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学案湘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学案湘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学案湘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学案湘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学案湘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第三章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24全国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改变大,但河面宽度改变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改变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说明。(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改变特征,并说明缘由。(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缘由。【素养解读】本题以美国内陆某河流基本概况为背景材料,以河流断面图为载体,考查河流断面形态改变的缘由,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河床宽度的改变主要与河流的作用、易受侵蚀程度有关。河流流速慢,侧蚀作用强,河床变宽。反之,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宽度改变不大。其次,河床两岸易受侵蚀,河床易变宽,反之,不易受侵蚀,则河床宽度改变不大。第(2)题,河水深度的改变从图示可看出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上升,其二是加深。因此应从补给量的改变、河流对河床的侵蚀两方面分析。第(3)题,题意为分析河底淤积的缘由。河流淤积主要从物质来源和沉积作用两方面分析。物质来源主要是河流,沉积作用主要与河流流速有关。

[尝试解答]

思维建模1.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成因分析思路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推断影响侵蚀地貌或积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的缘由,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依次。在高考中多以推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解题流程】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2.答题思路思索方向答题术语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淌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四周岩石造成破坏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续表思索方向答题术语积累地貌流水积累地貌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积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积累成三角洲风力积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受到阻挡,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积累地貌温度上升时,冰川溶化,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原地积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规范·对应训练(2024广东深圳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化为内流盆地并始终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缘由。(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挡R河外流的作用。核心素养·专项提升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思路·典题透析思路导引侵蚀水位河床含沙量解析第(1)题,该河段河面宽度改变不明显,主要从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及河岸岩性、河岸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该河段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因地壳抬升导致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岸岩性单一(或相近),河岸直立,因此水位改变对河面宽度影响小。第(2)题,读图可知,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其缘由主要从河流补给量的改变及河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进行分析。4—6月份,该河段河流主要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补给量增加,河流水位上升,致使河水深度增加;该河段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河水含沙量低,且流量、流速持续增加,沉积作用弱,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床,河道变深,使河水深度增加。第(3)题,8月份该河段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坡面侵蚀强,导致河水含沙量高。因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河流径流量改变大,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时,泥沙沉积作用明显。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摇摆);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改变特征:深度增加。缘由: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规范·对应训练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实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实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积累空间广袤。(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R河外流;沙丘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削减地表径流量,降低侵蚀实力,使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冰川消融期,R河出口处地壳抬升,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其后,由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实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所以,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化为内流盆地并始终保持封闭状态。第(2)题,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缘由可从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角度分析。从气候角度来看,由于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实力强;从植被角度来看,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从土壤角度来看,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由于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从地形角度来看,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