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专题复习对环境的觉察对环境的觉察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分别是()A.嗅细胞和味觉细胞 B.嗅神经和味神经C.鼻腔和味蕾 D.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下列有关人体皮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排汗和散热等不是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B.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C.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D.皮肤内分布着多种不同的感受器3.的导航APP在语音播报的设置上,可以从大家各自喜欢的明星的个性语音包中进行选择。用户在更换语音包时,主要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律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时,声音的音调高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C.能听出里谁在说话,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D.高速公路旁的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消除了噪声5.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A.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6.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7.某同学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乙图中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C.丙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音调不同D.丁图中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C.甲、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0.日偏食景象(如图)是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在发生日偏食景象时,小商同学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个很小的“△”形孔的纸板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A.“”形 B.“”形 C.“”形 D.“”形11.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太阳光是复色光,②和③是单色光B.②→③顺序依次是从红光到紫光C.单色平行光照射同一个凸透镜红光焦距比紫光短D.这个现象产生的原理是光的色散12.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提出:紫外线可灭活病毒。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B.红外线制导导弹可以对任何温度的目标进行追踪C.我们肉眼看不见紫外线和红外线D.臭氧层吸收了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13.用一支可以写出红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B.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C.白纸上的这一行字,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D.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会是绿色的14.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A. B. C. D.15.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1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3.8m B.4.2m C.4.6m D.5.0m17.太子湾公园的郁金香品种繁多,各个角度看到郁金香花瓣五彩的颜色,因为郁金香花瓣()A.自身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射向游客的方向B.能将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C.花瓣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太阳光D.花瓣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太阳光18.支付宝、微信等现代电子支付手段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图,是一张二维码。当扫描器(类似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线)照射它时,能得到一组光信号,并将接受到的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电脑解码扣除用户账户里的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扫描器能发出红外线,从而获取信息 B.扫描器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C.白区块吸收光 D.黑区块反射光19.“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下列光路图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 B.C. D.20.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
A.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向北行驶,向左拐弯C.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向西行驶,向右拐弯2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A.、缩小 B.、放大C.、放大 D.、缩小2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和的光路图,则()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2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透镜的焦距为20cm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由实像变为虚像24.如图所示,小聪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可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即可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可将透镜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就能使像移到光屏中心C.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后,屏上能看到一个缩小的实像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若要在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需换用焦距更长的凸透镜25.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二、探究题26.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做此实验时选择______环境(选填“较暗”或“较亮”);(2)实验中若要证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可以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______。[判断依据]______。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观察到蜡烛B,从而确定__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__(填“好一些”或“差一些”)。(3)实验中,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4)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玻璃板是否______,再分别测_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2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此时反射光的位置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若将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OF将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29.小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成像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问题。实验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你解决的方法可以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2)小燕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2),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A.60cm
B.40cm
C.20cm
D.10cm(3)淘气的小洋把大拇指放在凸透镜上,则______。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比原来小一些C.在光屏上仍能成像,但比原来暗一些
D.需适当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30.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选填“A1”、“A2”或“A3”)。3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把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蜡烛在图乙所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若想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放在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32.结合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完成下列内容。(1)如图甲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如图乙所示,正好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动至______cm刻度处还能出现一个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当烛焰距凸透镜7cm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虚像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A.B.C.D.33.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科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猜想5: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拨动琴弦的力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来了下表所列的5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于是他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经过讨论,小科发现以上5个猜想中有一个肯定不正确,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在松紧程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小科做了以下实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后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长度与横截面积,哪个对音调的影响更大,并说明理由。()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振动频率(Hz)1铜400.84002铜800.82003铜1600.81004铜800.48005铜801.650(3)为了探究猜想3,小科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材料有铁丝、纤维、尼龙,与编号2进行对比)。3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同学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可知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他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可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铃声越来越______(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35.噪音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某学习小组为此开展了“制作护耳器”项目化活动:【选择材料】(1)分别准备四种不同材料,进行隔音效果的测试。在远处固定某一位置放置一声源,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罩住两只耳朵,慢慢向前移动,当你恰好能听到声音时就停下来,用米尺测量声源到人的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再分别选择其他三种材料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下表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学习小组应选择四种材料中____________作为隔音材料。材料塑料袋报纸棉布海绵声源到人的平均距离/米5.22.82.11.2【制作】(2)学习小组同学选择合适的材料后,制作了多种样式的护耳器。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护耳器隔音效果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评价】(3)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下表是针对“制作护耳器”活动设计的评价表。请将表中“______”处补充完整;制作护耳器评价表评价指标作品等级优秀合格待改进制作过程和取材难度制作过程简单,取材容易。制作过程简单,取材难度大。或制作过程复杂,取材容易制作过程复杂,取材难度大。隔音效果和舒适性隔音效果好,舒适性高。隔音效果好,舒适性低,或隔音效果差,舒适性高隔音效果差,舒适性低。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改进】(4)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图所示样式的护耳器。根据评价表,该作品“隔音效果与舒适性”被评为合格。评价小组认为该作品虽然隔音效果好,但是佩戴时挤压耳廓,舒适性较差。为使该作品达到优秀,请你对该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从明亮处走到暗处,瞳孔会缩小B.人会晕车是因为内耳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过于敏感C.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会在伤口处形成痛觉D.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嗅觉感受器易疲劳2.温州南戏产生于宋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宋元时温州诞生的“九山书会”是我国最早从事戏剧创作和表演的民间艺术团体。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离不开乐器伴奏。下图为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鼓板,鼓板为单皮鼓和檀板两种乐器的组合。伴奏时,演员将击响的鼓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C.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单 D.没有介质传播声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小明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乙图:笛子发声是靠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丁图: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调不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5.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B.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2内外气压平衡6.光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B.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D.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7.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8.如图所示,小金在做实验时,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该实验光不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光的折射D.遥控器使用的是B光带外侧的光9.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仍然呈红色C.都呈蓝色 D.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呈黑色10.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M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为可以绕ON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AOP是入射角B.图甲中如果光线沿BO射入,可以沿OA射出C.图乙中若将F板绕ON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E所在平面绕O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11.一束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到另一种透明介质的表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光线与界面夹角是5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20°,则反射角和折射角度数分别是()A.40°
10° B.50°
40° C.40°
20° D.50°
20°12.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13.一个明月如皓的夜晚,李刚走在回家的路上,高悬的月亮让李刚在右侧留下长长的身影。刚下过的雨在坑洼的路面留下了一个个积水坑,李刚为了不踏入水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B.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亮C.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D.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看起来较亮14.小科从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5:01 B.21:10 C.10:21 D.10:51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17.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A.近视眼,小于0.05mm
B.远视眼,小于0.05mmC.近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18.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A.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19.小明同学用如图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0.大家在班会课上一起玩激光击目标游戏,小陈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如图所示,请帮小陈合理操作以击中目标()A.平面镜向上移动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C.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左移动D.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右移动二、探究题21.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有什么关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_____。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22.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合理/不合理)。(2)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孔还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23.小科用图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3)小科将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若要使蜡烛继续在光屏上成像,光屏应如何移动?__________。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原来位置不变D.无论如何移动都无法成像24.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5.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灾避险》课件
- 财务部述职报告范文
- 亳州商铺调研报告范文
- 价值链整合平台模式规划(分享)
- 销售合同下载
- 七下语文23课知识课件
- 课件教学结尾
- 2024年度版全新工程款支付三方协议3篇
- 三年级下册教学课件下载
- 扳手课件教学课件
-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彝族民间音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体育个人生涯发展报告
- 《婴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试卷及答案 共5套
- 最全问诊PPT课件
- 呼吸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 病例收集模版伤口评估三角
- 恒力弹簧支吊架说明书
- 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强化参股企业管理的实施办法
- 《导数的概念》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