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2024.06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现北方某文化遗址功能齐备,该遗址内除了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外,在祭祀区还发现天文观测建筑基址,考古学家认为它可能同时兼有祭祀功能。据此推断,该遗址()A.居民人工栽培水稻,掌握养蚕技术 B.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C.被认为可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遗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功能齐备,该遗址内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和祭祀区,因此该遗址可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该遗址可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未体现居民人工栽培水稻,掌握养蚕技术,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该遗址可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项不属于该阶段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该遗址可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但不确定是否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遗存,排除D项,故选C项。2.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某一文书:“马一匹,骝敦六岁。开元二十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交用大练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分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认识者,一仰主,保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此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材料说明当时()A.契约已用于商业交易活动 B.资本性借贷获得显著发展C.当铺开始进行经营性放贷 D.钱铺等金融机构充当中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可知在唐朝时期,契约已用于商业交易活动,A项正确;文书中没有提到借贷关系,材料是一份买卖契约,排除B项;当铺是进行抵押放贷的机构,而文书中描述的是一次买卖交易,与当铺放贷无关,排除C项;文书中没有提到钱铺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交易的中介。,无法得出“钱铺等金融机构充当中介”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湖丝遍天下”的说法和“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几乎同步流行。到了明清时期,湖州丝绸工商经济更加发达,已成为当地乡土经济结构的主体。当地农家几乎无不从事蚕桑丝绸生产,南浔、双林、菱湖、练市等村落则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工商业市镇,吸引“各直省客商云集贸贩(于此)”,将湖州丝绸产品转销到国内各大商埠及海外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针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B.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C.通过郑和下西洋打开国际市场 D.“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湖州丝绸工商经济发达,并成为当地乡土经济结构的主体,同时湖州丝绸产品畅销国内外,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B项正确;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而不是打开国际市场,而且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古代某一赋税制度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乾隆六年人口突破1亿,乾隆五十七年人口突破3亿,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该制度()A实行赋役折银征收,役由丁、田共同承担,统一征收B.让百姓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增加政府收入C.税粮外又增加“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D.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乾隆六年人口突破1亿,乾隆五十七年人口突破3亿,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中期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摊丁入亩”,而“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是“摊丁入亩”的表现与影响,D项正确;“实行赋役折银征收,役由丁、田共同承担,统一征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体现,排除A项;“让百姓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是唐朝“租庸调制”的特点,排除B项;“科差”是元朝的赋税制度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是某一时期《澳门运出华工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黑奴贸易发展,种植园经济急需劳动力B.19世纪中叶后,清朝政府允许华工出国C.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集团D.跨国公司出现,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澳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华工出国人数逐渐上升,这主要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B项正确;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还未爆发一战,排除C项;跨国公司发展是在二战后,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6.学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描述某场战役:“经过长时间的筹划,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据此判断,该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史沫特莱描述的应是1940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D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抗战上配合的典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它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与材料描述地区不符,排除B项;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发生于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7.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题为《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面对这样复杂的斗争……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此番讲话是基于()A.中国已经完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C.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 D.人民的内部矛盾已经完全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革命主要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因此材料中的“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有利于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适应了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C项正确;此时中国还未完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排除B项;此番讲话是基于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人民的内部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8.“这片土地上的两条河流奔流不息最终进入波斯湾,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也在这片土地上升起……人们用泥土来建造房屋,用泥土来制造日用器皿,泥土是基本的生活资源。不仅如此,泥土还是文明的载体,人们在泥土上写字,泥土是这片土地文明传向四方的媒介。”材料中的“这片土地”出现了()A.带有人首飞牛石雕的大门 B.用泥和木材修建的房屋C.那尔迈调色板上的文字 D.史诗作品《摩诃婆罗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这片土地上的两条河流奔流不息最终进入波斯湾,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也在这片土地上升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而带有人首飞牛石雕的大门,指的是古代亚述或巴比伦的建筑艺术,与两河流域文明有关,A项正确;用泥和木材修建的房屋在许多地区社会发展中出现过,不是两河流域的特点,排除B项;那尔迈调色板上的文字,指的是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不同,排除C项;《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文明的文学作品,与两河流域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到“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根据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定义,下列属于国际法的是()①《王位继承法》②《法国民法典》③《非战公约》④《联合国宪章》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③④属于国际法,B项正确;《王位继承法》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②不属于国际法,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城市是在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也就是说,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离的。这一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世纪的城市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这一分离”的实质是()A.行会或商会独占城市政权 B.城市完全脱离领主C.城市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 D.近代自治市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城市是在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也就是说,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独立于封建领主控制以外,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C项正确;行会或商会在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不意味着其行会或商会,“独占城市政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城市完全脱离领主”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近代自治市的确立发生在近代欧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与图中所示路线吻合的是()A.苜蓿、葡萄均沿此路线传入中国B大量白银经马尼拉最终流入中国C.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D.是葡萄牙丝银贸易代表性航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的世界。根据地图线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以西班牙为主导的包括美洲、菲律宾和中国在内的太平洋地区的丝银贸易,其路线是大量白银经马尼拉最终流入中国,B项正确;苜蓿、葡萄是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中国的,涉及的是中国西北地区,排除A项;此线路是近代航线,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航线,排除C项;太平洋地区的丝银贸易主导者是西班牙,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是英国为纪念某一重要发明而发行的邮票。该发明推动了英国()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B.工业革命的进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出现高度集中的垄断现象以扩大生产D.手工工场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邮票体现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蒸汽机的改良,涉及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变动联系不大,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垄断现象,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瓦特改良蒸汽机,没有体现当时的手工工场,无法得出“手工工场的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评价某一货币体系:“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在那里,为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所吸收,以便进入国内流通渠道,补偿磨损了的金银铸币,供给奢侈品的材料,并且凝固为贮藏货币。”上述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货币是()A.英镑 B.美元 C.法郎 D.日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在那里,为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所吸收,以便进入国内流通渠道,补偿磨损了的金银铸币,供给奢侈品的材料,并且凝固为贮藏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马克思的时代,英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与马克思描述的货币体系相符,A项正确;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地位是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在马克思的时代,法郎并没有达到英镑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日元在当时,并不是当时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货币,排除D项。故选A项。14.美国的城市化从殖民地时期已经开始,随后在多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870年到1920年的50年间,又有1100万美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美国城市化率达到5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时期“有利因素”的是()①高速公路普及②钢筋混凝土使用③电力广泛应用④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推广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此时美国高速公路还未普及;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得到推广。因此,①④不属于该时期“有利因素”,C项符合题意;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钢筋混凝土被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广泛应用,极大改变了生产生活。②③属于该时期“有利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5.某组织发布的宣言中有这样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举行第九次会晤……我们致力于本着未来共同发展的愿景,在合作已有进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其目的在于致力于本着未来共同发展的愿景,在合作已有进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知该组织是金砖国家,它体现了当代国际力量对比的量变和质变进程,顺应了当代国际潮流的趋势,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A项正确;材料组织是金砖国家,B项是世界贸易组织,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还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组织是金砖国家,C项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组织是金砖国家,D项是博鳌亚洲论坛,它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每年定期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下表是对东晋军队某一现象的考证统计。根据图表,这一历史状况()东晋都督区兵权分配统计表(单位:人)八大都督区士族皇室掌兵权寒族掌兵权合计持节都督刺史刺史加将军号单车刺史扬州区11032016会稽区6971225荆州区19201123益宁雍良区2323021260徐充区18713332豫州区20611230江州区18830332交广区111300933合计12668151032251A.源于均田制租调制的推行 B.有利于建安文学的兴起C.打破了社会阶层固化局面 D.与九品中正制关系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晋时期,八大都督区中,士族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军队被士族控制着,士族的崛起与当时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关系较大,D项正确;均田制租调制从北魏时期开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曹魏时期,建安文学已经出现,排除B项;士族的崛起,巩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而非打破,排除C项。故选D项。17.近代的《时报》曾这样报道当时的社会氛围:“……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这一社会氛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的变革B.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广泛传播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社会影响深刻D.近代中国政党政治争取民主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应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变革深刻影响了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服饰、礼仪等,C项正确;“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的变革”的说法夸大了“学术研究”的作用,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主要是在20世纪初,特别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而这段描述的社会变化更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排除B项;政党政治和争取民主的过程确实对社会有所影响,但材料描述的变化更多地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政党政治争取民主的结果不完全对应,排除D项。故选C项。18.1930年,鄂豫皖苏区规定:“凡属于宣扬孔孟之道、基督教会以及一切地主资产阶级的教材一律不能再用。鄂豫皖苏区还编写《列宁初级小学国语》等国语课教材,其中有《地主》《红军来了》《革命三字经》等课文。”这些举措旨在()A.掀起文学革命浪潮 B.重构根据地的文化C.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摒弃孔孟之道、基督教会以及一切地主资产阶级的教材,而是自行编写革命教材,鄂豫皖苏区是在重构根据地文化,B项正确;鄂豫皖苏区的这些举措是在构建新的根据地文化,并不是在掀起文学革命的浪潮和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排除AC项;这些举措不能体现建立工农联盟,排除D项。故选B项。19.某学者认为,加尔文的神学明确了人间的国和天上的国的区别,从而为追逐利润的商人和放债者的冒险活动正了名。加尔文赋予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以宗教价值,新教徒一方面聚敛财富,一方面又推崇禁欲主义。材料旨在说明()A.新教推崇禁欲,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B.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C.宗教改革鼓励与认可商人的冒险活动 D.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加尔文赋予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以宗教价值,新教徒一方面聚敛财富,一方面又推崇禁欲主义。”结合信息可知,加尔文教的神学理论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宗教上的正当性,并赋予了商业美德以宗教价值。这种伦理观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契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教不推崇禁欲主义,其许多主张利于人文主义发展,排除A项;新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但“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的说法并没有直接回应题目描述中关于商业美德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宗教改革鼓励与认可商人的冒险活动”体现了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没有涉及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0.列宁在1897年春写的《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有一段精辟的话语:“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论断属于列宁提供的“新东西”的是()A.“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B.“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D.“专制国家由民主国家代替……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而“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即“一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列宁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C项正确;“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不是列宁提出的新东西,排除A项;“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也不是列宁的新贡献,排除B项;“专制国家由民主国家代替……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这一论断虽然与列宁的思想有关,但更广泛地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是列宁特有的新贡献,排除D项。故选C项。21.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的愈来愈彻底,世界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因此,“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这段话旨在()A.强调世界历史的形成是曲折而漫长的B.反映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肯定社会分工对历史发展的先导作用D.阐明物质生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世界之所以从原始的闭关自守转变为愈来愈大的程度上的联系,也就是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原因是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分工,也就是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世界愈加紧密的联系成一个整体,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纪历史发展的时间长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社会分工是因为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导致的,而非仅仅强调社会分工对历史的发展的引导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其中22题14分,23题6分,24题20分,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和岭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材料二满人入关,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汉官治汉人……满蒙藏地区,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满蒙藏事务统由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朝皇帝……首都除北京之外,还有承德的夏都,蒙古王公、西藏喇嘛、满洲贵族都在此朝觐会盟,一次一次地确认清朝皇帝的宗主权。汉地体系与满蒙藏体系,叠合成为清帝国的二元体制。——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元朝对“西藏、西域、岭北”的管辖措施,并说明元朝在疆域管理上所体现的“特殊性”。(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二元体制”在地方机构与职官设置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答案】(1)措施:西藏:设立宣政院;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岭北:设行省。特殊性: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2)表现:汉地体系: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总揽一省之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满蒙藏体系: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青海、西藏设立办事大臣。(任答2点即可)历史意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措施:根据材料“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和岭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和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设立宣政院;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岭北:设行省。特殊性:根据材料“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和岭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和所学知识可知,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表现:根据材料“满人入关,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汉官治汉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汉地体系: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总揽一省之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根据材料“满蒙藏地区,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满蒙藏事务统由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朝皇帝……首都除北京之外,还有承德的夏都,蒙古王公、西藏喇嘛、满洲贵族都在此朝觐会盟”和所学知识可知,满蒙藏体系: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青海、西藏设立办事大臣。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次一次地确认清朝皇帝的宗主权。汉地体系与满蒙藏体系,叠合成为清帝国的二元体制”和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欧美国家)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收敛)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袁世凯等人设立“学堂”之建议。【答案】观点判断:顺应历史潮流,但带有阶级局限性。(没有价值判断得分)进步性:科举制弊端明显,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设立学堂利于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任答2点即可)局限性:出发点是为了获取欧美列强信任;根本目的是平息国内高涨的革命运动(或维护清政府统治)。【解析】【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和所学知识可知,顺应历史潮流,但带有阶级局限性。根据材料“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弊端明显,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收敛)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和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根据材料“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和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学堂利于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根据材料“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欧美国家)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和所学知识可知,出发点是为了获取欧美列强信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本目的是平息国内高涨的革命运动(或维护清政府统治)。24.大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是一种政治策略,是唯一能够将法国从破坏性的地方割据、高官腐败以及君主无能三大难题当中拯救出来……他(路易十四)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同时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路易十四还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并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他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路易十四将经济问题交给了柯尔贝,推行重商主义……——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等《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下图漫画《从高处向低处跌落》创作于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期间的1815年。拿破仑垮台了,各种仇恨的利剑从四面八方射向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独裁者……画面中,拿破仑脚踩高跷,横跨欧陆,但是由于跨度过大,导致高跷折断,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世界历史》材料三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主席提出了加强文明互鉴是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18世纪的法国,是从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游记开始了解中国的,后来一些如丝绸、茶叶、瓷器等散发着迷人的东方气息的中国工艺品随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刮起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风”。一封介绍中国园林风格信催生了“盎格鲁中国式”花园,赋予了洛可可园林艺术以灵魂。启蒙运动时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启发,给处在社会危机中的法国人以警醒……法国辉煌的革命史深刻影响着康有为、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仁人志士,他们对比中外的不同文化,推动着中国革命从器物走向制度。法国文学通过期刊杂志紧密与新文化运动结合,使中国对法国的借鉴进入文化层面。——据(法)里乌,西里内利《法国文化史》等整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路易十四解决“三大难题”的策略。结合所学,指出16至19世纪西方国家形态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各种仇恨的利剑从四面八方射向”拿破仑的原因,列举“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的新因素。(3)根据材料三,简述18世纪以来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表现。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答案】(1)策略:削弱贵族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律信奉天主教;推行重商主义。变化: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原因:拿破仑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新因素: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若答“欧洲国家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或“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迅速兴起”可给分)(3)表现:①中国影响法国:中国的茶、丝绸、瓷器深受法国喜爱;法国受中国式园林和建筑的影响;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②法国影响中国:推动了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的深入;影响了新文化运动。新型国际关系: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法国。第一小问策略,根据材料一“他(路易十四)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可知,削弱贵族势力;根据材料一“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并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可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根据材料一“他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可知,一律信奉天主教;根据材料一“路易十四将经济问题交给了柯尔贝,推行重商主义”可知,推行重商主义。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并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与“他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根据材料一“路易十四将经济问题交给了柯尔贝,推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法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拿破仑垮台了,各种仇恨的利剑从四面八方射向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独裁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并且拿破仑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根据材料二“画面中,拿破仑脚踩高跷,横跨欧陆,但是由于跨度过大,导致高跷折断,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拿破仑法典》以及传播启蒙思想。第二小问新因素,根据材料“拿破仑脚踩高跷,横跨欧陆,但是由于跨度过大,导致高跷折断,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与题干“‘拿破仑最终从高处摔下来’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的新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表现,从中国影响法国与法国影响中国两个角度分析。①中国影响法国角度,根据材料三“一些如丝绸、茶叶、瓷器等散发着迷人的东方气息的中国工艺品随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可知,中国的茶、丝绸、瓷器深受法国喜爱;根据材料三“一封介绍中国园林风格信催生了‘盎格鲁中国式’花园,赋予了洛可可园林艺术以灵魂。”可知,法国受中国式园林和建筑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启蒙运动时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启发,给处在社会危机中的法国人以警醒”可知,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②法国影响中国角度,根据材料三“法国辉煌的革命史深刻影响着康有为、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仁人志士,他们对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