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目录一、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 1.11送给老师的花 1.22拼贴人物 1.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二、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 2.13我们来画树 2.24写生身边的风景 2.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三、第三单元有韵味的水墨画 3.15用水墨来画树 3.26汉字变成画 3.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四、第四单元走进名作 4.17强烈的色彩 4.28类似色的风景 4.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五、第五单元泥板塑形象 5.19学做画像砖 5.210泥板塑人物 5.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六、第六单元感受民间艺术 6.111我们的吉祥物 6.212套色剪纸 6.313威武的门神 6.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七、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 7.114写生小瓶罐 7.215装饰小瓶罐 7.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八、第八单元我和电脑交朋 8.116“剪影”小动物 8.2本单元复习与测试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1送给老师的花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1送给老师的花教材分析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1送给老师的花》以动手实践为核心,引导学生运用剪、贴等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本节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送给老师的花,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创作过程,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方法,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核心素养目标1.美术欣赏与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欣赏不同风格的花卉作品,提高对美的认识。

2.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独特的花卉形象。

3.美术表达与交流:通过制作和展示作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与他人的艺术交流和审美分享。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掌握剪、贴等基本制作技巧。

2.创作出有创意和美观的花卉作品。

难点:

1.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

2.材料选择与搭配的技巧。

解决办法:

1.通过示范和分步骤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剪、贴技巧,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卉布局,学习空间分布原则,并在创作中进行实践。

3.提供多种材料供学生选择,教授基本的色彩和材质搭配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4.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每人一本《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

2.辅助材料:收集各种花卉的图片,制作PPT展示不同风格的花卉作品。

3.实验器材:剪刀、胶水、彩纸、贴纸等创作材料。

4.教室布置:划分创作区,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布置展示区以便学生展示作品。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贴画艺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贴画艺术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贴画艺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贴画艺术的魅力。

简短介绍贴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贴画艺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贴画艺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贴画艺术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贴画艺术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示例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3.贴画艺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贴画艺术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贴画艺术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贴画艺术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贴画艺术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贴画艺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贴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制作前的准备工作(10分钟)

目标:确保学生了解制作贴画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过程:

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包括设计草图、选择材料、剪裁和粘贴。

演示安全使用剪刀和胶水的正确方法,强调安全重要性。

7.学生动手实践(30分钟)

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过程:

学生根据之前的设计草图,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剪裁和粘贴。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学生在实践中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个人风格。

8.作品展示与自我评价(10分钟)

目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过程: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

每个学生简要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灵感和制作过程。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中的成功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9.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贴画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贴画艺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等。

强调贴画艺术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贴画艺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贴画艺术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知识点梳理1.贴画艺术的基本概念

-贴画的定义:使用剪、贴等手法,将不同材质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平面艺术作品。

-贴画的特点:材料多样、表现力强、操作简单、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2.贴画艺术的组成部分

-设计草图:创作前的构思和规划,确定作品的构图、色彩和内容。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草图,选择适合的纸张、布料、塑料等材料。

-剪裁技巧:学会使用剪刀,将材料剪裁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粘贴技巧:学会使用胶水,将剪裁好的材料粘贴到画纸上,形成完整的作品。

3.贴画艺术的基本原理

-对比与调和: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的对比和调和,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空间布局:合理分布画面中的元素,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空间关系。

-节奏与韵律:通过重复、对称等手法,形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作品。

4.贴画艺术案例分析

-经典案例:介绍一些著名的贴画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米罗、马蒂斯等。

-创新案例:展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贴画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贴画艺术的兴趣和思考。

5.贴画艺术的实际应用

-生活装饰:将贴画艺术应用于家居、办公室等场所,提升空间美感。

-服饰设计:将贴画艺术融入服饰设计,创造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公共艺术:将贴画艺术应用于公共空间,传递艺术和文化的力量。

6.贴画艺术的教学方法

-激发创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7.贴画艺术的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剪刀:学会正确使用剪刀,避免割伤手指。

-使用胶水:注意胶水的使用量,避免污染衣物和桌面。

-保持整洁:制作过程中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贴画艺术的作品评价

-技术水平:评价学生在剪、贴等技巧上的掌握程度。

-创意表达:评价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创意和想象力。

-审美水平:评价学生对色彩、形状、布局等要素的把握能力。

9.贴画艺术的学习建议

-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贴画艺术作品,吸收优秀的创作元素。

-多实践:动手制作贴画作品,提升自己的制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多交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贴画艺术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10.贴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贴画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绘画、雕塑等。

-数字化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贴画艺术作品。

-社会参与:贴画艺术走向社会,成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提升社会审美水平。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幅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贴画作品,要求作品中包含至少三种不同的材料,并在作品完成后写一段关于创作灵感和过程的简短描述。

2.观察生活中的贴画艺术应用,拍摄一张你认为有创意的贴画艺术照片,并写一篇短文,分析其吸引你的地方以及你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3.创作一个以“四季变化”为主题的贴画系列,每个季节一幅,要求在色彩和元素上体现季节特点。

题型一:创作描述

题目:请描述你的贴画作品《我的梦想》的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答案示例:我的贴画作品《我的梦想》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世界。我使用了金属光泽的纸来代表科技感,用绿色植物代表自然。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想象,我希望科技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题型二:分析评论

题目:分析你所拍摄的贴画艺术照片,并说明其吸引你的地方以及你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案示例:照片中的贴画艺术作品是一幅墙绘,使用了多种颜色的纸张和布料,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动物形象。吸引我的是其色彩的搭配和形象的生动性。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在细节处理上,比如动物的眼睛可以加入更多的色彩和光泽,使其看起来更加生动。

题型三:主题创作

题目:以“春天的花朵”为主题,创作一幅贴画作品。

答案示例:我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花朵盛开的场景。我使用了粉色和白色的纸张来制作花瓣,绿色纸张制作叶子。在布局上,我让花朵分布在画面的各个角落,营造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题型四:创意表达

题目:设计一个贴画作品,表达你对“友谊”的理解。

答案示例:我设计的贴画作品《友谊的桥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贴出两个人手牵手站在桥上,桥下是流淌的河水。这个作品表达了友谊就像是连接两个人的桥梁,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能携手同行。

题型五:文化融合

题目:结合中国传统元素,创作一幅贴画作品。

答案示例:我的作品《龙舞新春》使用了传统的红色和金色纸张,创作了一条生动的龙在云中舞动的场景。龙是中国传统的象征,结合春节的元素,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教学反思与总结这节课我们从贴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入手,让学生了解了贴画艺术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现在我来反思一下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

首先,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片段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学生们对贴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介绍基本概念时,我觉得自己的讲解可能过于理论化,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案例,导致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下次我会尝试结合更多的实例来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贴画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参与到了案例分析环节,这个环节让学生们有机会深入探讨贴画艺术的特点和意义。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缺乏深度,可能是因为他们之前对贴画艺术的了解不多。未来我会提前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小组在讨论时缺乏组织,讨论内容较为发散。我应该在小组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框架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讨论。

在学生动手实践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充满创意的作品,这让我非常欣慰。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于剪裁和粘贴技巧掌握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示范和指导时可能没有做到位。下次我会更加注重这一方面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巧。

关于教学效果,我认为学生们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收获。他们不仅了解了贴画艺术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们对贴画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也有所增加。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学生的讨论过于热闹,影响了课堂的秩序。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总体良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生较为沉默,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们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但部分学生在剪裁和粘贴技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们的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内容丰富,创意独特,体现了他们对贴画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此外,部分小组的讨论内容较为发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出更明确的讨论框架和问题引导。

3.随堂测试:随堂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贴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4.作品评价:学生们创作的贴画作品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和创造力。在作品评价环节,学生们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但在评价他人作品时,部分学生缺乏自信,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但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确保课堂秩序的维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同时加强对学生剪裁和粘贴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板书设计1.贴画艺术概述

①贴画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②贴画艺术的组成部分

③贴画艺术的基本原理

2.贴画艺术案例分析

①经典贴画艺术作品

②创新贴画艺术作品

③贴画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贴画艺术制作步骤

①设计草图

②材料选择

③剪裁和粘贴技巧

4.贴画艺术评价标准

①技术水平

②创意表达

③审美水平

5.贴画艺术发展前景

①跨界融合

②数字化发展

③社会参与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2拼贴人物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2拼贴人物教学内容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2拼贴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章节:第一单元第二节《拼贴人物》。

2.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拼贴作品,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如彩纸、布料、树叶等)进行拼贴创作。

3.学习人物拼贴的基本技巧,包括剪、贴、组合等。

4.掌握人物比例和结构,培养空间感和创造力。

5.创作具有个性特色的人物拼贴作品。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素材,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鼓励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完成具有个性化的人物拼贴作品。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拼贴技巧,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完整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创作经验,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基础的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工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剪贴活动。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基础的绘画和构图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手工制作和创意活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色彩搭配上更有优势,有的学生在构图上更为突出。

-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探索,有的则更倾向于小组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人物比例和结构上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比例关系。

-学生在材料选择和拼贴技巧上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以确保作品的整体效果。

-部分学生可能在创意表达上缺乏自信,需要鼓励和支持,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和准备与人物拼贴相关的图片、艺术家作品图片、拼贴技巧视频等,以供课堂展示和参考。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美术用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拼贴创作。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创作区,每组学生配备一张工作台,以及必要的废物回收箱,以保持创作环境的整洁。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贴人物作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剪贴技巧和美术构图知识,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与剪贴相关的技巧?在之前的绘画中,我们是如何安排画面构图的?”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题——拼贴人物,包括人物比例、结构以及拼贴的基本技巧。

-举例说明:展示教材中的拼贴人物作品,解释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如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尝试讨论并创作一个简单的人物拼贴草图,然后分享给全班。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草图,开始独立创作自己的拼贴人物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剪贴、构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4.作品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欣赏和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创意、技巧和作品的整体效果,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拼贴创作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在创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6.课后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创作一个更为复杂的拼贴人物作品,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分享。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人物拼贴的基本技巧,包括剪、贴、组合等,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基本的拼贴人物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构图知识和色彩搭配技巧,使作品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3.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作品展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4.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素材,提高了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能够发现和创造美。

5.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了分享创作经验,提高了沟通与协作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针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并改进作品中的不足之处。

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耐心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完成创作任务。

8.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独立创作的能力。

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10.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资源,如艺术家拼贴作品的视频和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入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创作前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同时也能够从同伴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帮助,增强课堂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合作的概念理解不够,或者是在小组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2.在教学方法上,我在课堂上的指导可能过于细致,导致学生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评价标准可能过于单一,未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差异。

(三)改进措施

1.针对小组合作的问题,我将在未来的课程中设计更多的小组互动活动,并在活动前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为了减少学生的依赖性,我将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同时适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3.在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关注作品的技术层面,也关注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色和创造力。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内容逻辑关系①教学内容逻辑:

-重点知识点:人物拼贴技巧、材料选择、构图知识。

-重点词:剪贴、拼贴、比例、结构、色彩搭配。

-重点句:通过拼贴技巧创作出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比例和结构,使作品更和谐。

②教学过程逻辑:

-重点知识点:导入、新课呈现、巩固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与反思、课后作业布置。

-重点词:激发兴趣、讲解新知、互动探究、动手实践、展示评价、总结反思。

-重点句: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拼贴人物的兴趣;通过互动探究加深对拼贴技巧的理解;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③教学目标逻辑:

-重点知识点:掌握拼贴人物创作技巧、提升美术审美素养、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

-重点词:掌握、提升、培养、合作、创新。

-重点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拼贴人物技巧;提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拼贴艺术的历史和发展、著名拼贴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介绍,以及拼贴技巧的专项书籍。

-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观看拼贴艺术创作教程视频,特别是那些展示艺术家创作过程和思考方式的视频,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和观看视频,深入了解拼贴艺术的多样性和创作方法。

-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视频中的艺术家,使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自己的拼贴作品,探索材料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关联。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以及在必要时提供技术指导。

-学生在完成拓展活动后,可以撰写简短的学习报告或创作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创作感悟。

-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通过同伴交流,相互学习和启发,进一步拓宽艺术视野。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贴出来的画2拼贴人物》,通过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拼贴作品,同学们掌握了人物拼贴的基本技巧,包括剪、贴、组合等,并且尝试了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下面我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并进行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我们回顾了人物拼贴的基本步骤,包括设计草图、选择材料、剪裁、拼贴和修饰。

2.强调了人物比例和结构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创作时注意到了这些要素,使得作品更加和谐。

3.我们讨论了色彩搭配的技巧,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色彩来突出主题和氛围。

4.在小组合作环节,同学们展示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相互学习和帮助,共同完成了创作。

当堂检测:

1.请每位同学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创作拼贴人物作品时的思路和过程。

2.展示你的作品,并解释你是如何处理人物比例和结构的。

3.选择一位同学的作品,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将提供一张未完成的人物拼贴作品,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完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

检测目的:

-通过自我描述,检查学生对拼贴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作品展示和同伴评价,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完善未完成作品,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检测评价: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自我描述、作品展示和同伴评价,以及完善未完成作品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将关注学生的创意、技巧运用、审美表达和合作能力,旨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第一单元贴出来的画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本单元中的贴画作品,提高对色彩、形状、构图等美术元素的理解和欣赏。

2.增强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贴画作品。

3.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与测试,提升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能够识别基本的色彩和形状,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能够进行基础的贴画创作。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审美观念正在逐步形成,需要通过课程培养其独立审美和批判性思维。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问题,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学习成效。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直观和趣味性,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给予充分考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美术材料(如贴纸、剪刀、胶水等)

-软件资源:美术设计软件(可选,用于展示和创作参考)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库、电子版教材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互动讨论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展示一系列精美的贴画作品,包括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贴画艺术的魅力。

-提出问题: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贴画作品的感受,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贴画作品美在哪里?你们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激发兴趣:告诉学生今天将进行本单元的复习与测试,通过活动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回顾知识点:简要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贴画技巧、色彩搭配、构图知识等。

-示范讲解:展示如何将贴画作品转化为一张完整的画面,强调构图、色彩和形状的搭配,讲解贴画的步骤和技巧。

-用时分配:每个知识点讲解5分钟,示范讲解5分钟。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创作一幅贴画作品。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展示作品: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出指导性意见。

4.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贴画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贴画作品的创意、技巧等方面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5.课堂总结(用时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贴画技巧、色彩搭配和构图知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贴画艺术,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创作一幅个人贴画作品。

6.教学创新点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贴画作品,增加视觉效果。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贴画艺术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7.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观念。

-鼓励学生创作个人作品,提升其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8.教学双边互动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指导性意见。

-在课堂提问和互动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贴画艺术欣赏》:介绍贴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贴画艺术家的作品欣赏。

-《贴画创作技巧》:详细讲解贴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色彩搭配、构图、材质选择等。

-《生活中的贴画》: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贴画应用,如装饰画、手工艺品、空间布置等。

-《贴画艺术与文化》:探讨贴画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生活中的贴画元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的贴画作品,分析其色彩、构图、主题等方面的特点。

-创作个人贴画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个人贴画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审美观念。

-收集贴画素材:让学生收集各种贴画素材,如图片、剪纸、布料等,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

-参与贴画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贴画艺术活动,如比赛、展览等,与其他艺术家交流学习。

-深入研究贴画艺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贴画艺术的理论知识,了解贴画艺术的历史、流派、技法等。

-探索贴画艺术的商业价值:让学生思考贴画艺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等。

-分析贴画艺术的社会影响:探讨贴画艺术在文化传播、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创新贴画艺术形式:鼓励学生尝试将贴画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雕塑等,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举办贴画艺术讲座:邀请贴画艺术家或教师举办讲座,分享贴画艺术的经验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贴画艺术工作坊:组织学生参加贴画艺术工作坊,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贴画技艺。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今天的课程结束后,我感到学生们在贴画艺术的学习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进步,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设计了以下反思活动,以便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并找出需要改进之处。

1.设计反思活动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兴趣和参与感的反馈。

-作品评价:分析学生创作的贴画作品,评估他们在技巧、创意和审美方面的表现,以及与课程目标的契合度。

-教学视频回放:回放课堂教学视频,观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

2.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调整: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示范讲解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未来,我将尝试分步骤讲解,并增加一对一辅导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学生参与度提升:尽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较为被动。我计划在未来的课堂上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比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创新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打算引入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比如利用数字贴画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尝试创作,或者引入更多的跨学科元素,如音乐、文学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反馈,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贴画的某些方面特别感兴趣,比如色彩搭配或者构图技巧。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教学评估: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计划引入更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循环: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八、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贴画艺术的定义

-贴画的步骤和技巧

-贴画中的色彩搭配与构图原则

②关键词

-贴画

-色彩

-构图

-创意

-审美

③重点句子

-“贴画艺术是一种将不同材质的图形组合成完整画面的艺术形式。”

-“在贴画创作中,色彩搭配和构图是表达美感和创意的关键。”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3我们来画树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3我们来画树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学习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树木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美术表现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课本,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美术素养,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自然美,提高美术技能。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1)审美感知:通过观察不同树木的形态、纹理和色彩,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创造灵感;2)艺术表现: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对树木的个性化理解,增强艺术表现力;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树木画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美术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观察并掌握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包括树干、树枝、树叶的形态和纹理。

②学习并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的树木画作。

③理解和表达树木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变化。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树木的细节,如树叶的形状、颜色变化、树皮的纹理等,培养学生深度观察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关系,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③帮助学生克服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如树木比例的把握、画面构图的平衡等,确保作品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度。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画纸

-铅笔

-橡皮

-水彩颜料

-画笔

2.软件资源

-投影仪

-计算机软件(如绘图软件)

3.课程平台

-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4.信息化资源

-网络图片素材

-视频教程

5.教学手段

-实物观察

-分组讨论

-示范教学

-互动问答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树木在不同季节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树木的美。

-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树木在不同季节有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描绘身边的景色,特别是我们来画树。”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展示课本中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组成部分(树干、树枝、树叶)。

-讲解树木的绘画步骤,包括构图、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示范绘画: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画一棵树,边示范边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画,教师在旁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树木画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个别化的建议和帮助。

4.课堂提问与讨论(用时5分钟)

-教师提问:大家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总结并强调绘画技巧和观察力的重要性。

5.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包含不同树木的风景画。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作品的创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树木绘画的关键技巧。

-学生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方向。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树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树木的美。

7.课堂结束(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技巧,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树木。

-教师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身边的每一棵树。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树木画法解析》、《自然风景绘画技巧》

-视频资源:国内外树木绘画教程视频,如YouTube上的艺术频道

-实物素材:收集不同树木的叶子、枝条等实物,用于课堂展示和观察

-美术展览:参观当地美术馆或画廊中与自然风景相关的展览

-互动活动: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描绘自然中的树木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树木绘画相关的书籍,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增强美术理论知识。

-观看视频:建议学生观看专业的绘画教程视频,学习专业画家是如何描绘树木的,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

-实物观察:利用收集到的实物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树木的细节,如叶脉的形状、树皮的纹理等,将这些观察应用到绘画实践中。

-参观美术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尤其是自然风景主题的展览,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户外写生:安排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直接面对自然景物进行描绘,增强观察力和现场创作能力。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绘画经验,分享学习心得,通过合作完成更加复杂的树木风景画。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的表现手法,如抽象画、拼贴画等,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持续观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观察树木的变化,记录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树木的形态和色彩变化,培养长期的观察习惯和审美情趣。七、课后作业

1.绘画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以树木为主题的画作。要求作品中至少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树木,并表现出它们在不同季节或时间段的特点。

2.观察日记:选择一颗你感兴趣的树木,连续一周观察它的变化,记录下它的形态、颜色、周围环境等信息,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题型一:描绘树木细节

作业要求:绘制一棵树木的细节部分,如树叶、树枝或树皮,并标注出你所使用的绘画技巧。

示例答案:我选择描绘了一片树叶的细节,运用了点画法来表现树叶的纹理,使用了绿色和黄色的渐变来表现光线的照射。

题型二:树木四季变化

作业要求:绘制一棵树木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变化。

示例答案:春天,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夏天,树叶茂盛,形成了一片浓密的树荫;秋天,树叶变黄,逐渐飘落;冬天,树枝光秃秃的,挂满了白雪。

题型三:树木与环境的互动

作业要求:创作一幅画作,展示树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如风吹动树叶、雨滴落在树枝上等。

示例答案:在我的画中,一阵风吹过,树叶随风摇曳,树枝轻轻弯曲,仿佛在舞蹈。地面上散落着几片树叶,映衬出秋天的气息。

题型四:树木的象征意义

作业要求:选择一种树木,描述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在画作中体现出来。

示例答案:我选择了松树,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长寿。在我的画中,松树挺拔而繁茂,展现出其坚强的生命力。

题型五:树木的创意描绘

作业要求:用非传统的方式描绘一棵树木,如抽象画、拼贴画等。

示例答案:我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拼贴出了一棵抽象的树,树干和树枝由不同颜色的纸条构成,树叶则用彩色的圆形纸张表示,整幅画作呈现出一种现代艺术的美感。八、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树木绘画知识和技巧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树木的质感,或者如何构图来展现树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观察: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注意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技巧,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

-测试: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让学生快速绘制一棵树,以评估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堂评价示例: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如何使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树干的质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很好,你提到了使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树干的粗糙和光滑,这样的方法很有效。”

-观察环节:教师观察到学生在绘画时使用了正确的构图技巧,及时给予鼓励:“你画的树木构图很均衡,画面看起来很稳定。”

-测试环节:教师通过小测验了解到学生对树木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则提供个别化的辅导。

2.作业评价

-批改: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注意观察学生在绘画技巧、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作业中。

-点评:在作业批改后,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课堂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馈:教师应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指出具体的改进方向。

作业评价示例:

-批改环节:教师发现一位学生在作业中巧妙地使用了光影效果来表现树木的立体感,教师在作业批改时特别标注了这一点,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点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几位学生的作业,并指出:“这位同学在描绘树叶时使用了丰富的绿色调,让画面看起来非常生动。大家在绘画时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绿色来表现树叶的层次感。”

-反馈环节:教师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并说:“你的作品非常有创意,我很喜欢你在树干上添加的那些小细节。如果你能在构图上再多加注意一些,你的作品会更加完美。继续加油!”通过这样的评价,教师不仅鼓励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努力,也提供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4写生身边的风景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思路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结合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自然风景出发,进行现场写生。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其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身边风景的细节特征。

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感知并表达自然风景的美感。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准确表现写生对象。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在写生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掌握基本的写生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元素的应用。

②学会观察和分析自然风景中的光线、色彩和形态,能够准确表达观察到的景物特征。

2.教学难点

①正确处理画面中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感,使作品具有立体感和深度。

②在保持景物真实性的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写生作品。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

-绘画纸张

-水彩颜料、画笔

-橡皮擦、铅笔

-投影仪、电脑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美术教学互动平台

3.信息化资源

-写生技巧教学视频

-美术作品图片库

-自然风景摄影作品

4.教学手段

-现场写生示范

-小组讨论与分享

-个别辅导与指导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这些风景的感受。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风景最美?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描绘身边的风景,发现美的存在。”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写生的概念和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方法、构图原则、色彩运用等。

-教师现场示范写生一幅简单的风景画,边示范边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供个性化建议。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身边的风景进行写生练习。

-学生在组内讨论如何表现风景的特点,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学生完成写生作品后,小组内互相评价,教师选取几幅作品进行点评。

4.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用时5分钟)

-教师提问:“在写生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5.创新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提出挑战:“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或技巧来表现同一个风景,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尝试,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教师组织全班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6.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写生的要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反馈。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用今天学到的技巧进行写生。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通过示范、练习、讨论和分享等环节,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掌握写生的基本技巧。同时,创新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效果1.学生能够掌握观察自然风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光线、色彩、形态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生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准确表现观察到的景物特征,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的写生作品。

3.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能够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4.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创作。

5.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反复实践,加深了对写生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完整的写生作品。

6.学生在创新环节中,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或技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了美术创作的可能性。

7.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提高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8.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9.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评价能力。

10.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审美情趣,提高了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创新环节,我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创作思路,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小组分工不明确。

2.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依赖示范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关注了学生的作品成果,而忽略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

(三)改进措施

1.针对小组讨论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将在下次课前准备更加吸引学生的讨论主题,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为了减少对示范教学的依赖,我计划增加更多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比如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创作,然后再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不仅仅看成果,还要观察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努力和创新点,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设计①写生基本技巧

-观察方法

-构图原则

-色彩运用

②写生注意事项

-光线与影子的处理

-远近关系的表达

-细节特征的描绘

③写生情感表达

-个人感受的融入

-创作情感的传达

-美学价值的体现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章节: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

2.复习内容:

-观察和分析身边的景色,掌握描绘景色的基本方法;

-复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冷暖、明暗、对比等;

-复习描绘景物的线条、形状和构图技巧;

-复习如何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测试内容:

-创作一幅描绘身边景色的作品,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分析并评价同学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答题部分,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景色的描绘,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2.美术表现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所学的描绘技巧,发展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激发创新思维。

3.美术实践与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的熟练度。

4.美术文化与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美术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基础的色彩知识、线条运用和简单构图,能够识别基本的冷暖色彩,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并对描绘自然景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美术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动手操作,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在能力上,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但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的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喜欢互动和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描绘复杂景物时遇到困难,如难以把握透视关系、色彩搭配不够和谐、构图不够平衡等。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美术创作缺乏自信,需要鼓励和指导来克服创作中的焦虑和挫折感。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相关的风景图片、艺术作品图片,以及描绘景色的视频片段,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3.实验器材: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确保每位学生能够进行创作实践。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创作区,提供充足的光线和绘画空间,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创作。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描绘景色的基本技巧和色彩的运用,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你能找到身边的景色中哪些色彩和形状?”“如何通过线条表现景物的远近?”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反馈的预习笔记和在线提问,监控学生的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资料,理解描绘景色的基本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等知识点,结合实际例子。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实地观察,描绘校园景色,讨论如何表现。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实地观察和小组讨论,实践描绘技巧。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掌握描绘技巧,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创作一幅描绘家乡景色的画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供学生参考。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描绘家乡景色的画作。

拓展学习:学生观看拓展资源,吸收更多描绘技巧。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作用与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描绘身边的景色,以下是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源:

(1)艺术作品欣赏:介绍一些著名画家的风景画作,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表现手法。

(2)摄影作品欣赏: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摄影师如何通过镜头捕捉自然之美。

(3)中外风景画发展史:简要介绍风景画的发展历程,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让学生了解风景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4)色彩理论:深入探讨色彩的基本原理,如冷暖、明暗、对比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描绘景色中的作用。

(5)描绘技巧:介绍一些描绘景色的技巧,如透视、光影处理、线条运用等,帮助学生提高绘画表现力。

2.拓展建议

(1)参观美术馆、画廊: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参观美术馆、画廊,欣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素养。

(2)户外写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描绘自然景色的乐趣,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3)摄影实践:鼓励学生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身边的风景,通过摄影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构图能力。

(4)创作主题画作:以“我眼中的美丽景色”为主题,让学生创作一幅描绘身边景色的画作,提高绘画技巧。

(5)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描绘景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6)研究艺术家生平: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风景画家,了解其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加深对风景画的理解。

(7)制作美术作品集: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描绘景色过程中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制作成一本美术作品集,激发创作热情。

(8)参加美术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如校园美术大赛、市级美术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七、板书设计

①描绘景色基本方法

-色彩运用:冷暖色彩、明暗对比

-线条运用:直线、曲线、点线结合

-构图技巧:平衡、对称、层次分明

②景物描绘重点知识点

-透视关系:近大远小、消失点

-光影处理:光源方向、阴影效果

-细节描绘:植物、建筑、人物

③描绘景色创作流程

-观察景物:选取描绘对象,分析色彩、形状、结构

-构思画面:确定构图,安排画面元素

-绘制草图:初步勾勒画面,调整比例关系

-上色渲染:运用色彩,丰富画面效果

-完成作品:细节调整,整体润色八、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艺术的故事》(E.H.贡布里希著),特别是关于风景画的历史和发展章节,让学生了解风景画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演变。

-视频资源:《色彩的世界》,一部介绍色彩理论及其在艺术中应用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自然与艺术——风景画的魅力》,这本书收录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让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视频资源:《绘画技巧——风景画篇》,一系列教学视频,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来描绘自然风景。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推荐的书籍,深入了解风景画的历史和理论,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观看视频资源,学习专业的绘画技巧,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这些技巧。

-学生可以尝试模仿教材中的作品,创作一幅自己的风景画,注意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知识。

-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草图、上色等步骤,并在下一次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画家,研究其作品风格和创作方法,撰写一篇简短的研究报告,分享在课堂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户外写生活动,观察自然风景,收集素材,将实地观察与课堂所学相结合,创作出更加生动的作品。第三单元有韵味的水墨画5用水墨来画树一、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第三单元有韵味的水墨画5用水墨来画树

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来表现树木的形态与韵味。具体内容包括:

1.观察和分析树木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2.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勾勒、泼墨、渲染等。

3.练习运用水墨画技法绘制不同种类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4.探讨水墨画的表现力,如何通过水墨画表现树木的韵味。

5.评析同学们的水墨画作品,交流学习心得。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对树木形态的观察与描绘,提高对水墨画艺术特色及美的鉴赏力。

2.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水墨画技法的实践,增强对传统绘画媒介的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意实践,鼓励在绘画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创作,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水墨画有初步的认识,但尚未系统学习过水墨画的技法。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简单的描绘,但需要引导以提升对细节的表现和技法的掌握。素质方面,学生对美术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愿意尝试各种绘画材料和技巧,但专注力和耐心有待提高。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存在粗心大意、耐心不足等问题,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到水墨画创作的细节处理和持久练习。同时,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往往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持之以恒的练习,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设计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互动和示范来引导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效果。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不同树木的水墨画作品图片,制作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宣纸、水墨画颜料、毛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绘画区和展示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水墨画创作和交流。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墨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后,我会简要介绍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水墨来画树。”

2.观察和分析

-我会拿出一些真实的树木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树木的形态、结构,并提问:“请大家说说,树木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并强调树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等,并解释它们在水墨画中的表现方式。

3.技法讲解与示范

-我会详细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包括勾勒、泼墨、渲染等,并现场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法来画树。

-在示范过程中,我会边操作边讲解,如:“首先,我们用勾勒技法画出树干,注意线条要流畅有力;然后,用泼墨技法画出树枝,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最后,用渲染技法画出树叶,注意颜色的过渡。”

4.学生实践

-我会给学生分发宣纸、水墨画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并指导他们按照示范的步骤开始绘制树木。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辅导,如:“你的树干线条很流畅,但要注意树枝的穿插关系;你的墨色掌握得不错,但可以尝试更多层次的渲染效果。”

-我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5.作品展示与评析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作品展示,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评析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他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我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拓展与延伸

-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水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齐白石、李可染等,让学生了解水墨画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

-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创作更大胆、更有创意的水墨画作品,并分享到班级群或社交媒体上,与同学们交流学习。

7.结束语

-我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墨画的特点和技法,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回家后尝试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下周一带回,我们进行展示和交流。”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墨画历史与发展: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如唐宋时期的山水画、明清时期的人物画等。

-水墨画名家名作:介绍水墨画领域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

-水墨画技法拓展:介绍更多水墨画技法,如泼墨、泼彩、积墨等,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这些技法。

-水墨画与其他画种的比较:介绍水墨画与油画、水彩画等其他画种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画种的特点。

2.拓展建议

-观看水墨画教学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一些水墨画教学视频,学习更多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参观水墨画展览: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水墨画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创作水墨画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创作不同主题的水墨画作品,如山水、人物、花鸟等,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阅读水墨画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水墨画相关的书籍,如《中国水墨画技法》、《水墨画教程》等,了解更多水墨画的理论知识。

-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水墨画作品和学习心得,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拓展绘画工具: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宣纸、水墨画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探索各种工具的绘画效果。

-拓展绘画题材:除了画树,还可以尝试绘制其他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拓宽自己的绘画领域。七、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回家后创作一幅以“家乡的树”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出树木的韵味和水墨画的特点。

2.观察你身边的树木,选择一种树木,用文字描述它的外形特征,包括树干、树枝、树叶的特点,并尝试用水墨画技法表现出来。

题型一:创作分析

题目:请你分析以下两位同学的水墨画作品,分别评价他们在表现树木形态和运用水墨技法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同学甲的作品中,树木的形态描绘得十分生动,线条流畅有力,但墨色的运用稍显单一,可以尝试更多层次的渲染效果。同学乙的作品中,墨色运用丰富,但树木的形态描绘略显生硬,可以多观察树木的实际情况,使作品更加自然。

题型二:技法应用

题目:请用200字左右描述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中的“泼墨”来表现树木的质感。

答案:运用泼墨技法表现树木质感时,可以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随意泼洒,形成自然流畅的墨迹。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和泼洒的力度,可以表现出树木粗糙的树皮和细腻的树叶,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题型三:作品欣赏

题目:请欣赏以下水墨画作品,并从构图、线条、墨色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该作品构图饱满,线条简洁有力,墨色运用丰富。画面中的树木线条流畅,墨色由浓到淡,自然过渡,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整体作品给人以宁静、自然之美。

题型四:技法练习

题目:请用宣纸和毛笔,尝试练习以下水墨画技法:勾勒、泼墨、渲染。并分别用这些技法绘制一段树枝。

答案:勾勒技法练习时,用毛笔勾勒出树枝的轮廓,注意线条的流畅和力度;泼墨技法练习时,用不同浓度的墨色在宣纸上泼洒,形成自然的墨迹;渲染技法练习时,用毛笔蘸取墨色,在宣纸上渲染出树枝的质感。

题型五:创作心得

题目:完成水墨画创作后,请用200字左右分享你的创作心得,包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答案:在创作水墨画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如何表现树木质感的困难。我通过观察真实的树木,学习水墨画技法,尝试不同的墨色和渲染方法,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绘画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和细致,也体会到了水墨画艺术的魅力。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点:

-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起源、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教授勾勒、泼墨、渲染等基本技法,并解释每种技法的应用场景。

-树木的形态与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树木的形态、结构,以及如何在水墨画中表现。

②教学内容关键词:

-水墨画: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其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勾勒、泼墨、渲染:这些是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是表现树木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