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1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2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3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4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专题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代诗人顾嗣协在《杂兴八首》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四句形象地揭示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这对青年的成长、理想、择业等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扬己之长,绽放光芒清代诗人顾嗣协的“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寥寥数语,却深刻地揭示了物各有所用、人各有所长的道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们正处在成长、追逐理想与面临择业的关键时期,更应懂得发挥自身长处,绽放独特光芒。新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青年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数青年凭借自己的特长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农业科研方面的专长,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的成功,源于他对自己长处的深刻认知和不懈努力。他知道自己擅长农业科研,便心无旁骛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在互联网领域,也有许多青年凭借自己的特长成就了一番事业。李子柒,一位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凭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出色的视频制作能力,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短视频。她的视频在国内外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李子柒的成功,在于她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并将其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她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之美,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使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青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盲目跟风,导致一事无成。有的青年看到别人创业成功,便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投入创业大军,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有的青年在择业时,只看重热门行业和高薪职位,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最终在工作中感到迷茫和痛苦。那么,青年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呢?首先,要多尝试不同的事物。通过尝试,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挖掘出自己的特长。其次,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他人的评价往往能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新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青年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要盲目跟风。在择业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份能让自己发挥优势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清代诗人顾嗣协《杂兴八首》中的内容,引出写作话题。“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顾嗣协的诗以骏马、牛、坚车、舟为例,指出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形象地告诉人们“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天才也有不如常人的方面。只有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人生坐标,赢得成功。如果舍长就短,即使智者也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所以,“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人才贵在适用,不必过于苛求,只要具备相应的才能就可予以任用;过分苛求,强人所难,只会把大批人才拒之门外。材料的最后一句指出“这对青年的成长、理想、择业等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意味着考生要结合这四句诗的含义,阐述其对青年的成长、理想、择业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综上,考生可以有以下的分析角度:1.认识自我:青年应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人生价值。2.尊重差异:在成长和择业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不同特长和选择,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同进步。3.合理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要盲目跟风或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在开头引用顾嗣协的诗,引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主题,提出青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接着,通过列举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论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说明只有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阐述尊重差异的意义,讲述不同特长的人合作共赢的故事,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时代特点结合青年的成长和择业实际,讨论合理选择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物各有所用,人各有所长”的道理,鼓励青年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立意:1.物各有其用,人各有所长。2.各美其美,美美与共。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4.认识自我是成长和逐梦的前提。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站在高处望深渊,坠入深渊识攀爬,人不活一个点,人活的是连续和起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在起伏中成长,于连续中前行人生如画,浓墨重彩中蕴含着起伏与连续;人生如歌,高低错落中回响着激昂与低沉。站在高处望深渊,我们学会了敬畏与谨慎;坠入深渊识攀爬,我们学会了坚韧与不屈。人不活一个点,人活的是连续和起伏,这正是生活的真谛,也是我们成长的轨迹。站在高处望深渊,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身处顺境要保持清醒与谦逊,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危机。正如古人所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成功的巅峰,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因为高处不胜寒,唯有不断自我反省与提升,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人生旅途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坠入深渊识攀爬,是一种生命的坚韧。在逆境中要学会坚持与奋斗,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寻找出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深渊”。但正是这些障碍,塑造了我们的坚韧与不屈。逆境是挑战,是淬炼,是磨砺,因之方显英雄本色。著名作家史铁生将自己应对逆境的心路历程写成了名篇《我与地坛》;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才迎来成功;长期的沉沦与困境并未压倒中国女排,最终在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重回巅峰。就像一颗种子,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在深渊中,我们学会攀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逆境是一个人的磨刀石,也是一个人的教科书。”只有在逆境中才能不断地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人生不是由一个个孤立的点组成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欢笑与泪水,体验了成功与失败。正是这些起伏与连续,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生的连续中,我们要学会珍惜与感恩,珍惜每一个瞬间,感恩每一次经历,因为每一次经历都是生命的馈赠,都是让我们成长与成熟的宝贵财富。在人生的起伏中,我们学会了坚韧与不屈,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境,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历过低谷的磨砺,才能更加珍惜高潮的喜悦;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苦涩,才能更加明白成功的甜美。因此,在起伏中成长,于连续中前行,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学会在顺境中保持谦逊与自省,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与不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无论身处何种境遇,让我们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与连续。描绘出人生的多彩画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语句简短,但内涵丰富深刻,富有哲理思辨性,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站在高处望深渊”,“高处”喻指人生处于顺境、获得成功时,“深渊”喻指人生处于逆境、失意时,“望”是指顺境时也要居安思危,警惕风险;第二层,“坠入深渊识攀爬”,“攀爬”指的是身处逆境时积极应对,勇敢向上,以积极的心态走出低谷;第三层,“人不活一个点,人活的是连续和起伏”,注意这里的“活”是一种主动的心态与行为,“连续和起伏”指的是人的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需要保持坚韧、积极的心态,永远不要放弃希望。由此看出,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充满起伏与挑战,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品格,促使我们成长和进步。也可以延伸思考:面对人生的起伏,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经历困境和失败后,学会从中汲取教训,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高潮还是低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连续的人生旅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以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另外,除了联系顺境或者逆境,还要兼顾材料的最后两句话,即生命是具有动态和起伏过程的。写作时,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人生是一个连续且充满起伏的过程,这些经历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然后可将顺逆境对照,进行辩证分析,即人生顺逆境是常态,要以平常心看待。身处逆境时积极应对,勇敢向上,以积极的心态走出低谷。再分析坠入深渊识攀爬的寓意,强调在困境中学会攀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动力。然后写顺境中应学会凝望“深渊”,懂得人生的起伏是常态,明白人不是活在一个点上,不能因成功而骄傲自满,停止不前。接着探讨“人不活一个点”的深层含义,说明人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经历和情感起伏构成的,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结合个人或社会实例,进一步论证上述观点,展示如何在起伏中成长,在连续中前行。最后总结全文,重申核心观点,并提出希望或建议:在人生的连续与起伏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因为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品格,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需要保持坚韧、积极的心态,永远不要放弃希望。立意:1.人生顺逆境常态,要以平常心看待。

2.清醒看待人生起伏,理性面对成功失败。3.人生是动态的过程,不要让活成一个静止的“点”。4.连续与起伏描绘出人生的多彩画卷。5.在连续中找寻自我,在起伏中体验人生。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张桂梅: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潘东升:作为人民警察,身为领导干部,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袁隆平、钟扬、李保国、黄旭华、南仁东、王有德、王继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践行楷模精神,强国必定有我曾记得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华诞之际,国家领导人亲自为英雄楷模代表颁发荣誉勋章。这一举动振奋人心,也燃起了人们学习英雄和楷模的热情。历史不会忘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将青春献给平凡的工作岗位,将热血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英雄楷模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燃烧青春,奉献自我。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一种精神在激励,只要有一种信仰在坚持,平凡也能造就伟大,他们身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争做新时代青年,践行楷模精神。我们要践行楷模爱国奉献的精神。爱国不是抽象虚无的,它是一种让我们战胜挫折困难的信仰,是一种让我们立足本职的力量。核物理专家于敏,秉承精忠报国、强我国防的信念,在茫茫戈壁,默默耕耘。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让中华民族肩膀硬朗起来。我们也要将我们的人生追求和祖国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我们要践行楷模爱岗敬业的精神。新时代领路人说,英雄来自平凡,平凡能出英雄,只要每个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就能做出不一般的成绩。屠呦呦六十多年致力于中药研制,提炼出了青蒿素,拯救天下苍生;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兢兢业业,硬是用核潜艇筑起中国海防的铜墙铁壁;张桂梅扎根于教育基层,不惧病魔,不畏艰难,爱生如子,与时俱进,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一生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践行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要践行楷模坚守信仰的精神。爱国奉献,是一种无声的坚守。沙海茫茫,狂风肆虐,王有德却在此扎根四十年,秉承着为国为民治沙的信仰,把一片一片荒漠变成绿洲,守护了生态环境,富裕了当地百姓,沙海中的片片绿意,正是一种爱国奉献的坚定信仰。大海无垠,国旗飘飘,王继才夫妇坚守开山岛三十二年,为祖国守岛,为人民护海,让一座孤岛成为守卫祖国的海防前线,他们每天升起的不仅是一面国旗,更是一种矢志不渝的信仰。热爱祖国才能勇敢担当,志存高远才能斗志无穷,好好学习才能有所作为。让我们在心中埋下热爱国家的种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关联起来,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践行楷模精神,勇敢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提到了当代中国众多的英雄楷模,他们来自于祖国的各个行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取得了不寻常的英雄业绩。第一位是张桂梅,她是普通教育战线上一名基层英雄。她身患重病却不惧病魔,扎根基层而从来不畏艰难,爱生如子,与时俱进,体现了将小我融入大我,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位是于敏,一生默默无闻,以身长报国,体现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第三位是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她是生命女神,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在研究过程中曾经实验室中毒、勇敢以身试药,体现了一种无私、无畏的执着精神。第四位是潘东升,一名人民警察干部,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材料还提到了袁隆平、钟扬、李保国、黄旭华、南仁东、王有德、王继才等许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楷模。综合以上分析,这些英雄楷模虽然身份地位、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他们感人的事迹,都体现出了匹夫有责、勇于担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都在启发考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以此自我勉励。考生可在传承楷模的精神、凝聚榜样的力量方面进行立意。构思行文时,可采用并列式结构行文,主体部分可以设置分论点,从学习楷模的爱国精神、践行楷模爱岗敬业的精神、践行楷模坚守信仰的精神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可以利用排比段落增强气势,举例论证可以使用材料中的人物,也可以写其他类似人物。立意:1.平凡英雄,凝聚榜样的力量。2.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事业需要榜样引领。3.践行楷模精神,时刻绽放光彩。4.创造不凡的价值,凝聚不凡的精神力量。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常枞说:“是这样的。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是猛虎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蔷薇在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中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本材料的主旨:那舌头之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道:你说得好!天底下的事都是这个道理。由此看来,世间万物不一定是刚硬的战胜柔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柔软恰恰可以打败刚硬。材料提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结合材料考生可以深入思考“刚”和“柔”的内涵,“刚”可以代表高尚的气节、坚定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柔”可以反映人良好的素养,表现为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随和低调的处事方法、悲天悯人的细腻情怀、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等。综合看来,“刚”与“柔”之间的关系:刚能制柔,柔能克刚;人生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需要刚柔相济;刚和柔要适度,为人至刚易折,至柔则无力,做到刚柔适度,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刚柔并存的观点,然后分析坚硬和柔软两种品质的重要性,可采用例证法,如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等展现出的就是“柔”;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等展现的都是“刚”。再论证刚毅和宽容、坚韧和温柔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可运用类比论证,如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最后重申论点,强调人生要刚柔相济,不能有骄傲狂放的刚,但决不能放弃有原则的刚,让刚与柔恰到好处,才是完满人生。立意:1.亦刚亦柔,成就和谐人生。2.刚柔并济,行稳致远.3.以刚柔智慧,奏响人生乐章。4.刚使人勇,成就辉煌;柔使人智,永葆生机。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4-2025学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