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贺州市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西贺州市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西贺州市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西贺州市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西贺州市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西贺州市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红书店的井喷式发展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业界的广泛思考。有人认为人气会给书店带来更大收益,书店走网红路线;有人认为卖书才是书店的主业态,阅读文化传播最终还需要主业态支撑;还有人认为(),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有内容价值的服务。近两年,“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住宿”等模式。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网红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非议层出不穷落寞势在必行B.无可厚非屡见不鲜落寞大势所趋C.无可厚非层出不穷失落大势所趋D.无可非议屡见不鲜失落势在必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书店变网红,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B.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本质上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C.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本质上使书店变网红,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D.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B.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C.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D.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①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②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③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④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A.⑤④③②⑥① B.③②⑥①④⑤ C.⑤④③②①⑥ D.③②①⑥④⑤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洞若观火,高瞻远瞩。②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不让这三人成虎的态势发展下去。③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我们要用管窥蠡测的方法,以有限见识无限,去探究宇宙和人生的要义。④过去五年,西方势力粉墨登场,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妄图毁灭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⑤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到见贤思齐,何愁不能事业有成?⑥面对记者,他有些拘谨,可一旦离开镜头,他便轻松地侃侃而谈,话语犀利,精准到位。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以食物关乎人的生死来说理,但若“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会拒绝;若“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不会接受。(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之情即刻转变为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3)苏轼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由明月江水感悟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朴山人归新罗尚颜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注)朴山人:朝鲜国旅华隐士,生平事迹不详。新罗为朝鲜的古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是唐末荆门僧人尚颜所写的一首赠别诗。诗歌语言精炼,用词工整,意境优美,借眼前之景含万里离别之情。B.首联是作者预想的一幅恢宏的海景画卷。广阔无垠的大海没有尽头,既然扬起了帆就要相信风能把船送到目的地。C.颔联和颈联寓情于景,描写友人的航程。船只渐行渐远,随着友人离自己家乡越来越近,与送别之人便越来越远。D.尾联写离别后的怀想。山长水阔,别时不易相见亦难。浩渺的大海既是对友人征程的实写,也是对别愁的形象表达。2.诗歌尾联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抒情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⑵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⑶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⑷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⑸日星隐曜,_________;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⑺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⑻______________,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光的诗人丰子恺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可说是理想主义支配的时代。作画先须用头脑来考虑,选取高尚的题目为题材,然后可以产生大作。同样的笔法、同样的色调,拿来描写皇帝的“加冕式”,就是伟大的作品;描写村夫稚子的日常生活,就没有价值。从前的绘画,题材以外原也有技术的妙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的有力的表现,拉斐尔的优美的表现,达•芬奇的神秘的表现,原是对于其技术的鉴赏;然而除这种专门的技术鉴赏以外,幸而在题材上,米开朗琪罗所描的是《最后的审判》,拉斐尔所描的是《圣母子》,达•芬奇所描的是《最后的晩餐》,所以不理解其技术的“有力优美”或“神秘”的一般人,也尚能因其题材而感到这等画的兴味。然而现在的印象派,技术比之前深进了,技术深进的结果是忽视题材,而新创一种描写色与光的绘画。比如,印象派首领画家莫奈,对于同一的稻草堆连作了十五幅画,把朝、夕、晦、明的稻草堆的受光的各种状态描出,各画面作成一种色彩与光的谐调。他的描风景,并不是对于风景有兴味,只为便于研究光,故描风景。在他的作品中全无浪漫的情绪与光景,所描写的题材皆单调、平凡、乏味。“稻草堆”“寺院”、一片水上的“睡莲”、“泰晤士河面”一类的题材,千遍不厌地被他描写,然而绝没有重复的表现。莫奈用自然科学者的实验来完成他的绘画。他把太阳的光与空气的色用三棱镜分解,得到原色,用强烈的原色来作出绘画的效果。他是外光主义的首创者,步他的后尘的许多画家,也都热衷于光的追求。他们憧憬于色彩,赞羡太阳。凡是有光明的地方,不问何物,都是他们的好画材。“太阳崇拜的画家”“光的诗人”“向日葵的画家”,他们不选择事物,但追求光与色的所在。美的光与色的所在,不论其为何物,均是美的画材。因为追求光与色,故自然倾向于光色最丰富的野外的风景的写生。因为不择事物,故自然不必像从前那样取高尚的题目为题材,而一切日常生活.琐事细故,只要是光与色的所钟,无不可取为大作品的题材了。对于这种新绘画,倘能具有对于形式美(色彩光线的美)的鉴赏眼,换言之,对于纯绘画的鉴赏眼,自然可以感到深切浓重的兴味。但在没有这较为专门的鉴赏眼,而全靠题材维持其对于画的兴味的人,对于描着一堆无意义的稻草,或一片无意义的水面的绘画就漠然无所感觉,真所谓“莫明其妙”了。要读懂"光的诗”,必须先识“光的言语”“色的文字”要识光与色的言语文字,须费相当的练习,这练习实在比普通的学童的识字造句更为困难。光与色的文字,不能谙诵或硬记,是超乎言说之外的一种文字,故对于这方面的天资缺乏的人,实在没有方法可教他们识得。所以,要理解“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最好取听音乐的态度,或鉴赏书法的态度。高低、久暂、强弱不同的许多音作成音乐美;刚柔、粗细、长短、大小、浓淡不同的许多线作成书法美。同样,各式各样的光与色的块或条或点作成印象派的绘画美。这绘画美就是所谓“光的言语”“色的文字”。(有删改)1.根据原义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受理想主义支配,选取高尚的题目为题材,就可以产生大作。B.就艺术表现技巧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达•芬奇都各有特色。C.普通的学童识字造句可以谙诵或硬记,但绘画中光与色的文字,是不能用这种方法识得的。D.看画的人既无法从印象派的画作中探求题材的美,也无法更为专业的欣赏画作了。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复兴时期不理解艺术家技术内涵的一般人,也可因题材的高尚而感到画作的兴味。B.外光主义的首创者莫奈,热衷于光的追求,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作出绘画的效果。C.“光的诗人”不选择事物,也追求光与色的所在,倾向于光色最丰富的野外风景的写生。D.理解“光的诗人”印象派绘画,既可以使用听音乐的态度,也可以用赏书法的手段的态度。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被称为“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的?请简要概括。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星际旅行靠什么导航苟利军日前,我国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持续创造票房纪录。这部电彩里的很多情节让人非常好奇比如为地球流浪领航的太空站如何导航。未来,人类进行更远的星际旅行时,还可能用到什么样的导航系统?一提到导航,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手机里的各种导航软件。它们都是利用导航卫星来确定方位的。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在地面之上约2万公里的空间,有几十个处于不同轨道的导航卫星。每时每刻,这些卫星都会发送特有的位置和时间信号,手机中的导航卫星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到4个不同导航卫星的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别,就可以算出手机所在的空间位置信息。未来,如果人类有机会跨入到离地面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空间导航的核心是在每一时刻,需要知道至少四个位置的参考源。根据众多观测结果,天文学家选用不同的天体源,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导航系统。一种就是最近几年谈得比较多的脉冲星导航。脉冲星就是我们极为熟悉的中子星,因为磁极方向能够产生射电或者Ⅹ射线辐射,当转动轴和磁极不重合,而转动轴扫过地球的时候,就会产生人类所看到的脉冲,因此被称之为脉冲星。某一些脉冲星转动速度特别快,转动周期可以达到毫秒量级。这些脉冲星的转动稳定性非常好,可以比拟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所以脉冲星也时常被称为宇宙间的原子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找到了几十个类似的脉冲星,如果人类可以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且已知它们位置的话,可以利用这些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恒星来导航。在2013发射的欧洲盖亚卫星(GAIA)就计划对银河系内的10顆恒星的位置、恒星特征、距离以及运动速度进行精确测量。目前,科学家已经得到了第一批结果,等到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实现之后,人类就会有一个很好的银河系内星图,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导航。如果人类有机会迈出银河系,进入更远宇宙的时候,能用什么来导航呢?有些天文学家就提出,或许可以以那些遥远的某些星系作为参考,这些被选出来的天体就是天文学中常说的活动星系核。这些天体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所产生的喷流,因为辐射非常明亮,往往比星系本身的辐射还要强很多。因为中心体积非常小,从遥远的地方去看,就像一个小点很难分辨,以至于在这类天体发现的最早期,最明亮的那一类被称为“类星体”。尽管这类星系也在空间运动,然而因为这些天体至少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之外,看起来几乎不动,相比较上面提到的脉冲星位置上要稳定很多。法国的天文学家Charlot和他的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选取了一些最致密和最稳定的活动星系核,建立了一个被称之为国际天球参照系统。经过20余年发展和不断更新,这个系统当中从最早的包含了212个源,到现在遍布整个天空的300多个。这个系统或许也能够成为人类以后进行宇宙旅行所使用的导航系统。未来无论是地球附近的太空旅行,还是更远的星际旅行,都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只有这样,当地球真的面临“流浪”危险的时候,人类才真正能够坦然相对。《光明日报》(2019年02月21日16版,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脉冲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B.脉冲星高速自转,其转动轴扫过地球,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断一续的脉冲。C.脉冲星的数量虽然只有几十个,但如果能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知道其位置,就可以利用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D.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是脉冲星。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所以到达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B.欧洲盖亚卫星(GAIA)试图利用恒星来导航,从而为银河系内的星际旅行提供帮助。C.活动星系核比脉冲星在位置上要稳定很多,是因为这些天体至少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之外。D.国际天球参照系统有可能成为人类在更远的星际旅行中所使用的导航系统。3.请结合全文,概括星际旅行导航系统构成的必要条件。9.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1)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作出更大贡献。(2)长期以来,在西方,人与神,心与物,此岸与彼岸,身体与心灵,主观与客观,价值与事实,理性与情感,统统被打成两橛。中国哲学则打破了彼此的隔阂,强调两者的互动互补。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绝对占有自然。中国哲学家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物我的相通。他们不仅把自然看作是一和谐的体系,不仅争取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文化间的共存互尊,人际关系的和谐化与秩序化,而且追求天、地、人、物、我之关系的和谐化。

(3)①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佛教的“平常心即道心”,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具佛性,是儒家与佛教的最高信仰。实际上,儒、道、佛与宋明理学都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尚的社会,因此其共同点都在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4)②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如蒙学、家训、家礼、戏文、乡约、行规等,把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四维、八德等价值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中国人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舍我其谁的抱负,乃至“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的做个人”,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

(5)③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具有系统的社会治理的智慧与制度。在礼、乐、政、刑相补充相调剂的治理社会的方略中,“礼”是带有宗教性、道德性的生活规范。在“礼”这种伦理秩序中,包含了人道精神、道德价值。古代有“一夫授田百亩”的诉求并转化为计口授田制,有养老制度与“移民就谷”等荒政,对灾民、鳏寡孤独与聋哑等残疾人都有救济与保护制度。礼乐文化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的作用,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并提升百姓的文明水准。

(6)④中国哲学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它强调用物以“利用厚生”,但不能导致一种对自然的宰制、控御、破坏;它强调人文建构,批评迷信,但决不消解对“天”的敬畏和人所具有的宗教精神、终极的信念与信仰。中国哲学甚至主张人性、物性中均有神性,人必须尊重人、物,这不会导致宗教迷狂、排他性与宗教战争,而又有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中国哲学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相反,恰恰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外王事功、社会政事、科技发展,恰恰是人之精神生命的开展。因此,中国哲学精神完全可以与西学、与现代文明相配合,它可以弥补宗教、科技及现代性的偏弊,求得人文与宗教、与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

(7)中国人文精神,尤其表现在人生智慧与境界上。儒家是德性与礼乐教化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的工夫,尽心知性而知天。道家是空灵、逍遥、放达的智慧,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佛家是解脱的、无执的智慧,启迪人们放下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有人说儒家是治世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其实三家都可用于治世、治身、治心,都具有调节性。

(8)“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孔子以“爱人”为“仁”,爱人、同情人、关切人,是“仁”的主旨。“忠”与“恕”接近于“仁”。“忠”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或絜矩之道。“忠”“恕”是仁道的一体之两面。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道原则,推而广之,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宗教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是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

(9)诸子百家、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是我国主要的思想传统。吃透了这些思想传统,我们就可以一通百通。这些思想传统中有无限珍宝,尤其是在个人修身齐家、社会与国家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有很多借鉴意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内在心灵的关系方面,在人类永续存在与发展的方面,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切不可太过自我中心,自我膨胀。1.第(3)段加点词语“尧舜”在文中的含义是。2.“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放在合适处是(见(3)(4)(5)(6)段开头处)A.①B.②C.③D.④3.以下论述中对中国哲学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包含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B.儒释道三家可以综合地用来治世、治身和治心C.中国哲学思想是通过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伦理传播的。D.中国哲学的平衡、和谐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4.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请结合上文的一个角度加以阐释。5.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B.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C.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D.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现江西省南昌,唐初将其改为“洪州”。B.临朝,即临御朝廷,处理政事。也特指太后摄政称制,由西汉吕后开创。C.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D.中官,既可指宫中、朝内的官员,也可指宦官。“中宫”与之意思相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品行出众,为人所推重。在郡中时就被推荐为孝廉,并被授予郎中一职。母亲去世后,他弃官守制。服丧期满,周景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后来他又受到李固的举荐。B.陈蕃为政清廉,不惧显赫权势。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请他办私事,陈蕃拒绝会见使者。使者说假话以求见,陈蕃大怒,把信使鞭打致死,因此被贬为修武令。C.陈蕃刚正不阿,竭尽臣子之责。桓帝去世后,在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陈蕃针对当时尚书们托病不上朝办公的问题,写信责备他们,使得他们最终都去上朝办公。D.陈蕃嫉恶如仇,为国除奸被杀。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不满曹节等人勾结赵娆、讨好太后、获爵封官,密谋消灭他们。但因事情泄露,太后命曹节杀了窦武,王甫后又杀了陈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2)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治《尚书》。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以其辩得幸太子。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晁错上书论兵事。文帝嘉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日:“此非庙垣,乃埂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因怒谓长史日:“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诸侯護哔。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公何为也?”错日:“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日:“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会窦婴言爰盎,诏召入见。上问盎日:“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日:“方今计,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日:“可。”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节选自《汉书·晁错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B.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C.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D.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商:即申不害和商鞅,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法家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B.尚书:又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C.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蒙恬“北筑长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王昭君“出塞和亲”都与匈奴有关。D.景帝:即汉景帝刘启的庙号。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忠心耿耿,深受重用。在担任内史时,他提出“徙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备御匈奴攻掠;主张“重农贵粟”,以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B.晁错公而忘私,奋不顾身。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汉朝的发展巩固和长治久安建言献策,即使父亲从家乡前来劝告也不为所动。C.晁错深谋远虑,进言削藩。担任御史大夫后,他再提剥夺诸侯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吴、楚七国便以“诛错”为名发动叛乱。D.晁错锐意改革,得罪权贵。他多次得到文帝和景帝称赞,但与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爱盎等人关系并不融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2)罢朝,因怒谓长史日:“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B2.D3.C【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也说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前文是“有人认为人气会给书店带来更大收益,书店走网红路线”,这是赞同之意,故用“无可厚非”。“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由上下文可知,现在的此种现象很多,应用“屡见不鲜”。“落寞”:寂寞;冷落。“失落”: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前文是“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应用“落寞”。“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前文是“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故用“大势所趋”。故选B。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本质上”应该形容“是”,故排除;B项,c项,“通过……使……”的结构模式让句子缺少主语,故排除。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C项,后面说“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有内容价值的服务”,因此前边应该说“商业与公益”,遵循一一对应的原则,排除AD;“控制……临界点”搭配不当,应该“把握……临界点”。故选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从首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可知前面部分的主语是“小溪”,而待选项有⑤和③开头的两种类型。“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的主语变成了“木桥”,所以排除⑤开头的AC两项。③②都是讲溪边的柳枝,而且随风飘动。所以马上运用一个比喻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这个“婀娜”就是呼应飘动的,所以⑥必须在②后。从而排除D项。接着讲更长一点的枝条在水中画着粼粼的波纹,这个时候才会有“水鸟”出现,所以①在⑥后;而④须在①后。剩下的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与后文“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相呼应,即最后才是⑤。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点睛】做排序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常见标志性语言如: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3、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使用正确;②三人成虎:意为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借以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此处说的是腐败态势,不合语境;③管窥蠡测: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含有贬义。此处褒贬失当。④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意为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亦指单纯的登台表演。使用正确;⑥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使用正确;⑥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宜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话。与“轻松地”重复。故选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篇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呼尔、蹴尔、萧、候、燕、瞬。5、1.B2.(1)同: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两首诗分别用“离心”“愁心”直接点明离愁。(2)异:①尚诗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当友人归去,天各一方,只有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遥望祝福,使人借眼前之景抒发万里不尽之情。②李诗借物抒怀(或移情于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伴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怀、同情、担忧。【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既然扬起了帆就要相信风能把船送到目的地”错误,“扬帆但信风”中“但”是“只”的意思;“信”是“听凭”“任由”的意思。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句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送朴山人归新罗》是唐朝末年湖北荆门僧尚颜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赠别诗是作者写给一位朝鲜隐士的。当朴山人即将起程返回故乡时,作者生动地为之描绘了海上历程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旅人的深厚情谊。“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情手法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两首诗分别用“离心”“愁心”直接点明离愁。“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写诗人离别后的怀想之情。当友人归去,天各一方,只有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指新罗)遥望祝福。以景结情,借眼前之景含万里不尽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扈江离与辟芷兮飞漱其间潦倒新停浊酒杯只是当时已惘然山岳潜形赢得仓皇北顾不以规矩度尽劫波兄弟在【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默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情景式(理解性)默写和识记型默写(根据前或后提供的句子写出另外与之相连的句子),但不管那一类型的默写,在做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本题属于识记型默写,需要注意的字词为:扈、漱、潦、惘、仓皇、矩、度。7、1.D2.C3.①审美追求:印象派注重绘画技术;②创作实践:印象派代表画家体现出的创作特点。③鉴赏要求:提高对光与色等形式美的鉴赏能力。【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然后做出正确选择。D项,偷换概念,原文中指的是“但在没有这较为专门的鉴赏眼,而全靠题材维持其对于画的兴味的人,对于描着一堆……真所谓‘莫明其妙’了”这里说的是“没有这较为专门的鉴赏眼,而全靠题材维持其对于画的兴味的人”,而本选项中说成是“看画的人”,所以应正确表述为“不理解技术的一般人既无法从印象派的画作中探求题材的美,也无法更为专业的欣赏画作了。”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错在“‘光的诗人’不选择事物,也追求光与色的所在”。原文是“他们不选择事物,但追求光与色的所在。”原文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但是在选项中这两句之间是是并列关系,句子的意思就变了。应该表述为“‘光的诗人’不选择事物,只追求光与色的所在,倾向于光色最丰富的野外风景的写生。”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然而现在的印象派,技术比之前深进了,技术深进的结果是忽视题材,而新创一种插写色与光的绘画”分析,从印象派注重绘画技术来介绍被称为“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的。结合“‘稱草堆’……千遍不厌地被他描写,然而绝没有重复的表现”“莫奈用自然科学者的实验来完成他的绘画”“凡是有光明的地方,不问何物,都是他们的好画材”“他们不选择事物,但追求光与色的所在。美的光与色的所在,不论其为何物,均是美的画材”“对于这种新绘画,倘能具有对于形式美(色彩光线的美)的鉴赏眼,换言之,对于纯绘画的鉴赏眼,自然可以感到深切浓重的兴味”等分析,从印象派代表画家体现出的创作特点来介绍被称为‘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的。结合“要读懂‘光的诗’,必须先识光的言语色的文字要识光与色的言语文字”“光与色的文字,不能谙诵或硬记,是超乎言说之外的一种文字,故对于这方面的天资缺乏的人,实在没有方法可教他们识得”“各式各样的光与色的块或条或点作成印象派的绘画美。这绘画美就是所谓光的言语色的文字”等,从提高对光与色等形式美的鉴赏能力角度来介绍被称为“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的。据此分析,本题从印象派注重绘画技术的审美追求,创作实践,鉴赏要求等方面分点回答即可。【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8、1.B2.A3.每一时刻,需要知道至少四个位置的参考源;接收到星际旅行导航系统的信号;位置稳定,转动稳定性好。【解析】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脉冲星高速自转”错误,原文是“某一些脉冲星转动速度特别快”,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B。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A项,“因为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所以到达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在地面之上约2万公里的空间,有几十个处于不同轨道的导航卫星。每时每刻,这些卫星都会发送特有的位置和时间信号,手机中的导航卫星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到4个不同导航卫星的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别,就可以算出手机所在的空间位置信息。未来,如果人类有机会跨入到离地面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故选A。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本题要求概括星际旅行导航系统构成的必要条件,由“空间导航的核心是在每一时刻,需要知道至少四个位置的参考源”可知,需要四个以上位置的参考源;由“这些脉冲星的转动稳定性非常好,可以比拟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法国的天文学家Charlot和他的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选取了一些最致密和最稳定的活动星系核”可知,需要位置稳定,转动稳定性好;由“如果人类可以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且已知它们位置的话,可以利用这些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可知,需要在地球上接收到星际旅行导航系统的信号。【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9、1.有理想/高尚的人格(境界)2.A3.C4.选一个角度:天人合一、物我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儒释道能治世、治身、治心;中国哲学追求精神的超越;结合《前赤壁赋》论述。5.首先总起提出“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做出更大贡献”/末段总结“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天人互动、天人合一;理想与现实贯通/“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与其他事物配合,求得和谐健康发展;人生智慧和境界;普遍和谐。【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要求,确定所考查的是哪些概念,然后把所考查的概念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句子为“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佛教的‘平常心即道心’,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具佛性,是儒家与佛教的最高信仰”,结合下文“儒、道、佛与宋明理学都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尚的社会,因此其共同点都在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可确定,文中的“尧舜”指的是有理想,或指高尚的人格、境界。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找出适合放入“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的位置,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句子含义,查看所给出的位置,找出与所给句子有关联的内容,确定答案。“理想与现实贯通”是一个分论点,①处在第(3)段,谈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②处在第(4)段,论述的是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③处在第(5)段,论述的是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具有系统的社会治理的智慧与制度;④处在第(6)段,论述的是中国哲学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可见,“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应放在①处,答案应为A项。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些概念,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C项,“通过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伦理传播的”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可见,并非只是通过民间社会和日常生活伦理传播。故选C项。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拓展延伸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及写作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再明确观点,结合现实或文本进行分析。如本题问的是“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请结合上文的一个角度加以阐释”,考生就要先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文本中可选择的角度比较多,如天人合一,儒释道能治世、治身、治心,中国哲学追求精神的超越等,考生可选择自己理解比较透彻的一个来写。然后从苏轼的《前赤壁赋》中选择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论证,证明这个观点。注意论据与观点要相符,论述中要能够自圆其说。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5.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句子,划分文章层次,然后概括。本文第一段为总起,提出“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做出更大贡献”的观点;第二段为一层,写“中国哲学家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物我的相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三段到第五段为一层,写“理想与现实贯通”,“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第六段到第八段为一层,写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与其他事物配合,求得和谐健康发展;最后一段为总结,写“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点睛】第4题考查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10、1.B2.D3.D4.⑴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⑵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其中,“牧守令长”都是“核”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项;“更选”是“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的谓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项。故选B。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中官”与“中宫”意思不同。“中宫”是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太后命曹节杀了窦武”错,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矫诏”就是假传太后的命令。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招命,征召命令、招请;致,使动用法,使……来;焉,代词,他,指璆;字、名,名词作动词,称字、呼名;置,安放;去,离开;县,通“悬”。(2)掾属,属官;除,任命、委任;但,只;授,授予官职;简,挑选;善、恶,形容词做名词,优秀的人、昏庸的人;去,使动用法,使……离开,清除。【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罪降为修武令。后来逐渐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11、1.C2.D3.A4.(1)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2)退朝后,就生气地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杀掉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原本就错了。【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礼,大逆无道。晁错应当受腰斩刑罚,父母妻子兄弟无论老少都应处死。臣请求按法论处。”“错不称陛下德信”“德信”,并列关系词语,都是不称颂陛下的内容,之后断开,排除BD;“欲疏群臣百姓”“群臣百姓”,并列关系词语,之后断开,排除A。故选C。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即汉景帝刘启的庙号”错误,“景帝”是谥号。“祖”“宗”是庙号。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在担任内史时”错误,张冠李戴,“担任内史”是在汉景帝时,而“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是在汉文帝时。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数”,多次;“间”,秘密,暗中;“辄”,总是;“倾”,超过、胜过。(2)“谓”,对……说;先斩以闻”,先斩后奏;“乃”,却;“固”,原本。【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学说,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时,朝廷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齐国有伏生,研究《尚书》。太常就遣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回来后,趁机上书报告学习情况,称赞解说《尚书》。文帝下诏任命他担任太子舍人。由于他的善辩得宠于太子。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晁错又论守边备塞,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当世的两件紧急要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募民迁徙到边塞去。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但又无力加以伤害。趁机说晁错擅自凿开庙的墙作门,请求把他交给廷尉处死。皇上说:“此不是庙墙,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牵扯到法律。”丞相谢罪。退朝后,就生气地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杀掉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原本就错了。”丞相于是发病死了。晁错因此更加显贵。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当时窦婴正推荐爰盎,爰盎受诏入见。皇上问爰盎说:“如今吴、楚反叛,你怎么看?”爰盎回答说:“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杀晁错,那么不会流血就可以全都罢兵。”于是皇上默不作声。十几天后,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上奏弹劾晁错说:“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礼,大逆无道。晁错应当受腰斩刑罚,父母妻子兄弟无论老少都应处死。臣请求按法论处。”皇上批示:“可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12、例文:“吃苦”与“快乐”哪种才是好教育“头悬梁,锥刺股”我国自古的“吃苦”教育名言,从孔子教育来说一直都是提倡“吃苦”教育,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都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是,社会教育发展的迅速,包括中国越来越发现西方教育更人性化、更加的能够使学生爱上学习。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提出了,对学生的教育是“吃苦”教育好还是“快乐”教育好?钱文忠先生一篇关于抨击“快乐教育”的演讲文章,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心扉。中国孩子诚然有很多言行、教养方面的问题,但关于“学不好”这一项,真的是教育本身“没让孩子吃苦”的原因么?对此,南桥提出和钱文忠先生颇不相同的意见,认为让孩子一味吃苦的“逼迫教育”,实际上是脱离孩子本身与实际的、因循守旧的教育方法。钱文忠先生曾在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质问:“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