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把握母子两人的形象,领会文章的表达特色。(重点)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一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这篇课文写于1993年,是史铁生在瘫痪7年后怀念母亲时写下的。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要带“我”去北海公园,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最终带着未了的心愿而去世;母亲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作者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3.解释题目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与思想的成熟,“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过残酷命运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4.人物经历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https://baike./item/%E5%8C%97%E4%BA%AC/128981"\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https://baike./item/%E4%B8%9C%E5%9F%8E%E5%8C%BA/21851"\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https://baike./item/%E6%B8%85%E5%8D%8E%E5%A4%A7%E5%AD%A6%E9%99%84%E5%B1%9E%E4%B8%AD%E5%AD%A6"\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

1969年,上山下乡(https://baike./item/%E4%B8%8A%E5%B1%B1%E4%B8%8B%E4%B9%A1"\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https://baike./item/%E5%BB%B6%E5%AE%89"\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https://baike./item/%E5%B0%BF%E6%AF%92%E7%97%87"\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需隔日透析(https://baike./item/%E9%80%8F%E6%9E%90/1477330"\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https://baike./item/%E4%B8%AD%E5%9B%BD%E4%BD%9C%E5%AE%B6%E5%8D%8F%E4%BC%9A"\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https://baike./item/%E5%8C%97%E4%BA%AC%E5%AE%A3%E6%AD%A6%E5%8C%BB%E9%99%A2/2716366"\t"https://baike./item/%E5%8F%B2%E9%93%81%E7%94%9F/_blank)去世,享年59岁。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二、写作特点

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

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

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

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述,哪些事情要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

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

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3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三、课文主旨解读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我"双腿瘫痪后,重病的母亲安慰“我”。

第二部分(3-6):母亲在准备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离开了人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亲的夙愿,“我"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含义。

2.结构图解

3.文本解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原文文本解读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句解:砸玻璃,摔东西,具体表现了“我”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句解:“眼边儿红红的”,神态描写,说明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无私地关爱、呵护着“我"。]【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句解:“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表现出母亲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悲痛来安慰“我"的痛苦心情。]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句解:景物描写,烘托“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4】:“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解:“憔悴"既显示出绝症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我”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央求"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屡遭“我”拒绝却从未改变对“我"的关怀与渴望。]“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5】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句解:“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句解:细节描写,通过说话用词方面的敏感,表现了母亲的细心。“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生怕刺激到“我”。]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6】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句解:“绝"和“竟”说明“我"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句解:第一个“艰难”指呼吸困难,第二个“艰难"指生活很不容易。]【7】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句解: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8】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句解:“好好儿活"体现了“我”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1】如何理解此处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悄悄”“偷偷"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以暴怒发泄痛苦的行为的深深理解和宽厚容忍,以及怕“我"太过激而伤害自己的担忧。母亲“躲”出去,但她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我"。这无声的动作背后,是母亲疼痛不已的揪心。

【2】母亲为什么提出去看花母亲提出去看花是为了让“我”散散心,排遣心中的郁闷,建立起好好儿活的信心和勇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情之重,反映了母亲为了让儿子重拾生活的信心,强忍病痛做出的超常努力,同时为下文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4】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这是母亲的有意之举,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伤感痛苦,对生活丧失信心。体现了母亲希望“我”正视自己,好好活下去。【5】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因为母亲觉得“我”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情绪有所好转。“我"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得到快乐,是母亲最大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所以她非常高兴。即使“我”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6】本句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突出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之情,同时与下文“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相照应。【7】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儿子有病,脾气暴躁,很难照顾;女儿还小,也需要照顾;自己的负担很重,还有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____________【8】对菊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此处景物描写,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___》,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散文《》《》《病隙碎笔》等。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í()气mǐn()感jué()别喜出wàng()外

hūn()迷zá()碎jiān()难bào()怒无常

chuí()打淡yǎ()yāng()求翻来fù()去

3.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huàn)捶打(chuí)仿膳(shàn)侍弄(dài)

B.沉寂(jì)整宿(sù)鲜血(xuè)絮叨(xù)

C.豌豆(wān)憔悴(cuì)央求(yāng)踩扁(bian)

D.淡雅(yǎ)烂漫(màn)诀别(jué)暴怒(bào)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雁阵砸碎爆怒无常B.憔悴央求漂落喜出望外

C.昏迷深沉整宿絮絮叨叨D.可恨决别侍弄泼泼洒洒

5.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B.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很多遍。

C.星期天,小外甥央求我带他去游乐场玩,看着他那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他。

D.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都耽误了。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被视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9.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xù()()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wān()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A.chuì絮絮shàn碗B.cuì絮絮shàn豌

C.cuì嘘嘘sàn豌D.chuì嘘嘘sàn碗

10.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后,文中那种最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举行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

(1)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美丽的爱,请你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名言吧。

(2)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54%66%91%

祝福同学生日的56%86%92%

差值2%20%1%

我发现: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地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选文第一段中,写“我"答应去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她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如何理解“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

(二)课外阅读理解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情节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____________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初夏的时候____________心如刀割

2.下列对《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补充交代了积压在她心里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一内容。

B.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C.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___》,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散文《》《》《病隙碎笔》等。

【答案】北京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合欢树

【解析】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的良好习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í()气mǐn()感jué()别喜出wàng()外

hūn()迷zá()碎jiān()难bào()怒无常

chuí()打淡yǎ()yāng()求翻来fù()去

【答案】脾敏诀望昏砸艰暴捶雅央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脾砸捶雅覆

3.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huàn)捶打(chuí)仿膳(shàn)侍弄(dài)

B.沉寂(jì)整宿(sù)鲜血(xuè)絮叨(xù)

C.豌豆(wān)憔悴(cuì)央求(yāng)踩扁(bian)

D.淡雅(yǎ)烂漫(màn)诀别(jué)暴怒(bào)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A.侍弄(dài)——shì;B.整宿(sù)——xiǔ;C.踩扁(bian)——biǎn;故选D。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雁阵砸碎爆怒无常B.憔悴央求漂落喜出望外

C.昏迷深沉整宿絮絮叨叨D.可恨决别侍弄泼泼洒洒

【答案】C

【解析】A.爆—暴;B.漂—飘;D.决—诀。

5.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答案】B

【解析】B.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文章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故选B。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答案】A

【解析】引号内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B.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很多遍。

C.星期天,小外甥央求我带他去游乐场玩,看着他那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他。

D.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都耽误了。

【答案】D

【解析】A项,“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B项,“翻来覆去”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C项,“央求"指恳求。D项,“侍弄”指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D项中的错误属于用错对象。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被视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将“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C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删去其一。D项,语序不当,将“越剧对她"改为“她对越剧”。

9.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xù()()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wān()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A.chuì絮絮shàn碗B.cuì絮絮shàn豌

C.cuì嘘嘘sàn豌D.chuì嘘嘘sàn碗

【答案】B

【详解】憔悴(qiáo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膳(shàn):饭食、进食。

豌豆(wāndòu):豆科豌豆属植物。

故选B。

10.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后,文中那种最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举行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

(1)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美丽的爱,请你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名言吧。

(2)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54%66%91%

祝福同学生日的56%86%92%

差值2%20%1%

我发现:

【答案】(1)示例:①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②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兰

(2)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尽快学会品味母爱,感恩母亲。

【详解】(1)答案不唯一,注意名言,不能出现错别字,写出作者。如: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孟郊。

(2)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表格,注意分析纵向、横向项目对比。分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可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同学生日的学生比重增大。结合“差值"分析,对母亲生日的关注度,比不上对同学生日的关注度。结合“感恩母爱”的主题,我们应尽快学会“关爱母亲,感恩母亲"。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地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选文第一段中,写“我"答应去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她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如何理解“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终于有了兴趣,因此她喜出望外。2.示例: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爱与关心,还可以看出她的坚忍、乐观。3.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写出了菊花深沉、热烈、蓬勃的生命力。各色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4.母亲牵挂的儿女已经长大,遇到生活中的挫折不会再悲观失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1.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在此之前“我"由于瘫痪而变得性格暴躁,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这一次“我”居然同意去看菊花,母亲觉得“我"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终于有了兴趣,因此她喜出望外。

2.文中写母亲,“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中“憔悴"既显示出绝症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我”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但她依然坚持带“我"看花散心,可以看出母亲的坚忍、乐观。“央求”,表现出母亲屡遭“我"拒绝却从未改变对“我”爱。

3.这句话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淡雅、高洁、热烈、深沉"象征着母亲对“我”的期望。这时的“我"已走出绝望,决定坚强地生活,此时的景物烘托出深沉、热烈、蓬勃的气氛,表现了“我”走出低谷后内心的坚强与乐观。

4.可结合语境和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尾“我"重复母亲的话,意味着“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怀念。

(二)课外阅读理解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情节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____________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决定结束对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