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桥》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13《 桥》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13《 桥》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13《 桥》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13《 桥》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桥》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解读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一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共鸣,强化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与感悟。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桥》,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技巧,掌握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鼓励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桥》所传递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忠诚、担当,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创作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分析课文《桥》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关键词句表现人物形象。

②学习并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烘托等,进行文学创作。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课文《桥》中的人物情感变化,尤其是主人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内心挣扎。

②掌握并运用课文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如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①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课文《桥》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理解框架。

②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道德主题和人物行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③实施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感受性。

2.教学手段

①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②利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问答和练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③采用电子白板技术,实时展示课文分析和学生作业,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如果你身处困境,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桥》一文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重点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如桥上的水流、村民的恐慌等,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道德主题,如何通过人物行为体现忠诚与担当。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环境描写,并尝试运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纠正写作中的错误,提高写作质量。

4.课堂小结(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桥”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5.课后延伸(约10分钟)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桥梁、自然灾害和人性光辉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线上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相关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活着》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坚韧。

-自然灾害相关资料:介绍近年来我国及其他国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以及人们的应对措施。

-桥梁建筑知识:介绍桥梁的历史、结构、设计原理等,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桥梁的背景资料。

-人物传记:介绍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如焦裕禄、杨善洲等,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人性、道德和生命的价值。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自然灾害、桥梁建设等方面的纪录片,增加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桥梁或自然灾害遗址,实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主题讨论:在课后组织线上或线下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想交流。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以桥梁、自然灾害或人物传记为题材进行写作,锻炼文学创作能力。

-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桥梁建设、自然灾害应对的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提高信息素养。

-比较研究:鼓励学生将课文《桥》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完成《桥》这一课的教学后,我设计了一个反思活动,通过学生反馈、课堂观察和作业评估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出了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在课堂上通过举例和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将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联系起来。为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探究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小组内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要求在故事中融入环境描写,并讨论这些描写如何推动情节。

其次,学生在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文学创作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能够复述课文中的一些句型和表达,但在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手法时显得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未来的课堂上提供更多的创作指导和实践机会,比如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烘托等手法进行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另外,我也注意到在课堂讨论中,一些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道德主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他们在讨论中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为此,我计划引入更多的道德困境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改进措施如下:

1.增加互动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文写作手法的理解。

2.提供更多的创作指导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

3.引入道德困境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道德主题。

4.在课堂上增加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5.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内容逻辑关系1.知识点

①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课文《桥》中环境描写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②人物形象塑造:讲解主人公老支书在故事中的形象特点,如何通过言行展示其品质。

③道德主题理解:探讨课文所传递的道德精神,如无私奉献、勇于担当。

2.重点词句

①关键词:“桥”、“洪水”、“生命”、“选择”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的重复出现,强化了主题和情节的发展。

②重点句子:“他站在这座桥上,像一座山。”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老支书坚定的形象,突出了其在危机时刻的冷静与果断。

③主题句:“桥,是生命之桥,是心灵之桥。”这句话揭示了课文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桥梁的象征意义。

3.内容逻辑

①故事背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续情节发展提供铺垫。

②情节推进:分析情节如何围绕桥梁展开,主人公如何面对灾难,作出选择。

③道德升华:从主人公的行为中提炼出道德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和价值判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桥》中的环境描写,写一段描述自然灾害中桥梁受损的情景,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不同的描写手法,如对比、烘托等。

答案: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曾经雄伟壮观的桥梁在洪水的肆虐下变得摇摇欲坠。原本坚实的桥墩被无情的水流冲刷,如同脆弱的火柴棍般摇摇欲坠。对比之下,桥梁上的人们显得无比渺小,他们的身影在风雨中摇摆,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吞噬。洪水的咆哮声烘托出桥梁的脆弱,让人深感生命的无常。

2.以课文《桥》中的主人公为原型,创作一个短篇故事,展现其在面对灾难时的勇敢和担当。

答案:李老汉是村里的一位老党员,他见证了这座桥梁的建设,也对它充满了感情。当洪水来临,桥梁面临崩塌的危险时,李老汉没有退缩,他毅然决然地组织村民们进行救援。在风雨中,他挺身而出,带领村民们用绳索固定桥梁,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洪水的冲击。他的勇敢和担当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他们成功保住了桥梁,也保护了村民们的生命安全。

3.分析课文《桥》中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课文《桥》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故事开头,作者通过对桥梁和洪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后续主人公的出场和行动做了铺垫。而在故事高潮部分,洪水肆虐、桥梁受损的描写,则进一步加剧了情节的紧张程度,使得主人公的勇敢和担当更加突出。这些环境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得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4.以课文《桥》为主题,写一篇关于团结协作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答案:《桥》这篇课文深刻地揭示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故事中,面对洪水的威胁,村民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灾难。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成功地保住了桥梁,保护了生命安全。团结协作是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关键。只有团结一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