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学案(含答案)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学案(含答案)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学案(含答案)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学案(含答案)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学案(含答案)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比较阅读《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一)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卒时仅27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借古抒怀,托古喻今。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身为男子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解题

李凭:梨园女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她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箜篌(kōnghóu):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孔雀东南飞》中曾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引:一种古代乐府诗歌体裁,“歌行体”,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长恨歌》《茅屋被秋风所破》《琵琶行》《兵车行》《李凭箜篌引》。

明确字音。

神妪(yù)瘦蛟(jiāo)露脚(lù)倚桂树(yǐ)

明晰典故

①江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②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③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④“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⑤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⑥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

⑦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⑧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⑨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二)了解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思考1】诗歌前四句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章法奇异: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时间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清楚地交代了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时间--高秋,地点--国都长安。

【思考2】鉴赏手法,品味乐音

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明确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

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诗人使用了侧面烘托、通感、夸张等表现手法。本诗没有对李凭的技艺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列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明确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4.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欣赏,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①描绘感受,惊心动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②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人胜。③活用典故。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思考3】炼字

1.“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

明确“颓"有消沉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无力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听,突出地表现了箜篌音乐声的神奇美妙。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3.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

明确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岀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思考4】比较阅读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问题:试比较《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明确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但李贺不是主要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强烈的、惊心动魄的感受。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题组A基础过关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梦人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本题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娲、逗、妪、蛟、倚。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呜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艺术手法和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回答本题,可先分析诗句的意思,再指出其音乐特点和情感变化方面的作用。句中,“昆山玉碎”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凤凰叫"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香兰笑"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通过这样的分析,可知前一句情感由激昂转为忧伤,后一句由悲戚转为欢快。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述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家人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较、分析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客游》翻译: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家书抵万金"看,抵万金,写出了收到家书、知道家人消息时的高兴,两首诗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应物诗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B.“远放燕支山下”,“放"前着一“远”字,体现野马奔腾,令人遐想。

C.李贺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通过具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

D.李贺诗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也体现诗人理想抱负。

4.韦诗与李诗都有借“马”抒情,请分析情感异同。

【答案】

3.B

4.同:都体现内心的苦闷之情。异:苦闷原因不同。韦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贺诗: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愤懑。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项,“体现野马奔腾"错误,“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所以“野马”“奔腾"都错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要求考生分析两首诗中借“马”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先看韦诗。这首诗歌先写“马"的放牧地点,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次写“马”迷路神态,第四、第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雪,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彷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跑"读作“刨”,用足刨地之意,这两句词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短短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由此可知,这首诗歌词名义上是写马,实际是写人,骏马迷路时焦燥不安的情形反映了征戍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以及思念亲人盼望回去的心绪。

再看李诗。这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对于志在报国之士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何当金络脑”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最后分析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之处。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首诗歌中都有苦闷之情,这是共同之处,不同的是苦闷的原因,韦诗是因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而苦闷,李诗则是因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苦闷。

题组C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廷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为着《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

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

村料二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人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

选自张固《幽闲鼓吹》)

村料三

《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墓、于贺亦称前,讵容执赀造门,反遭轻薄?小说之不根如此。

一选自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二

材料四

走马引

李贺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材料五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对上述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自左拾遗制登科日当要路/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进/不合进士举

B.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C.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D.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2.对上述材料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原指将笏板插于衣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

B.“轗轲”,原指道路起伏不平,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

C.“笔砚”,笔墨砚台是学习时的必备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学习的同学。

D.“中外”,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3.对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

B.韩愈欣赏李贺的才能,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

C.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

D.李贺拒见元稹的传闻虽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进士科的风气。

4.把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

(2)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

5.下列对李贺《走马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乡远游,仗剑独行,充分展现了襄阳走马客纵横洒脱、快意恩仇的风采。

B.“玉锋堪裁云”形容剑刃明净锋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气势雄壮。

C.“朝嫌"与“暮嫌”互文见意,感叹宝剑虽锋利,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

D.同样是借剑打情,李贺的《走马引》和贾岛《剑客》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6.前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剑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见嫌,感己不遇故云尔耳"请结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性格和遭遇,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案】

1.C

2.B

3.D

4.(1)我完全记得他所写的作品,也见到他有很多删改的地方,请将搜辑到的东西给我看看,我会为您改正。

(2)元稹科举考试及第既不是在晚年,对于李贺而言也是长辈,怎么可能带着礼物去拜访,反而遭到轻视鄙薄?

5.C

6.从材料一、二中可见李贺才华出众而自视极高,在待人接物时不免放诞倨傲,由此也遭到旁人的嫉恨排挤,以致经历坎坷,仕途不顺。在《走马引》一诗中,李贺自拟为仗剑远游的“襄阳走马客”,虽才能出众,却终不见用,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画线句“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译为:后来他当左拾遗制订策略,渐渐做到了重要的职位,等到他当了礼部郎中,就说李贺的祖父李祢的名讳是“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他应该避讳,不能当进士。此句中,“制策”,制科考试,是宋朝开始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登科”,科举考中进士。所以在“登科”后断开,排除A项;“日当要路”,渐渐做到了重要的职位的意思,意思表达完整,“路”后断开,排除D项;“及为礼部郎中”,“为”担任,“礼部郎中"作其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正确断句为: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故选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B项,“轗轲,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错误,依据“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轗轲"可知,他当时因为轻薄也为他人排挤,于是不能登第,也就是“不得志”的意思,而不是“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A项,“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并没有“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

B项,“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理解错误,原文是“文公惜其才,为着《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意思是“韩愈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写了一篇文章《讳辨录》来辩明,但是最后也没有成功"。

C项,“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理解错误,原文是“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意思是“我与李贺从小一起长大,讨厌他的傲慢,常常想报复他。你给的李贺歌诗和我原来有的,一起投在了脏水中”,所以此处应该是“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贺傲慢无礼"。

D项,正确。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译为:我完全记得他所写的作品,也见到他有很多删改的地方,请将搜辑到的东西给我看看,我会为您改正。注意得分点:某,我;尽,完全;为,动词,写;所为,所字结构,所写的作品;点窜,指修整字句,润饰;辑,编辑,辑录;视之,拿给……看;为,介词,替、给。

(2)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译为:元稹科举考试及第既不是在晚年,对于李贺而言也是长辈,怎么可能带着礼物去拜访,反而遭到轻视鄙薄?注意得分点:擢第,科举考试及第;迟暮,晚年;于,介词,对于;讵容,怎么可能;贽,礼物;造,拜访;轻薄,轻视鄙薄。

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C项,“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错误,“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这两句述写市井少年的躁进,意谓:他早上叹息宝剑未能沾上鲜血,晚上也叹息宝剑白白地射出幽冷的清光。也就是说,他急切地想杀人立威,嫌日子过得太慢、太无聊。两句诗都表达同一个意思,以重复的笔法铺写其百无聊赖。可见,这剑并不是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故选C。

6.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本题:

从材料一、二中结合“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可见李贺虽才华出众而自视极高,在待人接物时不免放诞倨傲,由此也遭到旁人的嫉恨排挤,以致经历坎坷,仕途不顺。

而在《走马引》一诗中,首联“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这两句是市井少年的自夸之辞,意谓:我拥有离乡行侠用的宝剑,它的锋利世上罕见。夸说武器的锋利,实是吹嘘技艺的高超,自诩利刃天下无双,犹言自负绝艺天下难敌。颔联“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这两句述写市井少年的骄狂之态,意谓:终日在市井走马横行的浮浪子弟,夸说起自己的武功来总是满面得意。颈联“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这两句述写市井少年的躁进,意谓:他早上叹息宝剑未能沾上鲜血,晚上也叹息宝剑白白地射出幽冷的清光。也就是说,他急切地想杀人立威,嫌日子过得太慢、太无聊。尾联“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这两句是对自诩豪侠者的揶揄,意谓:你别动不动就想杀别人,怎么就不想想该怎样防护自己呢?言外之意是说,自称能仗剑杀人的侠客,未必真有过人的本领,恐怕多半是言过其实的市井少年,连照看自身都未必能做到。可见,李贺自拟为仗剑远游的“襄阳走马客”,虽才能出众,却终不见用,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元和年间,进士李贺擅长作诗。韩愈深为器重,常在官僚搢绅之间加以赞誉,李贺因此声名远扬。当时相国元稹年纪已老,是以明经科及第的,也常在写诗上下功夫,一直希望能结交李贺。有一天他带着礼物上门拜访,李贺不接纳他的名帖,叫仆人对元稹说:“你是明经科及第,来看我干什么"元稹没再说什么,羞愤地离开。后来他当左拾遗制订策略,渐渐做到了重要的职位,等到他当了礼部郎中,就说李贺的祖父李祢的名讳是“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他应该避讳,不能当进士。李贺当时因为轻薄也为他人排挤,于是不能登第,韩愈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写了一篇文章《讳辨录》来辩明,但是最后也没有成功。

材料二:

李藩侍郎经常品读李贺歌诗,为李贺歌诗作集。序文没有写成,知道李贺有一个表兄且是贺的文学朋友,召见他,拜托他搜访李贺所遗失的歌诗。那个人接受了。并且请求,“我都记得他写的歌诗,也见过他很多草稿。请你把所要整理的让我察看一下,应当为他改正。”李藩很高兴,并且把所要整理的李贺歌诗交给了他,经过一年,李贺歌诗全没了。李公怒,又召见他并责备他。他说:“我与李贺从小一起长大,讨厌他的傲慢,常常想报复他。你给的李贺歌诗和我原来有的,一起投在了脏水中。"李公大怒,喝斥他出去,悔恨了很长时间。因此李贺歌诗流传下来的很少。

材料三:

《剧谈录》:“元和年间,进士李贺擅长作诗。韩愈深为器重,常在官僚搢绅之间加以赞誉,李贺因此声名远扬。当时相国元稹年纪已老,是以明经科及第的,也常在写诗上下功夫,一直希望能结交李贺。有一天他带着礼物上门拜访,李贺不接纳他的名帖,叫仆人对元稹说:‘你是明经科及第,来看我干什么’元稹没再说什么,羞愤地离开。”质疑:元稹科举考试及第既不是在晚年,对于李贺而言也是长辈,怎么可能带着礼物去拜访,反而遭到轻视鄙薄?小说没有根据像这样。

拓展阅读:

长吉诗的幻想

吾国人没幻想又找不到人生。老杜抓住人生而无空际幻想,长吉(李贺)有幻想而无实际人生。幻想中若无实际人生则无必要,故鬼怪故事在故事中价值最低。《聊斋》之所以好,即以其有人情味,其鬼怪皆人化了。

长吉有幻想,而幻想与人生不能成为一个,不能一致,若能则真了不起。

杜牧说长吉诗“《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理”总合内容、感情、思想、智慧……《离骚》有幻想故怪奇,亦有理——感情、思想;贺之理不及《骚》,而幻想怪奇方面表现于文字者过之。杜牧所谓“《骚》有以激发人意”,此非刺激,乃引起人印象。《离骚》是引起人一种印象,李贺是给予。

“博罗老仙持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长吉《罗浮山人与葛篇》),他人绝无此等句。此为其幻想。诗人之幻想颇关紧要,《离骚》上天下地,鞭箠鸾凤,此屈原之幻想也。但诗人的幻想非与实际的人生联合起来不可,如能联合才能成永不磨灭的幻想,否则是空洞,是空中楼阁。德国歌德《浮士德》中之妖魔虽是其幻想,乃其人生哲学、人生经验;但丁《神曲》游地狱,上天堂,亦其人生哲学、人生经验,故能成为伟大的作品;鲁迅是写实派,《彷徨》尤其写实,此书以《离骚》中句置于书之前面而能得调和。

幻想是向上的,人生是向下的观点,不可只在表面上滑来滑去。而向下发展需以幻想为背景,向上发展亦需以观点为后盾。观点是实际人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幻想说严肃一点便是理想。人生总是有缺陷的,而理想是完美的。诗人不满于现实,故要求理想之完美。

长吉诗幻想虽丰富,但偶见奇丽而无长味,必得根植于泥土中,所开幻想之花才能永久美丽。出淤泥而不染才可贵,豆芽菜根本不在泥土中,可怜淡而无味。极美丽的花朵其肥料是极污秽之物。

长吉幻想极丰富,可惜二十七岁卒,其幻想不能与屈原比,盖乃空中楼阁,内中空洞。不过长吉除幻想外尚有特点,即修辞之功夫:晦涩。晦,不易解;涩,不好念。诗本应该念着可口,听着适耳、和谐,表现易明了。但长吉诗可读,虽不可为饭,亦可为菜;虽不可常吃,亦可偶尔一用。晦,可医浅薄;涩,可医油滑。李贺诗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决不致油滑腐败。

素材积累—李贺名句

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6.雄鸡一声天下白。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比较阅读《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一)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卒时仅27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借古抒怀,托古喻今。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身为男子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解题

李凭:梨园女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她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箜篌(kōnghóu):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孔雀东南飞》中曾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引:一种古代乐府诗歌体裁,“歌行体”,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长恨歌》《茅屋被秋风所破》《琵琶行》《兵车行》《李凭箜篌引》。

明确字音。

神妪(yù)瘦蛟(jiāo)露脚(lù)倚桂树(yǐ)

明晰典故

①江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②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③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④“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⑤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⑥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

⑦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⑧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⑨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二)了解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思考1】诗歌前四句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章法奇异: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时间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清楚地交代了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时间--高秋,地点--国都长安。

【思考2】鉴赏手法,品味乐音

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明确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

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诗人使用了侧面烘托、通感、夸张等表现手法。本诗没有对李凭的技艺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列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明确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4.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欣赏,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①描绘感受,惊心动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②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人胜。③活用典故。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思考3】炼字

1.“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

明确“颓"有消沉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无力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听,突出地表现了箜篌音乐声的神奇美妙。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3.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

明确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岀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思考4】比较阅读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问题:试比较《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明确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但李贺不是主要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强烈的、惊心动魄的感受。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题组A基础过关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述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应物诗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B.“远放燕支山下”,“放"前着一“远”字,体现野马奔腾,令人遐想。

C.李贺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通过具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

D.李贺诗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也体现诗人理想抱负。

4.韦诗与李诗都有借“马”抒情,请分析情感异同。

题组C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廷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为着《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

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

村料二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人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

选自张固《幽闲鼓吹》)

村料三

《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墓、于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