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1、定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2、系统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以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写成的作品,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3、分期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是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代表的是中古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是近代汉语。一、文字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先于文字而产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有五说: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图画说。苗族的﹁刻道﹂2、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音,二是表意。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3、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六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向着便于书写和形体简化的方向发展。4、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东汉许慎则不仅提及“六书”的名称,而且对“六书”进行了具体解释,并运用“六书”理论解说《说文解字》中的9353个汉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马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根据历史分期,《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把文字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方面:(1)先秦古文字研究;(2)秦汉篆隶文字研究;(3)魏晋以后的行书、楷书研究;(4)六朝唐宋以来的俗字、简体字研究;(5)近代方言字研究。其实,如果更概括一些,则汉语文字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古文字研究和近代汉字研究。二、音韵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汉语发展的历史悠久,“现代音”之前的语音系统都是古音。但是,语音的发展不是突变的,而是逐渐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自己的语音系统。上古音,是指上古时期(周、秦、汉)的语音系统。中古音,是指隋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系统。近代音,是指近代(晚唐五代至清初)的语音系统。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做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文选甲骨文选读甲骨文,主要指的是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龟甲和兽骨(牛骨)上所刻的文字,它是殷商王室及其族属占卜活动的记录,又称卜辞、殷契、甲骨刻辞、龟板文、龟甲文字、龟甲兽骨文字,等等。甲骨卜辞有一定的格式,最完整的形式包括四个部分,即前辞(叙辞、述辞)、命辞(贞辞)、占辞、验辞。(1)前辞:记录占卜的时间和占卜者的名字,有时包括地点(如后期的卜辞)。(2)命辞:记录占卜贞问的事情,或称为“贞辞”。(3)占辞:根据卜兆作出吉凶祸福的判断。(4)验辞:记录占卜后应验的情况。以上四个部分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卜辞,如《甲骨文合集》137正这条卜辞:癸丑卜,争贞:旬亡?王

曰:有祟、有梦。甲寅,允有来艰。左告曰:有往刍自,十人又二。殷墟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祭祀:对祖先与自然神的祭祀、求告;(2)天时:占卜风雨阴晴水灾及天变等;(3)年成:农作物收成与农事等;(4)征伐:殷商与方国之间的战争;(5)王事:时王的田猎、游止、疾病、生子等;(6)旬夕:对今夕来旬吉凶祸福的卜问。1.《甲骨文合集》6654正、反正面反面释文:正面:(1)辛酉卜,宾贞:化?一二三四五译文:辛酉这一天,贞人宾占卜说:“

化这个将领会重创

部族?”(2)贞:化弗其?一二三二告四五译文:(辛酉这一天,贞人宾)占卜说:“

化这个将领不会重创

部族?”反面:奠(郑)来十译文:郑人向商王贡纳十版龟甲。2.《甲骨文合集》10308甲骨文拓片古贞,尞于

贞,今日我其

隻禽鹿五十

六。贞,今日

隻兕十一,鹿

古:“盾”之初文,从口,贞人的名字。贞:贞问。尞:字形从木,从数点,表示以火烧木之意,“燎”之初文。《说文·火部》:“烧柴尞祭天也。”《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知古代有焚柴祭天之法。此处用为祭名,即燎祭。“于”下一字残,疑为“岳”字,卜辞中为自然神名。(shòu):从Y,从犬。Y象捕猎之武器或工具,从犬,意即用犬辅助捕捉野兽,“狩”之初文。此处用为动词,狩猎。隻(huò):象以手抓住一只鸟(隹)之意,为“获”之初文。卜辞用为动词,捕获。禽:象捕捉所用之工具,有网有柄。卜辞多用为动词,擒获。:用在十位和个位之间,相当于传世典籍中的“又”字。“其”字上当有一字,残泐不清。兕(sì):犀牛。《说文·兕部》:“兕,如野牛而青。知识链接1.《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荀子·解蔽篇》:“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2.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流传较广的说法是: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我国元、明、清三代设立的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就是这个机构的最高主管者)王懿荣犯疟疾用药时,无意间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有文字。王懿荣对金石学颇有造诣,他初步断定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是商代的遗物。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因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也有学者认为,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并非王懿荣,而是王襄(1876—1965)。金文选读金文又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钟鼎款识”,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金文作为商周时期珍贵的文化遗存,是汉语言文字在这一历史时期使用和发展的真实记录,是研究中国先秦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利簋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件西周有铭青铜器,簋内铸有铭文32字,记叙了右史利参与武王征商一事而立有大功,得到武王的赏赐从而铸造此簋的经过。因簋铭所记载的武王于甲子日伐纣的史实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合,所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闻

又商。辛未,王才,易又事利金,用乍

公宝

彝。利簋铭文拓片利簋铭文珷:当为形声字,从王,武声,为武王的专名。后来又发展为以“珷王”表周武王,见

尊铭文、大盂鼎铭文等。征:征伐。《史记·周本纪》:“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铭文所记征商事件,指的应该就是这一次。隹:句首语气词,典籍多作“惟”“维”或“唯”。甲子:干支纪日法,指甲子日。《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逸周书·世俘解》:“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典籍与铭文正相合。朝:早晨。金文朝字从水,小篆从舟,“舟”当为水形之讹变。朝、舟音亦近,属变形音化现象。岁:岁星,亦即木星。《国语·周语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韦昭注:“岁,岁星也。鹑火,周分野也。”鼎:正也,当也。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鼎龙》:“鼎当训为方,义本相同。都是表示时间上‘现在’的副词。”意即岁星正当其位,利于征伐。《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克:能够。或以为当“攻克”解。闻:《说文·耳部》:“闻,知闻也。”甲骨、金文字形象一人跽跪并以手附耳谛听之形。或以为此处是使动用法,“使……闻”,即“报闻”之义。或以为通“昏”。《说文》载“闻”之古文作“耳昏”,从耳,昏声。据此知“闻”“昏”古音相同或相近。:早晨。《说文·夕部》:“早敬也。从丮持事,虽夕不休,早敬者也。”或以为由本义早晨引申有迅速义,今写作“夙”。或昏夙连读,意即早晚之间。《管子·宙合》:“日有朝暮,夜有昏晨。”此“昏晨”与“昏夙”相当。又:有。此句句义理解分歧颇多。大意谓岁星正当其位,能够攻克商,所以很快地占领了商国。辛未:甲子日后的第七天。才:读为“在”。《说文·土部》:“在,存也。从土,才声。”二字古音相同。:地名。于省吾以为:“从柬从间从官之字同属见纽,又系叠韵,所以

可读为管。”《逸周书·文政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开宗循。”地在今河南郑州西北。:即“师”字。《诗经·大雅·文王》:“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郑玄笺:“师,众也。”指人众聚居之处。易:赐也,赏赐。又事:或读为“右史”。古“事”“吏”“史”一字分化。金:铜。根据铭文可知,器主利的职务是主管祭祀、观察天时的官员,可能为武王征商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而被武王采纳,在征商中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所以受到武王的赏赐。用:连词,因而。乍:“作”之初文,制作。:或读为“檀”。《左传·成公十一年》:“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故以为

即檀伯达。

彝:祭祀所用礼器之通称。知识链接利簋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反映周武王时期时代风格的标准器,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利簋铭文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唯一有关武王伐纣的第一手出土文献史料。它不仅记载了武王征商的史实并与史书记载相印证,同时还记录了确切的干支纪日以及天象信息,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克商年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我国“九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从1996年启动到2000年通过验收,历时4年多(简单地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历史时期年代学的项目)。有关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有44种之多,从公元前1127年到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100多年。在利簋的铭文中出现了甲子日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三)声律启蒙(节选)/车万育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对声调、音律、格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古人从幼童时起就开始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再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作者简介车万育(1632—1705),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据称他“在谏垣二十余年,发积弊,拒清谒,当路严惮之”,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康熙二年(1663),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知识链接1.《声律启蒙》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千家诗》等,是古代常用的蒙学读本,影响广泛。作者车万育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直声震天下。授户部给事中时,常直言面对皇上,专拣当务之急、他人不敢进谏之事上奏,有“朝阳鸣凤”之誉。2.《声律启蒙》的影响由古至今。诗人流沙河曾在《自传》中回忆:除了在校攻读文言文而外,每日课余及每年寒暑假,我还得就学于一位贫穷而善良的老秀才黄捷三先生,听他逐字逐句地讲解《诗经》《论语》《左传》《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还自学了一本《声律启蒙》,这真是一本奇书!“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低吟缓诵之际,但觉音韵铿锵,辞藻华丽,妙不可言,很自然地领会了平仄对仗。(四)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发展/黄德宽分析汉字的构成,实际上涉及两个有着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构形方式与结构类型。构形方式是汉字形体符号的生成方式,结构类型则是对用不同构形方式构成的汉字进行共时的、静态的分析归纳的结果。一、汉字构形方式是一个随着汉字体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演进的系统。在汉字发展的不同历史层面,构形方式系统也有着相应的发展和调整。这种发展反映在汉字体系中,即是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分布情况的消长变化。二、构形方式系统的发展,与各个构形方式内部的深刻变化紧密相关,上文统计结果反映的各种结构类型汉字量的变化及由此得出的不同构形方式构字功能的变化和构形方式系统的调整,应从不同构形方式的内在发展中寻求有力的佐证。三、汉字构形方式的发展演进,实际上是汉字体系发展演进的本质反映。下面我们对影响汉字构形方式发展的有关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以便阐明上文揭示的汉字构形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1)汉字形体符号化的进程,动摇了以象形表意为基本方式的早期汉字构形的基础,长期以来形成的构形思想和构形方式因之而相应改革。(2)同音借用现象的普遍发生,有力地冲击了早期构形方式,加速了文字符号的构成由形义关系向音义关系跃进。(3)汉语系统的发展对汉字体系的要求,是汉字构形发展的重要动力。(4)文字体系作为符号系统,遵循符号构成的优化原则。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结构类型汉字的分布,考察不同构形方式内部的发展,揭示汉字体系发展对构形方式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我们认为,汉字构形方式是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这一事实是无可怀疑的,文字学研究不应忽略这一隐藏于结构类型背后的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希望本文的探讨和结论对当前的汉字理论研究、汉字教学及应用研究能有所裨益。作者简介黄德宽,1954年生,安徽广德人,历史学博士,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语言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安徽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现任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教授在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十五”重点项目、“汉字发展通史”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出版论著多种,其中《古文字谱系疏证》《古汉字发展论》两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社科类)一等奖。知识链接1.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慎为核心。2.(1)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