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望梁石头城罗邺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承题意,写诗人春天眺望古城金陵,于残阳微雨中见柳碧桑黄,荒城残迹。

B.颔联两句中“江山不改”与“冠盖前后”对举,引发对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喟叹。

C.“浪声吹岸”与“惊涛拍岸”,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绘就急浪翻涌的壮阔景象。

D.吊古之作多借景、事抒发感慨。本诗写景时感情色彩浓郁,抒情时笔调深沉悲凉。15.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属怀古之作,但诗中尾联与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运用的抒情方式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4.C.“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错误,“浪声吹岸”主要运用的是听觉元素,描述的是波浪拍打岸边所发出的声音,而并没有涉及到视觉元素。故选C。15.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属怀古之作,但诗中尾联与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运用的抒情方式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①本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诗人频频回首,既有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的忧思。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情怀。②词中的句子寓情于景。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抒发了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寄寓着作者对历史的兴叹与惋惜,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焦虑。赏析: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柳碧桑黄破国春”中,诗人以柳树的嫩绿和桑树的黄褐色描绘出春天的色彩,象征着万物复苏和生机勃勃的季节。接着,“破国春”一词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可能指的是曾经的战争和动乱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创伤。“残阳微雨望归人”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画面,夕阳西下,微雨洒落,游子在远方望着家乡的方向,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忧虑。“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江山依旧,但兴亡之地却不断更替,权贵们的车马轮次不停,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风中的船帆和岸边的浪声,形象地表现了时间和自然的无情。最后,“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诗人以六朝的兴亡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似乎在荒凉的城边驻足,回顾着过去的悲欢离合,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赠苏少府白居易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颜。相送嵩洛下,论心杯酒间。河亚懒出入,府寮多闭关。苍发彼此老,白日寻常闲。朝从携手出,暮思联骑还。何当挈一榼①,同宿龙门山。【注】①榼:盛酒的器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很早就听说了苏少府其人其事,今日才能见面畅谈。B.诗人慨叹他与苏少府均白发苍苍,彼此都闲得无聊,也没有人理睬他们。C.诗人与苏少府一同出入,在简单的动作中传递了心与心交流的丰富意蕴。D.诗歌内容清晰,符合诗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16.诗人与苏少府一见如故,情谊深厚。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叙事抒情结合,诗人通过叙述与苏少府相见、相送、论心、携手出游等具体情节,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②细节描写,如“论心杯酒间”、“朝从携手出,暮思联骑还”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相处融洽与亲密。③虚实结合,如“何当挈一榼,同宿龙门山”,诗人想象有朝一日与苏少府共度时光的愿望,进一步凸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解析】【导语】这首诗是白居易赠给苏少府的,表达了诗人与苏少府相见后的喜悦和深厚的情谊。诗人回忆了他们相识二十年的情谊,描写了他们相见后的欢聚、畅谈和共度闲暇时光的情景,最后表达了希望与苏少府一起游山玩水的愿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彼此都闲得无聊,也没有人理睬他们”错,“苍发彼此老,白日寻常闲”是说他们都已年老,日子过得平淡悠闲,并非无聊和无人理睬。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叙事抒情结合。开头“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颜”,表明诗人对苏少府仰慕已久,今日终于见面,心情非常愉快;“相送嵩洛下,论心杯酒间”,描述了他们在嵩山和洛水之间相送、论心、饮酒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亲密无间。②细节描写。如“论心杯酒间”,写诗人和苏少府把酒交心,“携手”“联骑”等词描绘了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情景,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相处的融洽与亲密,突出了他们的深厚情谊。③虚实结合。最后两句“朝从携手出,暮思联骑还”,在和友人苏少府愉快相处之余,还表达了希望有朝一日与苏少府一起携酒同宿龙门山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未来共同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凸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过胡山眉①吕留良谁传消息漏行春?一笑相迎岸幅巾。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注]①胡山眉,湖州人,吕留良的朋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围绕“过”字,逐层展开,写了屋外相迎到屋内待客及山中陪伴游览的过程。B.首联看似嗔怪不知是谁泄露行踪,实际上表达对主人胡山眉笑脸相迎的喜悦之意。C.颈联一实一虚,奉酒添茶,实写殷勤款待,梦里仿佛听到读书声,虚写气味相投。D.诗人游兴浓厚,想备好竹杖芒鞋,并夸张地表示要遍览群山,在无数山峰上留下足迹。16.古诗写景状物,往往景中有人,物中有人。请结合颔联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屋脚有梅墙头见山,环境之幽体现主人性情之雅。疏梅避俗,以花喻人,体现出主人志趣高洁。乱山窥人,用拟人的手法烘托主人热情好客。【解析】【导语】这首诗描写了友人胡山眉居所的环境和待客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了对友人胡山眉的感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梅花稀疏、山峦重叠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友人居所的幽静,还象征了友人的高洁品格。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及山中陪伴游览”错,结合尾联“准备芒鞋随拄杖”,可知诗人只是表达了自己准备好芒鞋竹杖、准备随时出发的心情,并非已经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去游览群山。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能力。颔联“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意思是屋角几株疏疏落落的梅花,似乎在躲避尘世的喧嚣,墙头群山簇拥,仿佛在窥探着来客。具体看来,“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梅花稀疏”,即梅花以疏疏落落之态,好像在远离尘世的喧嚣,突出了友人远离世俗的高雅情趣。“墙头山拥”,是说墙头可以看到群山连绵,表现出友人居所的幽静和自然之美。由此可见,屋脚有梅墙头见山,环境之幽正体现出主人性情之雅。“乱窥人”巧妙地使用拟人手法,将友人住处的山人格化,仿佛在窥视来访者,烘托出友人的热情好客。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第一中学、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临江仙·离怀王观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缩①练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注]①珠箔:珠帘。15.对这首词内容和情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连用“扁舟”“垂杨”别岸草”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离别意象,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之感。B.“绣屏”一句富有画面感,仿佛眼前有位美丽的女子正在绣花屏风和珠帘之间,美人身上散发出香囊的香气。C.“燕子”两句写离巢的燕子又飞了回来,人却要走了,表达时光流逝、不忍别离的无奈之情。D.桃花常被视为爱情和婚姻的象征,其粉色花瓣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浪漫,词中“桃花”一句也是借此表达男女之间的心意。16.“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与李清照《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愁情的表达上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15.A。【解析】“别岸草”理解有“跨搜“别舞相逢衡草草”号意思是:在离别的岸边仓促相逢。16.共同点:都借酒消愁,以“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绪。(共2分,答出“酒”1分,“愁”1分)不同点:①王词直抒胸臆,写酒让人深深沉醉,随着歌曲缓缓打着节拍,表面上看似消解了愁绪,但离别的忧愁却写在了美人的眉间,直接点明“愁”字,并以一个“长”字加深离愁别绪的绵长不断。(2分)②李词含蓄委婉,以酒“淡”衬愁浓(1分),用反问句式强调内心的愁情。(1分)(1点1分,2点3分,答对其中3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①苏轼小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②元是此中人。[注]①该词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求雨成功后到石潭谢雨途中所作。②使君:汉代以此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是苏轼自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前小序除了交代了苏轼创作此词的背景,还交代了徐门石潭的位置和其水位清浊等情况。B.词作描写了“石潭谢雨”的经过,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美丽的田园风光描绘得清新优美、真切生动。C.在苏轼治理下,徐州乡村焕然一新,他不禁想融入到田园生活中去,所以笔下文字轻盈喜悦。D.纵览全词,莎草、沙路、农田自然呈现,作者移步换景,寓情于景,堪称田园词中的绝妙佳作。16.有人认为此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尝试为他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