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_第1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_第2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_第3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_第4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图解要点速记重难突破达标训练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行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②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发展状况: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2.著名企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荣氏兄弟——荣宗敬和荣德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孚(运输大王,民生轮船公司);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3.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比较落后。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劝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一、一战期间成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其外因。这二者构成从1914年到1918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但“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日本和美国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战胜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便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样中国刚刚有了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了停滞状态。二、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近代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总体来说,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一、选择题1.华为用5G技术使中国民族企业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历史上,我国民族工业起步于(

)

A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BA.林则徐

B.张謇

C.卢作孚

D.侯德榜3.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

A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4.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资本(万元)日产量(万袋)1911年10约6004.31919年120约4

50018.8B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5.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C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6.《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DA.洋布完全淘汰了土布B.洋布完全占领了中国的棉布市场C.中国人崇洋媚外D.洋布的输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7.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多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B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民族工业的发展C.新式教育的出现

D.社会生活的变化8.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BA.总体发展比较落后B.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C.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D.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9.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这些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DA.崇洋媚外的趋向

B.民主共和深入民心C.政府的思想控制

D.自由平等的新风尚10.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C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办企业创办情况表时期企业数(个)资金额(万元)1863—1894年1196801895—1898年741

432(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中?[答案]

洋务运动。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因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2)结合材料二,说说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