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浒传》和《红楼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即壮美与优美。(甲)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乙)顾随说《红楼梦》“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而《水浒传》“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作静态刻画,自然精密繁缛。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这种差异正如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的区别。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中。(丙)史诗可大量使用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叙述下来;旧约却尽是短兵相接的句子,陡峭得很。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席丰履厚 B.精密 C.则 D.短兵相接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当年令全国观众的《渴望》,在视频平台有了高清版本;《射雕英雄传》等经典武侠,不再是“奔跑的马赛克”。近年来,不少经典影视剧获高清修复,以全新的面貌重回观众视野。市场需求是老剧“由糊变清”的源动力。然而,经典影视剧囿于拍摄手法、保存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难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修复经典,为视频平台提供一门“好生意”。精品内容是内容行业的竞争砝码,而经典老剧正是亟待开发的优质资源矿。针对现有市场需求,高清修复将潜在优质资源二次盘活,为视频平台带来经济价值。()。超分辨率视频增强技术、AI机器学习技术等先进手段大大降低修复成本,4个月之内即可完成2部剧的修复,效率提升500倍。经典老剧曾陪伴一代人成长,是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然而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经典老剧已成为“濒危物种”,若不及时挽救,很有可能在时代长河中。在任何时期,优质内容的都是一大损失。高清修复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让时光回首,这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得益于先进技术手段,年代质感与高清画质并存不再是。时代记忆或许会日趋模糊,但经典影视剧作为折射时代的窗口,其留存必将成为值得后世珍视的文化宝藏。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拍手称快消散淹没天方夜谭B.交口称赞消散淹没痴人说梦C.交口称赞消逝湮没天方夜谭D.拍手称快消逝湮没痴人说梦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数字技术是为老剧修复提速,那么人工修复则更耗时费力B.可以说数字技术是为老剧修复提速,但人工修复却更耗时费力C.可以说人工修复耗时费力,数字技术则为老剧修复提速D.如果说人工修复耗时费力,数字技术则为老剧修复提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清修复让时光回溯,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这既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又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B.高清修复让时光回首,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这既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又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C.高清让时光回溯,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修复这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D.高清修复让时光回首,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这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材料一: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材料二: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这些字则热到发烫: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材料三:2016女宝宝热名榜TOP30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姓名数据1梓萱11瑾萱21梦琪2梓涵12思涵22钰涵3诗涵13可欣23梓萌4可馨14紫萱24芷萱5一诺15若曦25艺涵6雨萱16紫涵26若萱7欣怡17雨涵27依依8子涵18雨彤28若熙9晨曦19欣妍29艺馨10子萱20若溪30诗琪2016男宝宝热名榜TOP30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姓名数据1浩然11子墨21俊杰2子轩12博文22致远3皓轩13一诺23天佑4宇轩14子涵24明轩5浩宇15子睿25梓涵6梓睿16睿26俊豪7梓轩17雨泽27昊然8浩轩18铭轩28一鸣9俊熙19宇航29皓宇10梓豪20子豪30梓宸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1张伟299025(人)16李强2307172王伟29061917王敏2235923王芳27729318李敏2234694李伟26945319王磊2191275李娜25858120刘洋23206张敏24555321王艳2061197李静24364422王勇2041738王静24333923李军2040239刘伟24162124张勇20307710王秀英24118925李杰20242111张丽24107526张杰19978912李秀英24074227张磊19896213王丽23609728王强19595614张静23206029李娟19558915张秀英23111430王军193723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但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D.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B.重名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C.从材料三2016男女宝宝热名榜前30排名看,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而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D.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E.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3.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A.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C.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不落窠臼独树一帜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甲: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乙: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③,凫雁满回塘。注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1.从体裁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__________。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3.两诗中均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⑴孔子谓季氏:_________,是可忍也,____________?(《论语》)⑵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⑶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⑷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⑸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它的发热量是汽油的2.8倍。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来进入家庭的理想燃料和能源。用输氢管道可以将氢送入千家万户,代替煤气、电等能源。人们用氢能采暖、制冷、洗浴和做饭,燃氢汽车还可以直接在家里充添燃料。(摘编自《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卷》)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大约96%的氢来自化石燃料,其余为水电解制氢。水是主要的制氢原料(有“氢矿”之称),水电解制氢就是直接利用外来的能量,从水中制氢。用化石能源制氢,主要是利用化学能使水中的氢分离。以煤为例,煤本身含氢很少,通常的煤气化制氢的化学反应为:C+H20-→C0+H2,反应条件为温度>1000°C,常压至中压。可见反应产生的氢来自于水,煤(C)只是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水蒸汽进一步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如下:C0+H20-→H2+CO2,需采用催化剂,高温、中压。其他化石能源制氢与此基本类似,但同样受到本身资源和CO2排放的制约。另有人提出由矿物制得的粉末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推动燃料电池自行车。这种方法不排放CO2,但是仍然受到本身资源的制约。至于人们寄希望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法,目前所占的比例有限,原因是受限于成本。(摘编自《无限的氢能——未来的能源》,《自然杂志》2006年01期)材料三从国内实际情况看,氢能源的成熟应用尚需时日。首先是核心技术有瓶颈。国内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其次是加氢成本高。目前我国氢气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产量规模不小,但加上提纯、运输等费用后,实际使用成本较高,与传统燃油和锂电池汽车相比缺乏竞争力。第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加氢站建设,如果没有很好的加氢系统,氢能源应用也将无法施展。此外,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安全储氢保障等仍有待明确,如何让普通民众乐于接受和使用燃料电池汽车也需要时间。(摘编自《面对氢能源“热”还需保持一份冷静》,《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年3月)材料四弄清南阳“水氢车”事件,辨识真假创新是关键。“水氢车”貌似神秘,其原理并不难理解。按照以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的解释,无非就是以“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反应制氢,并通过氢燃料电池来驱动汽车。但诸多专家认为,这种制氢方法在技术上并不成熟,也不符合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要求,基本没有商业价值。至于在车辆行驶中“即时制氢”所带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未得到任何验证。因此,这辆样车很可能只是企业忽悠地方政府的一个“道具”。(摘编自《“水氢车”折射地方招商存躁心态》,《经济日报》2019年5月27日)材料五2019年12月30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佛山上线载客开跑,标志着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世界上首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是一种以“氢”作为能源的新能源轨道交通工具。与常规列车不同,该车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原理是通过燃料电池内氢和氧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来驱动有轨电车。由于氢燃料能量密度极高,氢能源有轨电车续航能力超强,加满一次氢气可持续行驶约100公里。该车行驶线路无需架设“接触网”,完美解决了常规有轨电车需要架设接触网、普通储能式有轨电车续航里程短的难题。(摘编自“中国中车”微信公众号《世界首条氢能源有轨电车投入商业运营》)1.下列选项对于“氢能”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氢能通过氢、氧发生的反应提供能量,能量密度高。B.大规模制造氢气的困难在于原料的储藏量不充足。C.目前,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已进入实践应用阶段。D.受高运输成本影响,氢能目前未能得到普及运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煤等化石能源制氢,只需提供水和一定的反应环境,该制氢条件容易保障,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B.在评价制氢技术的应用价值时,人们要考虑制氢成本,还要综合考虑资源数量、碳排放量等各项因素。C.在弄清南阳“水氢车”运用的制氢技术并非创新不够成熟后,基本可以判断该车不具备商业价值。D.不同于普通有轨电车,氢能源有轨电车续航能力超强,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再通过接触网补充能量。3.关于氢能的开发应用,有人提出“冷静对待、多元探索”的策略,你认为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材料二:(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材料三:中国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3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注。据拉美社11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方政府,以在2020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报道称,今年10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2019年11月20日)材料四: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B.2013年到2017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4000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C.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D.如果按照2013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更少。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5%左右贫困人口与10%左右的贫困县脱贫。C.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D.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2050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3.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9.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下列小题。原始积累远山H大学正门东侧,有一排树。有一天,树下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女孩。女孩看起来虽然不是如花似玉,却也明丽动人。当她低头擦皮鞋时,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小鲁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鲁是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他知道自己今后要在商海里混的,所以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一双皮鞋,保养得很好。他相信这样一句话:“男人的形象,一在头,二在脚。”所谓脚,就是指皮鞋了。所以当他听说校门口出现一个擦皮鞋的摊子时,很高兴,马上就去了。他知道擦皮鞋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同寝室的几个家伙已经兴奋地谈论几个午睡时间了。但他不是冲着这个来的。他认为只要皮鞋擦得好,擦皮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所谓。可是他没有料到,这个擦皮鞋的,不但年轻,而且还很有味道。她眼睛一扫,小鲁就觉得自己心神迷乱了。当然,小鲁是有定力的。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心神迷乱在姑娘面前有丝毫的流露。“麻烦你,擦擦皮鞋。”他总是这样彬彬有礼。“不麻烦。谢谢你的光顾。”姑娘态度不卑不亢。小鲁突然对姑娘充满了同情和怜爱。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擦皮鞋呢?“你可以试试换一种工作。”有一天,小鲁忍不住对姑娘说。“怎么?我这工作不好吗?”姑娘埋头擦鞋。“不是不好,工作没有贵贱嘛。”小鲁说,“我只是觉得你……你这样的条件,可以从事更好一点的工作。”姑娘又用力擦了几下,表示皮鞋已经擦好了。她抬起头,一边接过小鲁递过来的擦鞋钱,一边说:“你放心,我不会一辈子擦皮鞋的。我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小鲁觉得有了进一步交流的话题,立即兴奋起来,“能说说吗,什么理想呢?”姑娘一笑,说:“告诉你也无妨,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小鲁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她的理想仍然与皮鞋有关。“皮鞋厂?那要多少资金啊?你……”姑娘又是微微一笑:“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小鲁又是一愣。他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暑假后,小鲁返校了,擦皮鞋的小姑娘却没有出现。很快,毕业来临,大学生们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了。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虽然这家公司在南方,有点偏远,但小鲁还是毅然南下了。经过两次面试后,行销部主管要见小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他将得到一份工作。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因为他一眼发现这个主管竟然就是一年多前在校门口的那个擦皮鞋姑娘。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小鲁明白,她肯定早就看过他的材料和照片,知道他是谁了。“不要惊奇——一个擦皮鞋的姑娘怎么突然升级为主管?”姑娘说,“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你这双鞋,”她指着小鲁穿着的运动型皮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小鲁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接话。“欢迎你加盟我们公司,”姑娘说,“不过第一步,你看——”小鲁顺着她的手势看去,看见墙角放着一只擦皮鞋用的小箱子。“眼熟,是不是?”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擦鞋姑娘“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不仅表现擦鞋姑娘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也为下文写小鲁去看擦鞋姑娘作铺垫。B.小说中小鲁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C.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说明小鲁想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定能邂逅到擦皮鞋的站娘。D.擦皮鞋的姑娘在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了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说明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3.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游万柳堂记刘大櫆①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②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③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①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④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②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注释)①飞梁:高的桥梁,②朘:剥削。1.对第①段“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而卑俗的官员大都有以此来震撼其家乡人的愚蠢念头。B.而卑俗的官员好象欲以此来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炫耀。C.而卑俗的官员大都想以此来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炫耀。D.而卑俗的官员好象有以此来震撼其家乡人的愚念头。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3.简析第③段中作者列述“一至”、“再至”、“三至”万柳堂的表达效果。4.文末“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句的用意是_____。5.本文是一篇游记,有人评价其“题虽言堂,而意在堂外”,对此,你认同吗?请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角度试作评析。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必大,字子克,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名,金为之屈。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乞归,弗许。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高宗升遐①,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②。”止之。金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节选自《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有删改)(注)①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②曲徇:顺从,曲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B.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C.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D.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此处非指教师。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C.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及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D.少傅,“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孤”,为一品官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必大进士及第,才学出众。进士及第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在馆阁任职时所撰写的策论受到皇帝的称赞。B.周必大奏对国事,切中时弊。侍读经筵时,应皇帝要求奏对国事,他陈述了十件时弊之事,革除了其中的二件。C.周必大护国利益,捍国尊严。高宗去世,朝廷想遵循旧例,主动去金国报丧,他坚决反对,朝廷最终取消了决定。D.周必大身居高职,不恋名位。虽有丞相职位,国公之尊,却不贪恋名位,多次请求去职,最终以少傅身份退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2)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B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A项,席丰履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文中用来形容宝黛的生活,使用恰当。B项,精密:精致细密,精确周密,主要用来指技术方面,此处形容“文笔”,使用错误,应该用“细密”。C项,“则”表转折,表明亚伯拉罕的故事与前文奥德修斯的故事有区别。使用恰当。D项,短兵相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用在此处,和前文的“动荡不安”相吻合,表明旧约中的句子充满变化。使用恰当。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标点符号题,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C项,丙句应该去掉“小品词”后面的顿号,因为顿号与“和”重复。故选C。2、7.C5.D6.C【解析】【分析】7.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拍手称快,意思是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交口称赞,意思是异口同声地称赞。这里是说《渴望》得到观众的称赞,应选“交口称赞”;消散,(烟雾、气味、热力以及抽象事物)消失。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这里与后面的“时代长河”搭配,应选“消逝”;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埋没。这里是说优质内容被埋没,应选“湮没”;天方夜谭,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痴人说梦,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这里是说得益于先进技术手段,年代质感与高清画质并存不再是荒诞的想法,可以变为现实,应选“天方夜谭”。故选C。5.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这里说的是修复经典老剧等优质资源的问题,根据后文“超分辨率视频增强技术、AI机器学习技术等先进手段大大降低修复成本,7个月之内即可完成5部剧的修复,效率提升500倍”,可知这是在说数字技术为修复工作降低成本,提高速度,强调的是“数字技术”;据此排除AB两项;语境中没有说做了“人工修复,发现费时费力”,因此这只是一个设想,是为了对比强调“数字技术”的先进,据此排除C项。故选D。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让时光回首”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将“回首”改为“回溯”;二是搭配不当,“让时光回溯,赋予内容新的生命”的是“高清”,而不是“高清修复”;三是“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的是“修复”,应当添加出来;四是语序不当,“高清修复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让时光回首”,应改为“高清让时光回溯,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项。故选C。【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7.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5.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6.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7.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3、1.C2.AC3.特点:①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②中国人取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③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意义:①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②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③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解析】1.试题分析:A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而非“已经取代”;D项,“有点审美疲劳……之美”于文无据。2.试题分析:B项,“而且愈演愈烈”于文无据;D项,“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E项,“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结合材料明确特点: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然后分析意义。分析特征是注意集合特征,比如特征是“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影响”,这样就能从名字中看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二者的综合,手下明确特征,然后根据特征谈意义。。4、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正与“不落窠臼”相应。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法点拨:正确使用成语并辨析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要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以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5、1.格律诗(近体诗、近体诗)2.B3.甲诗写诗人(行人)过小桥时还在做梦,说明出行实在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驿路行人必经之地的小桥,而如今却“寂寞”“和梦过”,再次印证了诗人出行之“早”。乙诗的“梦”是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梦,与首联“客行悲故乡”相呼应。梦中的故乡景“凫雁满回塘”与旅途上“槲叶落山路”的景形成对照,突出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然后结合所给题干要求进行作答。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甲诗借助比喻”错误,甲诗中没有比喻。故选B。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其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甲诗中,“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赶路而作梦,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过去了。以梦与“寂寞小桥”结合,再次印证了诗人出行之“早”,意象丰满,令人玩索不尽。乙诗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意思是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园的思念。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结合以上信息即可作答。【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6、八佾舞于庭孰不可忍也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佾”“砺”“知”“钩”“暮霭”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1.B2.A3.合理。(1)冷静对待:氢能的使用成本不低、技术瓶颈犹在等等,部分企业可能蓄意利用热度吸引资金。(2)多元探索:开拓应用场景,推广普及认识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大规模制造氢气的困难在于原料的储藏量不充足”错误,原文“从国内实际情况看,氢能源的成熟应用尚需时日。首先是核心技术有瓶颈。国内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其次是加氢成本高。目前我国氢气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产量规模不小,但加上提纯、运输等费用后,实际使用成本较高,与传统燃油和锂电池汽车相比缺乏竞争力。第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加氢站建设,如果没有很好的加氢系统,氢能源应用也将无法施展。此外,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安全储氢保障等仍有待明确,如何让普通民众乐于接受和使用燃料电池汽车也需要时间”,可知大规模制造氢气的困难在于核心技术有瓶颈,加氢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A项,“只需提供水和一定的反应环境,该制氢条件容易保障,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错误,原文“但诸多专家认为,这种制氢方法在技术上并不成熟,也不符合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要求,基本没有商业价值”,可知原文是这种制氢方法在技术上并不成熟,制氢条件得不到保障,也会对环境造成负担。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分条作答。解答本题要先明确观点,“合理”或者“不合理”,但本题答案是“合理”,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冷静对待”:原文“从国内实际情况看,氢能源的成熟应用尚需时日。首先是核心技术有瓶颈。国内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其次是加氢成本高。目前我国氢气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产量规模不小,但加上提纯、运输等费用后,实际使用成本较高,与传统燃油和锂电池汽车相比缺乏竞争力。第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加氢站建设,如果没有很好的加氢系统,氢能源应用也将无法施展”,可知大规模制造氢气的困难在于核心技术有瓶颈,加氢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可知氢能的开发应用核心技术有瓶颈、加氢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我们应该冷静对待;“至于在车辆行驶中‘即时制氢’所带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未得到任何验证。因此,这辆样车很可能只是企业忽悠地方政府的一个‘道具’”,可知部分企业可能蓄意利用热度吸引资金,忽悠政府。“多元探索”:原文“此外,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安全储氢保障等仍有待明确,如何让普通民众乐于接受和使用燃料电池汽车也需要时间”,对于氢能的使用还需要推广普及认识;“作为新能源,氢不仅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优质燃料,而且也是未来进入家庭的理想燃料和能源。用输氢管道可以将氢送入千家万户,代替煤气、电等能源。人们用氢能采暖、制冷、洗浴和做饭,燃氢汽车还可以直接在家里充添燃料”,让氢能在更多的领域里使用。【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1.A2.C3.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②目标明确具体。2020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③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④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从贫困发生率来看”是错误的。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发生率高不能表示贫困人员就更加贫困。故选A。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项,“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错误的,由原文“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由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由原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目标明确具体,2020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原文“中国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3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由材料二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量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9、1.D2.①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的人。她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为实现理想,她脚踏实地,不怕吃苦。②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有头脑,善于思考的人。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情况。③擦皮鞋的姑娘是个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的人;无论是作为一个擦皮鞋的姑娘,还是作为公司的主管,她都礼貌得体。3.①第一处,指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査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行情,为今后事业的腾飞打基础。②第二处,指作为公司主管的姑娘要求大学生去擦皮鞋,借此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市场需求,贴近市场作调查研究。③作者借此表达希望年轻人能够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深入实际,积累经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主题。【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错误,于文无据。B项“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错误,谈话中用了“原始积累”一词不足以说明其“知识渊博”。C项,“一定”一词错误,过于绝对。故本题选D项。2.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有头脑,善于思考”、“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文中说擦皮鞋的姑娘说自己:“我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表明她是一个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的人。“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你这双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这表明她是一个有头脑,善于思考的人。她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情况。文中说“‘不麻烦。谢谢你的光顾。’姑娘态度不卑不亢。”擦皮鞋的姑娘是个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的人;“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无论是作为一个擦皮鞋的姑娘,还是作为公司的主管,她都礼貌得体。3.试题分析:题干是“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本题考查小说内涵的理解能力。首先在阅读完小说的基础上,找到“原始积累”出现在小说的哪两个地方,因为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其作用会不同。第一处出现在小鲁得知擦皮鞋姑娘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询问资金多少时,姑娘又是微微一笑:“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这里的“原始积累”指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査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行情,为今后事业的腾飞打基础。第二处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节,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这里的“原始积累”指作为公司主管的姑娘要求大学生去擦皮鞋,借此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市场需求,贴近市场作调查研究。文章的标题也叫“原始积累”,使用理解本小说的主题就不能脱离“原始积累”这一重要词语,作者借此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希望年轻人要想小说中的擦皮鞋姑娘一样,能够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深入实际,积累经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1.C2.交待万柳堂的得名原因;写出了园广而盛的特点;与下文“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形成对比。3.写出了三次到万柳堂的所见,写出了万柳堂由盛转衰的过程;也为后文富贵不可恃的议论作铺垫。4.指出富贵不可恃,从而进一步指责“贵极富溢”的官僚“朘民之膏”丑恶行径。5.本文题为记游,可作者着眼点并非记游,而是借题发挥,指斥那些无所顾忌的权贵。故结构安排上以议论开篇,再记游写景,最后又以议论收束,很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散文“义法”的特点,即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以此来向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原文去,结合上下文内容,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如有手法,学生需点明手法,并结合内容对其进行解释分析。①由“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写出了园广而盛的特点,联系下文“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可知,内容上交待万柳堂的得名的原因。②联系文章第三段“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可知“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形成对比,突出富贵不可恃,为进一步指责“贵极富溢”的官僚“朘民之膏”丑恶行径做铺垫。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原文去,结合上下文内容,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如有手法,学生需点明手法,并结合内容对其进行解释分析。①由“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可知,内容上,“一至”、“再至”、“三至”写出了作者三次至万柳堂的所见,写出了原为京师胜景的万柳堂衰败消亡的过程。②联系文章为后文“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的议论做铺垫,并进一步指责“贵极富溢”的官僚“朘民之膏”丑恶行径做铺垫。4.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文末“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句的用意是。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分析句子含义往往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分析。①表面含义,由“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翻译可知,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②深层含义,联系上文“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可知,指出“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即富贵不可恃,从而进一步指责“贵极富溢”的官僚“朘民之膏”丑恶行径。5.本题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虽然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但作答时要立足文本,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角度,依据原文的内容作答,作答时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①由题目“游万柳堂记”可知,本文题为记游,由文章内容可知,可作者着眼点并非记游,而是借题发挥,指斥那些无所顾忌的权贵。②梳理文章结构:第一段以议论开篇,写出了“贤公卿”“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的观点。第二段,通过描写景色,写出了“万柳之堂”的景色及广且盛的特点。第三段,描写了作者三次到“万柳之堂”的所见之景。第四段,议论结尾,指责了“贵极富溢”的官僚“朘民之膏”丑恶行径。作用:使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身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其实,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雍正初年,我刚到北京,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对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象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11、1.A2.D3.B4.(1)蜀地的百姓长期困顿,希望陛下颁诏对他们安抚劝谕,事情安定后应当宽限他们的租赋,这样,蜀地就可以安定了。(2)有人请求皇上暂且换上淡黄袍在御殿接受国书,周必大执意不认可,于是皇上穿素色丧服,在帷幄中延请接见金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划线句的翻译是:孝宗举出唐太宗与魏征问对之例,询问他在位时久,而功绩未成,治政的好坏,自己苦于不能发觉,命令周必大等人尽言对错。“问对”,是一问一答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BC;“功”是“未有成”的主语,“治”的宾语为“效”,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C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太师、太保不属于三孤,“为一品官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