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专题11分析人物形象-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暑期突破专题11分析人物形象
一、提问方式
①联系上下文分析xx人的人物形象。
②你觉得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知识梳理
人物形象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
外在就是所谓的外貌,长得漂不漂亮,美不美;
内在形象指的是人物内在的性格和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光环”,也就是精神品质。
分析误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或贬低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具体方法:
1.通过分析事件,来观察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典型事例)
人是要做事情的。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件。
通过分析事件来分析人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
★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对比、烘托人物性格。
★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展现……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等。
★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或……心情。
★心理描写:揭示人言行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思想变化,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3.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直接的评价,来分析人物形象。
4.通过分析环境、情景,来理解人物。(环境描写)
人们做事,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或情景中做出的,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或情景,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思想
品质和精神风貌。
5.通过和他人的对比,来反衬人物的形象特征。
对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对比来理解人物形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印象就会比较具
体,比较鲜明,感悟也会比较深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比,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视角。
答题格式:
①A是一个(特点1)的人。从……(事件1)可以看出。
②A是一个(特点2)的人。从……(事件2)可以看出。
③A是一个(特点3)的人。从……(事件3)可以看出。
如:读完课文,你对武松有什么印象(《景阳冈》)
①豪爽、倔强、固执。酒家一再说明酒性很烈,可武松非要喝个痛快,还不顾店家劝阻执意孤身上网。
②自尊心强、勇敢无畏。看到官府榜文后,武松虽有些害怕,但担心回店里会受人耻笑,所以选择冒险上
冈。
③勇武、机敏。面对猛虎,武松先是机智避让,接着看准机会出手,最终将老虎打死。
④小心谨慎、思虑周全。武松将老虎打倒在地后,担心老虎不死,又用棒橛打了一回,确认老虎已死
后,担心再遇到老虎,果断下冈。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心
①六月的一天,乔迁新居。倒霉的赶上下雨,这会儿雨突然大了,还没收拾完毕,忽然又停电了,室
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李薇刚摸到蜡烛和打火机,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怎
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李薇的脑子急速地转着。此时屋
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红红
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李薇一下子愣住了,继而无力地蹲下来,扶住男孩的肩膀,脸却扭向一边,
不敢和孩子面对面。
⑧突然,来电了,灯光明亮。屋外,雨停,出暖阳。
1.这篇微型小说只有三百余字,情节却颇富变化,语言凝练且意味深长。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
象:站在“台前"的小男孩和____________;藏在“幕
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有三处划横线的句子,对此描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处划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
B.这些句子像一根线串起整个故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第一处划线句子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烘托了小男孩烦闷的心情
D.这些句子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3.选文中李薇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A.反感—猜疑—顿悟—拒绝—愧疚B.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愧疚
C.拒绝—反感—猜疑—愧疚—顿悟D.拒绝—猜疑—反感—顿悟—愧疚
4.对于题目“烛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是指停电后蜡烛给小屋带来的光明B.揭示了这篇小说的主题
C.代表着小男孩和妈妈的热心肠D.是对人物美好心灵的赞颂
5.选文第⑦段是对李薇的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6.请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从心理、语言、动作等角度进行品读,感受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
【答案】
1.李薇小男孩的妈妈
2.C3.B4.A
5.神态动作李薇误解小男孩和小男孩妈妈的善意后内心充满愧疚。
6.李薇,“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
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李薇的脑子急速地转着。”句中
对李薇进行了心理描写,表现了李薇处世冷漠,多疑,以致于误解小男孩的善意。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理解。
根据第④自然段中“李薇的脑子急速地转着"和第⑥自然段中“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可知,
塑造的三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小男孩和李薇,一个是藏在“幕后”的小男孩的妈妈。
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C.根据第①自然段“六月的一天,乔迁新居。倒霉的赶上下雨,这会儿雨突然大了,还没收拾完毕,忽然
又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和第②自然段“李薇刚摸到蜡烛和打火机,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可知,第一
处划线句子渲染了当时凄凉的气氛,烘托了李薇因乔迁新居下雨停电而烦闷的心情。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④自然段“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
语……这怎么行?"可知李薇对邻居是猜疑。
根据第④自然段“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李薇的脑子急速地转
着。”可知,李薇对邻居借东西是反感。
根据第⑤自然段“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可知,李薇对邻居借东西
是拒绝的态度。
根据第⑥自然段“‘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
粗粗的红红的蜡烛”。可知,李薇顿悟、明白小男孩不是借蜡烛而是送蜡烛。
根据第⑦自然段“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李薇一下子愣住了,继而无力地蹲下来,扶住男孩的肩膀,脸却
扭向一边,不敢和孩子面对面。"可知,李薇明白小男孩不是借蜡烛而是送蜡烛,以致于误解小男孩的善意
后内心非常愧疚。故心理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愧疚。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理解。
文章主要记叙了小男孩的妈妈担心刚刚搬来的李薇在停电的夜晚没有蜡烛,于是让小男孩给李薇送来蜡
烛,李莉却误解了小男孩,当知道真相后,李薇非常愧疚。赞美了小男孩和妈妈的美好心灵。“烛心”代表
了小男孩和妈妈的热心肠,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赞美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故选A。
5.本题考查了描写方法。
“李薇一下子愣住了"是神态描写,“继而无力地蹲下来,扶住男孩的肩膀,脸却扭向一边”是动作描写,
表现了李薇一开始反感邻居,后来明白小男孩不是借蜡烛而是送蜡烛,以致于误解小男孩的善意后内心的
愧疚。
6.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知识拓展能力。
选择一个人物,从从心理、语言、动作等角度进行形象分析即可。
示例:小男孩。结合“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中的“仰着小脸,背着手”是对小男孩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小男孩的纯真可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隔壁的父亲
①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
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我对父亲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
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②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
③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
“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
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
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
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
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
⑤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
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
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⑥满桌人全愣了。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
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
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
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⑦朋友们余休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
“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
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图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
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
家,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还美其名曰:周末小酌。
⑧我端起酒杯,对大家说:“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大家热烈响应,一起干了那杯酒。
⑨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
了城里水饺的盒子。(选自《意林》,有删改)
7.文章第②段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8.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接电话拒绝→___→___→道出实情,共同敬酒→___。
9.第③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7.不能删去。因为本段交代了当地的风俗,解释了父亲送烧饼的原因。
8.劝父亲赴宴安排父亲在隔壁吃饭父亲带着水饺回家
9.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父亲推脱“我"的邀请,是为“我”着想,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也为
后文父亲匆忙离去做铺垫。
10.父亲给“我"送烧饼说明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为了儿子的面子不让儿子陪自己吃饭可以看出父
亲时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只带走一盘水饺,说明父亲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解析】
7.本题考查重点段落的作用。
文章第②段交代了当地的风俗,解释了父亲送烧饼的原因,承接了上文“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
的发面烧饼。”所以不能删去。
8.本题考查概括情节。
第③自然段的写的是我邀请父亲和我一起和朋友去吃饭,父亲拒绝,我再三请求,可以概括为:劝父亲赴
宴。
第④自然段写的是我和父亲达成协议,在同一个酒店开了一个包间,正好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可
以概括为:安排父亲在隔壁吃饭。
第⑤⑥⑦⑧自然段写朋友知道了在隔壁的父亲,打算过去敬酒,父亲却走了,我非常内疚,和大家一起敬
父亲酒,可以概括为:道出实情,共同敬酒。
第⑨自然段写的是父亲打包了水饺坐了公共汽车回乡下了。可以概括为:父亲带着水饺回家。
9.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是语言描写,“一听更慌了”是神态描写,表现
父亲推脱“我"的邀请,是为“我”着想,突出了父亲善解人意的特点,也为后文父亲匆忙离去做铺垫。
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章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然后找出描写“父亲"言行举止的
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结合父亲七月七给“我”送烙花这件事,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结合第③段“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这表现出父亲善解人意的特
结合第④段“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第⑦段“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
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这表现了父亲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粉蒸肉
七焱
①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生活。那年除夕,我独自在母亲的宿舍等她归来。
我饿了,()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②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
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我吃得正香,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
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
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
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泣。
③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怒火已消,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让我
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就算是过了除夕。”
④成年以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早在我尚不记事的幼年,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觉得自己的生
活失败透顶了。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编制缝纫工,婚姻变故没多久后,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
独与她为伴。()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九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
再那么()了。
⑥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
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五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
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⑦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
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
⑧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
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⑨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⑩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
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男人木讷(nè)、老实,等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往嘴里
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
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母亲的脸色越来
越难看,最终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心里满满的
感动。
2001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
一大桌酒菜。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
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
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我怎么都凑不齐置办年货的钱,好不容易央求同事借到了一块肉,回来好给你
做上一碗粉蒸肉。等我再出门办事时,迎面碰上同事媳妇,她对我当众辱骂,非要我把肉还回去。我回家
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厂里的其他同事劝住了我们……"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
往下掉……
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节选自《读者》2020年第19期
11.阅读①④⑤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括号里,正确的选项是()
A.漫不经心捉襟见肘每况愈下特立独行
B.急不可耐每况愈下捉襟见肘招摇过市
C.急不可耐捉襟见肘每况愈下招摇过市
D.捉襟见肘每况愈下招摇过市急不可耐
12.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照样子,简要概括。
(1)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2)
(3)
(4)
13.“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
描写和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的心情。
14.本学期“交流平台”中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
太单一。"借助文中对母亲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说说她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从两个角度作出评价。
15.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描写了两个除夕夜吃粉蒸肉的场景,让读者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更加深
刻。
B.“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
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
C.粉蒸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粉蒸肉”,让“我"对母亲的真情自然流露。
【答案】
11.B
12.我上小学,妈妈发了工资第一时间买肉给我做粉蒸肉。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
了“我”,决定不嫁人“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燕肉,这才了解到
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13.神态动作悲伤
14.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
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15.B
【解析】
1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每况愈下:指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不好,形容走下坡路。
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招摇过市,指故意在众人面前大摇大摆显示声势,以引起别人
注意。
急不可耐: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结合所给句子,我饿了,因此十分急切的向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选择“急不可耐";
结合所给句子,母亲的生活情况越来越不好,选择“每况愈下”;
结合所给句子,我上小学的时候生活已经慢慢变好,不在那么穷于应付,因此选择“捉襟见肘";
结合所给句子,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招摇着骑
回家,选择“招摇过市”;故选B。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
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
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可知九十年代,我上小学,家里情况好转,母亲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买肉,为我
做粉蒸肉;
结合文章第⑩自然段句子“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
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可知我上初一,别人给母亲介绍
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
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
肉,你把我打了一顿?’”,文章第自然段句子“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可知我考上大
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
的原因。
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所给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涨红了脸"可知描写了我的神态,抓住关键词“张着嘴哇哇大哭”
可知描写了我的动作。从我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内心委屈、难过的心情。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
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可知母亲非常要强,勤劳能干,肯吃
苦,能吃苦;
结合文章第⑨自然段句子“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
式。”可知母亲很爱我。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可知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
心”指的是母亲对生活境况越变越好的满足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故选B。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临刑前的较量
①地窖深处,一个人侧身靠着墙角一动不动。
②徐鹏飞上前两步,不慌不忙用十分平和的声音招呼道:“许先生!"侧坐的人没有回答。徐鹏飞又
上前一步,殷切地喊道:“许云峰,许先生!”
③侧坐的人,这才回转瘦弱无力的身体,用炯炯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特务。从离开渣滓洞到这潮湿黑
暗、与世隔绝的地窖,将近一年,他的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脸色苍白,隆起的颧骨显得十分突出。可
是,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灭的威力,直视着任何危险与威胁,毫无畏缩。
④“我特地来告诉许先生一个好消息。"徐鹏飞笑了笑,“我可以把真实情况全部奉告:共军分两路入
川,国军全线溃退,重庆已经危在旦夕。我想,许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
⑤“当然高兴。"许云峰毫不掩饰,由衷地笑了。
⑥“事实完全如许先生预料的那样,”徐鹏飞又说道,“当局准备了炸药、雷管、定时炸弹,一旦共军
进入市郊,重庆这座有名的山城,也许就不存在了……"许云峰忽然朗声地笑了。笑声使徐鹏飞心头一
惊,更使他不安,他再也不能控制刚才那狠毒而故作镇静的心境了。“山城将在黎明前消失,许先生听了,
恐怕很难高兴吧?”
⑦“我丝毫不担心。"许云峰朗声说道,“我确信,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
魅!雨过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
“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
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
⑧许云峰无所谓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我选择了革命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我
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使我感到无穷的力
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
此时此刻的心情。"
⑨许云峰直视对方,嘴角微微一动,露出笑意:“你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听到这意外的问话,
徐鹏飞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⑩许云峰不屑再讲下去。死亡,对于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
然回头,对跟随在后的特务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16.用简洁的语言将许云峰听到的三个消息补充完整。
(1)国军全线溃退;(2)___;(3)
17.选文多次写到许云峰的笑,第6自然段中许云峰“朗声地笑”是因为
18.题目中的“较量"表面指____________;
实际是指____________。
19.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同时用“瘦弱无力”“衰弱不堪"与“炯炯的目光”“炯炯有神"来描写许云峰,
是否矛盾?写出你的理解。
20.文中的人物对话非常精彩,你从许云峰的话中体会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6.山城即将被毁许云峰末日已到
17.山城必将属于人民,敌人必将失败
18.许云峰与徐鹏飞的较量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较量
19.不矛盾,因为“瘦弱无力”“衰弱不堪"指的许云峰的身体状况;“炯炯的目光”“炯炯有神"是指许
云峰的精神状态,虽然许云峰的身体饱受摧残,但他的革命斗志依旧昂扬。
20.许云峰是一位有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人。
【解析】
16.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徐鹏飞笑了笑,‘我可以把真实情况全部奉告:共军分两路入川,国军全线溃退,重庆
已经危在旦夕……我想,许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可知,第一个消息是:国军全线溃退;
结合第⑥自然段中“‘当局准备了炸药、雷管、定时炸弹。一旦共军进入市郊,重庆这座有名的山城,也
许就不存在了……’许云峰忽然朗声地笑了。"可知,第二个消息是:小城即将被毁。
结合第⑦自然段中“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
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可知,第三个消息是:许云峰末日已到。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⑦自然段中“许云峰朗声说道,‘我确信,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魅!雨过
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可知,许云峰“朗声地笑”是因为山城必将以将属于人民,敌人必将
失败。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本短文主要写了1949年11月26日下行,山城即将解放前夕,共产党人许云峰与国民党
的特务头子徐鹏飞的较量,表现了许云峰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题目中
“较量"表面是指许云峰与徐鹏飞的较量;实际是指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较量。
1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瘦弱无力:形容身体单瘦虚弱,没有力气。衰弱不堪:瘦弱不能经受起打击或折腾。结合短文第③自然段
中“侧坐的人,这才回转瘦弱无力的身体”“他的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可知,“瘦弱无力、衰弱不堪”
是指许云峰因为长期被折磨,所以身体状态极差,从而突出了国民党军队对渣滓洞内的共产党进行了残酷
的折磨。有神的目光:形容目光明亮、灵活。炯炯有神:形容人、动物或其他事物的眼睛明亮,很有精
神。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用炯炯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特务"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可知,“有神的
目光,炯炯有神"在文中描写的是许云峰的精神状态,这说明他对共产党必将胜利、人民必将胜利的坚定
信念。故在文中是不矛盾的。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第⑦自然段中的“我丝毫不担心。”“我确信,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魅!雨
过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结合第⑧自然段中“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我选择了革命道路,变成
使反动派害怕的人,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
潮,使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
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可知,许云峰在说这些话时铿锵有力,突出自己坚定的信念。从
而表现出了许云峰是一个坚信对革命必胜和视死如归的人。
五、美文品鉴。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
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
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
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
原来是邻居啊!赶紧请他们进屋。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求你们
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
“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
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
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
脏病人,但要有适度的运动……"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
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
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在是领受李先生所托。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
二话没说,先给我和与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⑥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
对儿子交代过:要上门答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
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
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⑦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为
别人行善,也为自己储蓄幸福。
21.给本文选了一个最直接、最浅显易懂的题目是()
A.轻点关门B.举手之劳C.储蓄幸福D.儒雅的新邻居
22.短文前后分别写了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目的是什么?
23.短文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主要事件,依次写了()——(领受所托)——()。
24.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是“儒雅"的中年男女?
一是“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的_________描写看出不安的内
心;二是从李太太语言描写看出_________的品质;三是从我
们答应请求后的“____________"的行为看出他
们_________。
25.细读段③,“沉吟”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沉吟了片刻?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6.段⑦中,“为别人行善”“储蓄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
27.“举手之劳”是什么意思?读了本文后,你觉得自己在“把丰都建成人民喜欢的样子"活动中,你将会
有哪些改变?
【答案】
21.A
22.第一次是为了拜托“我们”进出单元防盗门时轻点关门;第二次是为了答谢“我们"轻点关门的举
动。
23.邻居所托邻居答谢
24.神态孝顺千恩万谢懂得感恩
25.“沉吟”是迟疑不决的意思,“我"担心有时候急了会顾不上轻声关门而打扰到老人,由此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思虑周全的人。
26.“为别人行善"指的是受邻居所托,轻点儿关门;“储蓄幸福”指的是自己的举手之劳,换来了别人的
感激。
27.“举手之劳"的意思是一举手就能办到的事情,形容办事轻而易举,毫不费力。生活中,看到别人需要
帮助的时候,会及时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解析】
21.本题考查的是给文章拟题目。
认真阅读短文,从第②段句子“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
不了重响”和第⑦段句子“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为别人行善,也为
自己储蓄幸福"可知,“轻点关门”是文章故事的线索。因此,文章可拟题目“轻点关门"。故选A。
2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提取。
李先生夫妇第一次来“我”家的描写在第②段,由句子“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
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可知,他们来的目的是拜托“我们”进出单元门的时候轻点关门。
李先生第二次来“我"家的描写在第⑥段,由句子“要上门答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
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可知,他们这次来的目
的是答谢“我们"轻点关门的举动。
2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概括。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①段到第③段,主要写了邻居拜托“我们”轻点关门,
可概括为“邻居所托"。第二部分是第④段,主要写了“我们”接受了邻居的拜托,每次进出都轻点关门,
第三部分是第⑤段到第⑦段,主要写了李先生来对“我们"表示感谢,可以概括为“邻居答谢”。
2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句子理解。
“静静地看着"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是对李先生夫妇的神态描写。由第③段李太太的语言“其实我们
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但要有适度的运动……"可知,
他们是为了老人才选择住一楼,由此可见李先生夫妻的孝顺。由第③段句子“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
挺不好意思的”可知,“我们"答应李先生夫妻的请求后,他们的举动是“千恩万谢”。“千恩万谢"的意思
是一而再地表示感谢。由此可见,李先生夫妻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接受“我们”的帮助,而是怀着一颗感恩
的心,对我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25.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
由第③段句子“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
为什么还要住一楼?’"可知,“沉吟”的意思是迟疑不决。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沉吟的原因:怕有
时候急了会顾不上轻点关门,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未雨绸缪、思虑周全的人。
26.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
从第④自然段句子“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
响,一问,果然都在是领受李先生所托"可知,“为别人行善”是指手邻居所托,轻点关门;从第⑦段句子
“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可知,“储蓄幸福”是指举手之劳,换来了别
人如此大的感激。
27.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和开放性表达。
从第⑦段句子“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为别人行善,也为自己储蓄幸
福"可知,“举手之劳”是指一举手就能做到的事,比喻不费力气。结合这个句子可知,我们在别人需要帮
助的时候献上一份力量,对别人而言是十分值得感激的一件事。因此,在回答“在‘把丰都建成人民喜欢
的样子’活动中,你将会有哪些改变"这个问题时,可以围绕帮助别人的主题回答。
我们可以多为别人做贡献,多多帮助别人,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
间”。
六、课外阅读
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他说:
“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地。"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
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让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
铃已经响了。
③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
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一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
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④我问:“少了多少呢?”
⑤“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
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⑥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⑦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失在何处的5元
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化通风空调安装项目协议2024版A版
- 三方债务责任转移协议2024版
- 2025年度农业园区场地租赁安全管理合同范本4篇
- 专业劳务分包协议(2024年版)样本版A版
- 二零二四实习生就业权益与培训协议范本规范5篇
- 2025年度测绘数据安全保密协议4篇
- 专业标识标牌定制及施工服务协议版B版
- 专业摄影委托协议细则(2024年)版B版
- 2024物业管理权转让服务合同
- 2024版食品安全购销合作合同范本一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综合-必看)
- 劳务投标技术标
- 研发管理咨询项目建议书
- 湿疮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 转钱委托书授权书范本
- 一种配网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及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 某墓园物业管理日常管护投标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载表
-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长滩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2S702 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 2013日产天籁全电路图维修手册45车身控制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