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易错警示
(1)“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它代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2)“世袭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与私有制相适应的。世袭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
趋势,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2.商朝(1)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2)管理机构: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必备知识清单破3.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1)内容体制核心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继承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4.原始民主传统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知识点2秦朝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职责三公丞相百官之长,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2)特点: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地方体制——郡县制(1)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2)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
障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知识点3两汉至明清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1.两汉(1)汉初: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任命亲信和侍从组成中朝,制衡外朝,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3)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2.隋唐——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审议封驳朝廷政令,尚书省负
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2)影响①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②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朝——二府三司制(1)内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最高行政长官,为宰相之职,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
割宰相的权力。(2)影响: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再度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4.元朝——中书省(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2)影响:宰相权力过大,相权反弹,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5.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内容: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易错警示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
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对皇权起制约作用。6.清朝——军机处(1)内容: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
事,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地位: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7.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呈现出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皇权发展趋势示意图知识点4两汉至明清时期地方制度的演变1.两汉至魏晋南北朝(1)汉朝①汉初:郡国并行制,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③汉武帝:采取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州刺史等方式加强中央集权。④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2.隋唐时期(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2)唐朝①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为
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三级制。②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
藩镇割据势力。3.宋朝: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从而形
成路、州(府)、县三级制。4.元朝:行省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5.明清时期(1)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
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2)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3)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定点1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材料
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
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
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官
员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雍正帝设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
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走马灯似的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关键能力定点破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基本策略与演变趋势基本策略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解读典例1
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
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
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这一
变化反映了
(
)A.中枢权力实现了相互制衡B.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C.国家机器逐渐衰落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
依据材料“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权,历代皇帝都在
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调整,表明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
制的变化,未体现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权力运作机制的变化,不能表明国家机器逐渐衰落,C错误;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错误。B定点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特点 材料
总的来说,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一级政区,秦汉为郡,汉末魏
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多有变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级政
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往往特别大,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势力,甚至是形成
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汉末魏
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派出机构,中央并不想将其作为一
级政区,往往在发生叛乱时,为了发挥地方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又往往变成行政区。而作为州
县一级政区的财力军力对中央政府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威胁,故变化相对不大。——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道(路)、州(府)、县三级制再到多级制的
演变过程。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路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
袭为主,变革为辅。一级行政区变化最大,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
元为行省,明清为省。郡、州、道、路等一级行政单位的级别不断下降,沦为二级或者三级
行政单位。县最稳定。3.行政区依据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元代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山川
形便),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形成文化认同;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犬牙交错),防止
地方割据,强化中央集权。4.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司削弱地方财
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典例2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实施分级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
事等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古代行政区域制度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其
演变轨迹表明
(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初期唐宋元朝明清层级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道(路)、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省、府、县三级制BA.强化君权是其主要的推力B.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C.官僚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板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庭式宝宝日托管与心理辅导服务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特种气体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生物丁醇行业风险评估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猫粮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火锅店连锁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润唇膏行业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胶管市场运行动态及发展建议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柴油清净剂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整体浴室行业运营态势及发展风险分析报告
- 4月23日幼儿园世界读书日读书绘本名人读书故事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课件
- 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 一年级美术课后辅导方案-1
-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件
- 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锻造安全生产》课件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30篇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文献的载体课件
- 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