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阅历、现实规律和现实关

怀三个方面。

现实阅历不仅是某个人经受的现实,而且是一种很多人共同经受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

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一般人民息息相关的阅历

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由于切中了人民现实

阅历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听从现实规律是指写作必需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规律因果。很多

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学问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

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规律。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

代主义作品,现实规律也是格外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

越现实规律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规律获得读者的信任,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

规律。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很多细小的脚即使舍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挂念

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实的现实感。可见,超规律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规律来猎取

读者的信任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需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

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动身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宠爱。

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制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

纽带。

(摘编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

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洁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

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

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

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峻文学外,

还有近来格外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

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由于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规律与生活规律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依据审

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规律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规律恰

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依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盼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

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规律的机敏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格外重要

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盼的视野。

艺术规律虽然是以超越生活规律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

对生活规律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憧憬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

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英勇

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诞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抵制

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

愿望和抱负,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规律的更高层次

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定要求。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

的“真实”。我们期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

次的真实规律。(摘编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争辩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

“现实真实”与“阅历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方面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

的真实阅历。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阅历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规律中

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定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

查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当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

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

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需制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

必定结果。”

(摘编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现实阅历、现实规律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需要照实

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定

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经受的真实生活,后者则

是经过作者再制造的生活。

D.以上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

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阅历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受的现实,一种是数人共同经受的普遍性现实,

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需要遵循“现实规律”

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穿越类、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

度艺术真实,因此格外流行。

D.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

靠各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3分)()

A.祥林嫂患病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祝愿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项羽没有接受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

死。

C.诸葛亮足智多谋,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D.林冲被高俅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地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抵制的道

路。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5.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卡夫卡《变形记》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施耐庵

高太尉一干人把林冲押到府前,跪在阶下。府干将太尉言语对滕府尹说了,将上太尉封

的那把刀,放在林冲面前。府尹道:“林冲,你是个禁军教头,如何不知法度,手执利刃,

故入节堂?这是该死的罪犯!”林冲告道:“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小人虽是粗鲁的军

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冲与妻到岳庙还香愿,正迎见高

太尉的小衙内把妻子调戏,被小人喝散了。次后,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却使富安来骗林

冲妻子到陆虞候家楼上调戏,亦被小人赶去,是把陆虞候家打了一场。两次虽不成奸,皆有

人证。次日,林冲自买这口刀。今日,太尉差两个承局来家召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

因此林冲同二人到节堂下。两个承局进堂里去了,不想太尉从外面进来,设计陷害林冲。望

恩相做主!”府尹听了林冲口词,且叫与了回文,一面取刑具枷根来枷了,推入牢里监下。

林冲家里自来送饭,一面使钱。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亦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耿直,格外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

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

他。”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

官',怎周全得他?”孙定道:”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

说!”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

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副便刚,却不是他家官府?”府尹道:“据你说时,林冲事怎

的便利他,施行断遣?”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是没拿那两个承局处。

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滕府尹也知这

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一再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就此日,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脸蛋,量地

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

差两个防送公人监押前去。两个人是董超、薛霸,二人领了公文,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来。只

见众邻舍并林冲的文人张教头,都在府前接着,同林冲两个公人,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林

冲道:”多得孙孔目维持,这棒不毒,因此走得动。”张教头叫酒保支配案酒果子,管待两个

公人。酒至数杯,只见张教头将出银两,赍发他两个防送公人已了。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

“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

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

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

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见,非他人

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吵。如此,林冲去的心稳,

免得高衙内陷害。”张教头道「‘林冲,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

出来的。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照旧夫妻完聚。老汉家中

也颇有些过活,明日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又不叫他

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也不能够。休要忧心,都在老汉身上。你在沧州牢城,我自频频寄书并

衣服与你。休得要胡思乱想,只顾放心去。”林冲道:“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

枉自两相耽搁。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张教头那里肯应承,众邻舍亦

说行不得。林冲道:“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侧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张教头道:

“既然如此行时,权且由你写下,我只不把女儿嫁人便了。”当时叫酒保寻个写文书的人来,

买了一张纸来,那人写,林冲说,道是: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

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吵。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年月日。”

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林冲起身谢了,拜辞泰

山并众邻舍,背了包裹,随着公人去了。

(选自《水浒传》第八回,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回禀府尹的一番话,清楚地说明白他“负屈衔冤”的过程,但是府尹没有理睬

他的冤屈,而是给他上了刑具,并押入了大牢。

B.孙定与府尹的对话,揭露了高衙内平日“倚势豪强”的做派:但凡有人小小触犯,

就发到开封府,任他心愿处置。

C.林冲被高太尉设计陷害,被逼得家破妻离。然而林冲还是选择和家人告辞,走上发

配之路,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能忍”。

D.林冲被发配沧州,前途未卜,虽其岳父保证会让女儿等他回来,但他为了令妻子不

受牵连,还是写下休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却患病飞来横祸,最终含冤被刺配沧州,这为他被“逼

上梁山”埋下了伏笔。

B.审理案件过程中,开封府并未传唤林冲所说的两个太尉府的承局。关键证人缺失却

照旧定案,这一情节示意了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腐败。

C.“断了二十脊杖”“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这两处细节描写,说

明白林冲在此案中身体受损之重。

D.孙定是个好善的人,正因他在府尹面前进言,林冲的命运才有了转机。该人物形象

的设立,从侧面表明白林冲平常是一个为人和善、广交伴侣的人。

8.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6分)

答:..........................................................................

9.“林冲休妻”一段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

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谈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

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

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

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

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

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黑字二年二月,拜

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

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行施于世务尔。”上问:

“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

是设制置三可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

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七年春,

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

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惊者正为

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

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高校士、知江宁府。安石性强

伎,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行,安石傅经义,出己意,

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训。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

成人儿尽,多用门下保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日: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

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

排按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

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日:“安石何如?”

对日:“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行。”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

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有删改)

(丙)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

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

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洵者,在泰西则有克

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选自梁启超《王刑公》,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惊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

/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B.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惊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

/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C.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惊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

/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D.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惊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

/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熙宁,宋神宗的年号。自汉武帝起开头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如唐玄宗的年号有开元、天宝等。

B.三司,古代机构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皆由

朝廷重臣掌管。

C.领,兼任,指以本官职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而“摄”指临

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I).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以表

敬重,如“王介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思维灵敏,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有转变世事、

风俗的志向。

B.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己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

由于旱灾,王安石自请引退。

C.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行担当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

为这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

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4分)

译文:........................................................................

(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4分)

译文:........................................................................

14.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

答:..........................................................................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谢异天真力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

②放妻: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实的鸣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格外微小,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以第一句中的

“甚微细”与其次句中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

总和不得意的诗人的心情是相互接近的,表现出不忍远离、长期相傍之意。

C.颈联写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

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

D.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

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6.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用温存自谦的态度打消

同学顾虑的话是:"..............,...............

(2)《师说》把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针对这类人的行为直接点明自己的

态度:,。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

明:...................,.............................................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一…①―的。1918

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

现在艺术形式的另辟蹊径,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善

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

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家乡》写“我”与闰土从亲热

无间到②;《祝愿》《离婚》《伤逝》揭示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自我身份实现与

自我价值确认在当时环境中的困难过程。也正像茅盾所言,“是哀痛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

隔膜,而造成不了解的缘由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

现实的介入之深。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

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挑战、最大的财宝,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受着感动人心的深

刻变革,正进行着…⑤.…的宏大实践,.…④.…、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制造供应

了强大的动力和宽敞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一张张壮丽卷轴己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

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可少量

增删词语,不得转变原意。(5分)

答:..........................................................................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B.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C.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拉开了

D.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拉开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

丽与美丽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顾

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

《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

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精致繁缗。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照牟宗三的说法,

英雄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有一种“说时迟,

那时快”的动感。

然凡事亦有例外。《水浒传》第七回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

把直裱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

根拔起。”

张大春在《小说稗类》里说,这四个“把”字,一个“用”字,一个“将”字,是为了

“补强动感”。可是我不这样认为。施耐庵意不在此,他要写鲁智深的“粗人偏细”。别以为

花和尚一味鲁莽,他在江湖上行走得多了,格外机警,很有自我爱护意识。拳打镇关西那一

回,把郑屠脸上打成油酱铺、彩帛铺、水陆道场,打得脸变了色,真给打死了。鲁智深情知

不妙,一边嚷嚷:你诈死,洒家和你渐渐理睬!一边大步走掉。金圣叹批曰:“鲁达亦有权

诈之日,写来偏妙。”这倒拔垂杨柳一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

21.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天台四万八千丈

C.大珠小珠落玉盘

D.秋月春风等闲度

22.假如把画波浪线的《水浒传》中原文句子改为“智深相了相,走到树前,脱了直横,

右手向下,倒缴着身,左手拔住上截,一趁腰,便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你认为哪一种

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述理由。(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初心,又叫初发心,最早出于佛经,它是人修行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成己成人之心。有

初心不难,然而世事纷扰,很多人简洁迷失最初的意愿和抱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能坚持到底、保持恒心的,到底是少数人。

作为一个高中学子,你对“初心”应当有了深刻的生疏,请将你的见解写成一封信,鼓

舞即将进入新高一的学弟学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第六单元检测卷

1.答案:D

解析:A项“照实”错。B项“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错。C项“作者所见所经受”

错。

2.答案:C

解析:C项强加因果。

3.答案:B

解析:B项是历史真实大事。

4.答案: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亮;②全文接受“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严谨

周密;③运用了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5.答案:《变形记》运用了荒诞的手法,写格里高尔在生活压力之下变为了甲虫,这种

处理虽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却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活逆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

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丢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以及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

走向冷酷。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6.答案:B

解析:“揭露了高衙内平日‘倚势豪强’的做派”错,由原文“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

势豪强……却不是他家官府”可知,“高衙内”应为“高太尉”。

7.答案:D

解析:孙定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影响林冲的命运走向,推动故事情节进展,“从

侧面表明白林冲平常是一个为人和善、广交伴侣的人”于文无据。

8.答案:(1)含意:反语,意思是开封府是朝廷的,不能成为高太尉以权谋私的工具。

(2)作用:推动情节的进展,引出后文,正是这句话促使府尹转变态度,同意“周全”林冲,

从而有了后文林冲发配沧州的故事。

解析:理解这个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关键要明确孙定的态度。由上文孙定和府尹的对话

可以看出,孙定为人好善,所以这其实是句反语,意在通过激将法引起府尹态度的转变,令

府尹同意“周全”林冲,从而推动情节的进展。

9.答案:①委曲求全。试图通过隐忍的方式解决高衙内的逼迫。②和善,重情重义。

即将被发配还替妻子考虑,写下休书,使其免受牵连。③心思缜密,光明磊落。林冲在丈人

和众邻舍的见证下休妻,而没有私底下跟老丈人提休妻。

解析:林冲最主要的性格特点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高衙内调戏其妻,林冲也是百

般委曲求全。林冲性格特点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和善、重情重义、光明磊落。他被刺配沧州,

临行在丈人和众邻舍的见证下写下休书,为妻子以后考虑。

10.答案:C

解析:“朕”是“恐惊”的主语,故“朕”前应断开,排解B、D两项;“尔”为句末

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排解A项。

11.答案:C

解析:“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错误。“权”指暂代某官职。

12.答案:B

解析:“王安石自请引退”错误。旱灾时,王安石是被皇帝罢免了宰相职务。

13.答案:(1)不久王安石担当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始终到英宗朝结束,朝廷

多次征召他,他都不愿就职。

(2)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

点。

解析:(1)俄,不久;母忧,母亲去世;起,征召。(2)卒,最终;嗣,相继;流毒,贻

害。

14.答案:(1)①朱熹确定王安石的才能、品德、志向,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

将猎取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的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②梁启超高度

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

(2)我赞同朱熹的观点。由于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的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或:

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有名的改革家。)

解析:朱熹确定王安石的才能、品德,而否定他的观点可从“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

为先务……而祸乱极矣”得出。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不世出之杰”,是三代以下的完人。

至于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宠爱读书,而且

看过一次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开头时好像写得很任凭,完成后,看过的人都

佩服他文章的精妙。王安石评议问题高深新颖,擅长雄辩和旁征博引来帮助自己的观点,敢

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扬,有矫正世事、转变传统陋俗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

万言书,认为:”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由于财宝不足而使国家消灭祸害,消灭祸害是

由于治理天下的财宝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

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爱护,陛下莫非能够长期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有的事情,

却没有万一消灭祸害的忧虑吗?期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

渐渐实行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谈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

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谈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任

宰相)掌管国家,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体上都是依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不久王安石担

当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始终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愿就职。神宗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

以为你只懂得经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

只是后来很多所谓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才能庸常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术不能辅佐

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头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转

变风俗,建立法度,是当务之急。”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任命他与

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

等变法相继开头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举官四十余人,颁行新法于天下。熙宁七年春天,

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全

部不好的法令。王石说:“水灾旱灾,是常会发生的事,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开,这不足以

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应对这种状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

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惊,正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现在收取免行钱太重,

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从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

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混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神宗也怀

疑王安石,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为观文殿高校士、知江宁府。王安石性格倔强,

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愿转变。到争辩变法时,百官都坚持不能变法

的意见,王安石引经据典,提出自己的主见,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众人都驳不倒

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谈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年

高有德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聪敏慧黠的年轻人。王安石当

了很长时间的宰相,由于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当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

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朝廷。

(乙)

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德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

德、经世济民为己任。(王安石)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世人才有机会景仰他的才能作

为,原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那种强盛。

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猎取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的首要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

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都浮躁起来,丢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

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

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询问韩琦说:“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

“王安石当翰林士则才学有余,担当宰相身处辅弼的地位却不行。”宋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

见,还是任用王安石为相。哀痛啊!这虽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

(丙)

假如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善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

年,间或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当买丝线为他绣像,或给他铸

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逝世己经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么看待他,我每次读《宋

史》,都要放下书,内心哀思万分。拥有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人的斥骂,时代变

迁,罪名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

15.答案:D

解析:“更写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属于任意拔高。

16.答案:①运用了借代和对比(或反衬、衬托)的手法。②诗人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

以“悲丝”“急管”代乐器演奏的音乐,这些悲急的音乐同促织的自然真实的鸣声啼叫相比

较,都无法让人达到有所感受而心情感动的效果。③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

托出诗人思乡的凄苦孤独和远离家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17.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学校而大遗吾未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