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楚雄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楚雄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楚雄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楚雄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雄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甲图的实验装置测量1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ppmCO2/min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有丝分裂时,应尽量在一个视野中找全分裂各时期的细胞B.制备细胞膜时,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水中的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破裂C.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黑藻叶肉细胞呈单层分布,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三倍体西瓜不结籽的性状可以遗传,但它不是一个新物种②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③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⑤多倍体的形成可因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4.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下列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5.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6.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为1.35~1.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C.多余HCO3–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7.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光照,结果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光照时间(s)放射性物质分布12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22012种磷酸化糖类360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反应最初形成的主要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B.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3-磷酸甘油酸可直接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D.实验结果说明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物是糖类和氨基酸、有机酸等8.(10分)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包括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可以使小鼠死亡C.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可遗传变异,本质为产生新的基因组合D.注射加热后的S型菌不能使小鼠死亡的原因是DNA经加热后失活二、非选择题9.(10分)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世纪初减少了近,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面积也增加到400km2。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答出两项)。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______尾/km2。(2)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是______。(3)洪湖中生活着鱼、乌龟、野鸭、益鸟等动物,它们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经过保护和治理,洪湖的物种不断增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优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还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处所,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10.(14分)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该生态系统中,一方而,鱼为水稻除草、除虫、翻松泥土,其排泄物可成为肥料:另一方而,水稻和杂草为鱼提供了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形成了稻鱼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这不仅减少了农作物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也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下图为稻鱼共生系统的部分结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l)图中的A所示生物表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取样时应注意___,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100条,第二次捕获80条,其中有标记的5条,该种群密度是____条/hm2。(4)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系统中____和___的基本原理。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11.(14分)科学家发现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人绵羊体内后,转基因绵羊的生长速率比普通绵羊提高30%,体型增大50%。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获得猪的生长激素基因,应从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提取mRNA作为模板,不能从猪其他细胞提取mRN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m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合成cDNA,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在体外大量扩增生长激素基因,该技术消耗的原料是dCTP、dATP、dGTP、dTTP,而不是4种脱氧核苷酸,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之前,需要先构建________。该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检测获得的转基因绵羊中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个体水平上,可以采用的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芦花羽毛基因(A)对非芦花羽毛基因(a)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没有)请回答:(l)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2)养鸡场为了多得母鸡多产蛋,应选择亲本表现型为_______的个体杂交,通过选择_______羽毛的雏鸡进一步养殖便可达到目的。(3)遗传学家发现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雄性的比例是____。(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胚胎不能存活)(4)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红眼基因(B)与相对应的白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与鸡的非芦花羽毛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请分析这两种性状在遗传上的相同点是:①____②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乙图表示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利用甲图的实验装置所测量的1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a~b段有光照,所对应的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反映的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b~c段无光照,所对应的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反映的呼吸速率。【详解】A、a~b段有光照,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消耗ADP产生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消耗ATP产生ADP,因此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A正确;B、分析乙图可知:前30分钟平均净光合速率是(1680-180)÷30=50ppmCO2/min,呼吸速率是(600-180)÷30=14ppmCO2/min,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14=64ppmCO2/min,B错误;C、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下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也将下降,C正确;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则光反应立即停止,不再有ATP和[H]的生成,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而短时间内CO2和五碳化合物结合的CO2固定过程仍在进行,所以叶绿体基质中C3(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分析乙图所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导致曲线各段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2、B【解析】

正常的红细胞为两面凹型,将红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形成圆涨的红细胞,直至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具有细胞壁、大液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详解】A、由于细胞大多数位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所以一个视野里难以找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在不同视野中找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A错误;B、红细胞吸水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B正确;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错误;D、叶绿体的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而高倍显微镜看到的是显微结构,故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D错误。故选B。3、B【解析】

由于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三倍体不是一个物种,①正确;多倍体植物常见,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多倍体动物,故②正确;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故③错;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由于骡子不育,且马和驴都是二倍体,因此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蜜蜂中的雄峰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因此雄峰是单倍体,故④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能形成多倍体,故⑤正确;获得单倍体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同时单倍体是高度不育,因此单倍体没有种子,故⑥错;获得多倍体植物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故⑦错,故选B。4、D【解析】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强度的刺激。2.反射弧的组成包括:(1)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来的兴奋做出分析与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结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经过突触,在突触处电信号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因此电信号发生转变,形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详解】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产生电信号,A正确;B、信号传递过程中,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D、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的过程不是反射,无效应器,D错误。故选D。5、C【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6、C【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故正常人血液中pH通常在1.35~1.45之间;通过呼吸系统把CO2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详解】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正确;C、体内多余的HCO3–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跨膜运输,故多余HCO3–通过肾脏以协助扩散方式排出体外,C错误;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D正确。故选C。7、C【解析】

根据光照时间分析,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是大量的3-磷酸甘油酸;根据表中物质,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氨基酸和有机酸。【详解】A、由表格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A正确;B、由题意可知,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CO2中的碳元素的去向,故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正确;C、根据时间先后分析,3-磷酸甘油酸要先转化成12种磷酸化糖类,然后才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C错误;D、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光合作用除了产生的有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其它有机物,D正确。故选C。8、C【解析】

1、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详解】A、实验操作包括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错误;C、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并与R型细菌的DNA进行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C正确;D、注射加热后的S型菌不能使小鼠死亡的原因是单独的DNA不能使小鼠死亡,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首先要识记体内、体外两个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二、非选择题9、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25不属于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体现的是同种生物高度的不一致,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种生物在垂査方向上的分布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还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直接【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人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等。2、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生态系统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详解】(1)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会直接导致水鸟种群密度增加。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S型增长曲线中,环境容纳量即K值。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水城面积为400km2,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则当鲢鱼的种群密度为20000×1/2÷400=25(尾/k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可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2)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同种生物高度不一致导致的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种生物在垂査方向上的分布。(3)洪湖中生活着鱼、乌龟、野鸭、益鸟等各类动物,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洪湖可以提供丰富的物产并有旅游观光等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理解群落的空间特征,了解消费者的功能,难度不大。10、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随机取样800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在各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中都必须要取样随机,尽量减少实验误杀等。【详解】(1)观察图中A的作用为将水稻、稻飞虱和鲤鱼的部分物质分解为无机物,并将分解的物质返回无机环境,因此可以推测A为分解者;(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3)标志重捕法属于估算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取样时要保证随机取样;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原理可以推测该范围内种群的密度大约为100×80÷5÷2=800条/hm2;(4)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点睛】该题的易错点为,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时根据计算公式所得的数据为种群数量,要计算种群密度还需要比上该种群所在地方的面积。11、垂体细胞生长激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在其他细胞中不表达逆转录酶PCR这些物质作用除了能为反应提供原料,还能提供能量受精卵基因表达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抗原—抗体杂交转基因羊的体重和生长速率【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为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详解】(1)生长激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在其他细胞中不表达,所以如果要获得猪的生长激素基因,应从猪的垂体细胞内提取mRNA作为模板,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cDNA,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根据ATP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