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2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2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2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2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2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12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初,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指责时政。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接受。秦始皇坑儒,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3.评价(1)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2)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称之为“灭学之祸”。(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二、罢黜百家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的主见(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2)主见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确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重用儒生。(3)教化上:设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缘由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心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须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冲突。4.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同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主动: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化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太学和汉画像石“讲经图”“讲经图”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属于儒家经典。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下列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你如何相识?,提示:联系: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太学专用教材,并设立“经学博士”。相识:教化为儒家所垄断。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演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科举制(1)含义:隋唐时代起先,以考试成果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2)影响①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②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③使整个学问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气。④导致了古代中国用心从事科学技术探讨的人才力气相对薄弱。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以科举为核心的教化制度与精英选拔制度,既是维系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结合所学学问,从文化影响角度谈谈你对材料观点的理解。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使整个学问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气,在其导向下,中国人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和文化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学问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科举制度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化等。焚书坑儒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很多宝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1.“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的比较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均是统一思想,但接受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接受简洁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剧烈的抗拒。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育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化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思维激活]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维护政治上的统一。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2.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心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提倡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敬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思维激活]汉武帝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心集权、规范官僚集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探究一董仲舒与新儒学史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史料二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主见。史料一中“天”是指有意念的天,不是自然界中的天。(2)史料二体现了“三纲”的处世标准,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也充溢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省略号前部分语句中留意两个分号分为三层意思。“王道之三纲”指的是“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1)史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见如何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2)依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提示](1)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提出“屈民以伸君”的主见使君贵民轻,因而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2)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见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给予君权以神权色调。(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确定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快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调,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溢唯心色调,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4)“三纲”思想充溢专制等级色调,应当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弘扬。►探究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史料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起先。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起先。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今,中心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史料二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见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主动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探讨》(1)史料一中汉朝皇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重,说明白孔子及儒学地位的渐渐提高。(2)史料二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两方面阐述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影响。(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其缘由。(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提示](1)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朝渐渐提高。缘由: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心设立太学,传播儒学。(2)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确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汉朝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心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减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挡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确定的作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同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化,提高了学问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董仲舒新儒学的现实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较为志向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对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行估量的主动影响。——摘编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依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答案]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董仲舒新儒学的现实借鉴意义大一统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对今日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和巩固大一统局面;另一方面,它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也有主动作用。“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须要。[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24·山东高三一模)下表是依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阴阳家2种21篇无法家1种31篇无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杂家2种54篇28篇A.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化体系B.儒家官学地位渐渐确立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B[依据表格可知,汉初阴阳家、法家、纵横家、杂家的著作数较多,汉武帝之后快速削减,这事实上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汉代教化体系的发展,解除A项;表格不能反映儒家与其他学派思想的融合,解除C项;纵横家及杂家著作的存在说明汉武帝并非仅重视儒学发展,解除D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学术情境,隐性考查汉代儒学(2024·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力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持续C.现实统治的须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知情境:本题以汉代诸子百家思想的相互汲取为学术情境,要求运用学术情境分析推断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明立意:本题以西汉道家学说和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抓关键:“道家学说兼采……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是解答本题的抓手。理思路:解答本题可以这样想:无论汉初道家还是董仲舒的思想汲取了什么,最终都为皇帝所接纳,缘由是什么?确定是这种思想适合皇帝的心愿,满意了其维护统治的须要,这才是最重要的。按这种思路分析很快就会找到答案——C项。【真题体验】命题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024·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解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这表明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郑州一模)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行分矣。其所以然之故,因儒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则其势必相妒,于是,各盗敌之长技,以谋独擅,而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缘由是()A.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B.汉朝强化神权政治C.道教建立影响渐渐增加D.与汉代儒学相适应D[由材料可知,两汉时期方士神学与儒学一样受到推崇,并且儒家与方士神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与汉代相适应,故选D项;材料中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的提升主要是自身的调整,A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汉朝强化君主专制,先秦时期强调神权政治,解除B项;材料未反映道教的建立及影响,解除C项。]2.汉武帝即位次年,接受丞相卫绾建议,对所举贤良中治法家、纵横家言者,一律罢去。随即又任命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汉武帝的做法()A.放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局面C.回来了周朝的典章制度D.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D[由材料“对所举贤良中治法家、纵横家言者,一律罢去。随即又任命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可知,汉武帝重用儒士,打击其他流派的思想,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故选D项;汉武帝的治国理念为“外儒内法”,并未放弃法家思想,解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处于独尊局面,解除B项;典章制度是国家在确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汉武帝确立了汉朝的典章制度,解除C项。]3.下表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董仲舒()言论出处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春秋繁露·离合根》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A.排斥了法家学说 B.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C.恪守了儒家传统 D.汲取了其他学派思想D[材料中“言论”部分自上而下体现董仲舒分别汲取了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家思想以及先秦儒家思想,故选D项,解除C项;董仲舒思想中汲取了法家学说,解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董仲舒汲取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并未体现其对这些思想的整合、升华,据此无法得出其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的结论,解除B项。]4.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一个集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浩大的思想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然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将思想统一于儒家,不能绽开自由同等的争鸣。由此可见()A.儒家思想的志向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