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83第1章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基础 4142631.1医疗器械概述 4284841.1.1医疗器械的定义 4137241.1.2医疗器械的分类 4264381.1.3医疗器械的监管 484811.2设备维修的基本要求 4123431.2.1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444671.2.2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 5135611.2.3设备维修的程序 5237221.3设备维修的工具与仪器 5140731.3.1维修工具 5233791.3.2维修仪器 577131.3.3维修软件 5105151.3.4辅助材料 59562第2章维修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5214082.1维修工作场所的设置 5123282.1.1场所选择 5129122.1.2场地布局 5148892.1.3环境要求 6135002.1.4安全措施 660092.2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检查 684012.2.1工具和设备清单 6136432.2.2工具和设备检查 6222192.2.3工具和设备维护 6174612.3维修工作计划的制定 6312662.3.1维修项目分析 6169052.3.2维修顺序安排 6165702.3.3维修时间预估 6182162.3.4人员安排 6233762.3.5维修工作计划制定 723470第3章医疗器械的故障诊断 7190713.1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7314833.1.1观察法 7196303.1.2询问法 7246583.1.3测试法 7134743.1.4故障树分析法 7198833.1.5替换法 7137183.2故障诊断的步骤 7179053.2.1收集故障信息 7227803.2.2确定故障现象 8159303.2.3分析故障原因 8131393.2.4制定诊断计划 896643.2.5执行诊断计划 8227193.2.6确定故障部位 8252523.2.7提出维修方案 8223343.3故障诊断的注意事项 845443.3.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275743.3.2保护现场 825803.3.3保证诊断准确性 841363.3.4注意安全防护 8267713.3.5及时记录 813518第4章常用医疗器械的维修 8203124.1生命支持设备的维修 8171444.1.1呼吸机的维修 870554.1.2心脏起搏器的维修 9163424.2检查诊断设备的维修 9121784.2.1X光机的维修 9221654.2.2超声诊断设备的维修 969294.3治疗设备的维修 932034.3.1高频电刀的维修 9310254.3.2激光治疗设备的维修 1014087第5章医疗设备电路分析与维修 10238275.1医疗设备电路原理 10191275.1.1电路组成 10100165.1.2工作原理 1050815.2常见电路故障分析 10128015.2.1电源故障 10112665.2.2信号处理故障 11318055.2.3放大电路故障 11240015.2.4显示故障 11234975.2.5控制故障 11282665.3电路维修实例 11294535.3.1实例一:心电监护仪无法开机 11183075.3.2实例二:超声诊断仪信号干扰严重 1169625.3.3实例三:呼吸机显示屏幕闪烁 1111275.3.4实例四:注射泵控制失灵 1121934第6章医疗器械的软件维修 12199866.1医疗设备软件概述 12100946.2软件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12323066.2.1软件故障的判断 1246216.2.2软件故障的排除 1230646.3软件维修实例 1217394第7章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1362077.1预防性维护的概念与意义 1377697.2预防性维护的实施 13235457.3预防性维护的记录与管理 1426757第8章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 1448728.1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识别 144398.1.1医疗器械固有风险的识别:分析医疗器械在设计、制造、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438278.1.2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识别:评估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环境因素等可能导致的安全。 14121838.1.3医疗器械维修风险的识别:识别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维修不当、零部件更换不规范等。 15143498.1.4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于对安全风险进行持续跟踪和管理。 15218158.2安全防护措施 15146018.2.1设计与制造阶段:保证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15324698.2.2运输与储存阶段:制定合理的运输和储存方案,保证医疗器械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15123138.2.3使用阶段: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15207428.2.4维修阶段:制定严格的维修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维修风险。 15230408.2.5定期检查与维护: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安全风险。 1576748.3安全的处理与预防 1537828.3.1安全处理:一旦发生安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同时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为预防类似提供依据。 15148228.3.2安全预防:通过分析安全原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发生的可能性。 15258338.3.3建立安全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医疗器械安全信息,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15122648.3.4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通过安全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安全的能力,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问题。 15141478.3.5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保证医疗器械安全。 1517116第9章医疗器械的质控与验收 15273939.1医疗器械质控标准 16168879.1.1国家和地方标准 16323419.1.2企业标准 16141209.1.3国际标准 16281179.2质量控制方法 16259979.2.1设计控制 16116769.2.2原材料控制 161229.2.3生产过程控制 1673389.2.4质量检验 1620319.2.5验证与确认 16194809.3医疗器械的验收与移交 16239079.3.1验收流程 162839.3.2移交要求 17318309.3.3不合格品的处理 1720460第10章维修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172356210.1维修人员的培训 172432410.1.1培训目的 172771810.1.2培训内容 17752110.1.3培训方式 172793610.2维修人员的职责与素质要求 181935910.2.1职责 18873110.2.2素质要求 183050910.3维修团队的管理与协作 18898210.3.1管理原则 181636510.3.2协作机制 18第1章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基础1.1医疗器械概述1.1.1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组合使用,用于人体的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或改变生理结构、功能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按照其安全性、复杂程度和风险等级,医疗器械分为三类。1.1.2医疗器械的分类医疗器械按照其用途、功能、安全性等因素,分为三类:一类医疗器械,具有较低风险,如医用手套、口罩等;二类医疗器械,具有中度风险,如血压计、心电图机等;三类医疗器械,具有较高风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1.1.3医疗器械的监管我国对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包括产品注册、生产许可、经营许可、使用管理等环节。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1.2设备维修的基本要求1.2.1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设备维修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1.2.2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设备维修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经济性。及时性要求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尽快进行维修;准确性要求维修工作准确无误,避免因维修不当导致的设备二次故障;安全性要求在维修过程中,保证维修人员和患者安全;经济性要求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维修成本。1.2.3设备维修的程序设备维修包括故障报修、维修评估、维修实施、维修验收、维修记录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1.3设备维修的工具与仪器1.3.1维修工具维修工具包括通用工具和专业工具。通用工具有螺丝刀、扳手、钳子等;专业工具有电烙铁、热风枪、示波器、万用表等。1.3.2维修仪器维修仪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电源供应器、逻辑分析仪、集成电路测试仪等。这些仪器在维修过程中,用于检测、诊断和修复设备故障。1.3.3维修软件维修软件主要用于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分析,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原厂诊断软件、第三方维修软件等。维修人员需熟悉各类软件的操作,以提高维修效率。1.3.4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包括维修过程中所需的配件、耗材等,如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绝缘材料等。在选用辅助材料时,应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以保证维修质量。第2章维修作业前的准备工作2.1维修工作场所的设置2.1.1场所选择在选择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工作场所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交通便利性、环境安全性、场地宽敞度、配套设施完善程度等。保证维修作业的顺利进行。2.1.2场地布局维修工作场所的布局应合理规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维修区、备件存放区、工具设备区、休息区等。各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避免交叉污染。2.1.3环境要求维修工作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室内温度、湿度应符合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的要求。同时要保证场所内有充足的光线,以便于维修人员观察和操作。2.1.4安全措施维修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包等。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维修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2.2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检查2.2.1工具和设备清单根据医疗器械与设备维修的需要,制定详细的工具和设备清单,包括名称、型号、数量、用途等。2.2.2工具和设备检查在开始维修作业前,对所需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功能良好、功能正常。对于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应及时更换或维修。2.2.3工具和设备维护定期对维修工具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2.3维修工作计划的制定2.3.1维修项目分析根据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故障现象,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确定维修项目。2.3.2维修顺序安排根据维修项目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合理安排维修顺序,保证关键设备优先得到维修。2.3.3维修时间预估根据维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所需时间,预估整个维修作业所需的时间,为维修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2.3.4人员安排根据维修项目的要求,合理安排维修人员,保证维修作业的顺利进行。2.3.5维修工作计划制定综合以上因素,制定详细的维修工作计划,包括维修项目、维修顺序、维修时间、人员安排等。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维修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第3章医疗器械的故障诊断3.1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医疗器械的故障诊断是维修工作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多种方法和技术。以下为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3.1.1观察法通过观察医疗器械的外部表现,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发觉故障现象。观察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设备运行时的声音、振动、温度等异常现象;(2)观察设备显示屏上的报警信息、错误代码等;(3)观察设备各部件的连接、固定、磨损等情况。3.1.2询问法向设备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频率等,为故障诊断提供线索。3.1.3测试法使用专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对医疗器械的各个部件进行功能测试,以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3.1.4故障树分析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故障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确定故障原因。3.1.5替换法在确定故障部位后,用正常的同型号或相似型号的部件替换故障部件,验证是否恢复正常工作。3.2故障诊断的步骤故障诊断应遵循以下步骤:3.2.1收集故障信息收集故障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设备型号、使用年限、维修记录等。3.2.2确定故障现象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包括故障发生的时间、环境、过程等。3.2.3分析故障原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3.2.4制定诊断计划根据故障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诊断计划,明确诊断方法和步骤。3.2.5执行诊断计划按照诊断计划,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故障诊断。3.2.6确定故障部位通过诊断,确定故障部位,找出故障原因。3.2.7提出维修方案根据故障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3.3故障诊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医疗器械的故障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3.3.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故障诊断时,要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3.3.2保护现场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要保护好故障现场,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故障扩大。3.3.3保证诊断准确性采用多种诊断方法,相互验证,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3.3.4注意安全防护在诊断过程中,要关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3.3.5及时记录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诊断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维修工作提供参考。第4章常用医疗器械的维修4.1生命支持设备的维修4.1.1呼吸机的维修呼吸机是重症监护室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持设备。维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保证各参数正常;(2)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交叉感染;(3)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如气囊、管路等;(4)定期对呼吸机进行功能检测,保证其安全可靠。4.1.2心脏起搏器的维修心脏起搏器对心脏病患者。维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起搏器的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2)检查起搏器导线,保证无断裂、脱落现象;(3)对起搏器进行程控检测,保证其工作正常;(4)对起搏器进行清洁和消毒,预防感染。4.2检查诊断设备的维修4.2.1X光机的维修X光机是医院常用的检查诊断设备。维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X光机的电源和控制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2)对X光机进行预热,提高图像质量;(3)定期更换X光管,防止球管老化;(4)检查X光机的安全防护装置,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4.2.2超声诊断设备的维修超声诊断设备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维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超声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图像清晰;(2)对超声探头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3)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如电缆、探头等;(4)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功能检测,保证其准确性。4.3治疗设备的维修4.3.1高频电刀的维修高频电刀是手术室中常用的治疗设备。维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高频电刀的电源和控制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2)对高频电刀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3)检查电刀头和连接线,保证无损坏;(4)定期对高频电刀进行功能检测,保证其安全可靠。4.3.2激光治疗设备的维修激光治疗设备在皮肤科、眼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维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激光设备的电源和控制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2)对激光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3)检查激光光纤和连接线,保证无损坏;(4)定期对激光设备进行功能检测,保证其安全有效。第5章医疗设备电路分析与维修5.1医疗设备电路原理医疗设备电路是医疗设备的核心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本章主要介绍医疗设备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5.1.1电路组成医疗设备电路主要由电源、信号处理、放大、显示、控制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源部分为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信号处理部分负责对检测到的生物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放大部分用于放大微弱的生物信号;显示部分将处理后的信号以图像或数据形式显示出来;控制部分负责对整个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5.1.2工作原理医疗设备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检测、信号处理、信号输出和控制四个方面。信号检测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生物体的生理信息;信号处理是指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信号输出是指将处理后的信号以图像、声音或数据形式展示给操作者;控制是指根据操作者的指令,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控。5.2常见电路故障分析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电路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本节主要分析常见的电路故障及其原因,为维修工作提供参考。5.2.1电源故障电源故障表现为设备无法开机、电压不稳定、电流过大等。其原因可能包括电源模块损坏、电源线接触不良、电源插头损坏等。5.2.2信号处理故障信号处理故障表现为信号丢失、信号干扰、信号失真等。其原因可能包括信号处理芯片损坏、滤波电容老化、信号线接触不良等。5.2.3放大电路故障放大电路故障表现为信号放大不足或放大过度。其原因可能包括放大器损坏、反馈电阻变值、耦合电容老化等。5.2.4显示故障显示故障表现为显示屏幕闪烁、显示内容错误、无显示等。其原因可能包括显示驱动芯片损坏、液晶屏损坏、显示线接触不良等。5.2.5控制故障控制故障表现为设备无法按预期工作、响应速度慢等。其原因可能包括控制模块损坏、控制线接触不良、程序故障等。5.3电路维修实例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医疗设备电路维修实例,供参考。5.3.1实例一:心电监护仪无法开机故障原因:电源模块损坏。维修方法:更换电源模块。5.3.2实例二:超声诊断仪信号干扰严重故障原因:信号线接触不良。维修方法:重新连接信号线,并检查接触情况。5.3.3实例三:呼吸机显示屏幕闪烁故障原因:显示驱动芯片损坏。维修方法:更换显示驱动芯片。5.3.4实例四:注射泵控制失灵故障原因:控制模块损坏。维修方法:更换控制模块,并重新编程。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医疗设备电路维修过程中,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是的。维修人员应遵循严谨、细致的原则,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第6章医疗器械的软件维修6.1医疗设备软件概述医疗设备软件是现代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稳定性和功能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诊断准确性。本章主要针对医疗器械软件的维修进行阐述。医疗设备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固件三部分。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医疗设备的硬件资源,应用软件实现具体的医疗功能,固件则是硬件设备与软件之间的接口。6.2软件故障的判断与排除6.2.1软件故障的判断当医疗设备出现软件故障时,维修人员应首先进行以下判断:(1)确定故障现象:详细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现象,包括故障发生的时间、频率、影响范围等。(2)收集故障信息:查阅设备的使用手册、维护手册等相关资料,了解设备软件的版本信息、配置要求等。(3)分析故障原因:结合故障现象和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如软件版本不兼容、病毒感染、硬件故障等。6.2.2软件故障的排除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采取以下排除方法:(1)软件版本升级或降级: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更新或回滚软件版本,解决兼容性问题。(2)病毒清除:使用专业的杀毒软件对设备进行病毒查杀,保证设备免受病毒侵害。(3)硬件故障排查:检查设备硬件是否正常,如电源、内存、硬盘等,排除因硬件故障导致的软件问题。(4)系统恢复:使用设备自带的恢复功能或系统安装盘进行系统恢复,修复软件损坏或丢失的问题。6.3软件维修实例以下列举两个典型的医疗设备软件维修实例:实例一:某品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出现频繁死机现象。故障排除过程:(1)查看设备日志,发觉故障发生时,系统资源占用过高。(2)检查设备硬件,发觉内存条接触不良。(3)更换内存条,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4)故障解决。实例二:某品牌呼吸机软件无法启动。故障排除过程:(1)查看设备提示信息,提示“系统文件损坏”。(2)使用系统安装盘进行系统恢复。(3)恢复过程中,发觉硬盘故障。(4)更换硬盘,重新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5)故障解决。第7章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7.1预防性维护的概念与意义预防性维护是指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的一系列维护措施,旨在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预防性维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设备开机率;2)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和患者伤害;3)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成本;4)提高医疗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医疗质量;5)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7.2预防性维护的实施1)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根据医疗设备的种类、使用频率、重要程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责任人。2)执行预防性维护任务:按照预防性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和维护:a.外观检查:检查设备外壳、连接线、插头等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松动、断裂等现象;b.功能检测:对设备各项功能进行测试,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规定要求;c.零部件更换: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易损件,如滤芯、密封圈等;d.清洁与消毒: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表面和内部无污垢、细菌等污染;e.电气安全检查: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保证接地良好,防止电气火灾等安全。3)培训与考核:对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保证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7.3预防性维护的记录与管理1)记录:详细记录每次预防性维护的时间、内容、发觉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为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2)管理:建立预防性维护档案,对设备维护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3)数据分析:定期分析预防性维护记录,发觉设备故障规律和潜在隐患,为设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4)持续改进:根据预防性维护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维护计划,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第8章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8.1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识别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必须对医疗器械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以下是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8.1.1医疗器械固有风险的识别:分析医疗器械在设计、制造、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8.1.2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识别:评估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环境因素等可能导致的安全。8.1.3医疗器械维修风险的识别:识别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维修不当、零部件更换不规范等。8.1.4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于对安全风险进行持续跟踪和管理。8.2安全防护措施针对识别出的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8.2.1设计与制造阶段:保证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8.2.2运输与储存阶段:制定合理的运输和储存方案,保证医疗器械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8.2.3使用阶段: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8.2.4维修阶段:制定严格的维修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维修风险。8.2.5定期检查与维护: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安全风险。8.3安全的处理与预防8.3.1安全处理:一旦发生安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同时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为预防类似提供依据。8.3.2安全预防:通过分析安全原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发生的可能性。8.3.3建立安全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医疗器械安全信息,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8.3.4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通过安全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安全的能力,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问题。8.3.5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第9章医疗器械的质控与验收9.1医疗器械质控标准医疗器械质控标准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和可靠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阐述医疗器械质控应遵循的标准。9.1.1国家和地方标准遵循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符合法规要求。9.1.2企业标准企业应制定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内控标准,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9.1.3国际标准参考国际医疗器械标准,如ISO13485、ISO14971等,提升医疗器械的质量水平。9.2质量控制方法为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以下方法。9.2.1设计控制从医疗器械的设计阶段开始,严格遵循设计控制程序,保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9.2.2原材料控制对医疗器械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原材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9.2.3生产过程控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