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与销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与销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与销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与销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与销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与销售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040第1章民用爆炸物品基础知识 4123361.1爆炸物品的分类与性质 4150651.1.1爆炸物品的分类 4246531.1.2爆炸物品的性质 5311281.2爆炸物品的储存与运输要求 5171371.2.1储存要求 5206431.2.2运输要求 511782第2章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 6305642.1相关法律法规 622502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742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611742.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6105252.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270742.2主要行业标准 673192.2.1《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 6264902.2.2《民用爆炸物品产品质量验收通则》 6224282.2.3《民用爆炸物品储存、运输安全规范》 6256082.3法律法规在爆炸物品生产中的应用 6314222.3.1生产许可管理 6192922.3.2安全生产责任制 73052.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304242.3.4产品质量监管 7260782.3.5环境保护与治理 7103772.3.6法律法规培训与宣传 729253第3章爆炸物品生产设施与设备 7238173.1生产设施要求 733973.1.1生产场所选址应合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的要求,远离人口密集区、公共设施及重要建筑物。 745173.1.2生产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防静电等功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7207973.1.3生产场所的建筑结构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爆功能。 7185533.1.4生产场所应设置合理的安全通道,保证通道畅通,便于人员疏散。 7113053.1.5生产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器材,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救。 788623.1.6生产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操作规程,以提醒和指导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定。 886103.2生产设备选型与使用 8267853.2.1生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具有可靠的安全功能和稳定的工艺功能。 8179013.2.2生产设备的选型应考虑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工艺流程等因素,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8235183.2.3生产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 86393.2.4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降低故障率。 8162373.2.5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设备功能、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法。 8306243.3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 8158133.3.1生产设备应设置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栏等,以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危险部位。 8112753.3.2生产设备应配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电气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爆炸等。 8144103.3.3生产设备应设置紧急停机装置,便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切断电源、气源等,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87113.3.4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隐患及时整改,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8144223.3.5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改动,确需改动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和验收。 8288083.3.6生产现场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 813696第4章爆炸物品生产技术与工艺 8300444.1常用爆炸物品生产工艺 8172004.1.1化学合成法 8175154.1.2物理混合法 919864.1.3爆炸物填充法 948864.2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9127364.2.1原料管理 945414.2.2生产设备 910274.2.3生产过程控制 9255794.2.4安全防护措施 960704.3生产技术创新与发展 9232334.3.1绿色生产技术 9111484.3.2智能制造技术 930284.3.3新型爆炸物品研发 9209174.3.4产学研合作 1028631第5章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理 1067325.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职责 10204325.1.1组织机构设立 1016155.1.2职责划分 1015520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0121435.2.1制定原则 10276915.2.2主要内容 10131045.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0287715.3.1教育培训内容 1092665.3.2教育培训形式 1181925.3.3教育培训对象 1168095.3.4教育培训评估 111456第6章爆炸物品储存与运输 1112696.1储存场所的要求 1146056.1.1储存场所的选择与规划 1194896.1.2储存设施与设备 11279716.1.3储存场所的管理与维护 12165296.2储存安全管理 12292866.2.1储存基本要求 1229036.2.2储存操作规范 12246186.3运输安全管理 12168776.3.1运输基本要求 12323486.3.2运输操作规范 1223706第7章爆炸物品销售与购买 1374677.1销售许可与资质 13183807.1.1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应依法取得《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方可从事爆炸物品销售业务。 13185287.1.2销售企业应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销售人员培训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销售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13135487.1.3销售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保证销售许可的有效性。 1354727.2销售渠道与客户管理 13283937.2.1销售企业应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保证爆炸物品的合法、合规流通。 13271557.2.2销售企业应加强对销售代理商的管理,要求代理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防止非法经营。 13143257.2.3销售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客户合法合规使用爆炸物品。 13194927.3购买程序与要求 1387747.3.1购买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具有《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销售企业购买。 138317.3.2购买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爆炸物品存储、使用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391887.3.3购买爆炸物品时,购买单位或个人需向销售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需求证明,包括用途、数量等信息。 13282117.3.4销售企业应对购买者的资质进行审核,保证购买者符合国家规定的购买条件。 13260497.3.5购买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爆炸物品运输、存储、使用的相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 1310779第8章爆炸物品使用安全 1442678.1使用单位资质要求 14256128.1.1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应依法取得相关资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爆炸物品使用的法律法规。 14120088.1.2使用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4124918.2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4121408.2.1爆炸物品的使用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254988.2.2使用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并保证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4163988.2.3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爆炸物品使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4256398.3爆炸物品使用处理 1477268.3.1使用单位应制定爆炸物品使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4176848.3.2一旦发生爆炸物品使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 14147518.3.3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爆炸物品使用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1510173第9章应急救援与处理 1591739.1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579709.1.1制定原则 15219369.1.2应急预案内容 1548899.1.3应急预案实施 15267059.2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5282259.2.1组建原则 154749.2.2队伍构成 15297649.2.3培训与演练 16320219.3调查与分析 16193049.3.1报告 16192739.3.2调查 16234349.3.3分析 16188919.3.4处理 1630188第10章安全生产监管与法律责任 162075210.1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16524810.1.1机构设置 161261410.1.2监管职责 161347310.1.3监管人员 161247910.2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171235810.2.1许可证制度 1769610.2.2安全生产标准化 172105810.2.3安全生产检查 17850410.2.4应急管理 17129010.2.5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17285310.3法律责任与追究制度 171461010.3.1法律责任 171222210.3.2追究制度 171812510.3.3法律法规宣传与培训 172331910.3.4社会监督与举报 17第1章民用爆炸物品基础知识1.1爆炸物品的分类与性质1.1.1爆炸物品的分类民用爆炸物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火药:包括硝化棉、硝化淀粉、硝化甘油等;(2)炸药:包括铵梯炸药、硝铵炸药、水胶炸药等;(3)起爆药:包括雷酸银、氮化铅、硝酸肟等;(4)火工品:包括火帽、导火索、导爆索等。1.1.2爆炸物品的性质(1)物理性质:爆炸物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对热、摩擦、冲击等外界因素敏感;(2)化学性质:爆炸物品在特定条件下,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爆炸。1.2爆炸物品的储存与运输要求1.2.1储存要求(1)专用仓库:爆炸物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仓库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2)隔离储存:不同类别、性质的爆炸物品应分库储存,防止交叉污染;(3)安全距离:仓库与周围建筑物、设施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4)通风设施:仓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降低爆炸物品挥发、泄漏等风险;(5)消防设施:仓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时能够及时扑救;(6)安全监控: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储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1.2.2运输要求(1)资质要求:从事爆炸物品运输的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运输车辆和驾驶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2)包装要求:爆炸物品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坚固、密封、防潮、防震的包装;(3)安全标识:运输车辆应悬挂明显的安全标识,提醒周围人员注意安全;(4)运输路线:应选择安全、畅通的运输路线,避免途径繁华市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5)速度限制: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道路速度限制,保证行车安全;(6)应急处理:运输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第2章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2.1相关法律法规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规范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对于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该法明确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要求。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是我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法规,明确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为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2.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责任和义务,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了爆炸物品生产的安全性。2.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规定了企业应采取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2主要行业标准2.2.1《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生产许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生产许可的内容等,为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提供了行业标准。2.2.2《民用爆炸物品产品质量验收通则》该通则规定了民用爆炸物品产品质量的验收标准,包括产品外观、物理化学功能、安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2.2.3《民用爆炸物品储存、运输安全规范》该规范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储存、运输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安全要求,包括储存条件、运输工具、装卸作业等方面的规定。2.3法律法规在爆炸物品生产中的应用2.3.1生产许可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的要求,申请并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品种、产量等要求。2.3.2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2.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生产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等,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2.3.4产品质量监管企业应按照《民用爆炸物品产品质量验收通则》的要求,对生产的爆炸物品进行质量验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3.5环境保护与治理企业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保护生态环境。2.3.6法律法规培训与宣传企业应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保证法律法规在生产过程中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第3章爆炸物品生产设施与设备3.1生产设施要求3.1.1生产场所选址应合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的要求,远离人口密集区、公共设施及重要建筑物。3.1.2生产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防静电等功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3.1.3生产场所的建筑结构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爆功能。3.1.4生产场所应设置合理的安全通道,保证通道畅通,便于人员疏散。3.1.5生产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器材,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救。3.1.6生产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操作规程,以提醒和指导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定。3.2生产设备选型与使用3.2.1生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具有可靠的安全功能和稳定的工艺功能。3.2.2生产设备的选型应考虑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工艺流程等因素,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3.2.3生产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3.2.4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降低故障率。3.2.5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设备功能、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法。3.3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3.3.1生产设备应设置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栏等,以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危险部位。3.3.2生产设备应配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电气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爆炸等。3.3.3生产设备应设置紧急停机装置,便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切断电源、气源等,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3.3.4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隐患及时整改,保证设备安全运行。3.3.5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改动,确需改动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和验收。3.3.6生产现场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第4章爆炸物品生产技术与工艺4.1常用爆炸物品生产工艺4.1.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爆炸物品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硝化、氯化、氧化等反应过程。该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但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4.1.2物理混合法物理混合法是将多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物理作用形成爆炸物品。该方法操作简单,生产安全,但产品功能相对较差。4.1.3爆炸物填充法填充法是将爆炸物与其他物质(如粘土、石蜡等)混合,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爆炸物品。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民用爆破器材,如雷管、炸药等。4.2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4.2.1原料管理严格把控原料质量,保证原料合格。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原料进行分类储存,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防止发生。4.2.2生产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消除安全隐患。4.2.3生产过程控制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加强生产现场管理,防止误操作和发生。4.2.4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等措施。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4.3生产技术创新与发展4.3.1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绿色、环保的爆炸物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如无溶剂法、水相法等。4.3.2智能制造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安全风险。4.3.3新型爆炸物品研发开展新型爆炸物品的研发,如低毒、低感度、高能效的爆炸物品,满足市场需求。4.3.4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爆炸物品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创新与发展。第5章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理5.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职责5.1.1组织机构设立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立专门负责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5.1.2职责划分(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爆炸物品的安全生产工作;(2)生产部门:负责爆炸物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保证生产安全;(3)技术部门:负责爆炸物品生产技术及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4)安全保卫部门:负责爆炸物品生产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5)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做好爆炸物品的安全生产工作。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2.1制定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2.2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2)爆炸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4)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5)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6)其他与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相关的规章制度。5.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5.3.1教育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知识;(3)爆炸物品生产操作技能;(4)案例及应急预案;(5)其他与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5.3.2教育培训形式(1)定期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2)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3)开展应急预案演练;(4)利用内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5)其他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的培训形式。5.3.3教育培训对象(1)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爆炸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毁等环节的操作人员;(3)企业其他相关人员。5.3.4教育培训评估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内容、形式、对象的全面覆盖,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持续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第6章爆炸物品储存与运输6.1储存场所的要求6.1.1储存场所的选择与规划在选择爆炸物品储存场所时,应根据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严格评估。场所应远离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等,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储存场所的规划应合理布局,保证储存区域的安全距离。6.1.2储存设施与设备储存场所应具备以下设施与设备:(1)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建筑物或储存容器;(2)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3)通风、降温、照明、排水等设施;(4)报警、监控、通信等安全监控系统;(5)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6.1.3储存场所的管理与维护储存场所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1)储存场所的使用、维护、检查等管理制度;(2)爆炸物品的入库、出库、保管等管理制度;(3)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4)对储存场所及相关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6.2储存安全管理6.2.1储存基本要求(1)爆炸物品应按照其性质、类别、等级分区储存;(2)储存场所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3)严禁将爆炸物品与氧化剂、易燃物品等混合储存;(4)储存场所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6.2.2储存操作规范(1)入库前应进行安全检查,保证爆炸物品无损坏、漏药等情况;(2)严格按照规定数量、品种、批次进行储存,禁止超量、混存;(3)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爆炸物品的完好性,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出库时,应核对品种、数量、批次,保证无误。6.3运输安全管理6.3.1运输基本要求(1)运输爆炸物品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车辆和设备;(2)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和押运员应具备相关资质,熟悉爆炸物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规程;(3)运输路线应避开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等,保证安全距离;(4)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应对突发情况。6.3.2运输操作规范(1)装车前应进行安全检查,保证爆炸物品无损坏、漏药等情况;(2)按照规定装载,严禁超载、混装;(3)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和押运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持安全车速,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危险操作;(4)遇到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第7章爆炸物品销售与购买7.1销售许可与资质7.1.1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应依法取得《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方可从事爆炸物品销售业务。7.1.2销售企业应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销售人员培训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销售过程的安全与合规。7.1.3销售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保证销售许可的有效性。7.2销售渠道与客户管理7.2.1销售企业应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保证爆炸物品的合法、合规流通。7.2.2销售企业应加强对销售代理商的管理,要求代理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防止非法经营。7.2.3销售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客户合法合规使用爆炸物品。7.3购买程序与要求7.3.1购买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具有《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的销售企业购买。7.3.2购买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爆炸物品存储、使用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7.3.3购买爆炸物品时,购买单位或个人需向销售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需求证明,包括用途、数量等信息。7.3.4销售企业应对购买者的资质进行审核,保证购买者符合国家规定的购买条件。7.3.5购买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爆炸物品运输、存储、使用的相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第8章爆炸物品使用安全8.1使用单位资质要求8.1.1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应依法取得相关资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爆炸物品使用的法律法规。8.1.2使用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a)具有与使用爆炸物品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设备;b)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c)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d)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经培训合格;e)具备应对突发的能力。8.2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8.2.1爆炸物品的使用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8.2.2使用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并保证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爆炸物品的储存、运输、装卸、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防护;b)使用场所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线设置;c)爆炸物品使用前的安全检查;d)防止静电、雷电等自然因素引发的措施;e)严格执行点火程序,保证人员安全撤离。8.2.3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爆炸物品使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8.3爆炸物品使用处理8.3.1使用单位应制定爆炸物品使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8.3.2一旦发生爆炸物品使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a)组织救援,救治伤员;b)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c)保护现场,配合调查;d)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e)对责任进行处理,防止类似再次发生。8.3.3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爆炸物品使用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9章应急救援与处理9.1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9.1.1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性和预见性原则,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9.1.2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2)危险源识别:分析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3)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小组及其职责;(4)预警与监测:建立预警体系,明确监测方法和手段;(5)应急响应: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程序和措施;(6)应急资源:列出可用的应急物资、设备、队伍和专家等资源;(7)应急演练与培训: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对应急队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