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_第1页
三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_第2页
三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_第3页
三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_第4页
三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TOC\o"1-2"\h\u6830第1章引言 4121471.1范围 4205651.2参考标准 4168451.3术语和定义 523548第2章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体系 5166052.1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 5149442.1.1检测机构与职责 5199882.1.2检测标准与方法 5266752.1.3检测流程与操作规范 5226162.2农产品认证体系 6209452.2.1认证机构与职责 6141742.2.2认证类型与标准 6168322.2.3认证流程与操作规范 678532.3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的关系 6194822.3.1检测与认证的关联性 635552.3.2检测与认证的互动性 6261892.3.3检测与认证的差异性 620464第3章农产品抽样与采样 755903.1抽样原则与程序 7269813.1.1抽样原则 7137973.1.2抽样程序 756453.2采样方法与要求 748743.2.1采样方法 7144353.2.2采样要求 7218493.3样品处理与保存 8290923.3.1样品处理 8134833.3.2样品保存 83984第4章农产品实验室检测方法 840674.1检测项目与指标 894954.1.1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 818894.1.2重金属含量:检测农产品中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 834594.1.3有害物质:检测农产品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含量。 8317544.1.4微生物指标:检测农产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 8219854.1.5营养成分:检测农产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980754.1.6添加剂:检测农产品中非法添加的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 999044.1.7污染物:检测农产品中放射性污染物、环境激素等。 9265654.2检测方法选择与验证 9225694.2.1农药残留检测: 916674.2.2重金属含量检测: 9280554.2.3有害物质检测: 9204514.2.4微生物指标检测: 9226784.2.5营养成分检测: 933634.2.6添加剂检测: 9110674.2.7污染物检测: 9262824.3检测结果分析与处理 10226304.3.1数据审核: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10101204.3.2数据修约:按照相关标准对数据进行修约,保留有效数字。 10235104.3.3结果判定:根据限量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10280954.3.4结果报告:撰写检测报告,详细记录检测结果、检测方法、限量标准等信息。 10122184.3.5异常情况处理:对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 1013845第5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10255475.1风险评估原则与方法 10264385.1.1原则 1026125.1.2方法 10245075.2风险评估程序 1143165.2.1成立评估小组 11251615.2.2收集资料 1145485.2.3危害识别与描述 11249525.2.4暴露评估 11152615.2.5风险量化 11262065.2.6风险排序 11152955.2.7风险评估报告 11304945.3风险控制与管理 1174645.3.1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11170285.3.2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11276985.3.3监测与预警 11167265.3.4沟通与培训 12115395.3.5完善法规标准 1217231第6章农产品认证流程与要求 12254616.1认证申请与受理 12196846.1.1认证申请 1270716.1.2受理 1251896.2认证审核与评定 12107556.2.1初审 1279816.2.2现场审核 12154106.2.3认证评定 12206156.3认证监督与复核 13282966.3.1监督 13276386.3.2复核 13297046.3.3认证撤销 1317166.3.4认证恢复 132620第7章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13226387.1追溯体系概述 132937.1.1基本概念 13133227.1.2构成要素 1380487.1.3重要作用 13285277.2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 14116627.2.1构建原则 14314387.2.2构建步骤 1416387.3追溯体系评价与优化 14110097.3.1评价指标 14170807.3.2优化措施 156126第8章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机构管理 15318468.1机构资质要求 15141128.1.1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机构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 15208018.1.2机构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检测与认证活动的科学、公正、准确和高效。 15235268.1.3机构应具备与其承担的检测与认证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15187028.1.4机构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检测与认证结果的准确性。 15209278.1.5机构应定期参加国内外能力验证活动,保证检测与认证能力的持续满足要求。 1584148.2机构内部管理 15109768.2.1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检测与认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15199468.2.2机构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财务、设备、样品、档案等方面的管理。 15276608.2.3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保证员工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 15237018.2.4机构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各类风险,保证检测与认证活动的合规性。 15184638.2.5机构应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证人员、设备、样品和环境的安全。 15133818.3机构能力验证与提升 16289188.3.1机构应定期参加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评估自身检测与认证能力。 16202688.3.2机构应根据能力验证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16288298.3.3机构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测与认证技术水平。 16115828.3.4机构应与国内外同行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16217408.3.5机构应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1617377第9章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人员培训 1622919.1培训内容与要求 16307509.1.1培训目的 16212249.1.2培训内容 16244119.1.3培训要求 16252109.2培训方式与组织 1689369.2.1培训方式 17314059.2.2培训组织 1712499.3培训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17234729.3.1培训效果评价 17146429.3.2持续改进 1729773第10章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质量保障 17711410.1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172454110.1.1建立质量保障组织架构 172181210.1.2制定质量保障政策和程序 17740510.1.3建立质量保障文件管理体系 171874010.1.4设定质量目标及其指标 18255010.1.5培训与教育 181820710.1.6内部审核与外部评审 182478010.2质量控制措施 182917710.2.1检测设备与方法的控制 182835310.2.2检测过程控制 181809610.2.3人员资质与培训 183033810.2.4样品管理 18636710.2.5数据管理与处理 182105010.2.6结果报告与证书发放 182534810.3质量监督与投诉处理 182445410.3.1质量监督计划制定与实施 182791910.3.2投诉处理机制建立 181951010.3.3投诉接收与初步评估 18939010.3.4投诉调查与处理 182097910.3.5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8736910.3.6投诉处理结果反馈与记录 18第1章引言1.1范围本章主要阐述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的目的、适用范围及内容。本手册旨在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检测与认证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1.2参考标准为保证本手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标准:(1)GB/T196302019《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2)GB/T274002019《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3)GB/T329382016《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能力认定准则》(4)NY/T10552018《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追溯技术规范》(5)NY/T10562018《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操作规程》1.3术语和定义为保证本手册的表述清晰、准确,以下列出与本手册相关的术语和定义:(1)农产品:指来源于农业生产,未经加工或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2)安全检测:指对农产品及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的有害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的检测。(3)认证:指依据相关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性、合规性进行评价,确认其符合规定要求的活动。(4)追溯体系:指通过标识、记录、传递农产品及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信息,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系统。(5)风险评估:指对农产品中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的过程。本章仅对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规程手册的引言部分进行概述,具体操作规程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阐述。第2章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体系2.1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2.1.1检测机构与职责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主要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检测机构组成。各级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承担农产品安全检测任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检测计划、开展检测工作、发布检测结果、提供技术支持等。2.1.2检测标准与方法农产品安全检测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用科学、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生物检测、物理检测等。2.1.3检测流程与操作规范农产品安全检测流程包括样品采集、运输、制备、检测、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环节。各环节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2农产品认证体系2.2.1认证机构与职责农产品认证体系由国家和地方认证机构组成,负责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认证。认证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认证规则、开展认证活动、颁发认证证书、实施认证监管等。2.2.2认证类型与标准农产品认证类型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认证标准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保证认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2.2.3认证流程与操作规范农产品认证流程包括申请、审核、现场检查、检测、认证决定、证书发放等环节。各环节应遵循操作规范,保证认证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3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的关系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3.1检测与认证的关联性农产品安全检测是认证的基础,认证是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和认可。检测结果表明农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认证机构据此颁发认证证书,为农产品提供质量信誉保证。2.3.2检测与认证的互动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认证活动可以推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检测水平;而检测技术的进步又为认证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2.3.3检测与认证的差异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在目的、主体、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检测侧重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认证则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检测主体为检测机构,认证主体为认证机构。检测程序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检测、数据处理等,认证程序包括申请、审核、现场检查、认证决定等。本章从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及两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操作提供理论指导。第3章农产品抽样与采样3.1抽样原则与程序3.1.1抽样原则(1)科学性原则:抽样应依据统计学原理,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2)随机性原则:抽样过程中应保证随机性,避免主观意识对抽样结果产生影响。(3)可追溯性原则:抽样过程应详细记录,保证可追溯。(4)合规性原则:抽样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3.1.2抽样程序(1)制定抽样计划:根据检测目的、检测项目、样品数量等制定抽样计划。(2)抽样方法选择:根据农产品种类、特性、检测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3)抽样工具准备: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抽样工具,保证抽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抽样实施:按照抽样计划,对农产品进行实际抽样。(5)抽样记录:详细记录抽样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抽样时间、地点、数量等。(6)样品运输:将抽取的样品安全、迅速地运输至实验室。3.2采样方法与要求3.2.1采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农产品数量较少、个体差异不大的情况。(2)分层随机抽样:适用于农产品种类繁多、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按照层次进行抽样。(3)系统随机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多阶段抽样:将总体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3.2.2采样要求(1)样品数量:保证样品数量满足检测项目的需求,同时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样品均匀性:采样过程中应保证样品的均匀性,避免局部差异影响检测结果。(3)样品代表性:样品应具有总体特征,能够反映农产品整体状况。(4)避免交叉污染:采样过程中应防止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3样品处理与保存3.3.1样品处理(1)清洁:使用清洁的工具和容器,避免样品受到污染。(2)分装:将样品分装至洁净的容器中,保证样品数量满足检测需求。(3)标记:在样品容器上清晰标记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名称、采样时间等。3.3.2样品保存(1)温度:根据农产品特性,将其保存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防止样品变质。(2)湿度:保持样品所在环境的湿度适中,避免样品受潮或脱水。(3)避光:将样品置于避光环境中,防止光照对样品产生影响。(4)密封:采用密封容器保存样品,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5)运输:按照样品要求,采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保证样品安全到达实验室。第4章农产品实验室检测方法4.1检测项目与指标农产品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与指标:4.1.1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4.1.2重金属含量:检测农产品中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4.1.3有害物质:检测农产品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含量。4.1.4微生物指标:检测农产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4.1.5营养成分:检测农产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4.1.6添加剂:检测农产品中非法添加的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4.1.7污染物:检测农产品中放射性污染物、环境激素等。4.2检测方法选择与验证根据不同检测项目与指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4.2.1农药残留检测:(1)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残留检测。(2)液相色谱法:适用于疏水性农药残留检测。(3)质谱法:适用于多残留农药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度。4.2.2重金属含量检测:(1)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检测。(2)原子荧光光谱法:适用于砷等重金属含量检测。4.2.3有害物质检测:(1)气相色谱质谱法:适用于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检测。(2)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检测。4.2.4微生物指标检测:(1)平板计数法:适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检测。(2)PCR法:适用于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4.2.5营养成分检测:(1)凯氏定氮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检测。(2)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肪含量检测。(3)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检测。4.2.6添加剂检测:(1)薄层色谱法:适用于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检测。(2)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甜味剂等添加剂检测。4.2.7污染物检测:(1)放射性检测:适用于放射性污染物检测。(2)免疫分析法:适用于环境激素等污染物检测。4.3检测结果分析与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4.3.1数据审核: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4.3.2数据修约:按照相关标准对数据进行修约,保留有效数字。4.3.3结果判定:根据限量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4.3.4结果报告:撰写检测报告,详细记录检测结果、检测方法、限量标准等信息。4.3.5异常情况处理:对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第5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5.1风险评估原则与方法5.1.1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为依据,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准确;(2)系统性原则:全面考虑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3)预防性原则:针对潜在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4)动态性原则: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评估结果;(5)透明性原则:评估过程和结果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5.1.2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采用以下方法:(1)危害识别: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现场调查等方式,识别农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2)危害描述: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其来源、性质、影响范围等;(3)暴露评估:分析消费者在正常食用农产品过程中,可能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途径和程度;(4)风险量化:采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5)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6)风险沟通:将评估结果向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5.2风险评估程序5.2.1成立评估小组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需要,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5.2.2收集资料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数据、文献和标准,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5.2.3危害识别与描述识别农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对危害因素进行详细描述。5.2.4暴露评估分析消费者在正常食用农产品过程中,可能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途径和程度。5.2.5风险量化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5.2.6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排序。5.2.7风险评估报告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评估方法、过程、结果和风险管理建议。5.3风险控制与管理5.3.1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5.3.2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将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3.3监测与预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跟踪和预警。5.3.4沟通与培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沟通与培训,提高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5.3.5完善法规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第6章农产品认证流程与要求6.1认证申请与受理6.1.1认证申请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或者其代理人(以下统称申请人)应向认证机构提交以下材料:(一)农产品认证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三)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资料;(四)其他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6.1.2受理认证机构收到认证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6.2认证审核与评定6.2.1初审认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应组织审核员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审查。6.2.2现场审核认证机构根据初审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应包括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检查。6.2.3认证评定认证机构根据初审和现场审核结果,对申请人的农产品进行评定,评定合格的,颁发认证证书。6.3认证监督与复核6.3.1监督认证机构应对获证农产品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以保证认证的有效性。6.3.2复核认证机构应定期对获证农产品进行复核,以确认其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复核周期可根据农产品种类、生产周期等因素确定。6.3.3认证撤销获证农产品在监督、复核过程中,如发觉不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应撤销其认证证书,并予以公告。6.3.4认证恢复被撤销认证证书的农产品,在申请人采取整改措施并重新符合认证要求后,可向认证机构提出恢复认证的申请。认证机构按照认证程序重新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恢复认证证书。第7章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7.1追溯体系概述农产品追溯体系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章主要从追溯体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7.1.1基本概念农产品追溯体系是指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进行记录、传递和查询,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一套系统。7.1.2构成要素农产品追溯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1)追溯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相关信息。(2)追溯载体:如条形码、二维码等,用于记录和传递追溯信息。(3)追溯技术: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关键技术。(4)追溯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等,以保证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7.1.3重要作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2)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商等主体的质量意识,提升产品质量。(3)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4)有助于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率。7.2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7.2.1构建原则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2)标准化:制定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标准。(3)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保证追溯体系操作简便、高效。(4)兼容性:与其他相关系统(如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等)实现信息共享。7.2.2构建步骤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追溯目标:根据农产品特性、市场需求等,确定追溯的具体环节和内容。(2)制定追溯标准: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方面的标准。(3)选择追溯载体:根据农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追溯载体。(4)开发追溯系统:搭建信息平台,开发追溯信息系统。(5)实施追溯:将追溯体系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7.3追溯体系评价与优化7.3.1评价指标农产品追溯体系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2)追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3)追溯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4)追溯体系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7.3.2优化措施针对追溯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高追溯体系建设的法制化水平。(2)加强追溯技术研发,提高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强化追溯体系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操作水平。(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追溯体系在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应用。(5)加强与国际追溯体系的接轨,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8章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机构管理8.1机构资质要求8.1.1农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机构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8.1.2机构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检测与认证活动的科学、公正、准确和高效。8.1.3机构应具备与其承担的检测与认证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8.1.4机构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检测与认证结果的准确性。8.1.5机构应定期参加国内外能力验证活动,保证检测与认证能力的持续满足要求。8.2机构内部管理8.2.1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检测与认证活动的顺利进行。8.2.2机构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财务、设备、样品、档案等方面的管理。8.2.3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保证员工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8.2.4机构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各类风险,保证检测与认证活动的合规性。8.2.5机构应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证人员、设备、样品和环境的安全。8.3机构能力验证与提升8.3.1机构应定期参加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评估自身检测与认证能力。8.3.2机构应根据能力验证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8.3.3机构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测与认证技术水平。8.3.4机构应与国内外同行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8.3.5机构应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