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第2节城镇化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人地协调观: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课时:2个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视频和材料导入: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遥感图记录了自1984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不断扩展。苏州和无锡等邻近城市与上海缓慢合并,从而形成一个特大城市群。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更呢?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新课讲解并描述】一、城镇化概述1.定义: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2.城镇化的表现:(图2.16,p31思索题)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必定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3、城市发展的推拉力因素:(图2.17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缘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城镇化的意义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社会内需等。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加强绿化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④增加区域社会和谐:城镇就业机会多,医疗、教化、交通等公共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减小、价值观渐渐趋同等。二、世界城镇化进程: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水平凹凸及进程的阶段特征(图2.18和2.19,案例:英国城市化的进程)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更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1.城市化水平凹凸主要是以城市人口比重为衡量的: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差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城市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来源:Zxxk.Com]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起先)晚(20世纪中叶以来)[来源]缘由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缘由城市化已推动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长快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大多不到40%)缘由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缘由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缘由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方法技巧】城市化阶段的判读技巧(1)依据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的变更判读。一般状况下,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密度往往由市中心向外快速削减,而到城市化的成熟阶段,人口密度往往在市中心稍低,向外渐渐增大,到城市外围,人口密度变低,但较初期阶段时变高。(2)依据城市人口比重推断。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加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推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依据产业构成推断。所处阶段产业构成初期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中期阶段以其次产业为主后期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二)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特征:1.城市化的阶段及其特征: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人口接着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美丽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肯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终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郊区城市化缘由]:①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加;④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逆城市化: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肯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意义]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趋于消逝,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超前城市化(虚假城市化):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城市化水平却比较高;还有西亚、北非的一些产油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不发达,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致使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缘由与特点缘由和条件特点或表现图示郊区城市化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供应便利的服务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接着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再城市化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实行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接着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支配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规模扩大。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三)我国城镇化和区域差异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但东西部城镇化差距较大。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大、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大。第2课时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一)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二)不合理城市化引发环境问题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更①生物多样性削减;②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更,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示意图(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潮湿,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整气温的变更幅度;50%的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更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河流的含沙量。(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削减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削减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削减。③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④变更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常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缘由: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聚核多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多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2.过快的城镇化产生的城市问题: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削减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纳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限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3.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限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当支配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③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削减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示,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图1城市人口比重变更统计图图2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图3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图4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更示意图【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图(如图1)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更,判读曲线图时留意依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字的斜率推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缘由。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如图2)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更。判读时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更,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一类是推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从图中干脆推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留意视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更(如图2);留意视察城市数量的变更;留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视察城市人口的变更(如图1);是否形成城市带(如图3)等。二类是推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依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推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依据人口密度的变更,推断城市化进程,如图4中城市化进程为a-c-d-b。依据城市人口比重,推断城市化阶段,如图1中右图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推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三类是推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推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更新、分析等。城市,尤其大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地变更,居民生活不便,城市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供应便利。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供应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供应优化方案。【应用案例】2024年6月12日8时30分许,正值周一交通早高峰,广东佛山禅城各主干道车水马龙。一辆小车突然停在路中间,车上一位女子抱着孩子嚎啕大哭向交警求援。原来,该女子是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生病便独自驾车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可万万没想到孩子在路上突然病情加重。了解状况后,交警随即向禅城公安智能指挥中心汇报。指挥中心民警马上通过监控了解现场状况,并为其指定了向医院行进的路途。禅城公安通过监控视频实时追踪车辆通行轨迹,并为她开拓“生命绿灯”,将车辆途经的全部路口均开启通行绿波带。随后,该车沿途经过了多处高峰期繁忙路段,将孩子平安送抵医院。整个过程仅用了5分钟左右,较早晚高峰正常速度节约了10多分钟,为抢救孩子争取了珍贵的时间。【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关于城市化的标记,表达不妥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削减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2.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C)A.①②B.①③C.②③D.以上说法都不对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更状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起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