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言事表陈情-2024年中考古诗文细分文体及高效备考 学案_第1页
上书言事表陈情-2024年中考古诗文细分文体及高效备考 学案_第2页
上书言事表陈情-2024年中考古诗文细分文体及高效备考 学案_第3页
上书言事表陈情-2024年中考古诗文细分文体及高效备考 学案_第4页
上书言事表陈情-2024年中考古诗文细分文体及高效备考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书言事表陈情-2024年中考古诗文细分文体及高效备考学案2024年中考古诗文备考

上书言事表陈情

教材相关必读篇目:《出师表》

文体小贴士

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君王奏事陈情所上的公文。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表"虽是公文,但主要用途是“陈情”,往往带有倾诉衷情的特点,要运用抒情的方式,比较讲究文采。《出师表》和《陈情表》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行文都着力于表白心迹和恳切陈情,有浓郁的抒彩,不仅晓之以理,更动之以情。

考题阵营

(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C.以知下情___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2.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4.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1)_____________,而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则阐述了(2)_____________,情辞恳切,言之有理。

5.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

6.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7.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_____________,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

【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

8.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

理解:

9.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③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骧:xiāng,向上举。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B.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C.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竭驽钝庶:期望,希望

B.以彰其咎彰:揭示

C.时人异焉异:对……感到惊异

D.身使孙权使:使者

1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诸葛亮躲避乱世,亲自耕种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刘备多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的事情。

B.甲文为“表”,作者追述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的往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C.乙文为“传”,略写了诸葛亮的身世,详写了他出山后为刘备奔走效劳、功绩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经历,作者还对其做出了评价。

D.乙文中陈寿认为,诸葛亮不管是整治训练军队,还是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强于他作为将领的能力谋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非淡泊无以明志D.险躁则不能治性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受任于败军之际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B.还于旧都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16.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北上兴复汉室。

C.乙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须谨记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D.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18.翻译下列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豚尹:楚国大臣。

1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反曰()

20.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射于家圃

B.可计日而待也杂然而前陈者

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甚矣,汝之不惠

D.果如其言矣其真无马邪

21.翻译下面句子。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22.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

【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___,二是___;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___道理相同。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仗之、伟、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___躬:亲自

B.至于斟酌损益___益:益处

C.以告先帝之灵___告:祭告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知臣谨慎D.恐托付不效

2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

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②,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⑤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注释】①构:陷害。②愦愦: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惩处。⑤坐:因……获罪。⑥适莫:厚薄,即偏见。

26.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或以白琬_________(4)苟其不如

27.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8.请回答问题。

(1)【甲】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拓展训练

品读诗文经典,完成学习任务。

【甲】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①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之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②,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材,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③,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威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改)

【注释】①开府:设立丞相府。②不别治生:无需再治其他产业。③仪轨:礼仪法规。

1.阅读古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句。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方法例句词义

课内迁移法将军宣枉驾顾之(1)

语境推测法亮每患粮之不继(2)

通假字法属以后事(3)

查字典法管、萧之亚匹(①量词。②比得上;相当。③单独的。)(4)(填序号)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指出:“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而杜甫妙用虚字,且“用得好极了"。请赏析【甲】诗中颔联虚字“自”和“空"的妙处。

4.杜甫在为一首诗《八阵图》中评价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请结合【甲】【乙】诗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杜甫如此盛赞诸葛亮的原因。

【链接材料】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备考方略

在中考中,《出师表》是必考篇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文章的背诵默写。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情感,同时加强背诵默写训练。

一、掌握字词

在备考《出师表》时,首先需要掌握文中的生字和难词,了解其读音、意义和用法。建议同学们整理出《出师表》中的生字难词,进行重点复习。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要特别注意,以免在考试中出现错误。

二、理解文意

在掌握了字词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建议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对文章进行逐句翻译,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重要词义、虚词、句式积累

备考《出师表》,需着重积累文中重要词义、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如“开张圣听"、“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等句中词义,以及”愚以为宫中之事"、“此皆良实”等句式皆需仔细揣摩。备考时,应整理归纳,勤于温习,以备不时之需。

四、近年真题回顾与解析

近年真题是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回顾历年真题,可以了解中考的命题趋势和难度。同时,对真题进行解析,有助于理解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为备考提供有力支持。

五、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是检验备考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同时,模拟试题附带的答案及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答案

考题阵营

(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1.A2.(1)这是追念先帝特殊的礼遇,想报答陛下的缘故。

(2)皇帝开始亲政,又想回报大将军霍光的功德。3.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4.不利处境有利条件5.广开言路,论功行赏

【解析】1.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都是“确实,是在"的意思;

B.然而/……的样子;

C.用来/按照;

D.从/如果;

故选A。

2.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欲:想要。报:报答。之:代词。于:向,对。

(2)始:开始;报:回报。

3.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法令、制度完备,上下相安无事,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是三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彼此之间应该断开,故断句为: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4.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指刘备去世了,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而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是指虽然现在形势不利,但是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阐述了有利条件,情辞恳切。据此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阅读比较。

根据【甲】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可知,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根据【乙】文“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可知,汉宣帝也同样重视广开言路;从“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可知,汉宣帝也注意到了论功行赏。这些都是与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有相同之外。

【参考译文】

【甲】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乙】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去世。汉宣帝才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并且召集群臣,听取他们对朝政事务的意见。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再将他们陈述的意见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试行,考察、检验其功效。凡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中枢机构严密,法令、制度完备,上下相安无事,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答案】6.击鼓进军拜访7.当权者目光短浅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9.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

示例二: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公将鼓之”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

“三顾草庐"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肉食者鄙”重点词有:肉食者,指当权者;鄙,见识短浅。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重点词:由,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8.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感叹自身命运坎坷。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其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愿意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行为的行为必定会载入史册,被后人铭记。

9.本题考查拓展延伸,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人物的事迹,理解其精神。

根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可知,国家面临强敌,曹刿认为当权者见识短浅,虽然只是平民,但是是选择了主动请见,可见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爱国精神;联系“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战中从容应敌,准确把握战斗与追击的时机,可见其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先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其诚意打动,追随先帝,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毕其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可见其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这种品格值得敬佩。

【参考译文】

《曹刿论战》节选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出师表》节选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答案】10.A11.D12.D13.(1)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

(2)不会捡拾道路上遗落的东西,强大的不会欺负弱小,社会风气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

根据句意断为: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故选A。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亲自出使孙权。使:动词,出使;

故选D。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乙文第二段“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治理人民的器识又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据此可知出奇谋是诸葛亮的弱点,“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有误;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宜自谋:应自行谋划;咨诹善道:询问(治国)好方法;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2)拾遗:捡拾遗落的东西;侵:指欺负;肃然: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乙】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的动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已经平定,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兼任录尚书事。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不会捡拾道路上遗落的东西,强大的不会欺负弱小,社会风气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治理人民的器识又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

(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

【答案】14.C15.A16.D17.B18.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出名。

【解析】14.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的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感激:感动。“感激"的今义:深深的感谢,引申指激动。因此“感激”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C.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泊"的今义:内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义和今义一致;

D.句意: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险"的今义:险要;危险。因此“险”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故选C。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B.动词,到/介词,比;

C.介词,把/连词,因此;

D.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语法结构来分析。

D.“淫慢”和“险躁"是主语,其后应断开,“则”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励精"是充当谓语成分,不能断开,“不能治性”也是充当谓语成分,不能断开,正确的断句因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故选D。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北上兴复汉室"不是追忆的往事,而是诸葛亮向刘禅表明的决心,即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故选B。

1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亲自耕种。于:在。苟:苟且。全:保全。闻达:显达,有名望。

【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答案】19.全,都。

同“返”,回来。20.B21.出兵讨伐他们,他们的民众一定会造反。22.国君忧患意识强;

百姓安居乐业;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

(2)句意为:豚尹回来说。反:同“返”,回来。

2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于:介词,对于/介词,在;

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C.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

故选B。

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兴师:出兵。伐:讨伐,攻打。必:一定。反:造反,反叛。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2)根据【乙】文“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可知,国君忧患意识强,百姓安居乐业;

(3)根据【乙】文“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当初的贤臣死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围在晋君身边),找到【甲】文“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参考译文】

【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

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派豚尹前往察探。豚尹回来说:“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有一位贤臣在朝,叫做沈驹。"第二年,再派豚尹去晋国探察,回来说:“现在可以了。当初的贤臣死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围在晋君身边,晋君追求安乐而失去礼节;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正逢他们上下离心离德之际,兴师讨伐,他们的民众一定会支持大王。”楚庄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了。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

【答案】23.D24.A25.B

【解析】23.考查词语释义。

D.句意: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慢,怠慢。

故选D。

24.考查古今异义。

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古义与今义均为“危险困难";

C.古义与今义均为“慎重,小心”;

D.古义与今义均为“交付,委托";

故选A。

25.考查内容理解。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中的“当"是应当的意思。由此可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尚未完成。

故选B。

【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答案】26.扩大给予,赠送有人(有的人)如果27.(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2)杨戏怠慢上级,不是太过分了吗!28.(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有人构陷杨戏,然而蒋琬认为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蒋琬不予追究;杨敏犯罪坐监,蒋琬不存成见,使杨敏得以免除重罪。

【解析】26.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2)句意: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遗:给予,赠送。

(3)句意:有人以此话告诉蒋琬。或:有人(有的人)。

(4)句意:如果不如前人。苟:如果。

27.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

(2)慢:怠慢;甚:很,过分。

28.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1)由甲文第一段“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概括可得: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由甲文第二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概括可得:赏罚分明;

由甲文第五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概括可得:亲贤远佞。

(2)由乙文“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等内容可知,有人构陷杨戏,然而蒋琬认为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

结合“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可知,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蒋琬不予追究;

结合“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可知,杨敏犯罪坐监,蒋琬不存成见,使杨敏得以免除重罪。可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诸葛亮去世,朝廷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性格向来简略,蒋琬同他谈话,他有时不应不答。有人想在蒋琬面前诬陷他,便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讲话而他不答理,其傲慢上级,不是太过分了吗!"蒋琬回答说:“各人心性不一样,就像人的容貌有差异,当面应承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告诫人们注意之事。杨戏想要赞成我,但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赞成我,又怕暴露我的不是,所以默然不应,这正是他的诚实之处啊!”又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过蒋琬说:“做事昏昏然,确实不如前人。"有人以此话告诉蒋琬,主管官员请求让他们去推究其事治罪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人,有什么可推究杨敏的呢?”主管官员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员则请蒋琬去责问杨敏说他昏昏糊糊的情状。蒋琬说:“如果不如前人,则处事不合理,处事不合理,则昏昏糊糊。还有什么好问的呢?"后来杨敏犯罪坐监,大家都担心他必死无疑,而蒋琬心中不存成见,故杨敏得以免除重罪。蒋琬的好恶爱憎合乎道义,都像这样。

拓展训练

【答案】1.拜访忧虑,担心同“嘱”,嘱咐,嘱托②2.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3.互文,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4.诸葛亮是一位鞠躬尽瘁、扶危救困的贤相,他忠心耿耿,严于律己,为官清廉,治国有方,受人爱戴。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提示方法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顾:拜访。

②句意:诸葛亮常常忧虑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