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架脚手架 投标方案(技术标 )_第1页
外架脚手架 投标方案(技术标 )_第2页
外架脚手架 投标方案(技术标 )_第3页
外架脚手架 投标方案(技术标 )_第4页
外架脚手架 投标方案(技术标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1.地下室到5楼落地脚手架 41.1.1.地下室到5楼落地脚手架 41.1.2.大横杆的计算 41.1.3.小横杆的计算 61.1.4.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81.1.5.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91.1.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1.7.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1.1.8.连墙件的计算 1.1.9.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1.2.1.总体要求 1.2.3.小横杆的计算 1.2.4.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1.2.5.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1.2.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21.3.落地式接料平台 1.3.2.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1.3.4.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1.3.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4.1.悬挑接料平台的搭设要求 1.5.1.钢管脚手架构造要求 1.5.2.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1.5.4.连墙件 1.5.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1.5.8.模板支架 1.5.9.安全细节 3 第一章地下室到5楼落地脚手架 4 41.2.悬挑脚手架搭设的总体要求 1.3.落地式接料平台 1.4.悬挑接料平台 1.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要求 第二章安全防范措施 672.1.架子搭设 4第一章地下室到5楼落地脚手架1.1.地下室到5楼落地脚手架采用的钢管类型为048×3.5,连墙件采用2步2跨,竖向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施工2层,脚手板共铺5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3=1.05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q1=1.2×0.038+1.2×活荷载的计算值q2=1.4×1.050=1.470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09+0.10×1.470)×1.5002=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09+0.1176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q1=0.038+0.052=0.091kN/m活荷载标准值q2=1.05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91+0.990×1.050)×1500.04/(10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1.1.3.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1.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00=0.058kN7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150×1.050×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1.500/3=1.575kN荷载的计算值P=1.2×0.058+1.2×0.079+1.4×小横杆计算简图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2×0.038)×1.0502/g=0.835×106/5080.0=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8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V1=5.0×0.038×1050.004/(384×2.06中荷载标准值P=0.058+0.079+1.575=1.711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V2=1711.350×1050.0×(3×1050最大挠度和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0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1.1.4.扣件抗滑力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9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050=0.040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150×1.050×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1.500/2=2.362kN荷载的计算值R=1.2×0.040+1.2×0.118+1.4×NG1=0.125×17.000=2.122kN(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竹笆片脚手NG2=0.150×4×1.500×(1.050+0.300)/2(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NG3=0.150×1.500×4/2=0.450kNNG4=0.005×1.500×17.000=0.127kN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WO——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1.2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0.7×0.450×1.250×N=1.2NG+0.85×1.4NQ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其中Wk——风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la——立杆的纵距(m);h——立杆的步距(m)。1.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0.58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10/i的结果查表得到0.19;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10——计算长度(m),由公式10=kuh确定,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A——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²;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经计算得到σ=116.49[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9.59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10/i的结果查表得到0.19;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A——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经计算得到σ=159.36[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NG2K=1.185kN;脚手架搭设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50.000米。NG2K=1.185kN;Nl=Nlw+No(kN),应按照下式计算: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经计算得到Nlw=7.144kN,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f=oA[f]其中。——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经过计算得到Nf=95.411kNNf>N1,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经过计算得到Nl=12.144kN大于扣件的抗滑力8.0kN,结构p≤fg其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p=N/A;p=42.33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N=10.58A——基础底面面积(m2);A=0.25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fg=68.00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0.3米(按21米计算),立杆采用单立管。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3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1.55米。包括出露出来圆钢直径增加到直径为20。锚固端采用16钢筋预埋作锚4在板底钢筋下a1.斜拉索拉环:斜拉索为钢丝绳,用卡环卡紧,拉环2.架体:架体为双排扣件式脚手架,立杆横距b=0.9m,立杆纵距为1.5m,步距为1.8m,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外边相距为B1=0.2m。3.整个外架与主体结构连墙件采用刚性拉结,拉结方4.架子的安装顺序为:铺设工字钢梁——(穿钢丝绳—钢丝绳及卡环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确无问题后方可向上搭0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一米,搭接区段杆,脚手架接头必须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小于8.作业层脚手板离开墙面120~150mm,并且不得影响1.2.2.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150×0.900/3=0.045kN/m活荷载标准值Q=3.000×0.900/3=0.900kN/m活荷载的计算值q2=1.4×0.900=1.260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00+0.10×1.260)×1.5002=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00+0.117×1.260)×1.5002=-0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q1=0.038+0.045=0.083kN/m活荷载标准值q2=0.9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83+0.990×0.900)×1500.04/(10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Mgmm=ql²78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2×0.038)×0.9002/8+2.040×0.900/3=g=0.617×106/5080.0=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集中荷载标准值P=0.058+0.068+1.350=1.475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V2=1475.100×900.0×(3×900.02-4×900.02/9最大挠度和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NG1=0.125×21.000=2.621kNNG2=0.150×3×1.500×(0.900+0.300)/2=0.405kNNG3=0.150×1.500×3/2=0.338kNNG4=0.005×1.500×21.000=0.157kNNG1+NG2+NG3+NG4=3.521kN。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3.000×2×1.500×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WO——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1.200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0.7×0.450×1.250×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1.2NG+0.85×1.4NQ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其中Wk——风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la——立杆的纵距(m);h——立杆的步距(m)。1.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9.90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10/i的结果查表得到0.19;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A——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经计算得到σ=108.9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9.04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10/i的结果查表得到0.19;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A——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到σ=153.35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六)连墙件的计算:NI=Nlw+No其中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经计算得到Nlw=10.716kN,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N1其中——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预留孔洞opb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悬出端C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悬臂单跨梁计算简图支座反力计算公式支座弯矩计算公式C点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其中k=m/l,kl=ml/l,k2=m2/1。本工程算例中,m=1300mm,1=1550mm,ml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1130.00cm4,截面模量(抵受脚手架作用集中强度计算荷载N=9.90kN水平钢梁自重强度计算荷载q=1.2×26.10×0.0001×代入公式,经过计算得到支座反力RA=30.010kN支座反力RB=-9.519kN最大弯矩MA=15.050kN.m水平支撑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受脚手架作用集中计算荷载N=3.52+4.05=7.57kN最大挠度Vmax=5.624mm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A结构变形规定,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臂梁为悬伸长度的两倍,即水平支撑梁的最大挠度小于2600.0/400,满足要求!1.2.8.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计算公式如下其中ob——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查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B得到:附录B其值用b'查表得到其值为0.929水平钢梁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1.2.9.锚固段与楼板连接的计算:1.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如果采用钢筋拉环,拉环强度计算如下: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受力R=9.519kN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强度计算公式为其中[f]为拉环钢筋抗拉强度,每个拉环按照两个截面计算,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9.8[f]=50N/mm2;D=[9519×4/(3.1416×50×2)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一定要压在楼板下层钢筋下面,并要保证两侧30cm以上搭接长度。图落地平台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048×3.5。一、基本计算参数[同上]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W=5.08cm3;截面惯性矩I=12.19cm4;纵向钢管计算简图(1)脚手板与栏杆自重(kN/m):(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N=1.1q₁l+1.2g₂I静荷载q1=1.2×0.090=0.108kN/m活荷载q2=1.4×0.300+1.4×0.600=1.260kN/m最大支座力N=(1.1×0.108+1.2×1.26)×1.20=1.957kN抗弯计算强度f=0.228×106/5080.0=44.85N/mm2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q1=0.090kN/m活荷载q2=0.300+0.600=0.9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90+0.990×0.900)×1200.04/(10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1.3.2.横向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96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变形图(mm)最大变形vmax=3.566mm最大支座力Qmax=8.562kN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NG1=0.149×17.000=2.531kNNG2=0.150×1.200=0.180kNNG3=0.300×1.200×1.200=0.432kNNG4=2.000×1.200×1.200=2.880kNNG1+NG2+NG3+NG4=6.023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000×1.200×N=1.2NG+1.4NQ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9.24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10/i查表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8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89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5.08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10——计算长度(m);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公式(1)的计算结果:σ=39.08N/mm2,立杆的稳定性公式(2)的计算结果:σ=41.82N/mm2,立杆的稳定性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42;公式(3)的计算结果:σ=57.56N/mm2,立杆的稳定性1.4.悬挑接料平台1.4.1.悬挑接料平台的搭设要求计算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钢悬挂式接料平台的计算参照连续梁的计算进行。由于接料平台的悬挑长度和所受荷载都很大,因此必须严格地进行设计和验算。次梁采用[14a号槽钢U口水平,主梁采用[16a号槽钢U口水平,次梁间距0.60m。容许承载力均布荷载3.00kN/m2,最大堆放材料荷载搭设示意图:的平面图o一)次梁的计算Wx=80.50cm3,回转半径ix=5.52cm截面尺寸b=58.0mm,h=140.0mm,t=9.5mm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经计算得到,最大弯矩计算值M=2.58×2.002/8+14.00×2.00/43.抗弯强度计算其中r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5;[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经过计算得到强度g=8.29×106/(1.05×次梁槽钢的抗弯强度计算σ<[f],满足要求!4.整体稳定性计算[主次梁焊接成整体此部分可以不计算]其中ob——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经过计算得到ob=570×9.5×58.0×235/(2000.0×经过计算得到强度g=8.29×106/(0.802×次梁槽钢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面积A=21.95cm2,惯性距Ix=866.20cm4,转动惯量P1=(1.2×(0.35+3.00)×0.30×2.00/2P2=(1.2×(0.35+3.00)×0.60×2.00/2P3=(1.2×(0.35+3.00)×0.60×2.00/P4=(1.2×(0.35+3.00)×0.60×2.00/P5=(1.2×(0.35+3.00)×0.60×2.00/P6=(1.2×(0.35+3.00)×0.60×2.00/2+P7=(1.2×(0.35+3.00)×0.25×2.00/2+2.内力计算接料平台的主梁按照集中荷载P和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悬挑接料平台示意图悬挑接料平台主梁计算简图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4.83主梁支撑梁剪力图(kN)主梁支撑梁弯矩图(kN.m)外侧钢丝绳拉结位置支撑力为12.39kN3.抗弯强度计算[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经过计算得到强度g=13.02×主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强度小于[f],满足要求!4.整体稳定性计算[主次梁焊接成整体此部分可以不计算]其中ob——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附录B其值用)b'查表得到其值为0.638主梁槽钢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1.4.4.钢丝拉绳的内力计算:水平钢梁的轴力RAH和拉钢绳的轴力RUi按照下面计算其中RUicosgi为钢绳的拉力对水平杆产生的轴压力。各支点的支撑力RCi=RUisinei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钢绳拉力分别为1.4.5.钢丝拉绳的强度计算:钢丝拉绳(斜拉杆)的轴力RU我们均取最大值进行计算,为如果上面采用钢丝绳,钢丝绳的容许拉力按照下式计其中[Fg]——钢丝绳的容许拉力(kN);Fg——钢丝绳的钢丝破断拉力总和(kN);计算中可以近似计算Fg=0.5d2,d为钢丝绳直径(mm);a——钢丝绳之间的荷载不均匀系数,对6×19、6×37、6×61钢丝绳分别取0.85、0.82和0.8;K——钢丝绳使用安全系数,取8.0。选择6×37+1钢丝绳,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1400MPa,直径17.5mm。1.4.6.钢丝拉绳吊环的强度计算:钢丝拉绳(斜拉杆)的轴力RU我们均取最大值进行计算作为吊环的拉力N,为钢板处吊环强度计算公式为其中[f]为拉环钢筋抗拉强度,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吊环最小直径D=[14981×4/(3.1416×50×2)]1/2=14mm(本项目用16)1.4.7.操作平台安全要求:1.接料平台的上部位结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是四个接触点,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2.斜拉杆或钢丝绳,构造上宜两边各设置前后两道,并进行相应的受力计算;3.接料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建筑物锐角口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补软垫物,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4.接料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5.接料平台吊装,需要横梁支撑点电焊固定,接好钢丝绳,经过检验才能松卸起重吊钩;本要求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1(m)度[H]二步注:1,表中所示2+2+4×0.35(kN/m²),包括下列荷载: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如下图:△△图6.2.1-1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2.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双排脚手架:(b)单排脚手架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2.3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笆脚手板等,应设置在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塔接铺设。300mm,如下图;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3.3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如下图:3.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脚手架高度竖向间距水平间距面积(m²)注:h—一步距;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4.3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4.4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4.5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式规定: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