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成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答案】A【解析】“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观点,A项反映的是重农抑商的观点,符合题意.
B项反映的是农业与商业是互补的,同等重要,与题意相反,应排除.
C项的意思是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体现农工商同等重要,与题意相反,应排除.
D项反映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与题意相反,应排除.
故选A.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考查宋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及其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却不抑制兼并,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阐释的现象,故B项正确.宋代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坊市制度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方向支持国家航海家主要贡献A向东葡萄牙迪亚士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B向西葡萄牙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C向西西班牙哥伦布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D向东西班牙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B达•伽马向东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C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D麦哲伦向西开辟经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故选C.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城”、“市”的关系演变发展的5个阶段中“有城无市”是指“城”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如秦都咸阳;“城中有市”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如唐都长安;“城区即市区”说明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商品经济繁荣,如宋代东京;“城在市中”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了政治功能;“宥市无城”说明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独立存在,如明代苏州。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A.白银大量使用 B.贸易繁盛 C.工商业繁荣 D.交子的使用【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信息的来看,主要反映了交子具有轻便致远,携带方便的特点,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
矣”。这表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解析】A土地兼并与商品经济无关,
BD土地兼并可能破坏小农经济,小农破产,从而使农民生活困苦.但材料侧重的是对土地兼并者态度的转变.
C''豪强''或''兼并之徒''带有贬义,表明社会观念对汉唐时期对大量土地占有者的兼并和占有行为的谴责.宋朝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得到政府的默许.民间观念也逐渐认可.
故选C.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8311841”,这个期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结果,故B项错误.
CD两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应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工人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
故选A.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
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
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故选C.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为西南地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抗日战争前,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国土沦陷,不得不将工厂内迁.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到1942年达到了顶点.故本题答案为D;其余三项均不符题意.
故选D.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故选D.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故本题选择D.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引起外界重大关注。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就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开放A.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B.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C.继海南之后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
D.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浦东开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有利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故D正确;开放的格局指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的开放、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的布局,故A排除;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故B排除;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是喀什,故C错误。故选D。
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纺’与‘织’、‘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现象,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应排除.
故选A.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由材料中的“国防近代化”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再进一步”的举动就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C.
有学者认为,北京政府(19121928)无力干预经济,市场近似于一个自由市场,民营工业有了中国工业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A.政府开始放宽设厂限制 B.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欧美、日本均无暇东顾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答案】B【解析】政府放宽设厂限制时间是19世纪末,故A项错误;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故B项正确;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美国和日本乘机加紧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时间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D项错误.
故选B.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物价上升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而16世纪末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故选B.
“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C.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大量的金银,引发价格革命,表现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大地主的土地收入是货币地租,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打击,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故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与商业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
殖民扩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C.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可知,反映的是农耕经济中的种植业的表现,“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可知,反映的是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的表现,因此题干材料直接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土地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田产一析、再析,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社会()A.土地所有权在各阶层间的流动 B.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
C.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 D.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田产一析、再析,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说明土地主要是在社会上层流动,不是各个阶层,故A项错误;材料中“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说明土地兼并非常严重,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土地的流转,没有说明小农经济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材料中“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说明土地占有权的变化频繁,故B项正确。故选B。
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草市 B.夜市 C.晓市 D.街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交换市场”、“沟通城乡的桥梁”,根据所学可知,这种经济现象是宋代的乡村集市草市,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出现在城市,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二、材料解析题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从“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徽州商人”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可知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从积极作用入手,结合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解析】(1)解答的关键从“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徽州商人”切入,结合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进行思考;
(2)解答的关键从“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切入,结合明朝海外贸易进行思考;
(3)解答的关键是从积极作用入手,结合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出口贸易7%8%85%进口贸易61%33%6%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
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