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全国)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突出得分点强化得分点和失分点_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全国)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突出得分点强化得分点和失分点_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全国)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突出得分点强化得分点和失分点_第3页
2024届高考生物(全国)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突出得分点强化得分点和失分点_第4页
2024届高考生物(全国)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突出得分点强化得分点和失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出得分点,强化得分点和失分点2.1考前必纠高频知识“陷阱”专题一eq\a\vs4\al(细胞的分子组成及结构1~17)1.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 (1)细菌: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3)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2.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都是原核生物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生物,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生物。 3.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4.为什么病毒是生物?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遗传性状)。5.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O;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C、H、O、N四种基本元素中,鲜重条件下:O>C>H>N;干重条件下:C>O>N>H,可以用谐音记忆法来记忆:鲜羊(氧)干碳。 6.斐林(班氏)试剂不能检测所有糖类 还原糖可与斐林(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不能用这两种试剂检测。 7.核苷、核苷酸、核酸 核苷:由含氮碱基与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与核苷酸的区别为不含磷酸。 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与磷酸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含五碳糖的不同,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8.蛋白质结构及合成过程相关计算(1)数量问题与最值问题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形成肽链数形成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数目羧基数目多肽相对分子质量1n-1n-1至少1个至少1个na-18(n-1)mn-mn-m至少m个至少m个na-18(n-m)①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②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③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④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eq\a\vs4\al([知能拓展])(1)环状多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目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如图所示。由图示可知: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环状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n(a-18)。(2)在多肽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2)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种类的计算假若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形分析:①A、B、C三种氨基酸,在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形成三肽的种类:333(33=27种)形成二肽的种类:33(32=9种)②A、B、C三种氨基酸,且在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形成三肽的种类:321(3×2×1=6种)形成二肽的种类:32(3×2=6种)③氨基酸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DNA(基因)eq\o(→,\s\up7(转录))mRNAeq\o(→,\s\up7(翻译))蛋白质碱基数∶碱基数∶氨基酸数6∶3∶1由于mRNA中有终止密码子等原因,上述关系应理解为每合成1个氨基酸至少需要mRNA上的3个碱基和DNA(基因)上的6个碱基。9.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10.原生质、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原生质: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的膜、质、核。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均属于原生质。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从功能上看原生质层可看作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以后所剩下的植物细胞结构。原生质的概念侧重强调组成细胞的“物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两概念侧重细胞的“结构”。11.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玻璃纸、动物膀胱。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允许细胞需要的小分子通过,细胞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如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12.糖类的合成场所辨析植物: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进而形成淀粉;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想一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内质网参与合成糖原。1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性及相互关系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2)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流动性原理——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运动的;选择透过性原理——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流动性的实例:细胞融合、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胞吞)、分泌蛋白的分泌(胞吐)、温度改变时膜的厚度改变、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等。eq\a\vs4\al([知能拓展])14.与细胞核结构有关的5个提醒(1)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是具有选择性的,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3)核糖体合成的起点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在细胞质中。(4)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没有细胞核。(5)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15.常考特殊细胞总结(1)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和大液泡,是观察有丝分裂的好材料,成熟区等根部和其他不见光的部位都无叶绿体。(2)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含叶绿体,但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3)花粉、极核、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4)肾小管细胞、心肌、肝脏等部位细胞因代谢旺盛,线粒体含量多;肠腺等一些合成消化酶或蛋白质类激素的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多。(5)蛔虫的体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且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再进行分裂,是提取细胞膜的首选材料。(6)神经细胞表面形成突起——树突和轴突,是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细胞。(7)癌细胞:无限增殖,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因不断合成蛋白质,故核糖体多而且代谢旺盛,核仁较大。(8)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诱导可分化产生其他功能细胞。(9)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等,具体功能见免疫有关知识。(10)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无核膜和核仁。16.八种细胞器按不同角度分类比较eq\a\vs4\al([知能拓展])(1)除上述细胞器外:①能产生水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还有细胞核(DNA复制及转录过程中有水生成);②能产生ATP的场所还有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均产生ATP);③中心体虽无DNA,但在细胞分裂间期也可以进行复制(每个中心粒复制为两个中心粒)。(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不同。(3)在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如需能量较多的细胞含线粒体较多,合成蛋白质比较旺盛的细胞含核糖体较多,即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17.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图例举例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表示曲线(一定浓度范围内)专题二eq\a\vs4\al(细胞代谢18~26)18.酶促反应速率不同于酶活性 (1)温度、pH都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当底物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酶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但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活性。 19.酶与激素的比较项目酶激素来源及作用场所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细胞外发挥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生理功能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共性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20.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分析(1)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2)有氧呼吸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参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4)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6)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8)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21.暗反应过程并非不需要光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在光下才能进行,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因此在无光条件下不可以长期进行。 22.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有光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23.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 (1)NH3+O2eq\o(→,\s\up7(酶))HNO3或HNO2+化学能 (2)6CO2+12H2Oeq\o(→,\s\up7(化学能),\s\do5(酶))C6H12O6+6O2+6H2O 与光合作用不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24.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的分析(1)反应条件不同:ATP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而ATP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供代谢消耗,这个能量不能再反过来用于合成ATP,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能。(3)反应场所不同: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凡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地方都有ATP的分解。25.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中的2个易忽略点(1)易忽略温度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改变时,不管是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均会受影响,但主要影响暗反应,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2)易忽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O2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当CO2浓度大于某值时,光合作用才能进行。对于植物来说,也存在CO2的补偿点和饱和点,CO2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26.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光照条件下,人们测得的CO2吸收量是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总量,叫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的量加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即植物实际同化的CO2的量。表观光合速率小于真正光合速率。专题三eq\a\vs4\al(细胞的生命历程27~34)27.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28.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其原因是受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生理活动,不是由纺锤丝牵引所致。(2)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29.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见下表)细胞器名称细胞类型时期生理作用核糖体动物、植物整个时期,但主要是间期各种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前期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植物末期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动物、植物整个时期提供能量eq\a\vs4\al([知能拓展])(1)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2)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3)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不配对也不分开。30.细胞分化、脱分化、再分化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脱分化:离体条件下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注意: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这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件下。这两句话都正确。31.有关细胞全能性的3个易错点(1)植物种子发育成植株不叫全能性。(2)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器官(未形成个体——体现全能性的终点)不叫全能性。(3)动物细胞因具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尽管没有实验成功,但理论上具有全能性;而动物克隆只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二者并不矛盾。32.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基因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1)个体发育是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基础,因为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只有通过细胞的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中的主要过程:受精卵eq\o(→,\s\up15(细胞分裂、细胞分化),\s\do15(胚胎发育+胚后发育))成熟的生物个体(2)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是以基因的表达为基础的,特别是细胞分化,它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基因)有序表达的结果。如红细胞的形成是以控制血红蛋白合成为主的基因表达的结果。(3)从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个体水平上的发育是以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为基础的,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是以分子水平的基因表达为基础的。3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1)原癌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调节作用。(3)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裂,对这种异常分裂机体又无法阻止而造成的。34.与细胞癌变、衰老、凋亡有关的5个易错点(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2)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在幼年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有新产生的细胞,但细胞总体衰老会导致个体的衰老。(3)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对机体有害。(4)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5)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专题四eq\a\vs4\al(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35~47)3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4点易错分析(1)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致死。(2)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均转化成S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DNA也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4)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3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易错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①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②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不同①前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②后者则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37.“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都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吗? 论证:不是,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统计归纳的结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38.有关水解产物、氢键及碱基计算的易错点(1)水解产物及氢键数目计算①DNA水解产物: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②氢键数目计算:若碱基对为n,则氢键数为2n~3n;若已知碱基对为n,A有m个,则氢键数为3n-m。(2)碱基计算①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②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39.与转录、翻译有关的5个注意点(1)转录的产物有三种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并且三种RNA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分工不同。(2)密码子的专一性和简并性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蛋白质结构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3)翻译进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但mRNA不移动。(4)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5)解答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DNA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mRNA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40.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都叫密码子吗?那么密码子共有64个还是61个,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吗? 只有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才叫密码子,DNA上和tRNA上的都不是。密码子共有64个,决定20种氨基酸的有61个,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但是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 41.mRNA翻译完,它去哪了?mRNA翻译完最终被降解。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的mRNA它们的半衰期差异很大,从几分钟到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等。 42.转运RNA究竟有多少种? 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相同,61种。每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和密码子是对应的。密码子共64种,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也就没有相应的转运RNA。 43.遗传信息由RNA到肽链的过程需要t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 对。RNA有三种,其中mRNA作为控制合成蛋白质(肽链)的模板,tRNA一方面特异性地结合并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上,另一方面通过“反密码子”识别并结合到“mRNA上的密码子”上才能将氨基酸运送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tRNA就是中介。 44.与中心法则有关的4点提示:(1)高等动植物只有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但具体到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2)RNA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病毒中,是后来发现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3)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上述五个都有;进行互补配对的场所有四个,即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4)需要解旋酶的过程:DNA复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45.减数分裂过程中的4个易混点(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上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4)对交叉互换的理解要到位①图示②时期: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③范围: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④交换对象:等位基因B—b交换。⑤结果及意义: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未换的染色单体)和Ab、aB(交换的结果),产生可遗传变异。46.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动物为例)的异同点(1)不同点:①细胞质分配是否均等;②是否变形;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有功能的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退化消失)。(2)相同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完全一样,表现在:①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③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④减Ⅰ完成,染色体数目减半。⑤减Ⅱ的主要特点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47.变异条件下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在只研究两对同源染色体、三对基因的情况下,仅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就能产生众多类型的配子。专题五eq\a\vs4\al(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48~56)48.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吗? 纯合子:在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的范围内是纯合的,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49.区分杂交、自交、测交与回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或结合的过程。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一般用于植物方面,包括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遗传学上把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个体相交也称为自交。 测交:遗传学研究中,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交配,用来测定杂种子一代基因型的方法。回交: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继续与亲本相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50.不遵循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因素有哪些? (1)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若是无性生殖一定不遵循。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种生物有Aa基因,而后代中隐性纯合子(或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会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不遵循。 (3)细胞质遗传由于只与母方有关并且不具有等概率性,也不遵循。 (4)理想值总是与实际有些差距,这也是原因,尤其注意小样本,不一定符合性状分离比。51.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多少?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同时含有A和B时才表现为显性,否则为隐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如果F2为9∶6∶1,则表示同时含有A和B时表现为显性,只含有A或B时才表现为中性,其余为隐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2∶1。 如果F2为15∶1,则表示只要含有A或B就表现为显性,否则为隐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3∶1。 52.异卵双生和同卵双生 同卵双生: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称同卵双生,同卵双生形成的胎儿,性别相同,外貌相似。如果两个胎儿未完成分开,则形成联体畸形。 异卵双生:卵巢同时排出两个卵,两个卵各自受精,分别发育成一个胎儿,称异卵双生,异卵双生形成的胎儿,性别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外貌与一般的兄弟姐妹相似。 53.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发生变化(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4)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54.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错在哪? 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在雌性个体中容易表达;但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在雄性个体中容易表达,因为Y染色体上常常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举例:色盲男性在我国发病率为7%,而色盲女性仅0.5%。 55.伴性遗传的问题(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如蜜蜂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3)性别分化只影响表现型,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不变。(4)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56.先天性疾病、后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区别项目先天性疾病后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含义出生前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在后天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疾病指一个家庭中多个成员都表现出来的同一种病病因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为遗传病从共同祖先继承相同致病基因的疾病为遗传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人类疾病为非遗传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为非遗传病联系①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②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归纳:用集合的方式表示遗传病与两类疾病的关系如下:专题六eq\a\vs4\al(变异、育种与进化57~70)57.误认为基因突变就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不能把“基因”和“DNA”两个概念等同起来。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就储存在它的碱基序列中,但并不是构成DNA的全部碱基序列都携带遗传信息。不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的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另外,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基因突变。可见,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与基因突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58.与基因突变有关的7个易错点(1)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4)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5)基因突变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如昆虫突变产生的残翅性状若在陆地上则为不利变异,而在多风的岛屿上则为有利变异。(6)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分裂间期。59.三种基因重组机制比较重组类型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DNA分子重组技术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体外与运载体重组和导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基因重组发生机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目的基因经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图像示意eq\a\vs4\al([知能拓展])(1)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最重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2)基因重组未产生新基因,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是产生了新的表现型(或新品种)。(3)自然状况下,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60.所有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对吗?错。基因重组有广义、狭义的说法,狭义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和基因工程。61.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4个易错提示(1)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操作步骤。(2)通过细胞融合也可获得多倍体,如二倍体体细胞和配子细胞融合可得到三倍体。(3)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体,所以有时认为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多倍体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不止一个染色体组。(4)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不同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单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62.误认为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除了有害的就是有利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有的突变对生物是有利的;有的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有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利又无害,是中性的。自然选择是淘汰有害变异,保留有利和中性变异。63.不要把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混为一谈(1)基因突变只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点的改变,只改变了基 因中的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有可能产生新的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改变,改变的是一些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2)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64.“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为什么错?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所以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65.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1)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4条,b中有3条,c中两两相同,d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4个、3个、2个、1个染色体组。(2)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因,如图所示:(d~g中依次含4、2、3、1个染色体组)(3)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染色体数/形态数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如果蝇该比值为8条/4种形态=2,则果蝇含2个染色体组。66.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吗?不会。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67.几种常见育种方式的比较68.把生物进化误当做新物种的形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引起生物发生进化;而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的,此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已产生明显差异,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69.种群和物种的区别(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70.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量变二者联系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专题七eq\a\vs4\al(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71~82)71.组织水肿及其成因分析(1)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7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73.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参与(损伤)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但H区和S区不参与“千手观音”聋哑人学习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上行、下行神经束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74.分级调节基本模型解读: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eq\a\vs4\al([知能拓展])(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2)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4)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性激素的分泌及调节也是这样,自己试着分析)。75.反馈调节模型及信息解读解读: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举例如上面甲图),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举例如上面乙图),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76.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eq\a\vs4\al([知能拓展])(1)胰岛素是唯一的降糖激素,它可通过增加血糖去路及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2)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3)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77.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78.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两点提示(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2)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79.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主要是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对机体代谢也有明显影响。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80.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eq\a\vs4\al([知能拓展])81.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坐标曲线图示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eq\a\vs4\al([知能拓展])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82.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83~84)83.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①顶端优势: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84.生长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与秋水仙素 生长素:一种植物激素,即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细胞伸长)等作用。 生长激素:一种人或动物的激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是一种蛋白质,具有促进人或动物生长的作用。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主要是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是微生物的五大类营养要素之一。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以提供。 秋水仙素:一种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能诱发基因突变,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专题九eq\a\vs4\al(生物与环境85~95)85.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eq\a\vs4\al([知能拓展])(1)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如eq\f(K,2)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处于种群密度最大时。(2)增长率≠增长速率。86.种间关系的比较eq\a\vs4\al([知能拓展])(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87.生态系统的结构关注几个“未必”和“一定”(1)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88.食物链、食物网的综合分析(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2)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3)一种生物不是固定于一条食物链上。(4)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5)食物链在一定时间内和进化历史上可以发生变化。89.生态系统的成分易混、易错点归纳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温度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光能、热能属非生物成分的能量90.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③实例: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9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图示(2)析图①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②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图示中未标出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③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④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⑤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⑥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⑦上述关系,总体上体现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9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来源eq\b\lc\{\rc\(\a\vs4\al\co1(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去路eq\b\lc\{\rc\(\a\vs4\al\co1(①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93.信息传递相关易错点辨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3)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4)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5)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的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的光、磁等)。(6)方向——一般为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9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95.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专题十eq\a\vs4\al(生物技术实践96~102)96.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项目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平板划线法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不能计数适用于好氧菌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适用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97.对微生物发酵过程应该从原料、装置和实验过程三个层次进行无菌操作。如①果酒与果醋制作中原料的消毒:a.榨汁前葡萄应先冲洗再去枝梗,因为若先去梗则会使一些微生物侵入果实内部,影响果酒的制作;b.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强,其原因是浓度过低,杀菌力弱,浓度过高,又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内,杀菌效果受影响。②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杀菌消毒:a.制作腐乳的玻璃瓶用温水冲洗并用酒精消毒;b.酒、盐、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c.接种、封瓶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98.发酵技术中常用菌种的归纳99.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探究(1)判断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方法: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2)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探究方法: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如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时,以控制洗衣粉的种类为变量,其他条件完全一致;同时,普通洗衣粉处理污物与加酶洗衣粉处理污物形成对照实验。(3)变量的分析和控制: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材质、衣物大小、浸泡时间、洗涤的方式和洗涤的时间等。在选择适宜的变量作为探究课题的时候,应注意切合实际,如选择水温时,我们可以选择一年中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的实际常温5℃、15℃、25℃和35℃进行实验。100.固定化实验中的易错总结(1)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对包埋酵母细胞数量的影响①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②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2)海藻酸钠溶液配制注意事项①海藻酸钠溶化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②将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先冷却至室温,再与酵母细胞混合,避免高温杀死酵母细胞。③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应将海藻酸钠酵母细胞的混合液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CaCl2溶液中,而不是注射,以免影响凝胶珠的形成。101.细胞内DNA复制与体外DNA扩增(PCR技术)的比较102.几种物质的提取方法、原理及步骤专题十一eq\a\vs4\al(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109)103.与DNA分子相关的酶(1)几种酶的比较(2)限制酶与DNA连接酶的关系①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是: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②DNA连接酶起作用时不需要模板。104.巧辨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8个易错点(1)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2)限制酶的成分为蛋白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理化条件,高温、强酸或强碱均易使之变性失活。(3)在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时要求用同一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4)将一个基因从DNA分子上切割下来,需要切两处,同时产生4个黏性末端。(5)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6)限制酶切割位点应位于标记基因之外,不能破坏标记基因,以便于进行检测。(7)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与细胞膜上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基因工程中的载体是DNA分子,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膜载体是蛋白质,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8)基因工程中有3种工具,但工具酶只有2种。105.动植物细胞培养及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易错点(1)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都存在细胞的培养过程,但植物细胞可以先分裂再分化,而动物细胞不分化只分裂。(2)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关键是是否分瓶培养。贴壁生长到一定程度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再分瓶培养,原代培养结束,开始了传代培养。(3)经植物组织培养成的植株与提供外植体的植株完全相同,而动物细胞核移植形成的个体与供体大部分性状相同,也有部分性状与受体相同。(4)核移植过程中供体理论上是提供细胞核,但操作过程中可以把整个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去,原因是体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取核难度较大,另外细胞膜对核融合的障碍性较小。106.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需注意的问题(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中酶的作用对象不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作用于细胞壁,而胰蛋白酶等作用于细胞间质。(2)植物杂交细胞在激素诱导下能表达出全能性,但动物杂交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达。107.胚胎工程的易混知识点(1)要注意区分受精的标志和受精过程结束的标志。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过程结束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2)受精过程中有三大反应(作用):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三大反应(作用)的作用不同:顶体反应主要是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则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3)动物排出卵子的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如猪、羊等;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如马、犬等,但它们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当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时,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4)胚胎早期培养过程中有两次用到了显微镜进行检查:①在进行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要抽取卵母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并挑选;②胚胎培养前要用显微镜检查受精卵。108.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109.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eq\a\vs4\al([知能拓展])(1)不同的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可能不同。(2)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依据不同的原理,因地制宜,不能相互照搬。专题十二eq\a\vs4\al(实验设计与探究110~117)110.高倍镜使用(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两眼要注视物镜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cm)停止下降。(2)使用高倍镜的原则是: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3)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111.细胞内结构或物质的显色反应(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50~65℃水浴加热)。(2)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4)淀粉+碘液→蓝色。(5)DNA+甲基绿→绿色。(6)DNA+二苯胺→蓝色(沸水浴)。(7)RNA+吡罗红→红色。(8)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活细胞染色剂)。(9)染色体(质)+龙胆紫→紫色,染色体(质)+醋酸洋红→红色。(10)酒精+重铬酸钾(酸性条件)→灰绿色。(11)CO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112.实验技术(1)制备组织样液→过滤滤液→生物样液。(2)差速离心法:常用于分离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3)酶解法:用于去掉植物细胞壁(纤维素酶、果胶酶)及使动物细胞分散开(胰蛋白酶)。(4)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5)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追踪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C、H、O的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等。11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溶氧量——通入空气或搅拌等。(2)减少溶氧量——密封、油膜覆盖或用凉水。(3)除去CO2——NaOH溶液。(4)提供CO2——NaHCO3。(5)改变光照强度——移动光源或改变灯泡的功率。(6)除去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7)除去叶片中的色素——酒精脱色。(8)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干扰——给植物遮光。114.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3)用菠菜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11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在实验中,当质壁分离现象出现后,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观察。(2)不选动物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会在失水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本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引流法,采用了自身对照(前测和后测)。(4)当以可吸收的物质做溶质时(如甘油、尿素、KNO3、乙二醇等),可出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5)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是细胞膜。116.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成功关键。①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同时注意剪取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左右,此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②解离充分,细胞才能分散,细胞才不会重叠。③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④压片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2)实验注意事项。①解离完一定要漂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②将染色体(质)染色,时间不要太长,3~5min即可。③加盖玻片时,注意防止产生气泡。④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⑤观察时应先找到呈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在一个视野里,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图像,因此,观察时要注意边观察边移动装片,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换高倍镜时,要先把低倍镜下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1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注意的问题(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计算1mL菌液的数量。2.2考前必防常见试题“陷阱”下面是对高考高频考点中常见陷阱的小结,以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考答题方略,争取该得的分得到,不该丢的分少丢。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eq\a\vs4\al(【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eq\a\vs4\al(【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例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重要组成元素B.这两种元素是组成ATP分子不可缺少的C.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D.这两种大量元素也是动物生活必需的[解析]淀粉含有C、H、O,核酸含有C、H、O、N、P,故这两种元素是N、P。N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而P不是。[答案]C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eq\a\vs4\al(【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eq\a\vs4\al(【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叶绿体。例2.[2014·郑州质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均为双层膜细胞器,均含有DNA分子B.二者均能合成部分蛋白质,控制一定的性状C.含有叶绿体的细胞通常含有线粒体,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D.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二者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都含有DNA,均能指导合成部分蛋白质,A、B正确;对绿色植物来说,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叶绿体,而线粒体则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C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进一步分解,D错误。[答案]D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eq\a\vs4\al(【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与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eq\a\vs4\al(【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例3.[2014·济南联考]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属于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且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硝化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乳酸菌和硝化细菌均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有DNA和RNA,但无内质网等细胞器。[答案]C专题二细胞代谢易错点4ATP分子结构的相关内容eq\a\vs4\al(【易错分析】)不清楚ATP、AD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关系。eq\a\vs4\al(【走出误区】)从ATP的结构式分析,一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中的A含义不同,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例4.[2014·沈阳质检]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黑藻细胞内甲→ATP的过程不仅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丙中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D.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为ADP,乙为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为腺苷,丁为磷酸。黑藻细胞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DP→ATP的过程可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项正确;乙中无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项正确;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磷酸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如磷脂,C项正确;ATP→ADP的过程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项错误。[答案]D易错点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eq\a\vs4\al(【易错分析】)不能正确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有关曲线,不能理解细胞呼吸量、总光合作用量和净光合作用量的关系式。eq\a\vs4\al(【走出误区】)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一般测定的光合速率都没有把叶子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测到的是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还要加上呼吸速率。例5.[2014·潍坊质检]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测定发育良好的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其他条件不变,若f点时的光照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含量将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c~d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h~i段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h点时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