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1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2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3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4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安史之乱1.【因果联系】(2023四川达州四中联盟期中)开元末年以后,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A.节度使力量强大B.黄巢起义的打击C.藩镇割据的延续D.多年战争的影响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也是引起祸患的原因。唐玄宗后期的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据此可知,这场兵变(H7201005)()A.使唐朝内部空虚B.引发了黄巢起义C.使唐朝由盛转衰D.造成了唐朝灭亡3.(2023山东平邑期中)《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段史料反映了安史之乱导致(H7201005)()A.唐朝灭亡B.社会经济严重受挫C.中央衰微,地方权势加大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知识点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4.(2023天津西青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B.推翻了唐朝腐朽的统治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5.(2022贵州六盘水期中)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强盛朝代之一。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安史之乱的浩劫B.黄巢起义攻入长安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朱温建立后梁政权知识点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6.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H7201005)()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④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之中,其实质是(H7201005)()A.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D.皇族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能力提升全练8.(2022甘肃天水中考,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H7201005)()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官吏冗余D.宦官专权9.【因果联系】(2022辽宁营口期末,5,★☆☆)“安史之乱的爆发,不存在任何偶然性,完全是历史的必然。”从这段材料观点角度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H7201005)()A.朝政黑暗腐败,社会矛盾尖锐B.黄巢起义的爆发C.唐玄宗宠幸杨贵妃D.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10.【以史为鉴】(2023广东增城期中,7,★★☆)张九龄和韩休都是敢言直谏的宰相,经常“怼”唐玄宗。张九龄罢相也成为开元盛世的拐点之一,此后危机逐渐浮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据此可知()A.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盛极而衰是唐朝整体发展的大趋势C.张九龄罢相是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D.是否善于纳谏与重用人才关系国家兴衰11.(2023河南嵩县期中,11,★★☆)“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A.藩镇割据的延续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D.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12.【时空观念】(2020四川德阳中考,14,★★☆)读下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13.(2022山东临沂中考改编,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域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摘编自《新唐书》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这造成了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2)【以史为鉴】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史料拓展全练主题安史之乱14.【新独家原创】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注: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1)史料中的“烽火”指的是哪一事件?史料表达了杜甫对这一事件怎样的态度?(2)请你谈谈杜甫的这首诗对历史研究的价值。素养探究全练15.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对唐朝的衰亡展开了探究,请你参加,完成下列探究活动。(H7201005)【史料实证探战乱原因】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节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时空观念比兴衰变化】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37140000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41419712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52919309人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16990386人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15760000人(2)从材料二中唐朝人口数据统计表来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后人口急剧减少,这一现象与什么事件有关?【历史解释析战乱影响】材料三(安史之乱爆发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司马光《资治通鉴》(3)材料三说明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唯物史观评转衰原因】材料四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4)材料四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A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以后,节度使力量强大,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2.C根据材料“唐玄宗后期”可知,这场兵变是安史之乱。由“使唐室不能复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3.B“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反映了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4.A结合所学可知,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最终被镇压,并未推翻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在黄巢起义前已形成。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局面。5.D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D项正确。6.A根据所学可知,“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十国”之中有九个政权在南方地区,北汉在北方地区;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故选A。7.C结合所学可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能力提升全练8.B根据材料“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9.A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中后期朝政日益黑暗腐败,社会矛盾尖锐。10.D“张九龄和韩休都是敢言直谏的宰相,经常‘怼’唐玄宗”反映了唐玄宗重用人才和善于纳谏;张九龄罢相说明唐玄宗不再重用人才,不再虚心纳谏,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据此可知,是否善于纳谏和重用人才关系国家兴衰。故D符合题意。11.C根据“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中有统一的因素,故C项正确。12.C根据图片信息“618年建立”“907年灭亡”“安史之乱”等可知,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唐朝。13.(1)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2)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要勤政爱民,反对腐败;要注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避免发生战乱;要重视科技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要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要善于学习,加强交流;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其他说法符合题意亦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三则材料反映的主要史实有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概括回答即可。(2)本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史料拓展全练14.(1)事件:安史之乱。态度:史料表达了杜甫对安史之乱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2)杜甫的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对当时社会造成的破坏,这对研究安史之乱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杜甫的诗是文学作品,在历史研究时要慎重使用,可以和其他文献资料或有关实物进行相互印证。解析(1)根据“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和所学知识可知,“烽火”指的是安史之乱;根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诗句表达了杜甫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可知,该诗对研究安史之乱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诗歌属于文学作品,在历史研究时要慎重使用,可以和其他文献资料或有关实物进行相互印证。素养探究全练15.(1)统治者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2)安史之乱。(3)战乱连年,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唐朝由盛转衰。(4)观点: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造成的。评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