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管理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473第1章实验室概述 3101521.1实验室的功能与分类 4305811.2实验室设计与布局 45428第2章实验室管理体系 580512.1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 5300612.1.1管理体系概述 5306692.1.2管理体系文件 5318572.1.3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5166802.2实验室规章制度 5228632.2.1实验室通用规章制度 58732.2.2实验室专项规章制度 6320252.3实验室人员职责 6309722.3.1实验室主任 660632.3.2实验室安全员 6237962.3.3实验室技术人员 6245072.3.4实验室其他人员 631634第3章实验室设备管理 7101673.1设备选购与验收 781263.1.1选购原则 740823.1.2选购程序 734363.1.3验收流程 7260943.2设备操作与维护 7307273.2.1操作规范 79163.2.2维护与保养 775083.3设备报废与更新 8217693.3.1报废条件 8124093.3.2报废流程 887483.3.3更新原则 824059第4章实验室安全管理 8248374.1实验室安全常识 8145824.1.1安全意识 8165554.1.2安全培训 889294.1.3个人防护 8226424.1.4实验室环境 927084.1.5设备使用与维护 913704.2消防安全 911404.2.1消防设施 941144.2.2火源管理 933024.2.3电气安全 9184514.2.4疏散逃生 939644.3应急处理 9257624.3.1报告 9247024.3.2现场处理 9170734.3.3调查与处理 99504.3.4应急预案修订 103832第5章实验室环境与设施 10129755.1实验室环境要求 1096695.1.1环境布局 10260475.1.2环境清洁 10323345.1.3照明与温度 10324085.1.4消防安全 10259955.2实验室通风与净化 10266765.2.1通风要求 10114865.2.2净化要求 10244135.2.3通风设施维护 10212765.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 11286965.3.1废弃物分类 1188795.3.2废弃物包装 11224565.3.3废弃物处理 11219885.3.4废弃物暂存 1114454第6章实验室化学安全管理 1168306.1化学品采购与储存 11129776.1.1采购原则 11228716.1.2采购流程 11228556.1.3储存要求 11322566.2化学品使用与管理 12250016.2.1使用原则 12171206.2.2使用要求 12137176.2.3管理措施 12106476.3危险化学品处理 12316456.3.1报告 1210506.3.2应急处理 1253456.3.3调查与处理 12128036.3.4记录 1316809第7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374917.1生物安全等级划分 13275877.1.1生物安全一级 1365397.1.2生物安全二级 13196597.1.3生物安全三级 1391987.1.4生物安全四级 1360967.2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要求 13113897.2.1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 13186667.2.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1486957.2.3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1448007.2.4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14306587.3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14248557.3.1基本要求 14247647.3.2微生物操作规范 15247857.3.3实验室处理 153509第8章实验室物理安全管理 15166588.1物理危害识别 15298348.1.1危害类型 15159748.1.2识别方法 1533828.1.3风险评估 15204968.2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 1572548.2.1防范措施 15207248.2.2应急处理 1679298.3辐射安全与防护 1622358.3.1辐射危害识别 16188628.3.2防护措施 16243508.3.3辐射监测与监管 1623844第9章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1647319.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16258399.1.1系统概述 16215359.1.2功能要求 17228109.1.3系统实施与维护 17327569.2实验数据管理 1786319.2.1数据采集与记录 1747139.2.2数据存储与备份 17132019.2.3数据共享与传输 17222249.3实验室网络安全 17306219.3.1网络安全策略 17229239.3.2访问控制 18314679.3.3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7598第10章实验室培训与考核 18489610.1实验室培训内容与方法 181724010.1.1培训内容 181734710.1.2培训方法 18965810.2实验室操作技能考核 192121410.2.1考核内容 19723810.2.2考核标准 191223010.3实验室安全管理考核与持续改进 191627210.3.1考核内容 19947910.3.2持续改进措施 19第1章实验室概述1.1实验室的功能与分类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各类实验的开展和科研项目的实施。其主要功能包括:开展科学实验、技术研发、实验教学、样品检测以及科学研究等。实验室根据其研究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研究实验室:主要从事基础学科的研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2)应用研究实验室:侧重于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等。(3)技术开发实验室: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为主,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4)教学实验室:为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开展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5)检测实验室:对各类产品、材料、环境等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1.2实验室设计与布局实验室的设计与布局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工作,关系到实验室的安全、功能发挥和使用效率。以下是实验室设计与布局应考虑的几个方面:(1)安全性:实验室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包括合理设置安全通道、消防设施、应急设备等。(2)功能区划分:根据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实验区、办公区、休息区等,实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便于管理。(3)设备布局:充分考虑实验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和升级,保证设备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易于维护。(4)环境要求:根据实验需求,合理设置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等环境参数。(5)通风与排放: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等得到有效排放。(6)照明与电气:实验室照明应满足实验需求,同时考虑节能和环保。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安全可靠。(7)走廊与通道:走廊和通道的设计应满足人员疏散和设备搬运的需求,宽度、高度等参数符合相关规定。(8)装修材料:选择环保、耐用、易清洁的装修材料,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通过以上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为实验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第2章实验室管理体系2.1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实验室管理体系是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2.1.1管理体系概述实验室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保证、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各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2.1.2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政策、程序、作业指导书、记录和表格等。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可追溯性。2.1.3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1)制定管理体系文件;(2)设立管理体系组织结构;(3)开展管理体系培训;(4)实施管理体系;(5)持续改进。2.2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对保障实验室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2.1实验室通用规章制度(1)实验室准入制度;(2)实验室安全制度;(3)实验室卫生制度;(4)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5)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2.2.2实验室专项规章制度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专项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辐射安全、消防安全等。2.3实验室人员职责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职责,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效率。2.3.1实验室主任(1)负责实验室全面工作;(2)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3)组织实施实验室管理体系;(4)监督实验室规章制度执行;(5)负责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2.3.2实验室安全员(1)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2)制定实验室安全措施;(3)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4)监督实验室安全制度执行;(5)处理实验室安全。2.3.3实验室技术人员(1)负责实验室日常实验工作;(2)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3)参与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4)参与实验室设备维护与维修;(5)参加实验室培训与学术活动。2.3.4实验室其他人员(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配合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3)参与实验室卫生与安全工作;(4)参加实验室培训。第3章实验室设备管理3.1设备选购与验收3.1.1选购原则实验室设备选购应遵循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在选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实验需求及现有设备情况。3.1.2选购程序(1)提出需求:实验室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和实验需求,提出设备购置计划。(2)市场调查:设备采购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设备功能、价格、售后服务等信息。(3)评估论证:组织专家对设备购置计划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评估论证。(4)招标采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保证设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5)签订合同:与中标供应商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明确设备功能、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事项。3.1.3验收流程(1)设备到达实验室后,及时组织验收工作。(2)验收人员应包括实验室负责人、采购人员、设备使用人员等相关人员。(3)验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外观、功能、功能、配件、随机文件等。(4)验收合格后,办理设备入库手续,并建立设备档案。3.2设备操作与维护3.2.1操作规范(1)实验室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资质。(2)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遵循设备操作规程。(3)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保证人身安全。(4)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3.2.2维护与保养(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2)设备保养内容主要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更换易损件等。(3)设备维修应遵循“先外后内、先简后繁”的原则,保证维修质量。(4)设备维修过程中,如需更换配件,应选用原厂配件或质量相当的产品。3.3设备报废与更新3.3.1报废条件设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可申请报废:(1)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功能严重下降,无法满足实验需求。(2)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3)设备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实验室发展需求。3.3.2报废流程(1)实验室负责人提出设备报废申请。(2)组织专家对报废设备进行鉴定,出具鉴定意见。(3)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设备报废手续。(4)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理,保证环境安全。3.3.3更新原则设备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技术先进:选用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2)适用性: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实验需求。(3)经济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4)安全性: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第4章实验室安全管理4.1实验室安全常识4.1.1安全意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和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4.1.2安全培训新进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养。4.1.3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验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防毒面具等。4.1.4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应保持整洁、通风、明亮,避免堆放杂物,保证消防通道畅通。4.1.5设备使用与维护实验室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运行正常。设备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理。4.2消防安全4.2.1消防设施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2.2火源管理实验室应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使用明火。实验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使用火源,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4.2.3电气安全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防止老化、短路等安全隐患。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使用电器时应保证设备接地良好。4.2.4疏散逃生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疏散逃生计划,明确疏散路线、疏散人员和应急集合地点。定期组织疏散逃生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4.3应急处理4.3.1报告发生安全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4.3.2现场处理根据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处理,如扑救初期火灾、隔离危险区域、救治伤员等。4.3.3调查与处理发生后,应成立调查组,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4.3.4应急预案修订根据应急处理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第5章实验室环境与设施5.1实验室环境要求5.1.1环境布局实验室应保持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分明,保证实验操作便捷、安全。实验台、仪器设备等应按照实验流程和操作要求合理摆放,避免交叉干扰。5.1.2环境清洁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地面、墙面、实验台等应定期清洁,保证无尘、无污染。实验室内不得堆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5.1.3照明与温度实验室应保证充足的照明,避免因光线不足影响实验操作。同时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5.1.4消防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使用。同时实验室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5.2实验室通风与净化5.2.1通风要求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蒸汽、气味等能够及时排出,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健康。5.2.2净化要求实验室应根据实验类型和需求,配置相应的净化设备,如通风柜、生物安全柜等,保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净化。5.2.3通风设施维护实验室应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通风管道、风机等设备应保持清洁,避免积灰、堵塞。5.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5.3.1废弃物分类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其性质、类别进行分类,如有机废物、无机废物、危险废物等,分类收集、存放。5.3.2废弃物包装实验室废弃物应采用合适的包装容器,保证废弃物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会泄漏、挥发,造成环境污染。5.3.3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处理记录制度,详细记录废弃物处理情况。5.3.4废弃物暂存实验室废弃物暂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废弃物泄漏、扩散。同时废弃物暂存时间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第6章实验室化学安全管理6.1化学品采购与储存6.1.1采购原则实验室在采购化学品时,应遵循“安全、必需、适量”的原则。所购化学品的种类、规格及数量应满足实验需求,避免过量采购,降低储存风险。6.1.2采购流程(1)提出采购需求: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员根据实验需求,提出化学品的采购申请。(2)审核与审批: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核,保证所购化学品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经实验室主任审批同意后,进行采购。(3)验收与入库:采购的化学品到货后,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验收,确认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6.1.3储存要求(1)分类储存:化学品应按照性质、类别及危险等级分类储存,避免相互干扰,降低安全风险。(2)安全距离: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安全距离。(3)储存设施:化学品储存区域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通风设备、消防设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4)警示标识: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6.2化学品使用与管理6.2.1使用原则实验室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6.2.2使用要求(1)熟悉性质:使用化学品前,应了解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规程。(2)个人防护:根据化学品性质,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3)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违规操作,防止发生。(4)废弃物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2.3管理措施(1)化学品台账:建立健全化学品台账,记录化学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废弃等信息。(2)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化学品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并进行考核。6.3危险化学品处理6.3.1报告发生危险化学品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及相关部门。6.3.2应急处理根据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灭火、隔离、泄漏处理等。6.3.3调查与处理(1)调查:对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责任。(2)责任追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3)整改措施: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6.3.4记录对发生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经过、处理结果等,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参考。第7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7.1生物安全等级划分生物安全等级划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根据生物危害程度和防护要求,将实验室分为以下四个等级:7.1.1生物安全一级适用于低致病性微生物,不会对健康的成年人造成严重疾病。实验室设计要求简单,无需特殊防护设施。7.1.2生物安全二级适用于中等致病性微生物,可能对健康的成年人造成严重疾病,但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实验室设计要求较高,需配备生物安全柜等基本防护设备。7.1.3生物安全三级适用于高度致病性微生物,对健康的成年人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设计要求严格,需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操作规程。7.1.4生物安全四级适用于极高致病性微生物,对健康的成年人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实验室设计要求最为严格,需采用高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7.2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要求7.2.1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1)布局合理,通风良好;(2)有足够的存储空间;(3)配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和防护设备;(4)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易于清洁和消毒。7.2.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实验室入口设置缓冲间;(2)配备生物安全柜;(3)有独立的排风系统;(4)室内空气质量满足相关规定;(5)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光滑、无缝,易于清洁和消毒。7.2.3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1)实验室入口设置缓冲间和淋浴室;(2)室内空气质量达到高级别要求;(3)配备高级别生物安全柜;(4)有独立的排风系统,保证负压状态;(5)室内装修材料应防火、耐腐蚀、易清洁和消毒;(6)有紧急撤离通道和应急设施。7.2.4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1)实验室入口设置多重缓冲间和淋浴室;(2)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最高级别要求;(3)配备最高级别生物安全柜;(4)有独立的排风系统,保证严格负压状态;(5)室内装修材料应具有极高的防火、耐腐蚀功能,易清洁和消毒;(6)有完善的紧急撤离通道和应急设施;(7)实施严格的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度。7.3生物安全操作规范7.3.1基本要求(1)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3)进入实验室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4)实验过程中,保证生物安全柜等防护设备正常运行;(5)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7.3.2微生物操作规范(1)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微生物的采集、运输、保存和处理;(2)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3)避免交叉污染,对实验废弃物进行严格处理;(4)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异常情况。7.3.3实验室处理(1)发生实验室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3)对现场进行封锁,防止生物危害扩散;(4)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5)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第8章实验室物理安全管理8.1物理危害识别8.1.1危害类型实验室物理危害主要包括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火灾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噪声和振动等。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对实验室潜在物理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8.1.2识别方法(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实验室设备、设施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理危害;(2)对实验室进行现场勘查,观察和记录潜在物理危害;(3)咨询专业人员,获取实验室物理危害识别的专业意见。8.1.3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识别结果,对实验室物理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8.2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8.2.1防范措施(1)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2)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和操作规程;(3)配置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4)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备,保证其安全功能;(5)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操作说明,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事项;(6)合理布局实验室,避免拥挤和混乱,保持通道畅通。8.2.2应急处理(1)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2)设立应急设施,如灭火器、洗眼器、急救箱等;(3)发生物理危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置;(4)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5)记录经过和处理结果,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8.3辐射安全与防护8.3.1辐射危害识别实验室辐射危害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放射性物质辐射等。应识别实验室中可能产生辐射的设备、物质和实验过程。8.3.2防护措施(1)加强辐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对辐射危害的认识;(2)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减少辐射暴露时间和剂量;(3)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防护屏、防护服等;(4)定期检测实验室辐射水平,保证在安全范围内;(5)制定辐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8.3.3辐射监测与监管(1)建立辐射监测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辐射水平进行监测;(2)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3)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保证其安全使用、存储和运输;(4)配合部门进行辐射安全监管,及时报告辐射。第9章实验室信息化管理9.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9.1.1系统概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MS)是一种应用于实验室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化系统。该系统旨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9.1.2功能要求(1)样品管理:包括样品登记、分类、存储、分发等功能;(2)实验项目管理:实现实验项目的创建、分配、进度跟踪等功能;(3)数据管理: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4)设备管理:对实验室设备进行信息登记、维护、使用记录等功能;(5)人员管理:实现实验室人员的权限分配、操作记录、培训记录等功能;(6)报表管理:各类报表,如实验报告、样品报告、设备使用报告等。9.1.3系统实施与维护(1)根据实验室需求,选择合适的LIMS产品;(2)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保证熟练掌握系统操作;(3)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建立系统使用规范,保证数据安全。9.2实验数据管理9.2.1数据采集与记录(1)采用标准化模板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格式统一;(2)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避免数据丢失;(3)对实验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性。9.2.2数据存储与备份(1)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制度,保证数据安全;(2)定期对实验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