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案_第1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案_第2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案_第3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案_第4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二、重难点: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三、自主学习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清朝前期,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3)在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4)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5)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6)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2)清朝前期商业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人口的增长(1)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2)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3)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4)人口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持续发展。四、合作探究: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有哪些?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五、课堂练习:1.清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①耕地面积扩大②促进农业的恢复发展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⑤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2.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发展,主要涉及哪些行业()①制糖业②棉织业③印染业④矿冶业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4.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5.“走西口”所描绘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A.浙商B.闽商C.冀商D.晋商6.下列不属于晋商主要贩卖的是()A.粮食B.食盐C.钢铁D.绸缎7.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A.康熙时B.雍正时C.乾隆时D.咸丰时8.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是()A.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持续发展D.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材料三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3)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10.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3)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参考答案三、自主学习1.农业生产垦荒耕地面积水利兴修玉米、甘薯经济作物手工业城镇商品经济2.制瓷业商业网商帮3.恢复社会经济开荒垦田四、合作探究:1.清初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注重水利兴修;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引进并推广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2.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3.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获得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五、课堂练习1.B2.B3.B4.B5.D6.C7.A8.A9.(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3)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10.(1)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