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93-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T 1293-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T 1293-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T 1293-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T 1293-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工1GB/T17980.149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2生殖雌蚁体长8.0mm~10.0mm,有翅,头及胸部棕褐色,腹部黑褐色,前胸背板显著隆起,头和腹部较大。4.1.4雄蚁形态特征有翅,体黑色,触角丝状,头较小,前胸背板显著隆起,腹部较小。4.1.5蚁巢特征成熟蚁巢外部隆起呈土堆状,无明显出入口(其他种类蚂蚁的蚁巢具有明显出入口),内部呈蜂窝4.1.6行为特征蚁巢受到惊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在外出的工蚁中可看到体型大小不等的个体。4.2室内鉴定4.2.1鉴定特征以工蚁触角、头顶、唇基、腹柄节等部位的形态特征为依据,雄蚁和雌蚁的体色、形态、蚁巢和行为特征作参考,按GB/T20477进行鉴定,鉴定特征参见附录A。4.2.2头部形态特征头部近正方形至略呈心形,头顶中部微凹。4.2.3触角形态特征触角共10节,柄节最长,鞭节端部2节膨大呈棒状。4.2.4唇基形态特征唇基内缘中央有一明显齿。4.2.5腹柄节形态特征腹柄节2节。4.2.6螫针形态特征腹末有能反复蜇刺的螫针,能释放毒液。廊5虫情调查5.1调查要求按生境类型设调查点,未发生区以访问调查和踏查为主,发生区以步行踏查和诱饵诱集法为主,按5.2生境类型虫情调查应覆盖以下生境:a)农林区,包括苗圃、农田、果园、荒地、林地、牧草地等;3b)居民生活区,包括草坪、绿化带、公园、道路、垃圾场、废品回收加工场等;c)生态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水库堤坝等。5.3调查方法5.3.1访问调查法5.3.1.1访问当地居民10人以上,询问是否有被蚂蚁蜇伤人事件,是否看到地面有隆起的蚁巢。5.3.1.2对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踏查核实。5.3.2踏查法结合访问调查结果,在调查区域内检查地面、草从、石块、木材和花盆底部以及杂物存放地等处,观察有无新翻的细土,查看有无可疑的蚁丘,如有开展活蚁巢调查和工蚁数量调查。5.3.3步行目视法5.3.3.1采取步行目视法调查活蚁巢数。5.3.3.2发生区内每种生境设置3块样地,每个样地随机选择5个面积约500m²的区域,行走路线应覆盖整个调查区域。5.3.3.3步行观察有无活蚁巢,定位标记,记录调查面积内的活巢数量,记入见附录B表B.1。5.3.4诱饵诱集法5.3.4.1采用诱饵诱集法,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调查工蚁数量。5.3.4.2用新鲜的火腿肠等作为诱饵,切成约1cm厚、直径2cm的薄片,放入专用或自制的监测(杯)中,并固定在地面进行诱集。5.3.4.3发生区内每种生境设置3块样地,每个样地667m²,放置10个诱集瓶(杯),瓶(杯)间相距10m,按线状放置,也可按栅格状放置。5.3.4.4放置30min后,收集鉴定,计数工蚁数,记录结果记入附录B表B.2。5.4分级标准根据监测调查结果,按GB/T23626进行发生程度分级,见附录C。6防控要求6.1总体要求6.1.1未发生区强化检疫监管阻截,零星和新发生区立足扑灭,普遍发生区综合治理、持续控制,并重点排查草坪、苗圃、公园、堤坝、道路、农田等区域。6.1.2以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发生区生态类型、生境类型和发生级别制定防控方案,防控方案包括防治适期、防治次数、用药技术和防控效果评价。6.2不同生境类型的防控要求不同生境类型的防控要求见表1。4生境类型防控要求居民生活区选用安全、低毒的药剂进行应急处理,连续防治,尽可能灭生态敏感区选用安全、低毒、无污染的生物药剂,或选用盐水、沸水灌巢等物理防控技逐步控制。农林区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的药剂都可选用,与生物防治技控制,减少红火蚁对农作物和农事操作的影6.3.1低温季节(冬季)应在中午12:00~14:00时段进行。6.3.2高温季节(夏季)应在9:00~11:00、17:00~19:00时段进行。6.3.3温和季节(春秋季)应在9:00~11:00、13:00~15:00时段进行。57.4.2.3普遍处理(多蚁巢处理)诱杀7.4.4新2步法防治发生程度分级防控措施1级(轻度发生)漏补缺,立足扑灭。2级(中度发生)漏补缺,立足扑灭。3级(中度偏重发生)普遍撒施饵剂,全年开展春、秋2次防控,连续开展监测、评估和补治,防止疫情反弹。4级(重度发生)新二步防治法,全年开展春、秋2次全面防控,普遍撒施饵剂与饵剂、粉剂、颗粒剂灭治单个蚁巢相结合,连续开展监测、评估和补治,持续6表2不同发生程度的综合防控措施(续)发生程度分级防控措施5级(严重发生)新二步防治法,全年开展2次以上全面防控,普遍撒施饵剂与饵治单个蚁巢相结合,连续开展监测、评估和补治,持续控制,防止疫情反弹。7.6不同生态区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措施不同生态区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措施见表3。表3不同生态区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措施生态区区域最佳施药时期施热带生态区/干热河谷生态区版纳、临沧、普洱、德宏、干热河谷蚁群全年均有取食活动。10月~次年4月10月~次年年4月5月~9月生态区红河、文山、中度适生区,全年都能诱集到红火蚁工蚁,8月~10用为工蚁活跃期4月~6月4月~6月8月~11月月态区昆明、玉溪、中低度适生区,蚁群3月~4月8月~9月3月~4月8月~9月3月~4月8月~9月月山地生态区月。3月~4月9月~10月3月~4月9月~10月5月~8月带高山峡谷生态区迪庆、怒江、量发生高峰期在5月~85月~7月5月~7月5月~7月5月~7月8.1防效计算调查防控前后活蚁巢数量和工蚁数,生物防治药后30d调查,化学防治药后15d调查,活蚁巢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的表B.3,工蚁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的表B.4,根据GB/T17980.149计算工蚁防治效果、活蚁巢防治效果。8.2防效评估8.2.1以“工蚁防治效果”或“活蚁巢防治效果”进行评估。8.2.2防治效果达到95%及以上的为优秀,较好控制危害。8.2.3防治效果达到85%~94%为良好,基本控制危害。8.2.4防治效果达到70%~84%为中等,未控制危害。8.2.5防治效果70%以下为差,未控制危害。79安全要求与档案管理9.1安全要求9.1.1不在红火蚁发生区长时间活动、停留。9.1.2不碰触红火蚁蚁巢、蚁道和外出觅食活动的工蚁。9.1.3在红火蚁发生区劳作时做好防护,戴手套、穿长筒靴,并在上面涂抹滑石粉等。9.1.4如果不慎被蛰伤,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避免抓挠,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9.2档案管理建立工作档案,记录包括施用药剂品种、数量、次数、施药时间、防控面积、防效调查方法及调查89图A.8螯针 (资料性)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生境类型调查面积(个)(个/667m²)发生程度(级别)表B.2红火蚁工蚁密度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生境类型(个)(头/瓶)发生程度(级别)防治技术调查点(个)(个)防效药后发生程度(级别)B.4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调查表防治技术调查点(头/瓶)(头/瓶)防效(级别)时间:地点:生境:海拔:天气:记录人:——2级:中度发生,活动蚁巢数为1.1个~5.0个;——4级:重度发生,活动蚁巢数为10.1个~50.0个;——2级:中度发生,平均每监测瓶工蚁数20.1头~100.0头;——3级:中度偏重发生,平均每监测瓶工蚁数100.1头~150.0头;——4级:重度发生,平均每监测瓶工蚁数150.1头~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