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1页
【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2页
【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3页
【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4页
【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4998大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057一、概念界定 130502(一)焦虑情绪 114149(二)抑郁情绪 213393二、文献综述 210788(一)本科毕业生就业焦虑、抑郁相关研究 221040(二)其他毕业生焦虑相关研究 63122(三)社工对焦虑、抑郁情绪干预的相关研究 97087参考文献 10一、概念界定(一)焦虑情绪焦虑是一种个体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强烈的苦恼和受挫。心理学家伊扎德表示:“焦虑至少是恐惧、苦恼、羞愧(羞怯、内疚)和兴趣的混合物。”现代心理学家张春兴则认为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它由紧张、不安、焦急、忧郁、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这种情绪体现了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身心机能被唤起,刺激或压力源的不同焦虑的程度也会不同,不同的个体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如果长时间受到焦虑情绪的困扰,有可能会发展成为重度焦虑症。焦虑具有动机的意义,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它是一种情绪反应,针对尚未发生的危险,只要危险持续存在,这种不愉快的反应也就是焦虑就不会消失,个体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积极面对。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可以视作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之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个体获得自尊与能力之间存在矛盾的认知评价时,就会体验到焦虑。当个体感受到模糊的、不确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威胁到了他们的自尊,并且感到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就形成了焦虑体验。自我认知评价帮助个体判断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是否会对自尊产生威胁,确定个体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一威胁。处于焦虑状态的个体会产生外在行为变化以及内部生理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因个体的不同个性而不同,比如持续吸烟、来回踱步、说话带颤抖、脾气变得暴躁等等。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包括自主神经的、生化的、心电的和脑电的各种变化。当个体体验到这一些列的变化时,他们的焦虑情绪会被强化。(二)抑郁情绪美国心理学家Angold对抑郁做出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较平时低的方面波动,即每天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的特点表现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快感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即抑郁心境。

孟昭兰(1989)表示抑郁是一种复合性的情绪体验。与普通的悲伤不同,抑郁带来的体验比任何一种单一负性情绪更加强烈,持续时间更长,对个体造成的痛苦更大。除了悲伤之外,还会伴随痛苦、愤怒、羞愧以及自罪感等情绪。本文研究的抑郁是指社会功能无损害或轻度损害的轻性抑郁症或无精神性症状的抑郁症,是毕业前大学生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出现的一种心理变化。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大学生是健康群体,但是由于毕业后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会使他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消极的情绪如果无法得到改善,可能会程度加深发展为抑郁。二、文献综述(一)本科毕业生就业焦虑、抑郁相关研究毕业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可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产生,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使毕业生感到焦虑或抑郁。目前大部分关于毕业生焦虑的研究选择将目光聚焦于就业带来的压力,可见就业压力是毕业生焦虑及抑郁情绪产生的一大主要原因。引起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相关因素毕业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产生焦虑、抑郁的重要因素。刘新生认为可以从就业认知、就业准备、就业能力、就业压力感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对毕业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1]。张晓琴的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效能可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起到显著的预测作用[2]。张玉柱的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期间的焦虑的主要来源为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等方面[3]。康钊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个体人格特征相关,不同的个体在由不同的人格,而这种人格差异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内部因素,它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的产生[5]。通过舒晓丽对大学毕业生的研究可以发现,就业压力源各因子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在应对就业产生的焦虑时,在多方面的因素的驱使下,个体会选择采取有着自己特色的独特方式来应对,这些不同的应付方式也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产生了影响,对焦虑产生间接影响的就是就业压力源,而产生这种影响的方法正是依靠应付方式的不同,积极的应付方式会对焦虑产生负向的作用,相反,消极的应付方式就会对焦虑产生正向的作用[6]。康文艳的研究表明,如果大学毕业生拥有的理性认知水平越高,那么他们的择业焦虑程度就越低。在选择职业时,大学毕业生越是能够积极地寻找社会支持,他们面临的择业的焦虑程度就会越低。同时,她认为有三个方面是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原因:较快的社会转型以及不断发生的社会变迁;对于大学生社会化方面的教育高校有严重缺陷和不足,这导致了学生没有较高的社会化程度;个体在面对择业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同时也缺乏有效的个体应对策略,尤其表现不足的是寻求社会支持方面的能力[7]。任文芳、李嫱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的适应性会对就业焦虑产生一定的形响,并且在研究中对个体的性别,出身差异,生活自理的适应性以及人际交往的适应性等因素与就业焦虑的关系进行分析。还有一些研究者表示家庭环境会对就业焦虑产生影响,他们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相处模式和是否有民主的家庭氛围都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焦虑程度产生影响,除此以外家庭的经济状况也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焦虑水平,已有的研究可以表明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后,和家庭经济水平稍稍较高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易感到压力,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就业焦虑程度提高[8]。张弛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综合了前任的研究成果,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在择业时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主要由个体所具备的素质、个人的理想、社会的宏观环境、学校的教育状况和父母对子女产生的期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生影响,其中首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体具备的素质、个人的理想。2.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对于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社会支持是一个关键的入手点。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起到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的作用,与它的特征存在着重要内在的联系的是特定情境下的焦虑水平,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那么可以有效地大学生心理焦虑程度起到缓解[9]。付翠的研究显示,在焦虑心理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且运用了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自我不一理论等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和阐述焦虑的产生过程[10]。张玉柱、单和盛分析研究了就业焦虑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巨大的竞争压力、缺乏自信心、缺少就业支持、担忧就业前景等方面是毕业生产生就业焦虑的重要原因[11]。肖水源的研究在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经过归纳总结许多之前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证明社会支持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帮助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12]。答会明的研究显示,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高,低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低[13]。肖凌燕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可以通过获得重要他人的积极的社会支持来降低[14]。伍明辉的研究显示,就业时的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呈负相关,有着越高的挑战性评价、胜任力评价,就业焦虑则越低,威胁性评价越高,就业焦虑则越高。就业认知评价则在就业社会支持和就业焦虑间起中介作用[15]。社会支持是一种可以用来帮助个体面对压力的资源,它可以缓解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由此显示,大学生无论处于怎样的一个压力环境,只要可以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大学生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情绪状态。很多学者的研究证明,有越多的社会支持,抑郁水平越低[16,17],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抑制抑郁情绪。翟德春、翟光字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遇到困难而感到焦虑时,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应对压力的信息,提升面对压力的勇气,从而阻断焦虑向抑郁的转化,最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18]。3.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特点毕业生就业焦虑有以下几个特点。毕业生感受到的就业焦虑一般是一种状态性焦虑,是暂时的,当择业过程结束时就会消失。毕业生的就业焦虑中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并不常见[19]。与之相比,一般的焦虑症经常会伴随不自主地震颤、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发抖等症状。就业焦虑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受到择业场面大小和对毕业生的影响程度的影响[19]。在较大的场合下、面试对自己的影响较大,毕业生会有更加严重的焦虑,并且焦虑持续的时间更长,如果场合小、影响不大,焦虑程度就会降低,持续时间也更短。就业焦虑水平在不同的因素上有差异。院校差异会使就业焦虑水平不同。但是,在体现形式上,研究者们的结论出现了分歧。汤福球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专科院校的毕业生焦虑水平更高[20]。熊忠东认为位于中等水平的院校的毕业生的焦虑程度比重点院校和专科学校毕业生的更高[19]。专业差异也可以使就业焦虑水平不同。李建芹的研究结果发现:师范生的状态焦虑得分最低,远低于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和医学生,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和医学生之间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21]。此外还有年级差异。对于这一问题,研究者们的观点也没有达成一致。李建芹的调查显示大三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大四学生,大一、大二、大四学生之间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可是,汤福球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高于常模。在性别这一因素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从总体上看,在就业率、工作单位、起薪、求职付出等方面,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可能由于大学选择的专业、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之间的存在差异,在起薪方面男女毕业生产生了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并不明显,就业焦虑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22]。就业焦虑存在城乡之间的差异,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就业焦虑程度更高[23]。4.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原因产生就业焦虑的客观原因有多种。一,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高校的连年不断的扩招。二,高校的招生和专业设置并不十分合理,没有做到符合市场需求,高校盲目地开设热门专业并且大量招生,这就使得毕业生相对过剩[24]。三,高校没有有效的毕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四,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和不合理的就业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了毕业焦虑的产生。五,网络等地充斥着各种关于就业的负面消息,毕业生在获得这些消息后会感到更加焦虑。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使子女在择业时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焦虑的主观原因有三点。首先,大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自我规划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分析和评价自我时不够客观,没有清楚连贯地考虑过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其次,大学生对职业有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在择业过程中专注于高薪水的工作,且想去环境好的大城市。然而这些高期望值得工作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当大学生在自身专业、能力达不达标,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无法获得这样的工作时,促使他们感到强烈的焦虑,并且这样的情绪进一步影响了就业的结果,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25]。此外,有的大学生只在意学习,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了学业上,缺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经验,虽然可能有好成绩,但是会形成自闭自卑且过于内向的性格,这种性格缺陷也会对他们的求职造成阻碍[26]。5.对就业压力的干预措施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比较轻微,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放任问题加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及时给予大学毕业生关注和心理干预。对于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干预措施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焦虑。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一定的人文关怀的提供,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期间产生的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19]。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加强,真正落实就业指导,可以起到预防毕业生就业焦虑的作用[19]。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调查,帮助学生对就业与职业的社会实际情况有更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避免在就业时做出不合理的选择,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就业观[19]。(二)其他毕业生焦虑相关研究1.毕业生论文焦虑研究毕业学生面临的最多问题除了就业求职以外就是完成毕业论文。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是第一次撰写一篇毕业论文,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学习。且毕业论文是四年学习的成果总结与展现,与一般的课程论文有很大的区别,撰写的难度大、花费的精力多。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毕业生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大学生需要不断解决攻克这些问题,因此毕业论文始终是焦虑与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关于毕业生论文焦虑的研究并不多,并且有细致的学科分类,并不是一概而论,已有的研究为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焦虑和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焦虑。一个国家的护理学发展的水平由护理的科研水平体现,护理本科生则是护理队伍中被寄予了较高科研期望的人[27]。然而,本科生只是这一学科的入门,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足,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障碍。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本科护生还需要进行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以及需要通过各种考试,因此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由于毕业论文是否通过关系到了本科护生是否能够毕业,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会感受到焦虑并受到这一情绪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会感到焦虑,并且有7.5%的护生会焦虑程度严重。由此可见,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普遍感到焦虑。有调查表明,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承受了护理专业过高的期待,他们受到的期待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28]。适度的焦虑对人的成长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人的健康会被长期的的焦虑损害。因为撰写毕业论文而产生的焦虑,除了影响本科护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还会严重影响到本科护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的最大困难是繁忙的临床实习工作导致的没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撰写论文,对本科护生来说一个重要的应激源就是毕业前的临床实习。学习理论的校园生活实习生活有很大的不同,本科护生在适应临床实习生活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科护生的会感到精力不足,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其次,本科护生还有一个主要难题是在实习期间能得到的参考资料不够,参考资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在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能够利用的资源很少,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不得不反复修改论文也会消磨护生撰写的耐心和积极性。此外,由于就业压力大,护生还需要抽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从而难以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除了实习期间的考核之外,也有部分护生会考研或考公务员。这些考试的准备和复习占据了护生的大量时间,使得护生可以分配给毕业论文的时间被不断压缩,紧迫的时间也很大程度提升了护生的焦虑[29]。除了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焦虑研究,还有关于外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焦虑研究。不止是研究人员,还有教师和学生一直认为焦虑的主要来源是二语(这里的二语指第二语言,也就是外语)学习的障碍。从已有的关于二语写作的焦虑研究得到的结果来看,二语学习者们地写作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写作焦虑越高,写作成绩则越低[30-33]。但是,研究者们在二语写作焦虑是否存在学习者差异这一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对于英语水平不同和性别不同的人在二语写作上的焦虑水平是否不同有以下研究结果:有研究发现男女差异在二语写作焦虑上无显著差异[34],然而也有研究认为男女生有显著差异[35];有研究认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的二语写作焦虑不存在显著差异[30],而有些研究表明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而言的二语写作的焦虑水平是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的[35]。语法使用焦虑、过程焦虑、选题焦虑、词汇使用焦虑、论证焦虑和评价焦虑这六个因素构成了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的写作焦虑量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焦虑的相关研究发现学生的焦虑状况为中等偏高,表现尤其突出的是词汇、选题、语法和论证这些方面。汪琴的研究发现,性别差异不存在,在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焦虑和六个分维度上男女生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英语水平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只在一个分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就是语法使用。而在毕业论文其它五个分维度和总体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6]。对于如何缓解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撰写论文焦虑问题,汪琴提出: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焦虑属于一种状态焦虑应该被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意识到,学生的焦虑状态会被写作这件事本身诱发,基本上性别和英语水平等因素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不仅要重视对于写作过程的基础教学,同时还要关注会对写作质量产生影响的情感因素。二,文献阅读与评价是毕业论文写作课需要注重的。鼓励本科生持续阅读英文文献,熟悉学术英语的特点,并在完成论文各个部分的写作过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如研究问题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研究方法部分和研究结果部分等。三,指导老师或评阅老师在评价外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内容,语言问题是其次[36]。2.医学生毕业期间焦虑相关研究医学生在毕业阶段准备就业求职时,因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较窄,就业机会范围更小,需要承受比其他毕业生更大的压力,就业时的竞争激烈、择业机遇选择和种种不满意的情况而感到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对于大学生而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是离开大学进入社会,这也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丁锦红等调查显示大学生SAS总分超过45的人占到30.8%。张静的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实习的医学生45.8%有焦虑问题,而在校学生只有4.8%罹患焦虑。两项数据的差距如此之大的可能原因有:一,进入医院开始临床实习后,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很大,学生们从学校过渡到了社会,需要接触与熟悉许多陌生的医护人员,与他们一起工作,还要接触患者,协调彼此的关系,而如今的大学生社会交往经验不足,社交能力较弱。二,在校期间学习到的医学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需要并不完全相当存在差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探索。三,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想要考研的学生除需要应对实习任务外,还要花时间学习考研内容[37]。李尚学的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对焦虑状况无显著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SAS得分超50分的人群中,女性占了七成,这表示尽管女生与男生总体情况相当,但个体差异显著。SAS得分上城乡家庭环境无显著影响,与农村家庭的学生相比,城市家庭的医学生得分略高,而且主要的偏离正常值的高分者也来自于城市。就业状况的不同对SAS得分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已提前做好了心理预期来面对将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在能够用坦然的态度对待就业困难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将职业选择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更多的医学生愿意选择医学专业以外的工作[38]。徐丽梅等人的研究发现择业、就业的难度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焦率及抑郁情绪的主要来源:大医院用人要求高,本科生难以满足,而本科生不愿意去县级以下医院工作,这一矛盾导致满足本科生要求的就业机会变少;女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不上男性,用人单位的挑剔给女性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缺少求职经验,面试失败会给毕业生带来巨大受挫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认识偏差会发生在面对考研、就业、恋爱、未来规划、角色转变等方面[39]。(三)社工对焦虑、抑郁情绪干预的相关研究根据谭皓所做的小组工作研究可以得知,“低效能感”这一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小组工作的小组成员们对于考研的焦虑。在一整个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和“考研焦虑”这两者都表现出了十分密切的联系。研究中进行了关于考研焦虑的影响因素,结合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所有因素中“自我效能”这一因素对小组成员们的考研焦虑产生了最大的影响,所以在实务方案的设计中,需要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切入点,对小组成员的考研焦虑进行介入。需要注意到的是,“自我效能”是影响这11名小组成员考研焦虑的主要因素,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对他们的考研焦虑产生了影响,如学校的干扰因素,社会的干扰因素,家庭的干扰因素等[40]。蔡格花等学者曾经对28例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运用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在这个实验当中,研究者们做的主要是重构焦虑症患者们的认知和信息,结合暴露疗法和放松训练。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得知,有10人痊愈,9人取得了显著进步,9人表现出了进步,对所有患者都产生了效果。这一实验的显著率达到了67.86%[41]。余柳霞、牛慧明等研究者则运用了森田疗法,对焦虑症患者进行介入,这一疗法也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42]。学者们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问题也进行了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杨敏阐述了小组工作的目标和它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同时提出了应当从大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小组工作方法和高校的就业指导相关工作,要让大学生看清如今形势下的就业前景。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一些必需的择业技巧,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3]。何佳赢的研究发现,小组工作可以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方面起到作用,在组员因为就业压力而产生了焦虑的情绪恰时帮助组员对就业焦虑进行适当的处理,自我调适是十分有效的技巧[44]。国内外的研究中,很少有对社会工作直接介入抑郁倾向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心理健康这一主题来表现。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两种。在小组工作中,有许多是采用团体干预的方式和在学校开展社会工作,如穆薇对有抑郁倾向的高师大学生进行干预所用的方法就是团体辅导[45];王玥运在学校开展社会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支持,从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干预[46]。采用个案工作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心理疗法,许若兰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用个案工作的方式介入了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干预[47];郝桐的研究是对抑郁症老人进行个案介入,采用的方法为理性情绪疗法为主辅助以社会支持[48];黄静对高三学生的抑郁问题开展个工作,使用的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49]。参考文献刘新生.毕业前大学生就业焦虑、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D].导师:贾存显;于智芬.山东大学,2019.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陶沙,李伟.抑郁倾向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及其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01):39-41.康钊.334名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04):426+428.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导师:叶茂林.湖南师范大学,2006.康文艳.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任文芳,李嫱.大学生适应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239-1241.付翠.焦虑产生的社会心理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1,(02):95-99.张玉柱,单和盛,诺敏.高师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01):62-63+65.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04):183-187.答会明.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54-58.肖凌燕,丁建军,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系统关系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115-117.范瑞泉,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07):620-621.伍明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认知评价与就业焦虑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皮忠玲,夏丽荣,孔永宁,王泰,高闯.农村大四毕业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61-1563.孙崇勇,刘浩强,袁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12):1518-1519.翟德春,翟光宇,刘学年,王扬,许凯.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02):254.熊忠东,贾春水,余柯.大学生就业焦虑对策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2):196-198.汤福球,舒晓丽,毛全周.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0):58-59.李建芹.河南省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03):211-212.文东茅.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不明显[N].经济参考报,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