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认读导引】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化历程。两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三大线索:中心集权制度的演化;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化;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化。一、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减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直至被歼灭。减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2.加强思想限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心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等。4.留意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确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育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1.史载,唐太宗时,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发号施令和参谋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责则是审核下行的诏敕,审批百司奏抄,处理日常庶政。小事由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由此可见,唐太宗时()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打压 B.行政效率明显降低C.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C[依据材料“中书省……参谋决策。门下省……处理日常庶政。小事由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可知,这一时期政务决策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责划分,并没有体现三省之间相互打压,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改变状况,解除B项;君主权力受到制约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解除D项。]二、古代中心及地方机构的演化中心机构地方机构秦朝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总揽大权;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丞相下设九卿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汉朝中外朝制度:汉武帝设中朝(皇帝身边之人),减弱相权;外朝指由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隋唐中心政府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收归中心;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元朝中心三省合一,只设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实现皇权相权合一;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沿用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限制清朝清初沿用内阁制度;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奉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抗拒。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且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承秦”,一面又必需敬重东方社会的习俗。这表明()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推行郡县制导致秦朝速亡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交融在汉初尚未出现C[依据材料可知,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遭到“东方社会的抗拒”。汉初,针对这一问题,汉高祖一面“承秦”,在关中地区接着推行郡县制,一面“敬重东方社会的习俗”,在当地推行封国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在汉初有肯定的合理性,故选C项;由材料“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可知,汉初,郡县制下国家秩序存在不稳定因素,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朝速亡的主要缘由是统治者的暴政,解除B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民族交融在汉以前就已经出现,解除D项。]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改变1.世官制时代(先秦时期)——按血缘和门第做官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也叫世卿世禄制。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依据宗法血缘关系世代相传,享有肯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已经起先利用军功授爵的制度以替代世卿世禄制。2.察举制时代(汉朝)——举荐才能品德高尚的人做官理论上是德行和才能,东汉时,形式和实质背离,渐趋败坏。3.九品中正制时代(魏晋南北朝)——品评官评官授官(1)含义:中心选择中正官,对其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区分高下九等,成为授官依据。(2)推行:由于门阀士族势力强大,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依据,既无从体现民意,也使皇帝用人权旁落到地方士族手中。4.科举制时代(隋唐以后)——依靠考试凭才能选拔人才(1)演化过程:科举制萌发于隋,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为标记,经唐代、五代的发展,至宋走向成熟、完备。之后,科举制在元代遭遇打击,明清时期得到复原,但最终走向僵化衰落。1905年,清廷进行全面改革,科举制度被废除。(2)两大转变①选官主体改变——从世家大族到中心政府。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心,加强了中心集权。②选官依据改变——从血缘门第到学识实力。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养。3.(2024·肇庆模拟)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起先,以儒士为主的一般家族主动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改变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淌C.商品经济发展须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科举制打破了原来阶层的限制,材料“在唐初以前……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起先,以儒士为主的一般家族主动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说明以儒士为主的一般家族的地位提高,故选B项。][例](2024·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图2图3——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改变。(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图1各类型侯国的数量分析回答即可;其次小问,依据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图1和图2功臣侯数量和归义侯(汉朝时期,政府赐予少数民族君长的封爵)数量的对比及这一时期西汉政权加强中心集权的史实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图3外戚侯和恩泽侯的数量增加快速的史实,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汉武帝晚期到汉哀帝晚期,政治趋于腐败,统治渐渐衰落。[试答](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大封功臣。(2)侯国数量特殊是功臣侯国大量削减,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西汉中心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渐渐衰落。1.本题考查西汉地方统治,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所学学问研读地图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问题的实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的考查。2.历史地图类非选择题技法指导(1)最大限度地从地图中获得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从地图中获得信息,不仅包括地图本身的信息,还包括题干对地图的文字说明以及地图名称、来源等,尽量提炼出完整的信息。(2)在精确提炼有效信息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看清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学问。(3)在日常学习中,留意对历史图片的识读,储备必要的学问,同时把历史学问与相关图片反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驾驭。4.(2024·聊城模拟)图1、图2、图3分别是东汉、唐朝、北宋时期都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东汉洛阳城图2唐朝长安城图3北宋东京城(1)结合图1及所学学问,分析东汉选择洛阳作为都城的缘由。(2)结合图2及所学学问,概括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征。(3)比较图2和图3,指出北宋东京城在城市布局上的改变,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改变的主要缘由。[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学问从长安地区的衰落、洛阳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须要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依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学问可知,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征主要是中轴对称,街道分明,坊市分开,布局整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布局上,北宋东京城“市”的范围扩大,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分散于街巷之间的旺盛商业街;同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干脆监管。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从农业、手工业的旺盛、商品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