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暑期突破专题01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正确)的一项是?

②给下面的文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二、知识梳理

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很多同学对标点符号掌握得不好,会影响作文写作和语言表达。

小学常用的标点符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冒号、句号。

(一)问号

1.概念: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2.基本用法

①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如: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②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如: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③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如: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④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如: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常见错误:

1.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

如: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问号应改作逗号)

2.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

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

(二)感叹号

1概念: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

2.基本用法:

①用于句子的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

示例:你给我闭嘴!谁知道他今天怎么搞的!

②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咚!咚咚!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③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示例:轰!!!在这天崩地塌声音中,女娲突然醒来。

④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

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示例: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常见错误:

1.滥用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

如: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

2.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

如: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叹号应改作逗号)

(三)、逗号

1.概念: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如被强调的主谓之间、谓宾之间,倒装的主谓句、句首

状语、后置的状语、后置的定语等,都要用逗号将异动的部分与主体隔开。

2.基本用法:

①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②用于各种语法位置。

③用于各种停顿处。

如:

(1)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数是恒星。(主谓之间)

(2)应该明白,投机取巧不是学习的最有效方法。(动宾之间)

(3)对于乔丹,他并不了解。(句首状语)

(4)怎么了,一向沉稳的齐达内先生(主谓倒装)

作用:强调被隔开的谓语、宾语、句首状语或其他异动的部分。

常见错误:

1.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

如: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

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功,就好好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

去掉)

(四)、顿号

1.概念: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2.基本用法

①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如:我订阅了《语文学习》、《收获》、《读书》等杂志。

②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④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常见错误:

1.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

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

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五)、冒号

1.概念:小小冒号两个点,提示下文常出现。它和引号是朋友,文章之中常相伴。

2.基本用法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说”“例如"证明”)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示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2.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第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第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女士们、先生们:……

常见错误: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

2.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

3.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

4.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六)句号

1.概念:句末点号,基本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形式是“。"。

2.基本用法:

①一件事情陈述完了用句号。

②讲述另外一件事情用句号。

③前后主语发生变化用句号。

示例: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请您稍等一下。

(3)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水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以上这些句子,有的长,有的短,但都是一个句子,句末都用句号,表示停顿的语气。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牛郎织女》,完成下列各题。

①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

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这头牛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得

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

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

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蛇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

服。

②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

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

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

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给第1自然段补充恰当的标点符号。

2.第2自然段中,“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郎可能会跟老牛说些

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情境牛郎对老牛说老牛的表现

牛郎看见嫂子买了鱼回来,做牛啊牛,我今天看见嫂子做了鱼,我只老牛摇摇头,哞哞地低声呼

了香喷喷的清蒸鱼。能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啊!唤,似乎在安慰牛郎。

牛郎听见___牛啊牛,____________老牛

【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嫂子在跟哥哥说自己的坏话。今天我在门外听到嫂子对说哥哥说,养活我就是浪费粮食,能给我

留一些剩下的饭菜就已经不错了。你说,我每天干最苦、最累的活,他们怎么这样对我呢?老牛轻轻

地蹭着牛郎的衣裳,发出低沉的哞哞声,好像在安慰牛郎。

【解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阅读选文第①自然段中句子可知,“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是这一段话的中心句,后面用句号;“一来是

牛跟他亲密”介绍照顾牛周到的一个原因,分句后面用分号;“二来呢"正常断句,用逗句;“不好好照

看它”话未说完,用逗号;“怎么对得起这头牛呢"反问句,句末用问号。

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结合牛郎与哥嫂的相处,把牛郎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他给怎么给老牛说,老牛

有什么反映,发挥想象,把表格填写完整。语句通顺,内容合理即可。

示例:

第一个空:牛郎仿佛听见“嫂子对哥哥说,快分家了,他们吃点好的”。

第二个空:牛郎对老牛说:“牛啊牛,今天他们又让我吃的剩菜,还说要把我赶出去,你说,明天我还要

不要给他们干活呢?

第三个空:老牛甩甩头,似乎在给牛郎拿主意。接着,轻轻地叫了两声,好像在轻声安慰牛郎,别担心,

有我陪着你。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灯景旧情怀(琦君)

①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

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外公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

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

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

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

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wúyōuwúlǜ(1)。”

②【A】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

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

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B】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

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

神奇的契合,看得我mùdèngkǒudāi(2)。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

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的热闹高潮也宣告结束

了。

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

④“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

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⑦“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⑧“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

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吗?”

⑨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

“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心剔得高高亮亮地,又在碗厨

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抬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

她喃喃地说。

⑩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

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胡须连连点头。

3.快速阅读选文,看拼音写词语。

4.请在第①段画“_______"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做花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情感常会融入到细节描写中,请你从A、B两处中任选一处进行品味,并

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7.选文的标题为“灯影旧情怀”,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旧情怀"。

【答案】

3.无忧无虑目瞪口呆

4.、、,_____________。

5.看舞龙搓汤圆许心愿

6.选B处,这个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夫比作龙身体的一部分,形象地写出了农夫对舞龙的热

爱和熟练至极。“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是表现了农夫和大龙的契合程度,表现了“我"的惊

叹之情。

7.本文传递出作者对过去温馨、热闹、团圆的旧情怀的怀念和眷恋。

【解析】

3.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书写时注意“虑”“瞪"正确写法。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这个句子中的“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这些词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使用顿号来分隔。“可是事实

上"还没有表达完全部内容,后面用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这个句

子的后面用句号,用于表示这个陈述句的结束。

添加标点符号以后的句子为: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

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

5.本题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从第①自然段“外公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

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可知,

该段落主要描写了“我”和家人一起“做花灯"。

从第②自然段“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

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

滚舞。”可知,该段落主要描写了“我"看舞龙”的热闹场面。

从第③~第⑩自然段“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

‘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

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

顺水。’她喃喃地说。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可

知,这些段落主要描写了“我”和家人“搓汤圆"和“许心愿”事情。

从这些文段内容可知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有:做花灯、看舞龙、搓汤圆、许心愿。

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A处:描写了十五晚上祭桌和百子炮的景象,以及人们热闹的场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

家乡元宵节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和“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等描写,表现了节

日的热闹和喜庆气氛,而“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则暗示了作者对这个节日的参与和投入。作者通过描写

祭桌、百子炮和人潮等细节,表现了对家乡元宵节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处:描写了舞龙表演的场景,以及舞者们的精湛技艺和与龙的神奇契合。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

作者对舞龙表演的惊叹和敬佩之情。其中,“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和“他们平时

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等描写,表现了舞者的精湛技艺和

对龙的神奇契合,而“看得我目瞪口呆”则表达了作者对表演的惊叹和敬佩之情。作者通过描写舞龙表演

的细节,表达了对舞者精湛技艺和神奇契合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7.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

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过元宵节时的热闹、快乐、祥和的情景,尤其是外公糊的鼓子灯给作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父母及家人团聚的渴望和珍惜。通过回忆过去的美

好时光和亲人团聚的温馨场景,作者传递出对家庭团聚、亲情温暖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三、课外阅读

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①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到山那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奶奶家。

②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

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

会体味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暖的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

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

③“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连续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

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④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

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

候一头是菜一头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

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

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⑤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便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

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

了,捧着(温柔温热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温热温暖)无比。

⑥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

的乡情。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飞奔——()郁闷——()难受——()温暖——()

(2)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在文中()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读短文,细细品味,“那一份浓浓的乡情"里有些什么呢?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浓浓的乡情里有家乡的美丽,有奶奶的___,有乡亲们的___。

(5)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

(1)漫步舒心舒服寒冷

(2)体会陆续温热温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疼爱勤劳

(5)虽然“我"离开了小村庄,但是小村庄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烙在了“我”的心里,“我"永远都忘

不了小村庄,永远忘不了“我”可爱的乡邻,也永远忘不了“我"的奶奶,所以说“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

里了”。

【详解】

(1)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飞奔:很快地跑。反义词在第②段中,为:漫步,意思是悠闲地随意走。

郁闷:指愁眉不展的性质或状态;迟钝和无兴趣状态。反义词在第⑤段中,为:舒心,意思是心情舒展;

适意。

难受:心中不舒服。反义词在第④段中,为:舒服,意思是身体或精神觉得轻松舒畅。

温暖: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反义词在第②段中,为:寒冷,意思是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

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体会:意思是指体验领会。

体味:仔细体会。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结合词义,可知,文中指那种感觉是在城里领会不到的,应选择“体会"。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连续:相连接续。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结合词义,可知,文中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前后相继地打开了门,应选择“陆续”。

温柔:指一个人的性情温和柔软。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

温热:①微热;温暖。②加温使热。③犹温度。

温暖: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

结合词义,可知,文中形容红薯应选择“温热”,形容心里舒坦,应选择“温暖”。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可知,这三句都是句子间的

一般性停顿,应在前两句的后面加上逗号,“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句是把前面的意思表达完

整了,应在“小河边"的后面加上句号。“这时”是表示时间,应在后面加上逗号,“搓衣声"说笑声”是

并列的词语,故在中间加上顿号,在“说笑声"的后面加上逗号。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

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

着走。这时候一头是菜一头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可知,浓浓的乡情有

奶奶的疼爱。第③自然段中“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

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

乐"可知,浓浓的乡情有乡亲们的勤劳。结合第⑤自然段中“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便塞给

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

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可知,浓浓的乡情还有邻居大婶的热情。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结尾写道“上学后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作者的心”其实就是指的

对小村庄的怀念之情,这种感情时时萦绕在作者的心头,每每都会想起。永远都忘不了小村庄,永远忘不

了可爱的乡邻,也永远忘不了慈祥的奶奶,所以说“我的心遗落在村里了"。

四、阅读短文《我在等你说谢谢》。

①那天我经过一个度假村,见一大群人围着一辆高档轿车,个个伸长了脖子往里张望。轿车旁边一位

身穿名牌西服的男人焦急地对大伙喊:“你们谁帮我爬进车底拧一下螺丝啊?”

②原来他的车油路出了问题,从度假村游玩出来,漏出来的油已经淌到了车身外,这里离最近的加油

站也有上百公里,难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③他身旁那打扮妖艳的女子说:“看把你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百元

大钞:“谁帮我拧紧,这钱就是他的了!”

④我身旁的小伙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了:“有钱人的话,信不得的!"这时只见一个小孩走

了过去,说:“我来吧。”

⑤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螺丝,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

人。男人刚想把那百元钞票递给小孩,却被女人呵斥住了:“你还真打算给他100元啊?给他5元已够多

了!"

⑥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零钱递给小孩,小孩摇了摇头。听见人群中的嘘声,男人又加了5元,小孩还

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这10元钱也不给你啦。”

⑦□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⑧男人懵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⑨小孩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9.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用了___的修辞手法,我从中读出

了_________;我也能仿写这样的句子

13.“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螺丝,爬出来后他就用期的眼神看着那人。”

这个小孩“期待"的是

1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男人和女人说什么?

【答案】

9.“__________________,,,!”:“?"

10.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1.身穿名牌西服的男人需要一个人帮他爬到车底拧螺丝。男人掏出百元大钞之后,还是没人愿意帮忙,

最后一个小孩帮了忙。小孩不要报酬,而要一句“谢谢”。

12.比喻男人因为车油路出了问题而着急。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13.对我说声谢谢

14.对男人说:做人不要太自傲,一点小事都要别人做。对女人说:不要把别人想的那么肤浅,有钱不能

代表自己高人一等。

【解析】

9.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结合内容理解,第一句这是小男孩说的话,用双引号,句子中间表示停顿用逗号,句末表示强烈感情用感

叹号。第二句是男人的话,用冒号、双引号,表示疑问,句末用问号。

1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根据第③段“他身旁那打扮妖艳的女子说:‘看把你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

张百元大钞:‘谁帮我拧紧,这钱就是他的了!’"可知,文中写女子给男人出了个主意:用钱来悬赏,让

人帮他拧紧螺丝。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意思是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1.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抓住关键句子概括,从第①段“那天我经过一个度假村,见一大群人国着一辆高档轿车,个个伸长了脖子

往里张望。轿车旁边一位身穿名牌西服的男人焦急地对大伙喊:‘你们谁帮我爬进车底拧一下螺丝啊?’"

可知,故事的起因:身穿名牌西服的男人需要一个人帮他爬到车底持螺丝。从第③④段“他身旁那打扮妖

艳的女子说:‘看把你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谁帮我拧紧,

这钱就是他的了!’我身旁的小伙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了:‘有钱人的话,信不得的!’这时只

见一个小孩走了过去,说:‘我来吧。’”可知,故事的经过:男人掏出百元大钞之后,还是没人愿意帮

忙,最后一个小孩帮了忙。从第⑦段“‘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第⑨段“小

孩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可知,故事的结果:小孩不要报酬,而要一句“谢谢"。

1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及句子仿写。

仔细阅读画线句子,句子把“男人”比作“热锅上的蚂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男人的

着急。根据画线句子的比喻手法仿写即可。

如: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1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文中第⑨段“小孩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可知,小孩的“期待"表示对希望男人对他说声谢

谢。

1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要结合短文内容及人物的特点来说一说你想对男人和女人说的话即可。

如:对男人说:太看重自己的身份,拧个螺丝还要出钱让别人去拧。

对女人说:钱不是万能的,还让男人用钱请人去拧,最后却只想给10块钱,说话不算话。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

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

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

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③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

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

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

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

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④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

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5.给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依次正确的顺序是()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着()的作用。

A.概括全文B.提示下文C.承上启下D.总结上文

17.请分别抄出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18.本文写鲁迅珍惜时间,作者选取了三件典型事例,它们分别是:

19.鲁迅是我国伟大的

20.文中画“"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5.D16.C

17.第2自然段中心句: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第3自然段中心句:鲁迅到了晚

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第4自然段中心句: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18.①珍惜时间,不知疲倦地工作;②到了晚年,更加珍惜时间,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③鲁迅

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19.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0.时间是“宝贵”的,如同金钱和生命一样,而耗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让别人“损失"金钱和生命,所以

说是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的。

【解析】

15.本题考查标点符合运用。

结合短文④自然段内容可知,需要加标点的句子是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是对时间的深刻理解。根据句意

可知,说话后面使用冒号,说的话使用双引号,“他曾经说过”后面加冒号和前引号,“时间就是生命"一

句话未说完,后面应使用逗号,“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一句话未说完,后面应使用逗号,“和图财

害命没什么两样"一句话说完了,后面应使用句号和后引号。

加标点符合后应为: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

样。”

故选D。

1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及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短文④自然段中“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

间"是一个过渡句,即承接着上文写的“鲁迅珍惜时间忘我地工作的事”,又连接着下文“鲁迅珍惜别人的

时间的事"。因此,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段中心句。

结合短文②自然段内容“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

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可知,本段围绕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这句话写出了鲁迅是怎样珍惜时间的。故本段中心句

为: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结合短文③自然段内容“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

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在他逝世的

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可知,本段围绕“鲁迅到了

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这句话写出了鲁迅晚年是怎样抓紧时间的。故本段中心句为:鲁迅到了晚年,

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结合短文④自然段内容“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

赶到。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可知,本段围绕“鲁迅不

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这句话写出了鲁迅是怎样珍惜别人的时间的。故本段中心句为: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1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本文写鲁迅珍惜时间,作者选取了三件典型事例。

第一件典型示例:结合短文②自然段中“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

章,一写就写到天亮。”可知,鲁迅珍惜时间,不知疲倦地工作;

第二件典型示例:结合短文③自然段中“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

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可知,鲁迅到了晚年,更加珍惜时间,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第三件典型示例:结合短文④自然段中“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

么两样。”可知,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1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短文①自然段内容“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可知,鲁迅是我国伟大的

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0.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本题可开放性作答,结合短文内容,表达合理语句通顺即可。

结合短文④自然段中“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这句话的理解是:时间是

“宝贵"的,如同金钱和生命一样,而耗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让别人“损失”金钱和生命,所以说是和图财

害命没有什么两样的。

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等于浪费了别人的生命和金钱。所以说是和

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的。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语文老师的帽子

①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祥的脸上强装着严肃

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军帽。

②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

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

时,我们都哄堂大笑起来,那画上的内容我们早知道了:一个光头的

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

看着画。我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着他大发雷霆,然后拂袖

而去。可是,他看了画竟笑了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

命了可看了之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

帽子。

③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④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⑤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区

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发不见

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长年累月地戴着帽子。

⑥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地感到不安与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抽泣起

来……

2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取而代之:

(2)面面相觑[“觑”(qù)的意思是看,瞧]:

22.找出第一段中描写语文老师外貌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23.请给第二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的和的描写,你觉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