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文字、图表等史料,对比九品中正制,认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统一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了解三省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比三公九卿制,理解三省六部制作为一种成熟的行政体制在制约宰相专权、保证决策正确性、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的作用。(3)知道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通过了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认识两税法的先进性,理解其为后世赋税制度所树立的标杆作用。【新课讲授】一、选官制度师: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学习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内容。1.九品中正制存在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背景:①汉代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但逐渐由权门势家操纵选官,把持察举的结果,干扰了人才选拔,流弊百出。②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③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制九品中正制。概况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方式等级,共分九等,朝廷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衰落: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难以为继。②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影响:积极影响①继承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初期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②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清明。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④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影响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是门阀土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2.科举制产生原因①随着士族的没落,魏晋以来依据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希望能够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③中央政府为打击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加强中央集权。④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2)发展概况①隋朝时期: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②唐朝时期: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科举制自隋唐形成以来,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那大家现在思考一下,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3)评价①积极方面A.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了开放性与公平性。B.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E.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F.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后被西方国家借鉴,推动世界文明进步。②消极方面A.考试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使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B.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阻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人们个性与才能的发展。师:同学们观察三省六部的关系图,结合课本一起学习一下三省六部的内容。二、三省六部制师:通过材料,想一想材料介绍的是什么制度?他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通过学习教材回答。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待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生:三省六部制1.初步形成(1)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2)概况: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确立与完善(1)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完善:①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内容作用三省中书省:草拟皇帝诏令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门下省: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③设置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师:通过教材上的图片了解唐朝三省位置。通过教材总结三省六部制的影响。(3)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赋税制度1、租调制师: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一下租调制的概念就可以了,这部分咱们不做重点学习师:对,同学们只要掌握租调制是按户征调,征收的东西是粮和绢帛就可以了。2、均田制师:结合PPT进行新知讲解。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3、租庸调制师:结合PPT进行新知讲解。租庸调制: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如果朝廷因故加派徭役,就必须免除调、租的一部分乃至全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说的就是租庸调制。分别讲解了租、庸、调的概念。以便大家细致的了解。师:最后,进入到赋税制度重点的学习,即两税法。4,两税法师:大家刚刚让大家阅读了课本,现在回答老师,为什么会实施两税法?师:对,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师:结合PPT进行内容讲解。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春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师:那我们知道,两税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唐朝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到了巩固的作用。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作用呢?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师:展示PPT,引导同学一起进行材料分析,并回答: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利:①简化了税收明目,简化了税收手续,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②扩大了收税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③设置了不同的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④规定可以稅代役,保障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⑤消除了财政上的混乱,加强了中央经济力量,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弊:①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②税外加征,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进一步加重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学生回答: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板书】【课堂训练】1据《晋书》记载,孙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出任高官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2.唐朝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朝()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3.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六部(礼部)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4.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代科举由礼部主持,选官则由吏部主持,二者是分开的。只有在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资格后,才能参加吏部的铨选,铨选合格才能获得授官。吏部铨选的择人标准,有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事。可见,唐代铨选制度()A.完善了选才用人制度B.使孝廉成为选官的依据C.确保了选官的公平性D.使中央开始掌握选官权6.“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7.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8.《唐六典》记载:“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这指的是()A.郡县制 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 D.租庸调制9.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B.财政困难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10.780年,唐朝政府实行两税法,下表为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情况。项目收入总额中央提成额地方留成额钱税3139.8万贯1089.8万贯2050万贯粮税1615.7万石215.7万石1400万石据此可知,两税法()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B.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衰落D.加深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郑樵《通志》材料二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乃考核资绪,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代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共分三层,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第二层是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就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学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之前重视谱系之学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寄养宠物宠物用品定制宠物美容2025年度综合服务协议3篇
- 2025委托代售印花税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内墙乳胶漆施工与绿色装饰材料供应协议3篇
- 2025年度联合体投标环保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全新农村山塘承包合同(乡村旅游开发合作)2篇
- 2025年度公司对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借款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运维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养殖保险服务合同3篇
- 2025简单技术咨询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合同3篇
- 巴以冲突完整
- Unit5PartALetsspellPartBCLetscheck-Storytime教学设计四年级英语上册(人教PEP版)
- 垃圾分类督导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秋期国开电大本科《法律文书》在线形考(第一至五次考核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西贵港市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上海某C住宅项目成本解析
- 北方民族大学床上用品投标文件
- 安全生产费用归集清单(安措费清单)
- 左传简介完整
- 榕江县锑矿 矿业权出让收益计算书
- 颅脑外科手术环境及手术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