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知道明清王朝的更替;2、知道明至清中叶各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史实,3、认识这一时期维护统一和经略边疆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教学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授课环节】第一章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1.明朝的建立(1)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建立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3)完成统一:1368年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配合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2.加强专制集权(1)废除宰相制度①原因:材料一: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宪台举亲而刻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虑,主添冗官,又改钞法,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朱元璋《讨张士诚檄》——前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皇明祖训》——历史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相权与皇权矛盾尖锐。材料三:(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明史·胡惟庸传》——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②废除: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材料四: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③影响材料五: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观念,宰相制度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弥补君主世袭带来的一些弊病。废除宰相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①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黑暗。材料六:从洪武十七年(1384)9月14日到21日,8天内他收到的文件有1666件,计3991件事情。他平均每天要看到200多份文件,处理400多件事情。(相当于同学们每天要写50篇作文,每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既要完成数量,又要保证质量)——《吴晗论明史》——③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2)设立内阁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称“内阁”。运行:A.内阁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B.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内阁的特点:①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性质或地位)②内阁完全受制于皇权;内阁不能制约皇权(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③权力受司礼监的制约,二者矛盾深刻材料七: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明史》卷72《职官志》3、两京十三布政司(1)两京:北京城和南京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开始营建北京城。1420年,皇城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保留中央行政机构。(2)十三布政司明太祖废除行省,全国形成13个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实行黄册制度,丈量土地,制成《鱼鳞图册》,作为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配图片《鱼鳞图册》)4、内陆边疆管理:(1)在边疆和民族地区保留元朝的土司制度。(2)设立了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军民事务。(3)设立哈密等卫管理西域。(4)明朝前期,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女真及东北地区事务。第二章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2)概况:1405—1433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材料八:(上)乃命和及其侪①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造大舶,修③四十四丈、广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十【注释】①侪:等辈,同类的人们。②赍:拿东西送人。③修:长,即船身长度。④广:宽,船身宽度。(4)评价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宣扬了明朝的声威,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③促进了南洋地区开发。④后期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2.倭患严重(1)背景①元末时期日本武士利用中国政局动荡侵扰中国。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造成沿海的居民生活困难,走私猖獗,加剧了沿海的形势。③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从海防到海禁材料九:寸板不许下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漳、泉海贼勾引倭奴万余人,驾舟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陆,流劫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掳居民无数。——《明世宗实录》(2)措施: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战绩: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与俞大猷合作,重创福建、广东两地倭寇(3)结果材料十:隆庆元年(1567年),当局宣布比较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既然民间海上贸易合法化,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以此为契机,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①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②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管控。③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3.明朝时期的澳门和台湾(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②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三章张居正改革一、改革背景1.必要性(1)吏治腐败,政治危机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练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巴。材料11: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凌夷”。——刘志琴《张居正评语》(2)土地兼并,经济危机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材料12: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刘志琴《张居正评语》(3)边患严重,边境危机2.可能性(1)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决心改革(2)明神宗支持二、改革内容1.政治——整顿吏治(1)理念:“尊主权”(2)措施:考成法名词解释:考成法就是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衙作底本、送六科备注、并交内阁查考。有关部门根据道途远近、事情缓急限定时间,月底注销,年终考察,据此以决定赏罚升降。(3)成效: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工作效率、为改革铺平道路材料13:据《国榷》记载,在考成法深入执行的万历九年(1581),光中央裁剪官员就达到了419人,而地方则裁剪902人。“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拔靡”——傅维麟《明书》2.经济——赋税改革(1)清丈田亩——目的:限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重新核查到全国的耕田数为7013976顷,比弘治十五年(1502年)增加纳税田亩近300万顷。整个国家的税收陡增了将近1.5倍。(2)一条鞭法——目的:减轻农民负担,利于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万历十年,帝国国库里的存粮可以满足九年的需要,太仓里的存银有600万两,太寺仆存银400万两,帝国留都南京的国库里存银250万两……3.军事——边防新政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材料14:(张居正等张弛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魏源《圣武记》三、改革评价为什么苦心经营十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却一朝颠覆呢?材料15:“务在强公室,杜私门”“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1.失败原因: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君主专制制度(根本)2.积极:解决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暂稳定3.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第四章明朝的衰亡一、明朝灭亡:①背景:明朝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官吏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