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_第1页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_第2页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_第3页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_第4页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最佳实践指南TOC\o"1-2"\h\u15518第1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述 385831.1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4146431.1.1国家安全 4301251.1.2经济发展 4291071.1.3公民权益 4300651.2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477351.2.1维护公民权益 4301011.2.2促进社会信任 4290171.2.3保障数据流通安全 4214151.3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 4231371.3.1法律法规 4291711.3.2合规要求 518927第2章数据分类与分级 5164072.1数据分类原则 553012.2数据分级标准 674952.3数据处理与存储策略 611584第3章数据安全组织与管理 624213.1数据安全组织架构 7299303.1.1数据安全领导小组 712763.1.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 795703.1.3数据安全专业团队 7149873.2数据安全职责分配 780493.2.1高层领导职责 7116033.2.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743193.2.3业务部门职责 8137763.2.4员工职责 8129783.3数据安全政策与制度 8106543.3.1数据安全政策 8107713.3.2数据安全制度 812091第4章数据安全技术与措施 9106494.1加密技术 911984.1.1对称加密 976374.1.2非对称加密 9308094.1.3混合加密 9182574.2访问控制 934704.2.1身份认证 9300424.2.2权限管理 9211504.2.3安全策略 9287514.3安全审计与监控 10236664.3.1安全审计 10223574.3.2安全监控 10153534.3.3安全事件响应 105267第5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091945.1数据备份策略 10256995.1.1备份类型 10270505.1.2备份频率 1038825.1.3备份范围 1087955.2备份介质与存储 11129675.2.1备份介质 11259445.2.2存储方式 1179285.3数据恢复与验证 11183525.3.1数据恢复 11114415.3.2数据验证 1194第6章数据传输与交换安全 11237326.1数据传输加密 11254216.1.1采用强加密算法 11224376.1.2实施数字证书认证 1244556.1.3采用安全传输协议 12210446.1.4定期更新加密策略和密钥 12282286.2数据交换协议与接口安全 12175616.2.1使用安全的数据交换协议 12123466.2.2限制接口访问权限 1258676.2.3实施接口安全审计 12178686.2.4对接口进行安全加固 12126066.3数据跨境传输合规 12255596.3.1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 1255526.3.2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12271196.3.3获取合法授权和同意 1271076.3.4选择合规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方式 13304026.3.5定期进行合规审查和评估 1324512第7章应用系统安全 1352507.1应用系统安全开发 13199587.1.1安全需求分析 13260157.1.2安全架构设计 13125517.1.3安全编码规范 13154507.1.4安全开发培训 1391337.2应用系统安全测试 1371677.2.1静态代码安全分析 1324597.2.2动态安全测试 13227177.2.3渗透测试 1341967.2.4安全合规性检查 14295627.3应用系统安全运维 141387.3.1安全配置管理 14309997.3.2安全监控与告警 14102797.3.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4104947.3.4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14132697.3.5数据备份与恢复 141262第8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4122118.1云计算安全架构 14154628.1.1安全层次模型 14311648.1.2安全管理策略 14143608.1.3安全技术措施 15306808.2大数据安全挑战与应对 15282388.2.1大数据安全挑战 15141408.2.2大数据安全应对措施 15120768.3数据安全治理与合规 1520818.3.1数据安全治理架构 15205188.3.2数据安全合规要求 1532727第9章移动设备与物联网安全 1661989.1移动设备安全管理 16237359.1.1基本原则 1667909.1.2设备管理 16252359.1.3应用管理 16234719.2物联网设备安全 16152359.2.1设备安全 16158099.2.2通信安全 1621179.2.3网络安全 17209089.3移动应用与物联网应用安全 17257479.3.1应用开发安全 17247659.3.2应用使用安全 1718079.3.3应用分发安全 178639第10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171689810.1应急响应计划 17388010.1.1制定应急响应计划的原则 172268110.1.2应急响应计划的主要内容 173111610.2安全识别与报告 181204810.2.1安全识别 182172310.2.2安全报告 18873610.3安全调查与处理 18238410.3.1安全调查 18152610.3.2安全处理 182350710.4安全总结与改进措施 18396910.4.1安全总结 181909510.4.2改进措施 19第1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述1.1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及个人的核心资产。保障数据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石。数据安全涉及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于防范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具有重要意义。1.1.1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国家重要的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的信息均以数据形式存储和处理。一旦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受损。1.1.2经济发展数据安全对企业发展。企业核心数据如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若遭泄露或篡改,将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丧失。1.1.3公民权益数据安全涉及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个人隐私信息易被非法收集、利用,对公民权益造成侵害。1.2隐私保护的必要性隐私保护是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个人隐私不被非法收集、使用、泄露和篡改。隐私保护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维护公民权益隐私保护有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的自由和尊严。1.2.2促进社会信任隐私保护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信任关系,降低社会交往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2.3保障数据流通安全隐私保护为数据流通创造安全环境,促进数据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1.3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为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1.3.2合规要求企业和组织在处理数据时,应遵循以下合规要求:(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数据应具有明确、合法的目的,不得过度收集或使用无关数据。(2)数据最小化原则:仅收集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数据,减少数据泄露风险。(3)数据分类保护: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4)用户知情同意:充分告知用户数据收集、使用、存储等情况,并取得用户同意。(5)数据安全防护: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数据安全。(6)合规审计:定期进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合规审计,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2章数据分类与分级2.1数据分类原则数据分类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根据数据的不同属性和重要性进行合理区分,以便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下是数据分类应遵循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数据分类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规定,保证数据分类的合法性。(2)完整性原则:数据分类应涵盖组织内所有数据类型,保证各类数据得到有效识别和管理。(3)可操作性原则:数据分类应具备可操作性,便于数据管理人员理解和执行。(4)动态调整原则:数据分类应业务发展和数据安全风险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数据分类的时效性和适应性。(5)最小化原则: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最小化分类,降低数据安全管理的复杂度。2.2数据分级标准数据分级是依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度和价值等因素,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等级的过程。以下是一般性的数据分级标准:(1)公开级:数据对外公开,无保密要求,如企业新闻、产品介绍等。(2)内部级:数据仅限于组织内部使用,对外不具备公开性,如内部通知、工作计划等。(3)敏感级:数据包含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需采取较高安全措施,如员工信息、客户资料等。(4)机密级:数据对组织具有极高的重要性,泄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核心算法、财务报表等。(5)绝密级:数据对组织具有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组织运营等产生严重影响。2.3数据处理与存储策略根据数据分类和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存储策略,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公开级数据:采用公开的数据处理与存储方式,保证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2)内部级数据:设置权限控制,限制数据访问范围,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使用。(3)敏感级数据:实施加密存储,对数据访问、修改、删除等操作进行审计,保证数据安全。(4)机密级数据:采用高安全级别的数据处理与存储措施,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定期审计等。(5)绝密级数据:实施严格的数据隔离和访问控制,采取物理和逻辑双重防护措施,保证数据绝对安全。遵循以上数据处理与存储策略,有助于提高组织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管理水平,降低数据泄露风险。第3章数据安全组织与管理3.1数据安全组织架构为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组织架构。以下为建议的数据安全组织架构:3.1.1数据安全领导小组设立数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数据安全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应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3.1.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设立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应具备以下职责:(1)制定和修订数据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3)监控数据安全事件,采取应急措施;(4)开展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活动;(5)定期检查和评估数据安全状况。3.1.3数据安全专业团队设立数据安全专业团队,负责数据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漏洞挖掘、安全防护措施实施等工作。3.2数据安全职责分配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数据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保证数据安全工作落实到位。3.2.1高层领导职责(1)制定数据安全战略目标;(2)审批数据安全政策和制度;(3)提供必要的数据安全资源保障;(4)监督数据安全工作的实施。3.2.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职责(1)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组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3)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4)监控数据安全事件;(5)开展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活动;(6)定期检查和评估数据安全状况。3.2.3业务部门职责(1)遵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配合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3)及时报告数据安全事件;(4)参与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活动。3.2.4员工职责(1)遵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参与数据安全风险评估;(3)发觉和报告数据安全漏洞;(4)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3.3数据安全政策与制度制定全面、系统的数据安全政策与制度,保证数据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3.3.1数据安全政策数据安全政策应明确以下内容:(1)数据安全的目标和原则;(2)数据安全责任分配;(3)数据安全资源保障;(4)数据安全合规要求;(5)数据安全文化建设。3.3.2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分类与分级制度;(2)数据访问控制制度;(3)数据加密和脱敏制度;(4)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5)数据安全审计制度;(6)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7)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配以及全面的数据安全政策与制度,为企业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4章数据安全技术与措施4.1加密技术在数据安全领域,加密技术是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加密技术:4.1.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AES(高级加密标准)、DES(数据加密标准)等。在使用对称加密时,密钥的安全管理。4.1.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采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负责加密数据,私钥负责解密数据。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常见的有RSA、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4.1.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既保证了加密速度,又提高了安全性。通常,混合加密会使用对称加密处理大量数据,而非对称加密处理密钥交换。4.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保证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4.2.1身份认证身份认证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数字证书等。4.2.2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角色,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这有助于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4.2.3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定义了数据访问的规则和限制。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可以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4.3安全审计与监控安全审计与监控是发觉和防范数据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3.1安全审计安全审计通过对系统、网络和用户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评估数据安全风险。审计记录有助于及时发觉异常行为,为安全事件提供证据。4.3.2安全监控安全监控涉及实时监控系统、网络和用户活动,以便及时发觉潜在的安全威胁。常见的监控手段包括入侵检测、异常检测等。4.3.3安全事件响应面对安全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这包括制定应急响应计划、组建应急响应团队、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等。通过快速、有效地应对安全事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第5章数据备份与恢复5.1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本章将阐述有效的数据备份策略,以保障数据在面临各类风险时的完整性。5.1.1备份类型完全备份:定期对全部数据进行备份。差异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新增或修改的数据。5.1.2备份频率根据数据重要性及变更频率确定备份周期,关键数据应实现实时或准实时备份。对于非关键数据,可以考虑每日、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备份。5.1.3备份范围保证备份范围涵盖所有重要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及用户数据等。排除无关数据,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成本。5.2备份介质与存储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和存储方式,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2.1备份介质磁盘存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等,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光盘存储:如CD、DVD等,适用于长期保存不常访问的数据。磁带存储:具有高容量、低成本的优势,适合进行大规模数据备份。5.2.2存储方式本地存储:将备份数据存放在本地,便于快速访问和恢复。远程存储:将备份数据存放在异地,提高数据安全性,防止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数据丢失。云存储: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提高数据访问和备份的灵活性。5.3数据恢复与验证数据恢复是备份的最终目的,本章将介绍数据恢复的方法及验证措施。5.3.1数据恢复根据数据丢失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数据恢复方法。按照备份策略,逐步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5.3.2数据验证恢复数据后,进行数据验证,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检验备份策略的有效性,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采用校验和、数字签名等技术,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第6章数据传输与交换安全6.1数据传输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的关键技术手段。为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6.1.1采用强加密算法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如AES、RSA、SM9等,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加密密钥应具备足够的长度和复杂性,以提高破解难度。6.1.2实施数字证书认证使用数字证书对传输双方进行身份认证,保证数据传输的双方是合法和可信的。数字证书应由权威的证书颁发机构签发。6.1.3采用安全传输协议使用SSL/TLS、IPSec等安全传输协议,为数据传输提供加密和完整性保护。6.1.4定期更新加密策略和密钥定期更新加密算法、密钥和证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6.2数据交换协议与接口安全数据交换协议和接口是数据传输过程中易受攻击的环节,为保证数据交换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6.2.1使用安全的数据交换协议采用具有安全特性的数据交换协议,如、SFTP等,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和篡改。6.2.2限制接口访问权限对数据交换接口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保证授权用户和系统才能访问接口。6.2.3实施接口安全审计对数据交换接口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6.2.4对接口进行安全加固对接口进行安全加固,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提高接口的安全性。6.3数据跨境传输合规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数据跨境传输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保证数据跨境传输合规,应遵循以下原则:6.3.1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循我国及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保证数据跨境传输合法合规。6.3.2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度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采取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6.3.3获取合法授权和同意在数据跨境传输前,获取数据主体的合法授权和同意,保证数据传输的合法性。6.3.4选择合规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方式选择合规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方式,如使用专线、VPN等,保证数据跨境传输的安全和合规。6.3.5定期进行合规审查和评估定期对数据跨境传输进行合规审查和风险评估,保证传输过程始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第7章应用系统安全7.1应用系统安全开发7.1.1安全需求分析在应用系统开发初期,应充分分析安全需求,明确系统安全目标和功能安全要求。结合业务场景,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7.1.2安全架构设计根据安全需求,设计应用系统的安全架构。包括:系统安全框架、安全模块、安全策略等。保证系统在各个层面具备安全性,如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7.1.3安全编码规范制定安全编码规范,提高开发过程中代码的安全性。规范内容包括:避免常见的安全漏洞、输入输出验证、错误处理、日志记录等。7.1.4安全开发培训对开发团队进行安全开发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开发技术和最佳实践。7.2应用系统安全测试7.2.1静态代码安全分析采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对进行安全检查,发觉潜在的安全漏洞,及时修复。7.2.2动态安全测试通过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方法,模拟攻击者行为,发觉应用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漏洞。7.2.3渗透测试组织专业的安全团队,对应用系统进行渗透测试,评估系统安全功能,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7.2.4安全合规性检查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查应用系统是否符合安全合规要求。7.3应用系统安全运维7.3.1安全配置管理保证应用系统及其相关组件的安全配置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配置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7.3.2安全监控与告警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应用系统的安全状况,发觉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告警和处置。7.3.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降低安全风险。7.3.4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更新,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建立补丁管理机制,保证补丁的及时部署。7.3.5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保证应用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第8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8.1云计算安全架构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其安全性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本节将介绍云计算安全架构的关键要素,以指导企业在云环境中有效保护数据。8.1.1安全层次模型云计算安全架构可划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等多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共同构建起云安全防护体系。8.1.2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安全审计、安全监控等,以保证云计算环境的安全可靠。8.1.3安全技术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隔离技术等,提高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8.2大数据安全挑战与应对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的庞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数据处理的快速性,给数据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本节将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8.2.1大数据安全挑战(1)数据量大,易成为攻击目标;(2)数据类型多样,安全防护难度增加;(3)数据处理速度快,安全风险动态变化;(4)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安全策略难以统一。8.2.2大数据安全应对措施(1)数据分类分级,明确安全防护重点;(2)强化数据加密,保护数据隐私;(3)实施细粒度访问控制,防止数据泄露;(4)建立安全监控机制,实时监测安全风险;(5)采用安全防护技术,提高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8.3数据安全治理与合规数据安全治理与合规是保障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治理架构、合规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8.3.1数据安全治理架构(1)建立数据安全治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2)制定数据安全政策与流程,保证数据安全;(3)实施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开展数据安全审计,评估安全风险。8.3.2数据安全合规要求(1)遵守国家及行业数据安全法律法规;(2)参照国际标准,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3)定期进行合规检查,保证数据安全合规;(4)加强数据跨境传输管理,防范国际法律风险。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构建一个安全、合规的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移动设备与物联网安全9.1移动设备安全管理9.1.1基本原则移动设备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类型、使用环境和数据敏感性,实施差异化管理。风险评估:定期对移动设备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安全风险。安全策略:制定并实施移动设备安全策略,保证设备安全。用户培训: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安全防护能力。9.1.2设备管理设备注册:对移动设备进行统一注册,保证设备可追溯。设备加密:对移动设备进行数据加密,保护数据安全。设备监控:实时监控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发觉异常行为及时处理。设备维修与报废:保证设备维修和报废过程中的数据安全。9.1.3应用管理应用商店管理:加强对应用商店的审核与管理,保证应用安全可靠。应用权限管理:严格控制移动应用权限,防止越权访问。应用安全更新:及时更新移动应用,修复已知漏洞。9.2物联网设备安全9.2.1设备安全硬件安全:加强物联网设备的硬件防护,防止物理攻击。软件安全:保证物联网设备软件的安全,定期更新固件。安全启动:采用安全启动技术,防止设备被恶意篡改。9.2.2通信安全数据加密:对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传输安全。身份认证:采用强认证机制,保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安全协议: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降低通信风险。9.2.3网络安全网络隔离:将物联网设备与核心网络隔离,降低安全风险。入侵检测: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觉并应对网络攻击。安全审计:定期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网络安全状况。9.3移动应用与物联网应用安全9.3.1应用开发安全安全编码:遵循安全编码规范,减少应用漏洞。安全测试:对移动应用和物联网应用进行安全测试,发觉并修复漏洞。审计:对应用进行审计,保证应用安全。9.3.2应用使用安全用户隐私保护:保护用户隐私,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应用权限管理:严格控制应用权限,防止越权访问。安全更新:及时更新应用,修复已知漏洞。9.3.3应用分发安全应用商店审核:加强对应用商店的审核与管理,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