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_第1页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_第2页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_第3页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_第4页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10道,每题2分,共20分)

1.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五蠹》,其中“竽”是一种什么乐器?

A.笛子

B.箫

C.笙

D.鼓

2.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家绘画时给龙画上眼睛使之栩栩如生,以下哪个不是“画龙点睛”的人物?

A.张僧繇

B.吴道子

C.曹不兴

D.王羲之

3.下列哪个成语的故事与“掩耳盗铃”类似,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愚蠢?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杯弓蛇影

4.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下列哪个故事与“亡羊补牢”寓意相同?

A.掩耳盗铃

B.刻舟求剑

C.亡羊补牢

D.杯弓蛇影

5.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它出自哪部经典?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6.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下列哪个动物类似地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A.蚁穴

B.乌鸦

C.狐狸

D.狼

7.成语“悬梁刺股”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其中“悬梁”和“刺股”分别指的是:

A.自杀和刺伤大腿

B.自杀和刺伤耳朵

C.悬挂和刺伤大腿

D.悬挂和刺伤耳朵

8.成语“叶公好龙”用来形容自称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喜欢。叶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9.成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出自《南史·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八》,其中“鹅毛”指的是:

A.礼物

B.书信

C.字画

D.金钱

10.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下列哪个故事与“塞翁失马”寓意相同?

A.亡羊补牢

B.掩耳盗铃

C.井底之蛙

D.狐假虎威

##二、判断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画蛇添足”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中添足的是一个人。()

2.成语“井底之蛙”中的青蛙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

3.成语“狐假虎威”中的狐狸真的有老虎的实力。()

4.成语“掩耳盗铃”中的盗铃者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

5.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主人公在羊丢失后才意识到问题。()

##三、填空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故事中的人想要在____________找剑。

2.成语“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故事中的人偶然得到了一只____________,从此决定____________。

3.成语“掩耳盗铃”出自《韩非子·自知》,故事中的人想要盗取____________,却自以为别人听不到。

4.成语“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中的人看到了____________,以为自己中毒。

5.成语“狼狈为奸”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其中的“狼”和“狈”是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简要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及其来源。

2.请简要叙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

3.请简要说明成语“亡羊补牢”所蕴含的哲理。

4.请简要解释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及其来源。

5.请简要叙述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情节。

##五、计算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成语的故事与“掩耳盗铃”类似,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愚蠢?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杯弓蛇影

2.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下列哪个故事与“亡羊补牢”寓意相同?

A.掩耳盗铃

B.刻舟求剑

C.亡羊补牢

D.杯弓蛇影

3.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它出自哪部经典?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下列哪个动物类似地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A.蚁穴

B.乌鸦

C.狐狸

D.狼

5.成语“悬梁刺股”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其中“悬梁”和“刺股”分别指的是:

A.自杀和刺伤大腿

B.自杀和刺伤耳朵

C.悬挂和刺伤大腿

D.悬挂和刺伤耳朵

##六、作图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情节,画出一条龙,并在龙的眼睛上加点。

2.根据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画出狐狸和老虎,并表现出狐狸借助老虎威风的情景。

##七、案例分析题(1道,共5分)

假设你正在组织一个成语故事比赛,你需要从上述的成语中选择5个成语作为比赛的主题。请列出你选择的成语及其原因。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八、案例设计题(1道,共5分)

假设你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设计一节关于成语故事的课程,请简要说明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九、应用题(2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表达一个人在犯错后及时改正的意思。

2.请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描述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的情况。

##十、思考题(1道,共10分)

请你谈谈你对成语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看法,并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成语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10道,每题2分,共20分)

1.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五蠹》,其中“竽”是一种什么乐器?

A.笛子

B.箫

C.笙

D.鼓

2.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家绘画时给龙画上眼睛使之栩栩如生,以下哪个不是“画龙点睛”的人物?

A.张僧繇

B.吴道子

C.曹不兴

D.王羲之

3.下列哪个成语的故事与“掩耳盗铃”类似,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愚蠢?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杯弓蛇影

4.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下列哪个故事与“亡羊补牢”寓意相同?

A.掩耳盗铃

B.刻舟求剑

C.亡羊补牢

D.杯弓蛇影

5.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它出自哪部经典?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6.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下列哪个动物类似地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A.蚁穴

B.乌鸦

C.狐狸

D.狼

7.成语“悬梁刺股”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其中“悬梁”和“刺股”分别指的是:

A.自杀和刺伤大腿

B.自杀和刺伤耳朵

C.悬挂和刺伤大腿

D.悬挂和刺伤耳朵

8.成语“叶公好龙”用来形容自称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喜欢。叶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9.成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出自《南史·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八》,其中“鹅毛”指的是:

A.礼物

B.书信

C.字画

D.金钱

10.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下列哪个故事与“塞翁失马”寓意相同?

A.亡羊补牢

B.掩耳盗铃

C.井底之蛙

D.狐假虎威

##二、判断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画蛇添足”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中添足的是一个人。()

2.成语“井底之蛙”中的青蛙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

3.成语“狐假虎威”中的狐狸真的有老虎的实力。()

4.成语“掩耳盗铃”中的盗铃者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

5.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主人公在羊丢失后才意识到问题。()

##三、填空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故事中的人想要在____________找剑。

2.成语“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故事中的人偶然得到了一只____________,从此决定____________。

3.成语“掩耳盗铃”出自《韩非子·自知》,故事中的人想要盗取____________,却自以为别人听不到。

4.成语“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中的人看到了____________,以为自己中毒。

5.成语“狼狈为奸”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其中的“狼”和“狈”是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简要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及其来源。

2.请简要叙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

3.请简要说明成语“亡羊补牢”所蕴含的哲理。

4.请简要解释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及其来源。

5.请简要叙述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情节。

##五、计算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成语的故事与“掩耳盗铃”类似,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愚蠢?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杯弓蛇影

2.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下列哪个故事与“亡羊补牢”寓意相同?

A.掩耳盗铃

B.刻舟求剑

C.亡羊补牢

D.杯弓蛇影

3.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它出自哪部经典?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下列哪个动物类似地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A.蚁穴

B.乌鸦

C.狐狸

D.狼

5.成语“悬梁刺股”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其中“悬梁”和“刺股”分别指的是:

A.自杀和刺伤大腿

B.自杀和刺伤耳朵

C.悬挂和刺伤大腿

D.悬挂和刺伤耳朵

##六、作图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情节,画出一条龙,并在龙的眼睛上加点。

2.根据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画出狐狸和老虎,并表现出狐狸借助老虎威风的情景。

##七、案例分析题(1道,共5分)

假设你正在组织一个成语故事比赛,你需要从上述的成语中选择5个成语作为比赛的主题。请列出你选择的成语及其原因。

##八、案例设计题(1道,共5分)

假设你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设计一节关于成语故事的课程,请简要说明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九、应用题(2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表达一个人在犯错后及时改正的意思。

2.请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描述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的情况。

##十、思考题(1道,共10分)

请你谈谈你对成语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看法,并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成语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10道,每题2分,共20分)

1.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五蠹》,其中“竽”是一种什么乐器?

A.笛子

B.箫

C.笙

D.鼓

-考点:成语的来源和乐器知识

2.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家绘画时给龙画上眼睛使之栩栩如生,以下哪个不是“画龙点睛”的人物?

A.张僧繇

B.吴道子

C.曹不兴

D.王羲之

-考点:成语的故事和人物知识

3.下列哪个成语的故事与“掩耳盗铃”类似,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愚蠢?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杯弓蛇影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4.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下列哪个故事与“亡羊补牢”寓意相同?

A.掩耳盗铃

B.刻舟求剑

C.亡羊补牢

D.杯弓蛇影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5.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它出自哪部经典?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考点:成语的来源和经典知识

6.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下列哪个动物类似地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A.蚁穴

B.乌鸦

C.狐狸

D.狼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动物行为

7.成语“悬梁刺股”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其中“悬梁”和“刺股”分别指的是:

A.自杀和刺伤大腿

B.自杀和刺伤耳朵

C.悬挂和刺伤大腿

D.悬挂和刺伤耳朵

-考点:成语的含义和行为描述

8.成语“叶公好龙”用来形容自称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喜欢。叶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考点:成语的来源和历史知识

9.成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出自《南史·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八》,其中“鹅毛”指的是:

A.礼物

B.书信

C.字画

D.金钱

-考点:成语的含义和物品指代

10.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下列哪个故事与“塞翁失马”寓意相同?

A.亡羊补牢

B.掩耳盗铃

C.井底之蛙

D.狐假虎威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二、判断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画蛇添足”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中添足的是一个人。()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判断能力

2.成语“井底之蛙”中的青蛙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3.成语“狐假虎威”中的狐狸真的有老虎的实力。()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4.成语“掩耳盗铃”中的盗铃者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判断能力

5.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主人公在羊丢失后才意识到问题。()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判断能力

##三、填空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故事中的人想要在____________找剑。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地理知识

2.成语“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故事中的人偶然得到了一只____________,从此决定____________。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动物行为

3.成语“掩耳盗铃”出自《韩非子·自知》,故事中的人想要盗取____________,却自以为别人听不到。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物品指代

4.成语“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中的人看到了____________,以为自己中毒。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视觉错觉

5.成语“狼狈为奸”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其中的“狼”和“狈”是____________。

-考点:成语的动物比喻和关系描述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简要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及其来源。

-考点:成语的含义和文学知识

2.请简要叙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叙述能力

3.请简要说明成语“亡羊补牢”所蕴含的哲理。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哲学思想

4.请简要解释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及其来源。

-考点:成语的含义和文学知识

5.请简要叙述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情节。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叙述能力

##五、计算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成语的故事与“掩耳盗铃”类似,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愚蠢?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杯弓蛇影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2.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下列哪个故事与“亡羊补牢”寓意相同?

A.掩耳盗铃

B.刻舟求剑

C.亡羊补牢

D.杯弓蛇影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3.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它出自哪部经典?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考点:成语的来源和经典知识

4.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下列哪个动物类似地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A.蚁穴

B.乌鸦

C.狐狸

D.狼

-考点:成语的寓意和动物行为

5.成语“悬梁刺股”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其中“悬梁”和“刺股”分别指的是:

A.自杀和刺伤大腿

B.自杀和刺伤耳朵

C.悬挂和刺伤大腿

D.悬挂和刺伤耳朵

-考点:成语的含义和行为描述

##六、作图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情节,画出一条龙,并在龙的眼睛上加点。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绘画能力

2.根据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画出狐狸和老虎,并表现出狐狸借助老虎威风的情景。

-考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绘画能力

##七、案例分析题(1道,共5分)

假设你正在组织一个成语故事比赛,你需要从上述的成语中选择5个成语作为比赛的主题。请列出你选择的成语及其原因。

-考点:成语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八、案例设计题(1道,共5分)

假设你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设计一节关于成语故事的课程,请简要说明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考点:教学设计和课程规划

##九、应用题(2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表达一个人在犯错后及时改正的意思。

-考点:成语的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请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描述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的情况。

-考点:成语的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十、思考题(1道,共10分)

请你谈谈你对成语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看法,并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成语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考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本试卷答案及知识点总结如下:

###选择题

1.答案:C.笙

知识点:成语“滥竽充数”的来源和乐器知识。

2.答案:D.王羲之

知识点:成语“画龙点睛”的人物和绘画知识。

3.答案:B.守株待兔

知识点:成语“掩耳盗铃”的类似故事和寓意。

4.答案:C.亡羊补牢

知识点:成语“亡羊补牢”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5.答案:A.庄子

知识点:成语“井底之蛙”的来源和经典知识。

6.答案:C.狐狸

知识点: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和动物行为。

7.答案:C.悬挂和刺伤大腿

知识点:成语“悬梁刺股”的含义和行为描述。

8.答案:A.春秋

知识点:成语“叶公好龙”的人物和历史知识。

9.答案:A.礼物

知识点:成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含义和物品指代。

10.答案:A.亡羊补牢

知识点: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判断题

1.答案:正确

知识点: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情节和判断能力。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成语“井底之蛙”的故事情节和判断能力。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和判断能力。

4.答案:正确

知识点:成语“掩耳盗铃”的寓意和判断能力。

5.答案:正确

知识点:成语“亡羊补牢”的寓意和判断能力。

###填空题

1.答案:水

知识点: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情节和地理知识。

2.答案:兔子终老一生

知识点: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和动物行为。

3.答案:钟

知识点:成语“掩耳盗铃”的物品指代和判断能力。

4.答案:月亮的倒影

知识点:成语“杯弓蛇影”的视觉错觉和判断能力。

5.答案:两种动物

知识点:成语“狼狈为奸”的动物比喻和关系描述。

###简答题

1.答案:成语“画龙点睛”用来形容画家绘画时给龙画上眼睛使之栩栩如生,体现了绘画技巧的高超。

知识点:成语的含义和文学知识。

2.答案: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盗铃者想要偷铃,却自以为别人听不到,表现了他的愚蠢。

知识点: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叙述能力。

3.答案:成语“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去解决。

知识点:成语的寓意和哲学思想。

4.答案:成语“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表现了狐狸的狡猾。

知识点:成语的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