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我国科学家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天宫一号搭载上天,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育种,对这些变异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不定向的 B.对人类不一定有益C.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D.不能遗传给后代2.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C.为大熊猫等濒危动物提供最后生存机会的措施是建立繁育保护中心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将会增大3.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4.某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则()A.该患者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 B.该患者大脑皮层的V区受损C.该患者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 D.该患者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5.如图表示一种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类昆虫)种群数量的年度和季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蓟马的种群密度B.图中1936~1937年的环境容纳量最小C.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D.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6.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A.大肠杆菌、固氮细菌、放线菌B.霉菌、固氮细菌、放线菌C.酵母菌、硝化细菌、醋酸菌D.固氮细菌、酵母菌、放线菌7.下图表示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a有2个染色体组,图b有3个染色体组B.由图d细胞构成的个体可能是由配子发育而来C.若图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三倍体或单倍体D.若图c代表的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该生物是二倍体8.(10分)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柱的操作,正确的是()A.将橡皮塞上部用刀切出锅底状的凹穴B.将橡皮塞下部用刀切出凹穴C.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要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面D.将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下部一样大小的圆片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血糖变化调节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中甲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引起该细胞分泌激素的信号变化有__________,该细胞分泌的激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A为__________,在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化;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3)图中X激素与胰岛素均可作用于同一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X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则乙细胞最可能是__________。10.(14分)图甲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图乙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刺激图甲中的感受器,感到痛,痛觉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____(单向/双向)。(2)完成膝跳反射结构基础中决定兴奋传递方向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3)如果刺激图甲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此时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填字母)。(4)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内收缩,由此可见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兴奋/抑制)。(5)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6)如果图乙中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细胞对水的吸收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11.(14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_____。(3)小鼠免疫系统能识别到入侵的抗原后,_____________直接攻击被该抗原入侵的细胞。激活的B细胞则可形成_____________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抗原入侵小鼠细胞。(4)科研人员根据该实验特点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研制,灭活病毒疫苗可直接作为_____________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12.基因工程疫苗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受体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再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如将乙肝表面抗原的基因插入细菌的基因组,可制成DNA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已知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推测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但推测出的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不是唯一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获得目的基因后,常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在体外将其扩增,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入一种特殊的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需要构建_________________,这一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之前,需要先用_________________对细菌进行处理,使其成为_________________细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年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需进行人工筛选,空间诱变育种能培育出带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详解】A、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B、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太空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对人类不一定都是有益,B正确,C、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太空诱变育种能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C正确;D、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2、A【解析】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同时,放归会导致栖息地内被大熊猫捕食的生物、天敌生物等的数量、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详解】A、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B、大熊猫的放归会导致栖息地内被大熊猫捕食的生物、天敌生物等的数量、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B正确;C、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能提高K值,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如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C正确;D、放归的大熊猫中可能具有与栖息地大熊猫不同的基因和基因型,所以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D正确。故选A。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4、A【解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详解】A、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A正确;B、患者能看懂文字,说明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B错误;C、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时症状为不会写字,C错误;D、患者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故选A。5、A【解析】A、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类昆虫),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B、1936~1937年,种群数量低,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C、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C正确;D、由图可知,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D正确。故选A。6、B【解析】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解】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利用该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酵母菌、霉菌;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利用该培养基可以筛选出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该培养基可以筛选出放线菌。故选B。7、A【解析】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详解】A、图A中四条染色体相同,表示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故由图d细胞构成的个体可能是由配子发育而来,B正确;C、图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故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C正确;D、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c代表的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正确。故选A。8、A【解析】凝胶色谱柱的制作:①取长40厘米,内径1.6厘米的玻璃管,两端需用砂纸磨平;②底塞的制作:打孔→挖出凹穴→安装移液管头部→覆盖尼龙网,再用100目尼龙纱包好,插到玻璃管的一端;凝胶色谱柱的底部,要有“收集”尾流的程序,所以要将筛子朝上的一面做成凹面的;凝胶色谱柱制作过程中插入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部,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上部一样大小的圆片。【详解】凝胶色谱柱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橡皮塞上部用刀切出锅底状的凹穴,A正确、B错误;插入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部,C错误;将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上部一样大小的圆片,D错误。二、非选择题9、(1).血糖浓度升高、神经递质的释放(2).降低血糖浓度(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突触前膜(4).电信号到化学信号(5).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6).流动性(7).细胞上存在这两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8).肝脏细胞【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1)若图中甲细胞为胰岛B细胞,据图可知,血糖浓度升高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均可引起该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突触是连接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图中的A为突触前膜,兴奋在突触前膜处的转化是电信化转化为化学信号;若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强,Na+内流,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3)由图可知,X激素和胰岛素都可以作用于同一细胞的原因是,该细胞上有两者的受体,若X激素为胰高血糖素时,该细胞既可受胰高血糖素调节又可受胰岛素调节,则最可能为肝脏细胞。【点睛】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并完成信息传递后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10、(1).不属于(2).单向(3).突触(4).C(5).抑制(6).脑干(7).增大【解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图乙中X的含量在平均含量水平上下波动。【详解】(1)如果刺激图甲中的感受器,感到痛,由于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因此痛觉的产生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中决定兴奋传递方向的结构是突触。(3)根据题图,刺激图中1处,由于突触B能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伸肌收缩;而突触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屈肌仍然处于舒张状态。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A、B、C中,A、B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而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因此踢小腿时,突触C的后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4)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来完成的,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内收缩,则该神经递质可使肌肉处于舒张状态,即使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故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5)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6)如果图乙中X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故c→d时段,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细胞对水的吸收增大。【点睛】本题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突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之间传递的原理,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1、(1)抗体(2)A、D(3)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浆细胞(4)①.抗原②.初次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量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才能达到免疫要求【解析】分析表格可知,AB先注射抗原甲,然后A注射抗原甲,B注射抗原乙,能产生二次免疫的是A,同理推断D能产生二次免疫。【小问1详解】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小问2详解】再次免疫应答是对之前接触过的同种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分析表格步骤可知,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A、D。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小问3详解】被该抗原入侵的细胞称为靶细胞,小鼠免疫系统能识别到入侵的抗原后,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攻击被该抗原入侵的细胞。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能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抗原入侵小鼠细胞。【小问4详解】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灭活病毒疫苗接种到体内,可直接作为抗原,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初次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量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才能达到免疫要求。【点睛】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