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其中□处最可能是()A.傩戏 B.南戏C.杂剧 D.昆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中“酬神”“巫唱”推断可能是傩戏。答案:A2.下列事务标记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实力。元杂剧将诗词、歌颂、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协作,标记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答案:C3.关于元杂剧的有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①兴起于北方的一种戏曲②包括诗词、歌颂、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③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协作④其发展得益于城市经济旺盛与市民阶层壮大A. 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多角度相识问题的实力。①是讲解并描述其起源地,②讲解并描述其表演形式,③讲解并描述其表演内容,④讲解并描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故①②③④叙述都符合题意。答案:D4.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A.徽商聚集经商 B.桐城学派讲学C.安徽士子求学 D.徽班进京唱戏解析:依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推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发展时期的概况,结合各选项,本题选D。答案:D5.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缘由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改变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定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解题的关键是“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昆曲不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清中叶以后日趋衰落,故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答案:D6.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觉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记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觉和捕获到()①城市经济旺盛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学问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解除④。答案:B7.梅兰芳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剧(即京剧)只重视其艺术,对于剧本之意义,则不甚留意,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化,有点损伤。”他意在强调()A.京剧艺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B.京剧艺术应当重视社会教化的功能C.京剧剧本应当是先进文化的代表D.京剧艺术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解析:“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A项;据材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化,有点损伤”可知京剧应留意社会教化,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说法不当,解除C、D两项。答案:B8.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财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露了()A.元杂剧兴盛的干脆缘由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解析:解读材料,意为元代废科举,学问分子仕途无望,大批学问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旺盛供应了创作队伍,故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答案:B9.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白()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相互融合的产物;京剧后来发展为“国剧”,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京剧成熟于同、光年间,故选A项。答案:A10.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群体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解析:戏曲与小说的雅俗,主要受制于它的接受者,故A项错误;作者的文化水平又受制于文学创作的形式,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小说的作者……却少有举人、进士”可知,戏曲与小说的消费群体不同,导致作者的文化水平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与南北方差异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1.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同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消遣性解析:依据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只是规范了戏曲演绎的内容,并不会抑制它的发展和取消市民文化的消遣性,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2.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其形象有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种种民间传闻附会其身;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很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民间思想须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B.道教借助民间力气提升政治地位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深厚解析:八仙在民间广为流传并非传播民间思想,故A项错误;八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表明民众对八仙的宠爱,没有提升道教的政治地位,宋元明清时期,理学是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八仙与道教很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姿多彩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装腔作势的形象迥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宠爱,其中有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表明八仙的神话故事已经世俗化,故C项正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昆曲、京剧界的13位名家,被称为“同光十三绝”。(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当时京剧发展到了什么水平?(2)结合徽班进京以后的史实,概括京剧发展到这一程度的主要缘由。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第(2)问,可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京剧形成、发展的“缘由”。答案:(1)剧目繁多、名家云集、行当齐全,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2)适应了北京文化消遣的须要;得到了皇室、民间的宠爱;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穿,兼容并蓄,推陈出新。14.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殊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依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等有关资料编写材料二(乾隆初)长安梨园称盛,管弦相应,远近不绝。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观者叠股倚肩,饮食若吸鲸填壑,而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清)徐孝常为张坚《梦中缘》传奇所作序(1)依据材料一概括昆曲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昆曲为什么“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乾隆初北京人“所好惟秦声”“厌听吴骚”的缘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一“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概括即可。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得:昆曲具有“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特点。第(2)问,据材料二“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观者叠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