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6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各地区的氏族部落流行以猪颚骨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尺,并将其作为随葬品埋入墓穴。在大汶口133座墓葬中,约1/3有猪颚骨,且不同墓中的猪颚骨数量不一。由此可知当时()A.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B.从定居逐渐转变为狩猎C.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D.大汶口居民最早驯化猪〖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各地区的氏族部落流行以猪颚骨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尺……在大汶口133座墓葬中,约1/3有猪颚骨,且不同墓中的猪颚骨数量不一”可知,大汶口遗址墓葬中发现作为财富象征的猪颚骨,且不同墓葬的猪颚骨数量不一,这说明当时存在着贫富分化现象,A项正确;人类发展趋势是从渔猎走向定居,有猪颚骨不代表走向狩猎,排除B项;此时尚未产生国家,排除C项;出现猪颚骨,只能说明大汶口驯化猪,但不能说明大汶口最早驯化猪,排除D项。故选A项。2.商朝时期,“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初年,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这一变化体现出殷周之际()A.神权与王权开始紧密结合 B.崇尚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C.以天为中心的礼乐制建立 D.由重鬼神向以人为本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殷周之际(中国)。材料信息反映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的主宰的天命观,而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保持高尚品德、按人民意愿办事,延用治国有方的人才能延续天命,因此可以看出西周的治国理念中对民的重视的思想,即由重鬼神向以人为本转变,D项正确;敬天保民无法看出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特征,排除A项;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强调的顺应自然,而材料主旨是强调重视民,以人为本,排除B项;礼乐制度并非以天为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代,百姓编户入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户籍登记包括了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此外,汉代还制定了“舍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由此可知汉代()A.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 B.基层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C.以“大索貌阅”登记户籍 D.政府重视掌握人口变动的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户籍登记包括了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和所学可知,汉朝政府通过编户齐民、舍匿法等措施强化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说明政府重视掌握人口变动的情况,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注重对民众的摸排管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人口流动的管控,非基层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排除B项;大索貌阅是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4.有学者指出:两税法实施后,庄园成为国家税赋的直接承担者,逐步形成了“农夫输于巨室,巨室输于州县,州县输于朝廷”的国家财政体系;庄园内无地或少地的庄客或佃户,依据租佃契约,在交纳定额租或分成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据此判断,两税法的实施()①导致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衰败②有利于规范国家赋税管理③推动了赋税折银征收的实施④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中后期。材料中并未提及两税法的实施导致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衰败,①错误;两税法实施后庄园成为国家税赋的直接承担者,这有利于规范国家赋税管理,②正确;赋税折银征收的实施是明朝时期,③错误;无地或少地的庄客或佃户在交租后可享有土地增值部分收益,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④正确。据结论可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项。5.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进行了科举方面的改革,使科举考试更注重实学。同时,他还整顿了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据此可知,王安石改革()A.获得了官僚阶层的广泛支持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变法目的C.体现出教育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D.意在打击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进行了科举方面的改革,使科举考试更注重实学”“他还整顿了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和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期间,秉承举才济世的教育理念,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把兴教办学作为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顺时应势创办新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为变法改革培养了人才。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教育为现实服务的原则,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受到顽固派的抵制,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但是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变法目的,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富国和强兵,与打击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脱胎于乡村的集镇迅速发展,如苏州盛泽镇“居民俱以桑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有关明清集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商人和手工业者集聚形成 B.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C.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D.促进了明清时期市场的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商食官”的格局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突破,C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镇是由商人和手工业者集聚而成,这一时期的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最终促进了明清时期市场的繁荣,A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7.晚清时期,西洋钟表大量流入中国,在社会中上层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同时,西方的“时分秒”制在中国流传开来。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A.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启 B.导致了传统计时的消亡C.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提升 D.体现了生活观念的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材料“西洋钟表大量流入中国,在社会中上层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西方的‘时分秒’制在中国流传开来”体现的是晚清时期,西方钟表流入中国,受到中国社会的欢迎,说明的是人们对时间观念的重视,强调的是生活观念的变化,D项正确;西学东渐早在明中叶后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受社会环境影响,当时的传统计时并未消亡,排除B项;西洋钟表并不会推动社会阶层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8.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这表明当时()A.中国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B.政府致力于教育的转型与普及C.大学已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D.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主张发展普通教育要顺应时势,养成国民健全人格,专门教育养成学问神圣风气,还强调要要成立社会教育司,普及国民教育,这些主张体现了改变以往培养臣民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普及教育,体现政府致力于教育的转型与普及,B项正确;当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大学教育,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9.新中国成立后,某次国际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也是可能的。这次会议也是新中国又一次建交高潮的起点。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D.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某次国际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也是可能的”和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文化遗产丰富。下列属于阿拉伯人贡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B.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C.亚述人首飞牛石雕 D.伊本·西那的《医典》〖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结合所学可知,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D项正确;佛罗伦萨位于欧洲,排除A项;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位于埃及,排除B项;亚述人首飞牛石雕位于西亚,排除C项。故选D项。11.1582年,威尼斯一位贵族家的“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601年,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市价便宜、赖以维生的资源”。这可用以说明,玉米的引进()A.冲击了西欧的庄园经济 B.提升了抗饥荒的能力C.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缓解了通货膨胀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82——1601年(威尼斯)。从材料中“玉米是一种市价便宜、赖以维生的资源”可知,玉米成为了贫穷人们维持生活的重要资源,这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抗饥荒的能力,B项正确;种植玉米与冲击了西欧的庄园经济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玉米成为了贫穷人们维持生活的重要资源,没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排除C项;贫穷人购买玉米维持生活,与缓解通货膨胀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法国民法典》用法律条款保证了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个人可自由支配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交易范围内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转让者外,均可出售”“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契约”。这表明《法国民法典》()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C.促进了雇佣关系的出现 D.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法国)。根据材料“用法律条款保证了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可知,这些原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符合资产阶级利益,A项正确;自由贸易原则并非通过《法国民法典》确立,排除B项;雇佣关系早已有之,排除C项;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夸大了民法典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提出,某国际体系显示了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的阶段性特色,形成了大国支配欧洲的均势体制,出现了“各大强国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欧洲历史”的局面。该学者提及的国际体系()A.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 B.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C.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决策机制 D.标志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某国际体系显示了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的阶段性特色,形成了大国支配欧洲的均势体制,出现了‘各大强国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欧洲历史’的局面”和所学可知,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德国其他许多地方,A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其后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14.18世纪初,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古典学科、人文主义课程为主。到了19世纪,英国一些城市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机械、采矿等,注重培养工商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由此可知,这一转变()A.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处境 B.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C.推动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 D.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时代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的英国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19世纪英国的一些城市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机械、采矿等,注重培养工商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因此这一转变是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时代需求,D项正确;这一转变是在培养更能够适应工业革命时代要求的人才,并不是为了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处境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B项;这一转变是为了回应时代需求,并不能体现推动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故选D项。15.1877年,美国总统海斯发布命令,要求首先在海关、税务人员中采用考试录用制度,并禁止这些公职人员参与政治活动。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确立了竞争择优原则。此后,美国国会又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文官制度的法律,如1920年的《退休法》、1950年的《考绩法》和1958年的《培训法》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海斯总统发布命令的重要背景②《美国文官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首先建立文官制度③竞争择优原则有助于改变“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④美国关于文官制度的立法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题意可知,海斯发表命令是在1877年,此时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所以重要背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①正确;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是英国,而不是美国,②错误;海关、税务人员中采用考试录用的制度,并禁止这些公职人员参与政治活动,这是采用竞争择优原则来改善“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③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建立的文官制度能够择优录取,选拔人才,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④正确。故本题选择C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周代“师保”不仅是天子及其子弟的教师,而且是国政监护人。武王死、成王幼,“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摄行政事。师保成为国君的辅贰,形似第二君主以约束周王行为。据此可知,“师保”的设置()A.导致了诸侯割据出现 B.体现了周王权力不是绝对的C.瓦解了宗法血缘关系 D.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摄行政事。师保成为国君的辅贰,形似第二君主以约束周王行为”可知,“师保”是辅佐和约束君主的存在,由此可知,西周时期周王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不是绝对的,B项正确;“师保”是辅佐和约束君主的设置,和诸侯割据的出现无关,排除A项;“瓦解了”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的是私学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表为中国先秦至唐代农业发展的部分成就,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时期先秦汉代魏晋唐代成就垄作法都江堰耦犁龙首渠翻车耕耙耱技术曲辕犁筒车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南稻北粟种植格局形成C.政局稳定推动技术革新 D.农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至唐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改进生产工具、总结经验、修建水利工程、改良种子等,因此材料“垄作法都江堰”“耦犁龙首渠”“翻车耕耙耱技术”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A项正确;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格局,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动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同世界其它地区的农业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18.观察如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1981—1986年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变化图(部分)A.农业机械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B.农作物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C.农村改革推动劳作方式变化 D.大型农场成为了主要生产经营模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1986年中国。根据“1981—1986年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变化图(部分)”可知,此一时段小型拖拉机数量上升速度较快,而大型联合收割机数量相对下降,这体现了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个体家庭农业发展,因此小型拖拉机数量上升,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不适应个体家庭生产需要,有所下降,C项正确;农业机械已在全国广泛使用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中无论大型联合收割机还是小型拖拉机的使用,都无从得知是否是自动化生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9.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皇帝冈比西斯来到埃及塞伊斯奈特神庙,对奈特神进行献祭。其继任者大流士一世从国库中拨付专款,资助埃及、犹太、希腊等族群的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波斯帝国统治者的上述行为旨在()A.培育征服区民众对帝国的向心力 B.消除亚历山大远征的文化影响C.推动帝国境内各宗教的融合发展 D.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根据材料“波斯帝国皇帝冈比西斯来到埃及塞伊斯奈特神庙,对奈特神进行献祭。其继任者大流士一世从国库中拨付专款,资助埃及、犹太、希腊等族群的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可知,波斯帝国皇帝尊重统治区域内的宗教信仰,主要为了笼络人心,培育征服区民众对帝国的向心力,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时间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波斯皇帝此举推动帝国境内各宗教的融合发展,而是尊重各地宗教信仰,进而巩固统治,排除C项;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是此举造成的客观影响,而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0.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运河()A.促进了阿姆斯特丹经济文化的繁荣B.成为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C.贯通了亚、欧、北非之间的贸易通道D.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航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B项正确;米迪运河属于法国,与荷兰无关,排除A项;贯通了亚、欧、北非之间的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故选B项。21.13世纪末至15世纪初,英国议会曾反复确认《大宪章》多达49次。对此,有学者认为《大宪章》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宪政原则,议会反复确认说明该原则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贯彻实践。也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英格兰并不存在所谓的宪政体制,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作用是有限的,不少君主在确认大宪章的同时,又时常违背。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因为《大宪章》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故而“反复确认才有必要”。这说明()A.史学研究必须服务现实政治 B.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C.研究视角差异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真相的还原需考辨史料真伪〖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至15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大宪章》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宪政原则,议会反复确认说明该原则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贯彻实践”“也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英格兰并不存在所谓的宪政体制,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作用是有限的”可知,学者在研究英国《大宪章》时,对其关于王权的限制程度、宪政原则的实践有着不同的看法,说明的是研究视角差异影响历史解释,C项正确;史学研究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非为政治服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时代发展对历史认识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考辨史料的真伪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在这里添加试题说明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始终以荒政(应对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为主旨,辅之以对鳏寡孤独等穷民的救助。迨至宋朝,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乡村贫困人口急剧扩大。这些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后又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城乡贫困人口在宋朝总人口中占据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社会必须关注和干预的社会性问题。于是,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界定了“贫民”标准,社会保障传统为之一变,常态性的贫困问题被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之中,开启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新传统。——摘编自张文等《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材料二本院奉命巡抚是方,惟欲剪除盗贼,安养小民。……今为此牌,……自今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吾愧德政未敷,而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体吾意,毋忽!——《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从秦汉隋唐到宋朝社会保障传统的变化,指出宋朝社会“关注和干预”贫困问题的直接原因和主要表现。(2)阅读材料二、写出“十家牌法”的推行者。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该告谕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答案〗(1)变化:从荒政为主到济贫为主。直接原因:城乡贫困人口急剧扩大,并占社会总人口的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表现: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等族产,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任意一点)(2)推行者:王守仁(王阳明)。内涵:以人为本;家国情怀;崇德尚贤。(任意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秦汉隋唐到宋朝社会保障传统的变化根据“ 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始终以荒政(应对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为主旨,辅之以对鳏寡孤独等穷民的救助”、“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界定了‘贫民’标准,社会保障传统为之一变,常态性的贫困问题被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之中”得出是从荒政为主到济贫为主。宋朝社会“关注和干预”贫困问题的直接原因根据“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乡村贫困人口急剧扩大。这些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后又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城乡贫困人口在宋朝总人口中占据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社会必须关注和干预的社会性问题”得出是城乡贫困人口急剧扩大,并占社会总人口的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等族产,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家牌法”的推行者是王守仁。根据“ 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可知,该告谕所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家国情怀;崇德尚贤。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泰西诸邦,用举国之才智,以兴农商工艺之利,即藉举国之商力,以养水陆之兵,保农工之业。盖国非兵不强,必有精兵然后可以应征调,则宜练兵;兵非饷曷练,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日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之兵、可恃之财,则宜育才。——盛宣怀《条陈自强大计折》(1896年11月1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盛宣怀的“自强大计”。〖答案〗内涵:将练兵、理财和育人三者相结合。判断:有进步之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进步之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看到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性,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军事、经济等实力。(两点写出任意一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盛宣怀将“自强”的希望寄托于练兵、理财和育人,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内涵:根据材料“盖国非兵不强”“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日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之兵、可恃之财,则宜育才”得出将练兵、理财和育人三者相结合。判断:根据所学可知,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回答,盛宣怀的自强大计有进步之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进步之处从当时清政府面临的国际形势。民族危机方面回答,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看到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性,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军事、经济等实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涉及到根本问题,盛宣怀将“自强”的希望寄托于练兵、理财和育人,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4.自古以来,人类在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的原始氏族制度解体,部落显贵、军事首领等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同时人口的自然增长对日耳曼人维持生存形成巨大压力。公元376年起,日耳曼人开始大举移居罗马帝国境内。作为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开创者,日耳曼人促成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相融相存,最终让被征服者的法律得以复兴。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在中世纪的携手而行,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的两大渊源。——摘编自叶秋华《论日耳曼人国家的形成和法兰克王国的法律》材料二墨西哥人移民美国源于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1848年,墨西哥被迫将西北部领土割让给美国,美国规定原墨西哥人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现居地,或随时迁移到墨西哥,同时,对到美国工作的墨西哥人不设限制。20世纪初,墨西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收入下降,加上革命爆发,致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美国西南部经济经历了显著增长,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一战的爆发,使来自欧洲的移民受阻。美国公民应征入伍,导致劳动力紧缩,20多年间有70万墨西哥人移民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导致美国失业率高涨,美国公众谴责墨西哥人夺走了他们的饭碗,移民归化局发起移民遣返计划。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再次允许墨西哥人进入美国西南部从事农业工作。——摘编自宋鸥《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历程》材料三二战后,数百万难民流亡在欧洲大陆,为难民提供临时性救济的各种机构和组织也不断涌现。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虽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难民问题的严峻性,也不断地加强了对难民基本人权的保障,但各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而拒绝了大多数庇护申请,后冷战时代的难民政策更加趋于限制性,各国似乎都不断地收紧移民和难民政策。——摘编自甘开鹏《二战后国际难民政策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日耳曼人“大举移居罗马帝国境内”的因素,简要说明日耳曼人迁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前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墨西哥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导致难民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列举二战后国际社会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所作的努力三例,并简要评价国际社会的努力。〖答案〗(1)因素:原始氏族解体后,部落统治者对新土地和财富渴望;人口增长的压力。影响: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复兴罗马法;日耳曼法和罗马法交融融合,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2)原因:美国和墨西哥地理相邻;美国宽松的移民政策;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困境;美国经济发展亟需劳动力;战争导致欧洲移民减少;美国公民入伍使劳动力紧缩。(任意四点)影响:推动美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也存在族群间文化认同问题。(3)主要因素:战争、灾难、贫困。努力: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从2001年起,确定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任意三点)评价:作了很大努力,加强了对难民基本人权的保障;但一些国家难民政策收紧,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没有改变。〖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方。因素:根据材料“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的原始氏族制度解体,部落显贵、军事首领等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得出原始氏族解体后,部落统治者对新土地和财富的渴望;根据材料“同时人口的自然增长对日耳曼人维持生存形成巨大压力”得出人口增长的压力。影响:根据材料“公元376年起,日耳曼人开始大举移居罗马帝国境内”得出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复兴罗马法;根据材料“作为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开创者,日耳曼人促成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相融相存,最终让被征服者的法律得以复兴。”得出日耳曼法和罗马法交融融合,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小问2】本题是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前墨西哥与美国。原因:根据材料“1848年,墨西哥被迫将西北部领土割让给美国,美国规定原墨西哥人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现居地,或随时迁移到墨西哥,同时,对到美国工作的墨西哥人不设限制。”得出美国和墨西哥地理相邻;美国宽松的移民政策;根据材料“20世纪初,墨西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收入下降,加上革命爆发,致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得出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困境;根据材料“而美国西南部经济经历了显著增长,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得出美国经济发展亟需劳动力;根据材料“一战的爆发,使来自欧洲的移民受阻。美国公民应征入伍,导致劳动力紧缩,”得出战争导致欧洲移民减少;美国公民入伍使劳动力紧缩。影响:根据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推动美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也存在族群间文化认同问题。【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主要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战争、灾难、贫困。努力:根据材料“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并结合所学得出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从2001年起,确定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评价:根据材料“虽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难民问题的严峻性,也不断地加强了对难民基本人权的保障,但各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而拒绝了大多数庇护申请,后冷战时代的难民政策更加趋于限制性,各国似乎都不断地收紧移民和难民政策。”并结合所学得出作了很大努力,加强了对难民基本人权的保障;但一些国家难民政策收紧,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没有改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的后几十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最初几年,贸易保护逐步壮大,并且日益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个贸易自由和扩张的时代,这主要是由于连续几个回合的贸易谈判,这些谈判是由关贸总协定(GATT)发起,并得到美国领导地位的强有力支持。国际贸易的增长甚至比国民经济更迅速。因此,国际贸易使各国经济更加一体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性的滞胀、新保护主义和其他发展的减慢,改变了自由化趋势……新的几轮贸易谈判,尤其是1993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的胜利,完成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进程。乌拉圭回合谈判创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日益过时的关贸总协定。——摘编自(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材料二2000-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前5位位次2000年国别2001年国别2003年国别2004年国别1通用汽车美国沃尔玛美国沃尔玛美国沃尔玛美国2沃尔玛美国埃克森美孚美国通用汽车美国英国石油英国3埃克森美孚美国通用汽车美国埃克森美孚美国埃克森美孚美国4福特汽车美国英国石油英国壳牌石油英国/荷兰壳牌石油英国/荷兰5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福特汽车美国英国石油英国通用汽车美国——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各期整理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一)论题A.论题方向举例(1)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在曲折中发展(2)20世纪以来的商业贸易改变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阐述其他论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B.层次要求:层次1:论题不明确或价值导向不正确;层次2:论题比较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层次3:论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二)史料实证A.材料信息:20世纪以来,受战争、经济危机等的破坏,及各国为推动商业贸易发展而进行的努力下,世界商业贸易呈现曲折发展态势。跨国公司的发展,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弊端。主题及相关史实举例:(1)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在曲折中发展①20世纪上半叶,一战、全球性经济危机和二战的爆发,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兴盛,世界商业贸易发展受阻。②二战后,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各国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冷战的发生,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③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新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受到冲击。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2)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改变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①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使跨国公司在跨境生产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②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货物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更丰富的服务贸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③商业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强化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示例1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世界商业贸易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各国的“贸易战”和“货币战”,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陷入困境;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达成,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滞胀和新保护主义的抬头,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1995年,经过多轮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扩大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但当今世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会影响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综上所述,20世纪,世界商业贸易受战争、经济危机等影响,出现过短暂的倒退,但各国间经济联系增强,一系列国际协定的签订,推动了世界商业贸易不断发展。示例2:20世纪以来的商业贸易改变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20世纪以来,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商业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国际贸易,提高了世界各国对贸易的依存度,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跨国公司在跨境生产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货物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更丰富的服务贸易,同时,除传统的旅游与运输外,金融、通信、信息、数据处理、咨询、知识产权等比重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商业贸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强化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如世界500强企业的前5名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综上所述,20世纪以来的商业贸易发展在加强世界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本题要求围绕“20世纪以来的商业贸易”选取角度,拟定论点进行阐述。根据“从19世纪的后几十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最初几年,贸易保护逐步壮大,并且日益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个贸易自由和扩张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性的滞胀、新保护主义和其他发展的减慢,改变了自由化趋势”、“乌拉圭回合谈判创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日益过时的关贸总协定”等信息可知,20世纪以来的商业贸易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拟定论题为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世界商业贸易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各国的“贸易战”和“货币战”,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陷入困境;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达成,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滞胀和新保护主义的抬头,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1995年,经过多轮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扩大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但当今世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会影响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20世纪,世界商业贸易受战争、经济危机等影响,出现过短暂的倒退,但各国间经济联系增强,一系列国际协定的签订,推动了世界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6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各地区的氏族部落流行以猪颚骨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尺,并将其作为随葬品埋入墓穴。在大汶口133座墓葬中,约1/3有猪颚骨,且不同墓中的猪颚骨数量不一。由此可知当时()A.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B.从定居逐渐转变为狩猎C.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D.大汶口居民最早驯化猪〖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各地区的氏族部落流行以猪颚骨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尺……在大汶口133座墓葬中,约1/3有猪颚骨,且不同墓中的猪颚骨数量不一”可知,大汶口遗址墓葬中发现作为财富象征的猪颚骨,且不同墓葬的猪颚骨数量不一,这说明当时存在着贫富分化现象,A项正确;人类发展趋势是从渔猎走向定居,有猪颚骨不代表走向狩猎,排除B项;此时尚未产生国家,排除C项;出现猪颚骨,只能说明大汶口驯化猪,但不能说明大汶口最早驯化猪,排除D项。故选A项。2.商朝时期,“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初年,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这一变化体现出殷周之际()A.神权与王权开始紧密结合 B.崇尚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C.以天为中心的礼乐制建立 D.由重鬼神向以人为本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殷周之际(中国)。材料信息反映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的主宰的天命观,而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保持高尚品德、按人民意愿办事,延用治国有方的人才能延续天命,因此可以看出西周的治国理念中对民的重视的思想,即由重鬼神向以人为本转变,D项正确;敬天保民无法看出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特征,排除A项;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强调的顺应自然,而材料主旨是强调重视民,以人为本,排除B项;礼乐制度并非以天为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代,百姓编户入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户籍登记包括了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此外,汉代还制定了“舍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由此可知汉代()A.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 B.基层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C.以“大索貌阅”登记户籍 D.政府重视掌握人口变动的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户籍登记包括了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和所学可知,汉朝政府通过编户齐民、舍匿法等措施强化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说明政府重视掌握人口变动的情况,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注重对民众的摸排管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人口流动的管控,非基层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排除B项;大索貌阅是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4.有学者指出:两税法实施后,庄园成为国家税赋的直接承担者,逐步形成了“农夫输于巨室,巨室输于州县,州县输于朝廷”的国家财政体系;庄园内无地或少地的庄客或佃户,依据租佃契约,在交纳定额租或分成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据此判断,两税法的实施()①导致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衰败②有利于规范国家赋税管理③推动了赋税折银征收的实施④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中后期。材料中并未提及两税法的实施导致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衰败,①错误;两税法实施后庄园成为国家税赋的直接承担者,这有利于规范国家赋税管理,②正确;赋税折银征收的实施是明朝时期,③错误;无地或少地的庄客或佃户在交租后可享有土地增值部分收益,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④正确。据结论可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项。5.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进行了科举方面的改革,使科举考试更注重实学。同时,他还整顿了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据此可知,王安石改革()A.获得了官僚阶层的广泛支持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变法目的C.体现出教育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D.意在打击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进行了科举方面的改革,使科举考试更注重实学”“他还整顿了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和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期间,秉承举才济世的教育理念,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把兴教办学作为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顺时应势创办新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为变法改革培养了人才。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教育为现实服务的原则,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受到顽固派的抵制,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但是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变法目的,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富国和强兵,与打击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脱胎于乡村的集镇迅速发展,如苏州盛泽镇“居民俱以桑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有关明清集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商人和手工业者集聚形成 B.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C.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D.促进了明清时期市场的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商食官”的格局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突破,C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镇是由商人和手工业者集聚而成,这一时期的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最终促进了明清时期市场的繁荣,A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7.晚清时期,西洋钟表大量流入中国,在社会中上层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同时,西方的“时分秒”制在中国流传开来。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A.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启 B.导致了传统计时的消亡C.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提升 D.体现了生活观念的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材料“西洋钟表大量流入中国,在社会中上层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西方的‘时分秒’制在中国流传开来”体现的是晚清时期,西方钟表流入中国,受到中国社会的欢迎,说明的是人们对时间观念的重视,强调的是生活观念的变化,D项正确;西学东渐早在明中叶后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受社会环境影响,当时的传统计时并未消亡,排除B项;西洋钟表并不会推动社会阶层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8.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这表明当时()A.中国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B.政府致力于教育的转型与普及C.大学已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D.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主张发展普通教育要顺应时势,养成国民健全人格,专门教育养成学问神圣风气,还强调要要成立社会教育司,普及国民教育,这些主张体现了改变以往培养臣民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普及教育,体现政府致力于教育的转型与普及,B项正确;当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大学教育,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9.新中国成立后,某次国际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也是可能的。这次会议也是新中国又一次建交高潮的起点。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D.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某次国际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也是可能的”和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文化遗产丰富。下列属于阿拉伯人贡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B.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C.亚述人首飞牛石雕 D.伊本·西那的《医典》〖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结合所学可知,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D项正确;佛罗伦萨位于欧洲,排除A项;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位于埃及,排除B项;亚述人首飞牛石雕位于西亚,排除C项。故选D项。11.1582年,威尼斯一位贵族家的“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601年,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市价便宜、赖以维生的资源”。这可用以说明,玉米的引进()A.冲击了西欧的庄园经济 B.提升了抗饥荒的能力C.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缓解了通货膨胀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82——1601年(威尼斯)。从材料中“玉米是一种市价便宜、赖以维生的资源”可知,玉米成为了贫穷人们维持生活的重要资源,这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抗饥荒的能力,B项正确;种植玉米与冲击了西欧的庄园经济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玉米成为了贫穷人们维持生活的重要资源,没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排除C项;贫穷人购买玉米维持生活,与缓解通货膨胀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法国民法典》用法律条款保证了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个人可自由支配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交易范围内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转让者外,均可出售”“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契约”。这表明《法国民法典》()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C.促进了雇佣关系的出现 D.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法国)。根据材料“用法律条款保证了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可知,这些原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符合资产阶级利益,A项正确;自由贸易原则并非通过《法国民法典》确立,排除B项;雇佣关系早已有之,排除C项;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夸大了民法典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提出,某国际体系显示了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的阶段性特色,形成了大国支配欧洲的均势体制,出现了“各大强国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欧洲历史”的局面。该学者提及的国际体系()A.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 B.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C.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决策机制 D.标志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某国际体系显示了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的阶段性特色,形成了大国支配欧洲的均势体制,出现了‘各大强国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欧洲历史’的局面”和所学可知,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德国其他许多地方,A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其后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14.18世纪初,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古典学科、人文主义课程为主。到了19世纪,英国一些城市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机械、采矿等,注重培养工商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由此可知,这一转变()A.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处境 B.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C.推动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 D.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时代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的英国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19世纪英国的一些城市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机械、采矿等,注重培养工商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因此这一转变是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时代需求,D项正确;这一转变是在培养更能够适应工业革命时代要求的人才,并不是为了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处境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B项;这一转变是为了回应时代需求,并不能体现推动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故选D项。15.1877年,美国总统海斯发布命令,要求首先在海关、税务人员中采用考试录用制度,并禁止这些公职人员参与政治活动。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确立了竞争择优原则。此后,美国国会又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文官制度的法律,如1920年的《退休法》、1950年的《考绩法》和1958年的《培训法》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海斯总统发布命令的重要背景②《美国文官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首先建立文官制度③竞争择优原则有助于改变“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④美国关于文官制度的立法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题意可知,海斯发表命令是在1877年,此时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所以重要背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①正确;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是英国,而不是美国,②错误;海关、税务人员中采用考试录用的制度,并禁止这些公职人员参与政治活动,这是采用竞争择优原则来改善“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③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建立的文官制度能够择优录取,选拔人才,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④正确。故本题选择C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周代“师保”不仅是天子及其子弟的教师,而且是国政监护人。武王死、成王幼,“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摄行政事。师保成为国君的辅贰,形似第二君主以约束周王行为。据此可知,“师保”的设置()A.导致了诸侯割据出现 B.体现了周王权力不是绝对的C.瓦解了宗法血缘关系 D.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摄行政事。师保成为国君的辅贰,形似第二君主以约束周王行为”可知,“师保”是辅佐和约束君主的存在,由此可知,西周时期周王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不是绝对的,B项正确;“师保”是辅佐和约束君主的设置,和诸侯割据的出现无关,排除A项;“瓦解了”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的是私学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表为中国先秦至唐代农业发展的部分成就,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时期先秦汉代魏晋唐代成就垄作法都江堰耦犁龙首渠翻车耕耙耱技术曲辕犁筒车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南稻北粟种植格局形成C.政局稳定推动技术革新 D.农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至唐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改进生产工具、总结经验、修建水利工程、改良种子等,因此材料“垄作法都江堰”“耦犁龙首渠”“翻车耕耙耱技术”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A项正确;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格局,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动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同世界其它地区的农业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18.观察如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1981—1986年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变化图(部分)A.农业机械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B.农作物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C.农村改革推动劳作方式变化 D.大型农场成为了主要生产经营模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1986年中国。根据“1981—1986年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变化图(部分)”可知,此一时段小型拖拉机数量上升速度较快,而大型联合收割机数量相对下降,这体现了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个体家庭农业发展,因此小型拖拉机数量上升,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不适应个体家庭生产需要,有所下降,C项正确;农业机械已在全国广泛使用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中无论大型联合收割机还是小型拖拉机的使用,都无从得知是否是自动化生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9.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皇帝冈比西斯来到埃及塞伊斯奈特神庙,对奈特神进行献祭。其继任者大流士一世从国库中拨付专款,资助埃及、犹太、希腊等族群的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波斯帝国统治者的上述行为旨在()A.培育征服区民众对帝国的向心力 B.消除亚历山大远征的文化影响C.推动帝国境内各宗教的融合发展 D.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根据材料“波斯帝国皇帝冈比西斯来到埃及塞伊斯奈特神庙,对奈特神进行献祭。其继任者大流士一世从国库中拨付专款,资助埃及、犹太、希腊等族群的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可知,波斯帝国皇帝尊重统治区域内的宗教信仰,主要为了笼络人心,培育征服区民众对帝国的向心力,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时间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波斯皇帝此举推动帝国境内各宗教的融合发展,而是尊重各地宗教信仰,进而巩固统治,排除C项;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是此举造成的客观影响,而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0.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运河()A.促进了阿姆斯特丹经济文化的繁荣B.成为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C.贯通了亚、欧、北非之间的贸易通道D.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航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B项正确;米迪运河属于法国,与荷兰无关,排除A项;贯通了亚、欧、北非之间的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故选B项。21.13世纪末至15世纪初,英国议会曾反复确认《大宪章》多达49次。对此,有学者认为《大宪章》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宪政原则,议会反复确认说明该原则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贯彻实践。也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英格兰并不存在所谓的宪政体制,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作用是有限的,不少君主在确认大宪章的同时,又时常违背。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因为《大宪章》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故而“反复确认才有必要”。这说明()A.史学研究必须服务现实政治 B.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C.研究视角差异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真相的还原需考辨史料真伪〖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至15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大宪章》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宪政原则,议会反复确认说明该原则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贯彻实践”“也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英格兰并不存在所谓的宪政体制,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作用是有限的”可知,学者在研究英国《大宪章》时,对其关于王权的限制程度、宪政原则的实践有着不同的看法,说明的是研究视角差异影响历史解释,C项正确;史学研究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非为政治服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时代发展对历史认识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考辨史料的真伪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在这里添加试题说明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始终以荒政(应对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为主旨,辅之以对鳏寡孤独等穷民的救助。迨至宋朝,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乡村贫困人口急剧扩大。这些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后又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城乡贫困人口在宋朝总人口中占据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社会必须关注和干预的社会性问题。于是,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界定了“贫民”标准,社会保障传统为之一变,常态性的贫困问题被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之中,开启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新传统。——摘编自张文等《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材料二本院奉命巡抚是方,惟欲剪除盗贼,安养小民。……今为此牌,……自今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吾愧德政未敷,而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体吾意,毋忽!——《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从秦汉隋唐到宋朝社会保障传统的变化,指出宋朝社会“关注和干预”贫困问题的直接原因和主要表现。(2)阅读材料二、写出“十家牌法”的推行者。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该告谕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答案〗(1)变化:从荒政为主到济贫为主。直接原因:城乡贫困人口急剧扩大,并占社会总人口的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表现: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等族产,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任意一点)(2)推行者:王守仁(王阳明)。内涵:以人为本;家国情怀;崇德尚贤。(任意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秦汉隋唐到宋朝社会保障传统的变化根据“ 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始终以荒政(应对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为主旨,辅之以对鳏寡孤独等穷民的救助”、“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界定了‘贫民’标准,社会保障传统为之一变,常态性的贫困问题被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之中”得出是从荒政为主到济贫为主。宋朝社会“关注和干预”贫困问题的直接原因根据“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乡村贫困人口急剧扩大。这些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后又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城乡贫困人口在宋朝总人口中占据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社会必须关注和干预的社会性问题”得出是城乡贫困人口急剧扩大,并占社会总人口的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等族产,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家牌法”的推行者是王守仁。根据“ 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可知,该告谕所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家国情怀;崇德尚贤。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泰西诸邦,用举国之才智,以兴农商工艺之利,即藉举国之商力,以养水陆之兵,保农工之业。盖国非兵不强,必有精兵然后可以应征调,则宜练兵;兵非饷曷练,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日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之兵、可恃之财,则宜育才。——盛宣怀《条陈自强大计折》(1896年11月1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盛宣怀的“自强大计”。〖答案〗内涵:将练兵、理财和育人三者相结合。判断:有进步之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进步之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看到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性,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军事、经济等实力。(两点写出任意一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盛宣怀将“自强”的希望寄托于练兵、理财和育人,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内涵:根据材料“盖国非兵不强”“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日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之兵、可恃之财,则宜育才”得出将练兵、理财和育人三者相结合。判断:根据所学可知,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回答,盛宣怀的自强大计有进步之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进步之处从当时清政府面临的国际形势。民族危机方面回答,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看到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性,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军事、经济等实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涉及到根本问题,盛宣怀将“自强”的希望寄托于练兵、理财和育人,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4.自古以来,人类在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的原始氏族制度解体,部落显贵、军事首领等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同时人口的自然增长对日耳曼人维持生存形成巨大压力。公元376年起,日耳曼人开始大举移居罗马帝国境内。作为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开创者,日耳曼人促成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相融相存,最终让被征服者的法律得以复兴。日耳曼法与罗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英语教学实践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财经大学《基础护理学基本技能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现代生物科学导论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海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天津市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海南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装配式建筑识图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四川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可行性报告】2024年第三方检测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藏医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信息安全保密三员培训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医院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
- 第二章植物纤维
- 《论语》中英对照(理雅各译)
- 新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手册
- 小红帽故事PPT课件15
- 旅游景区组织机构
- 汉字文化解密(华中师范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