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选修六
复习提纲+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
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
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
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
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
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
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
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
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
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
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案例:日本的水俣病:甲基汞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水华”;发生在海洋,称“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一一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
快了这一进程
案例:太湖富营养化
太湖治理目前采取的措施两方面:
1: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2:对己经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采取太湖“零点”行动,实现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对流域内的工业污染源,集约化
养殖场、沿湖宾馆饭店等实行分批治理。
(2)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要求是强调采用脱磷、脱氮处理工艺。
(3)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禽畜,水产养殖规模。
(4)实施限制含磷洗涤剂的销售和使用。
(5)开展大范围清淤,并引长江水到太湖改善太湖水质。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主要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
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
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会长期在海面上漂浮
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
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
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2、品种多3、变化大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
归土壤
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
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
氮氧化合物,NO和NC>2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
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
雾
氯氟烧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
洞
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
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污染物
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硫氧化物(SO2)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
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见课本P26页)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
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
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
华北和东北地区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
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
]、因:
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烧类化合物)
2、后果: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3、治理措施:减少煌类物质的排放
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
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影响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3、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
的途径
2、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
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
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
长快
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农业
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㈡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2、
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一一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4、P38,思考----------①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②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③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5、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
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二、耕地日渐减少
㈠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读图3.4,P39思考答案
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若进一步开垦土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
不太可行,因为开垦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㈡、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
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
低缓的丘陵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5、读图3.5,注意三点
①人口不断增长,人向耕地面积逐步下降②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
③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
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定义一一一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
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
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5、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寒漠化
6、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①破坏植被一-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
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
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
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7、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
①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
②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
8、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9.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4.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
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
1、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2、图3.6,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的多
3、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仅次于美俄
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
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
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
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㈡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
㈢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过程影响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
开采
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
运输
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
与存
造成污染。
放
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煌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
利用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
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㈣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
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
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
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
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
源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时期原因变化趋势
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
地质时期森林面积有所变化
化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游耕制度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
农业社会滥垦滥伐逐渐减少
工业社会商业性采伐锐减
※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
3、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
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4、我国森林的分布: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
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5、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
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
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
生态环境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
温升高,物种灭绝
7、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
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8、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然: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流域面积广,支流多
③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
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⑤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人为: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
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9、98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
98年锋面雨带长期停留此地,流域内普降暴雨;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
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政府:2002年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一一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Y
B.〔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
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
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
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
带性草地植被。一一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
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
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一'、草地退化
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3、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一一>畜牧产品需求增加一一>超载过牧一->草场退化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一一不平衡
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一一原因:
(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
阔的
(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
►作保障;细致的管理
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30年代的黑
风暴)
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5、图4.7
类型世界地区分布成因特征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地带性草原
气候区
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南北美洲地带性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极
寒带苔原苔原气候地带性
圈以北地区
草山,草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低山,
受地形,水分,热量条件制约非地带性
坡,草滩坡地,河漫滩地区
6、我国草地的分布
年降水量小于400MM,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⑴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
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
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
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湿地的一一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
物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
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
一、湿地
1、湿地的概念:掌握世界《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
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
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
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
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
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对涵养水源、调节
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
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
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
矿化度增加。
3、案例2: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
湖泊水量减少;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
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4、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
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
解决,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
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
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1、目前存在的问题:①填平湿地,建造楼宇②裁弯取直,水泥护坡③人工明渠,水泥河岸
2、保护湿地的措施:
A.1971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了《湿地公约》
B.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和重建。
C、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
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4、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②火山喷发、陨石横击地球、全
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③外来物种入侵④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⑤人类活动
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⑥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
的污染⑦战争,核试验⑧人口增长
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
生态
6、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植物和昆虫
7、图4.13,思考
⑴增加⑵增加⑶世界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加剧⑷由于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对自
然影响的加剧,使物种灭绝加速
8、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
库
9、课本思考题1: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的价值之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
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思考题3: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1、图4.16
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自然背景主要生态问题
自然认为
大兴安岭西侧,内森林破坏、土壤半干旱草
大兴安岭西
A蒙古半干旱草原侵蚀(风蚀)、原地区,降过垦,过牧,过樵
侧
区草地退化水少
西北干旱半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地退化,土壤
B降水少过度樵采,过垦,
干旱地区荒漠绿洲区侵蚀
土暖温带半
黄淮海平原暖温带半湿润黄壤风蚀,次湿润地区,
C人口密集,过垦严重;不合理灌溉
区淮海平原区侵生盐碱化春旱严重,
蚀蒸发旺盛,
多大风,地
势低洼
亚热带丘
陵,降水丰
南方亚热带南方亚热带丘陵
DE水土流失富,河流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荒
丘陵区区
发育侵蚀
强烈
亚热带丘
土壤侵蚀(水土陵山地地
亚热带的横西南横断山区,云流失),森林破区,地质条
F断山区、云贵贵高原西部亚热坏,物种灭绝,件复杂,坡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荒
高原带丘陵山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度陡峻,±
减层浅薄,降
水丰富
高寒地区,
土壤侵蚀(冻融
青藏高原高寒地气候变化,
G青藏高原侵蚀,冰川侵人为活动的影响
区生态环境
蚀),草地退化
脆弱
4、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③保护和
建设的投入不足
5、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①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
②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③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⑤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
⑥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6、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
问题
东北、西南、华中温带、亚热带边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
森林破坏
南林区远山区林区经济结构
内蒙古、青海、属半干旱干旱草
草原退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宁夏、新疆原区
三江低地、湖滨属湿润低平原湖
湿地萎缩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海滨泊海洋边缘地区
生物多样林区、草原、近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
物种资源丰富
性锐减海海域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半湿润湿润丘陵
(水土流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丘陵地区
失)
西北、华北半干属半干旱内陆或
荒漠化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旱区春旱严重地区
《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一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0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
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压0)3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
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里
醛HCHO、乙酸CH3co0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因公,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2Ag(Nlh)20H+CH20H(CHOH)4cH+3NH3弋+CH9H(CHOH)4coONH4+H2O
和新制Cu(OH)2反应:
2CU(OH)2+CH20H(CHOH)4CHOCu2O\+CH20H(CHOH)4coOH+2H2O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6812。6+6。6c02+6772(9;AH<0;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
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
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
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822。11(蔗糖)+。6闭2。6(葡萄糖)+CbHxM果糖)
Cl2H22011(麦芽糖)+2。6“12。6(葡萄糖)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eHiQ)『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
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
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
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为
«6月10。5)靛粉上m糊精上2H22011麦芽糖上^C6印2。6葡萄糖,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C6”K)O5)n淀粉+!1压。稀硫酸>“。6”12。6葡萄糖。淀粉
的特性:管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
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
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CHlQ)n纤维素+nH2O酶或浓硫酸>〃。6⑶2。6葡萄糖。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
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
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一油脂
1、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结构可用(重点,可参看
教材•略)来表示,R相同的甘油酯叫单甘油酯,R不同的甘油酯叫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为混甘油酯,属于混合物。
2、油脂的成分:常温下呈液态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称为油,呈固态的称
为脂,它们统称为油脂。油脂分子煌基里所含的不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油脂
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3、根据结构特点,油脂兼有酯类和不饱和力类物质的性质。油脂在酸性环
境和碱性环境都能水解,在酸性环境中的水解是可逆的,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由
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可以继续和碱反应,故不可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
应又叫皂化反应
4、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四大主要功能:供给人体热量、储存能量、合成人体
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需脂肪酸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
5、常见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Cl7H35coOH、软脂酸C15〃31COOH、油酸。7〃33coOH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一蛋白质
1、氨基酸的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竣基,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
生成盐,其通式为(略,但是重点)
2、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度基之间缩去水分子
后生成的产物叫二肽,含有的官能团叫做肽键。
3、常见的氨基酸: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NH厂OLYOOH,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为:CH3cH(NHJCOOH。人体必需氨基酸指的是:参考记忆口诀:意(异亮氨酸)
甲(甲硫氨酸即蛋氨酸)输(苏氨酸),本(苯丙氨酸)赖(赖氨酸)鞋(缎氨
酸)色(色氨酸)亮(亮氨酸)共有8种
4、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0、N,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构成的天
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合物,具有两性。蛋白质的基石是氨基酸。
5、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空间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氨基酸、二肽、
多肽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氨基酸二肽多肽慧蛋白质_。
水解水解
6、盐析和变性的区别
概念特征条件用途
盐
在无机非金属的浓溶可逆、无机非金属分离、提
析
液中的作用下,蛋白质物理变化过盐的浓溶液:氯纯蛋白质
从溶液中析出而沉淀下程化镂、硫酸镂、
来的过程。氯化钠……
变
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逆高温、强酸、杀菌、消
性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化学变化过强碱、重金属离毒
沉淀下来的过程。程子、强氧化剂、
甲醛、酒精等
7、蛋白质的性质:两性、变性、盐析、颜色反应(和浓硝酸)、燃烧蛋白
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其中颜色反应和燃烧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检验
8、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催化作用的特点:催化条件的温和
性、催化效率的高效性、催化功能的专一性。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习惯上按照不同的溶解性,把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
K)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族)
2、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其广泛
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C
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
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中或受热时很溶液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
化。因此,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维生素C损失小
3、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极少,质量不到体重的万分之一,如Fe、I、Se等
共16种,而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C、H、0等共11种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
约为驷g,其中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在其他组织。可多吃海带、
海鱼、紫菜来补充;也可吃加碘食盐(含有KI0J,但在食用时要注意:存放时蜜
封、防潮、防晒,菜出锅时再放以防分解
5、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g,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人
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它们一起参与出的
运输,缺铁可通过铁强化酱油来补充,之所以选用酱油作为铁强化食物的载体,
这主要是因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另外,人们
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
6、中国有句名言:药补不如食补。人体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养成科学的
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全面摄取各种营养,保持膳食平衡,食物中所提供
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就足够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其主要作用是良
好溶剂、反应介质和反应物、调节体温。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他是指食物的成酸
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例如,由C、N、
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对应的的酸:
C变成碳酸,N变成尿酸,S变成硫酸,P变成磷酸,这些最终产物是酸,使体液
呈弱酸性。又如某些蔬菜、水果多含K、Na、Ca、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
成碱,使体液呈弱碱性。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饮品类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羟丙纤维素合作协议书
- 2025标准土地租赁协议合同
- 2025【合同范本】标准个人租房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建筑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合同免除责任条款的显著特征
- 2025船舶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辅助功能检测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初中政治保障财产权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知识复习提纲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200题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健康教育技能试题及答案
- 机车车辆试题及答案
- 地理澳大利亚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 常用施工规定和技术要求1
- 旅游景区娱乐服务设计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南昌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健合集团笔试在线测评题
-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