________民族文化品格,在发展中提高民族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敬而远之彰显

B:只有趋之若鹜提升

C:只要避犹不及提高D:只要蜂拥而至加强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第一空,与后文中“才”对应,观察选项,“只有······才”为常用搭配,“只要”一般和“就”搭配,排除C、D项。

第二空,横线前的“也不必”与前文“既不必”形成同义并列,因此横线词语和“咬牙切齿”语意相近,表现对全球化憎恶的态度。A项,“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与憎恶的态度无关,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可以表现出对全球化憎恶的态度,当选。

第三空,带入B项验证。“提升品格”搭配得当,当选。

故本题选B。10、现行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要么反映传统的能源生产国利益,要么反映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难以平衡新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利益诉求和分歧。在此背景下,亟须构建新的全球能源的治理机制,维护包括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过境国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国的整体能源安全,并充分体现新兴能源大国的利益诉求。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新兴能源大国利益诉求必须体现B:现行全国能源治理机制存在弊端

C:维护所有利益相关国的能源安全

D:新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亟须构建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现行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存在问题,难以平衡新旧国家的诉求和分歧。第二句强调亟须构建新的全球能源的治理机制,并用维护能源安全,充分体现大国利益来论述对策的必要性。文段为“分—总”结构,第二句话是主旨句。

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A项和C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解释说明的部分,非重点。B项:是问题的描述,非重点。

11、目前,因戒除网瘾而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事件已不是孤例,以戒除网瘾之名虐待青少年的事件仍不断出现。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技巧缺乏,会造成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网络的虚拟性却能使人逃避现实交流中必须面对的压力,网络游戏也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但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而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与其说是为孩子好,不如说是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或寻求自我的心理安慰,这不仅无益于网瘾的戒除,还可能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遗弃感和逆反心理。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从心理学角度看,通过虐待的方式戒除任何一种瘾症,都是一种不正常的教育行为B:学校应该加大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力度,将网瘾扼杀在萌芽状态

C:网瘾的发生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分不开的

D:网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策和缺位,而非互联网本身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首先论述网瘾的危害以及网瘾形成的原因,接着又转折关联词“但”引出什么样的家庭模式下的青少年容易染上网瘾,尾句讲到父母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学校的对策其实是在推卸责任,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论述“网瘾”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

A项和B项:“心理学的角度”和“学校”两个主体在文段中并未提及。C项:是文段前半部分的论述,非重点。12、①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

②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今天我们又重新看到它的价值

③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④这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

⑤远比浮夸的表演和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充满生机

⑥那些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④⑥⑤③①②

B:②④③①⑥⑤

C:⑥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⑥⑤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观察选项,根据④③包含“不是······而是······”的关联词可知,④③捆绑,排除A、C两项。观察B、D两项,③的前半句“文化价值”对应①书信“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③的后半句“感情和哲理”对应⑥“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可确定③①⑥共同信息捆绑,对应B项。

故本题选B。

13、那么,土鸡蛋是不是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人们认为土鸡蛋就是自然散养的鸡蛋,但农业部门对于鸡蛋的划分标准从无土鸡蛋之说,也并不是散养、不喂饲料的土鸡蛋就比普通鸡蛋好,其与普通鸡蛋的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差别。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土鸡蛋与普通鸡蛋的成分区别

B:土鸡蛋为什么比普通鸡蛋好

C:鸡蛋颜色对鸡蛋营养成分的影响D:如何挑选和储存鸡蛋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先指出土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之后通过农业部门的专业研究解释说明土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这一观点。文段话题落在土鸡蛋和普通鸡蛋营养几乎没有差别。接下来应围绕“鸡蛋”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对比选项。A项:上文已经论述,成分上几乎没有差别。B项:上文明确指出土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C项:“鸡蛋颜色”与文段话题不一致。D项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D。

14、巴彦淖尔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普通的“知青”,我在这里“煎熬”过八年。________,我却________这块迷人的土地,除了黄河、沙漠、青山、绿野,这里还有我曾经的________。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依恋誓言

B:但是迷恋血汗

C:并且眷恋祝愿D:然而留恋梦想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分析第一空。根据“作为一名普通的‘知青’,我在这里‘煎熬’过八年。________,我却________这块迷人的土地”可知,空格前后感情色彩相反,则应填入表转折的关联词。A项“因为”引导原因,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C项“并且”表并列,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B项“但是”和D项“然而”表转折,符合语境。

分析第二空。根据“巴彦淖尔是我的第二故乡”“这块迷人的土地,除了黄河、沙漠、青山、绿野”可知,这里是作者曾经待过的地方,并对这片土地十分的怀念和喜爱,表达了作者的思念、眷恋之情。B项“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D项“留恋”一指不愿意离开或舍弃,二指对往日、往事的怀念。对比来看,“留恋”多了一层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则更契合语境,排除B项。答案锁定D选项。验证第三空。“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实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符合作者在当年做“知青”时的语境。

故本题选D。【解析拓展】依恋:留恋,不忍离开。誓言:宣誓时说的话。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祝愿:表示良好愿望。血汗:血和汗,象征辛勤的劳动。

15、列宁曾指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它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计划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划限制了行动的自由

B:计划和现实世界无关C:每个计划都必须是精确的、详尽的

D: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工作的进度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A项,根据“任何计划都是······灯塔路标”可知,计划指引行动,而非“限制行动的自由”,表述错误,排除;

B项,文段中指出“计划是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而管理活动都是在现实世界内进行的,故计划不可能与现实世界无关,表述错误,排除;

C项,文段并未提及“计划必须是精确的、详尽的”。文中相关表述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但“尺度、准则”不等同于“精准的、详尽的”,偷换概念,排除;

D项,对应“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说明计划有控制工作进度的作用,表述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D。【文段出处】《不会做计划怎么做管理》

16、面对人大代表的依法________,有些部门的负责人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

B:质问

C:质对

D:质询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语境。根据“圆满答复”可知,该空应体现“人大代表”向“负责人”发问这一含义。

辨析选项。A项“质疑”指提出疑问,侧重怀疑;C项“质对”指对证,侧重对质。均体现不出“发问”,排除A项和C项。B项“质问”和D项“质询”均有“发问”的意思,“质问”指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含有责备的意思,文中没有体现“有些部门负责人”犯错需要责备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而“质询”指质疑询问,是议员在议会期间,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疑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活动。人大代表对有关部门进行询问属于行政方面的活动,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17、一切工作和努力的结果________,应该使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得到改善,这适用于每个地方每一个人。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中之重

B:首当其冲

C:归根结底D:千方百计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根据文段信息“这适用于每个地方每一个人”可知,“工作和努力的结果使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得到改善”是一条具有普适性的原则,是需要满足的根本条件。C项“归根结底”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与文段语境相符,当选。A项“重中之重”指很重要,非常重要,不能体现出普适性,排除;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千方百计”指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文段并未提及要想尽办法,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宋庆龄选集》18、无人机航拍汉江湖北襄阳城区段,水面半清半浊。暴雨冲刷下,支流汇入主河道时,洪水与清澈的汉江水形成________的景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泾渭分明

B:波澜壮阔

C:匠心独具

D:崎嵚历落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横线处搭配“景观”,根据前文完整语句中“水面半清半浊”及“洪水与清澈的汉江水”可知,此处应体现“汉江湖北襄阳城区段”一半是浑浊的洪水,一半是清澈的汉江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景观。A项“泾渭分明”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置于此处符合文意,当选。B项“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文段并未体现,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匠心独具”指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D项:“崎嵚历落”形容性行卓异磊落,二者均与“景观”搭配不当,且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1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婆娑陨落黄沙弥漫

B:嬉笑援例涸辙坐壁上观

C:尺牍搓商孤僻屏息以待

D:蕴籍锱铢趋附命途多舛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没有错别字。

B项“坐壁上观”应改为“作壁上观”,排除B项。C项“搓商”应改为“磋商”,排除C项。

D项“蕴籍”应改为“蕴藉”,排除D项。

故本题选A。

20、下列句子没有语法错误的是:

A:本篇幅四百多页,涵盖七个世纪的长时段著作,错误及可资商榷之处难免。

B:《地下室狗头》是描述人性在这场战争的暴力中所产生的变异。C:那种不顾矿区实际,片面强调石料采集,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D:《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正确答案选项:A,D解析:A项表述正确,没有语法错误。

B项缺少宾语。可以改为“《地下室狗头》是描述……的著作”。

C项缺少定语中心语。在“采集”后面加“的做法”,或删去“那种”,让“不顾……采集”做主语。

D项表述正确,没有语法错误。

故本题选A选项和D选项。【拓展】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容对饮食极其讲究。21、把孝敬写进法律,规定儿女必须“常回家看看”,这比一般的宣传教育更直接更有效。但是,若没有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量化措施,那么新法可能成为一纸空文。①______________,是不是常回家看看,与伦理道德有关,更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法律侵蚀伦理,干涉道德,②______________,造成犯罪的普遍化,最终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破坏法律的威严。

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A:①再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考虑②让天下横行法律独轮车

B:①再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考虑②让法律独轮车横行天下

C:①毫无疑问,现代人应当有法制观念②让天下横行法律独轮车D:①毫无疑问,现代人应当有法制观念②让法律独轮车横行天下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一空横线在中间,应承上启下。前文提及“法律”,后文提及“伦理道德”,故横线处应体现“伦理与道德”这个话题。第二空,横线在中间,也应承上启下。横线前后提及法律对道德和伦理的“侵蚀与干涉”,横线处体现法律的消极作用。

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B项前半句“道德与法律”可承上启下,后半句“法律独轮车”承接上文,凸显法律这一主体,衔接自然,符合上述信息。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A项:以“天下”来承接上文,不够连贯,上文讲“法律”。C项和D项:“现代人应当有法制观念”与下文的中心意思不一致。22、神经信号传播途径出错与癫痫、帕金森症、强迫症等神经和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虽然科学家已开发出可精确靶向病症相关神经通路的治疗策略,但它们通常需要手术方可完成。目前,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疗法,将超声波、基因疗法和合成药物结合运用,无需手术即可开启和关闭大脑神经通路。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先临时打开血脑屏障,再用基因疗法将遗传指令传递给特定细胞,最后通过药物打开或关闭特定神经细胞。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是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关闭的神经细胞会重新开启。这种疗法对未来开展神经学基础研究、治疗神经和精神疾病都县有重要意义。关于这种新疗法,文中没有提及:

A:适用病症

B:主要手段

C:突出优势

D:应用局限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第一、二句话“神经信号传播途径出错……疾病密切相关”“……可精确靶向病症相关神经通路的治疗”,可知其治疗的相关病症,符合文意。B项对应文段第三、四句话“将超声波、基因疗法和合成药物结合运用,无需手术即可开启和关闭大脑神经通路”“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可知该疗法的方法与手段,符合文意。C项对应文段最后两句话“目前,研究人员……无需手术即可开启和关闭大脑神经通路”“对未来开展神经学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该疗法的优势。所以A项、B项和C项均能与原文对应,而D项“应用局限”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D。

23、滕王阁的第五层,据说是登临________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________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心中天地也________宽广起来。加上正值夕阳西下,也许真的要进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远望宛然顿时境界

B:远眺果然顿时境界

C:眺望果然立刻境地D:远眺突然立刻境地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第二空,结合上文“据说”、下文景色可知,前后呼应,传闻与所见相符,B、C两项“果然”符合语境,保留;A项“宛然”指仿佛、D项“突然”指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四空,结合上文“落霞,孤鹜,秋水,长”,可知此处描述的是一种感受,C项“境地”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境界”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B。

24、善良,更多的时候,她是危难时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在你()时,向你坦然敞开的收容的门。

A:无计可施B:山穷水尽

C:走投无路

D:一筹莫展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主要表述“善良”在“危难时”“伸出”“一双帮扶的手”,“敞开”“收容的门”,可见“你”的状态是“危难时”,需要“帮扶”和“收容”。A项“无计可施”的意思是没有计谋可以实施,即没有办法可用,含有贬义,且存在主动谋划的意思,不符合“危难时”的语境,排除;B项“山穷水尽”的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陷入绝境;C项“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相比较而言,“走投无路”比“山穷水尽”更符合“危难时”需要“帮扶”和“收容”的意思,当选择“走投无路”;D项“一筹莫展”的意思是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有主动谋划、实施计谋的意思,排除。

故本题选C。

25、在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时,文字本身不会移动,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但在电脑屏幕前阅读时,鼠标点击和滚屏不可避免地会打断人的注意力,让人很难对文字进行全面把握,令人失去耐心。此外,手指在触摸纸张和显示屏对大脑的感知区域的刺激也完全不同。前者更有助于激发人的潜意识,帮助人深入理解文字之美,而不仅仅止步于获取信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传统的纸质图书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B:传统的阅读方式更有助于大脑的开发C:获取信息并非阅读的主要目的

D:使用电脑阅读给全面理解文意带来诸多障碍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是以“此外”为连接词的并列结构。第一句指出与电脑阅读相比纸质图书的文字本身不会移动,可以让人平心静气;第二句指出纸质书籍能够激发人的潜意识、深入理解文字之美。两句话表达的共同的意思就是传统的纸质图书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A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当选。

B项,可以理解为是对文段第二句话的概括,不全面,故排除。文段强调的是传统纸质图书的优势,C、D项均偏离文段主题,故排除。

故本题选A。【文段出处】

《媒体称电子阅读警惕“肤浅”披上“便捷”外衣》

26、信念是巍巍大厦的________,没有它,就只是一堆狼藉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________,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________,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________,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栋梁河床引星主机

B:脊柱泥沙导线轮舵

C:地基堤岸引子航线D:骨架源头燃点引擎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根据文意,可知,填入横线的词语应该与其前后内容相一致。

第一空,根据“巍巍大厦”、“没有它,就只是一堆狼藉的砖瓦”,可知,信念在此起到的是一种顶梁柱或中坚的重要作用,“栋梁”指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或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脊柱”指脊背,即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骨架”:用作支持某物的结构、基础或轮廓的支架,均符合文意,“地基”指作为建筑物基础的地层,起到的是基础作用。“大厦”是建筑物,用“栋梁”或者“地基”更合适。排除B、D两项。

第二空,根据文中“滔滔大江”、“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可知,信念在此起到的作用是阻止波浪泛滥,“河床”和“堤岸”的填入均满足题意。

第三空,根据文中“熊熊烈火”、“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可知,信念在此起到的作用是引火线的作用。“引星”、“引子”均符合语境,暂且保留。

第四空,根据文中“远洋巨轮”、“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可知,信念在此起到的作用是核心作用,“主机”更符合要求。选择A。

故本题选A。27、德国科学家日前表示,通过对南极洲冰山移动情况的监控,他们发现了一座会“唱歌”的冰山,从这座冰山传来的声波的频率大约为0.5赫兹,远远没有达到人耳的听力范围。但科学家加速播放声波录音后发现,这座冰山能发出一种类似大群蜜蜂的嗡嗡声或者管弦乐队演奏前热身的声音。

2002年7月至1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南大西洋沿岸的埃克斯特伦陆架冰地区记录地震信号时,却意外接收到了异常清楚的声音信号,根据对这些声音信号的追踪,科学家发现了一座长50公里、宽20公里的冰山。这座冰山与水下山脉撞击并发生缓慢摩擦,科学家维拉·施林德魏因说:“当冰山撞击海床时,它就像河中的一座礁石,当水冲过它的表面裂缝和内部孔隙时,它就开始发声了,时起时伏的旋律就如同一首歌曲。”人们此前发现,南极的冰块也能唱歌,南极冰雪经过漫长时期的逐渐积累、压实,变成冰川冰。原来雪花中的气体也被保存在冰中,气泡在巨大的压力下变成了高压的气体,当冰块融化时,高压的气泡破裂,便会发出美妙的声音。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德国科学家发现冰山发出类似大群蜜蜂的嗡嗡声或者管弦乐队演奏前热身的声音。

B:冰山在与水下山脉撞击并缓慢摩擦,水冲过其表面裂缝和内部孔隙时就开始唱歌了。

C:冰山唱歌的声音信号是在记录地震信号时意外发现的。

D:南极的冰块也会唱歌,不过原理与冰山的不同。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根据第一段“德国科学家日前表示,……这座冰山能发出一种类似大群蜜蜂的嗡嗡声或者管弦乐队演奏前热身的声音”可知,A项正确,排除;根据第二段“当冰山撞击海床时,它就像河中的一座礁石,当水冲过它的表面裂缝和内部孔隙时,它就开始发声了,时起时伏的旋律就如同一首歌曲”可知,B项正确,排除;根据原文“德国科学家日前表示,通过对南极洲冰山移动情况的监控,他们发现了一座会‘唱歌’的冰山”和“科学家在南极洲南大西洋沿岸的埃克斯特伦陆架冰地区记录地震信号时……冰山”可知,冰山的唱歌信号不仅仅只是在记录地震信号时意外发现的,C项表述绝对,当选;根据第三段,“人们此前发现,南极的冰块也能唱歌……声音”和第二段相关的冰山唱歌原理可知,D项正确,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德国科学家最新发现:南极有一座冰山会“唱歌”》

28、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不是那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模型的科学。问题不在于“达成关于哪个模型是对的共识”而是指出哪个模型最适合给定的条件。这样做永远带有一些艺术而非科学的成分,特别是不得不实时做出决定的时候。

通过这段话,作者强调的是()。

A:经济学模型受条件制约有局限性B:经济学的科学性值得怀疑

C:经济学提供的模型科学价值有限D:经济学与科学相去甚远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经济学不是用在任何地方均准确的真理模型的科学,接下来通过“不在于……而是……”对前一句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尾句“这样做”对前文进行总结,引导重点,强调经济学“永远带有一些艺术而非科学的成分”,对其同义替换,B项“经济学的科学性值得怀疑”符合文意,当选。

A项,对应文段首句“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结论前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科学价值”无中生有,排除。

D项“相去甚远”指相差很大,文段重点不是论述两者的差别,而是论述经济学本身不带有科学的成分这一特点,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或许,我们应该更灵活地对待经济学了》29、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米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米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

对划横线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就像鱼和筌,知识重要,但智慧更重要

B: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追求智慧

C:在知识爆炸年代,得鱼忘筌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D:知识与智慧若鱼与筌,智慧源于知识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定位原文,横线出现在文段尾句。分析尾句的上文语境。文段第一句转折之后提出问题今人的智慧不一定及古人,论述话题为“智慧”。第二句介绍了知识和智慧的区别,利用转折关联词引出重点:需要反复咀嚼“智慧”。第三句至第五句通过举例论证强调反复咀嚼智慧收获颇丰。因此上文主要围绕“智慧”这一话题进行论述,结构为“分—总”,强调咀嚼智慧汲取智慧的重要性。结合上文可知划线部分是对上文的总结,要表达的意思是知识爆炸时代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也不能忘了追求智慧。

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A项:“知识重要,但智慧更重要”为观点,文段强调的是对策。C项:“得鱼忘筌”与上文的话题不符。D项:“智慧源于知识”无中生有。

30、①最早的单质碘便是法国人从海藻中发现的,海藻也是最早的碘生产原料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碘不足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病和地方性克汀病

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纯天然的追求,海藻碘盐越来越受到欢迎

④碘在自然界中比较稀少,但是海洋中的藻类却有较高的含碘量

⑤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⑥因此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强制加碘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③①④B:③①④⑤②⑥

C:④③①⑤⑥②

D:⑤②⑥④①③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的“近年来”是背景铺垫的标志;⑤说“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典型的引入话题的句子。两句均适合做首句。而②强调碘的重要性,④介绍碘在自然界的含量,都应在引出话题之后,不能作首句,排除A项和C项。

观察B项和D项,只要可以判断出①和③的顺序,就可以选定选项,①说的是最早的单质碘是法国人从海藻中发现的,③说的是海藻碘盐越来越受欢迎,从逻辑上来说,应该先在海藻中发现碘,然后海藻碘盐越来越受欢迎,①应该在③的前面。答案锁定D项。

验证D选项,语句通顺连贯。

故本题选D。31、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与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不同的是: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因特网是一种媒体B:因特网的优势

C:因特网的时效快、跨越时空、全球一网

D:因特网会取代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作用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通过描写因特网与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不同之处,说明了因特网与其他媒体相比的优势与特点,B选项对文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故正确选项为B。A选项属于概括不全,只说明因特网是一种媒体,而未提及其优势,故排除。

C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它只是因特网优势的一个方面,故排除。

D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因特网会取代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选B。

32、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的新陈代谢由无数生化反应组成,每一个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酸碱环境

②血液对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其PH值非常精确地维持在7.35到7.45之间

③我们先从人体的酸碱性说起

④这个PH范围属于“弱碱性”,所以如果说要维持人体的“弱碱性”,也无不对

⑤在科学上,酸碱性用PH值来表示。PH值在0到14之间,小的那头是酸性,大的那头是碱性⑥超出了这个范围,不管是低还是高,生命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

A:①⑤③②④⑥

B:⑤①⑥③②④

C:③①⑤②⑥④

D:②⑤①⑥④③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①提出“生化反应需要特定的酸碱环境”,②提出“血液的PH值的区间”,③提出“先从人体的酸碱性说起”,⑤提出“酸碱性用H值来表示”。根据“先从人体的酸碱性说起”中的“先从”可知,③是在引出话题,适合做首句。其他几句都是在围绕酸碱性进行论述,答案锁定C项。

验证C项。语意连贯,逻辑通顺。

故本题选C。

33、道德楼宇的重建,除了靠制度地基,更要靠个体道德践履的“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