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含答案)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

---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创新题型

“人物+通讯"的合理“杂糅”

【厘清文体】

通讯:

新闻体裁的一种,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人物、经验、问题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

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文学性)

通讯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新闻性)

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评论性)

通讯有五大特点:

①严格的真实性

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弱的时间性

④描写的形象性

⑤议论色彩较浓

人物通讯阅读方法:

①首先要理清新闻事实(新闻性)

②在不虚构不夸张的前提下,叙述与描写并重: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多种文学手法、曲折的情节,关注(文学性)

③要分析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梳理出那些突出地表明作者倾向性的评论,然后理清这些评论与事件、精神的内在联系。(评论性)

【概念解读】

(一)人物通讯解读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事件通讯的特点

1.新闻性强——选取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进行报道。

②典型性强——展现成果和精神,突出了时代主题。

③感染性强——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可贵品质。

【常见考点】

1.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人物通讯报道的特点)

(1)选材特点——典型性

(2)行文结构的特点

(3)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效果——感染性)

(4)语言形式的特点

(5)主题——新闻价值(社会现实意义)

2.人物通讯的非常规特点

(1)标题

(2)角度

(3)写人技巧——细节描写;典型事例;人物叙述方法(插叙)

3.文体异同点(文体间转换)

(1)消息和通讯

①时效性上,消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的实效性较弱。

②内容上,消息的取材更为广泛,概括性更强,通讯则不然。

③篇幅上,消息相对较简短,文字更加干净利落。而通讯相对具体细致,篇幅较长。

④表达技巧上,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少有修饰。而通讯往往综合运用修辞、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进行写作。

⑤叙述人称上,消息往往使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三种人称均可使用。

(2)人物访谈与人物通讯——对同一个人物

①人物访谈——精心设计访谈问题,通过访谈人物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问答,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②人物通讯(新闻报道或人物报道)——精选人物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叙述、议论,重视引证,突出对比,向读者展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3)“人物传记"与“人物通讯”的选材与语言

①前一则介绍传主的生平经历和科技成就,较为完整;后一则截取“周四讨论课"一点,平面展开;

②前一则属于人物评传,夹叙夹议;后一则属于新闻报道,较为客观,以叙述为主;

③前一则语言精练、简洁;后一则较为形象、详细,兼用描写刻绘。

【教材示例】

1.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事例和结构、手法

示例:

事例和结构、手法

问题

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答案

①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②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手法的能力。

结构方面:主要是概括行文思路,需要分层并归纳层意。首先总体说明结构特色,即使用小标题的结构模式。然后结合小标题分别说明大体意思,作者是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的,如第一节体现工作态度、方法,第二节体现学术品格,第三节体现道德操守,第四节体现理想志向等。最后总结小标题结构模式的特色或者优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构工整,形式灵动。

手法方面:首先明确使用了何种哪些表现手法或者表达方式,结合文中“202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等内容可知,文章主要叙述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采用以记叙为主的手法,同时夹以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并且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

2.三篇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示例

三篇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问题

阅读本单元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用做批注的形式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细节描写,并且分析这些细节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答案

(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等,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

(2)如张秉贵接待带着孩子的女顾客时的一系列细节描写,体现出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变通和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

(3)“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项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表现了对钟扬的推崇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中细节描写以及作用的能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袁隆平的塑造:如“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眯起”“打量"跨”“迈"蹲”“翻"挽”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与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再如“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细节描写写出了袁隆平有所发现的欣喜之情。文章中多处细节描写,如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的描写,又如袁隆平谈梦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袁隆平的高尚品德以及他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对张秉贵的塑造: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通过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此外,“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

《“探界者”钟扬》对钟扬的细节描写:“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项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表现了对钟扬的推崇之情。

3.不同文体的异同点

(一)消息和通讯的特点——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和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示例

消息和通讯的特点

问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要求我们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其中选入了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和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篇文章。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学习体验,说说消息和通讯这两种新闻体裁有哪些不同特点?

答案

①时效性上,消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的实效性较弱。

②内容上,消息的取材更为广泛,概括性更强,通讯则不然。

③篇幅上,消息相对较简短,文字更加干净利落。而通讯相对具体细致,篇幅较长。

④表达技巧上,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少有修饰。而通讯往往综合运用修辞、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进行写作。

⑤叙述人称上,消息往往使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三种人称均可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时效性上,消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的实效性较弱。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4点30分……”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实效性较弱。

内容上,消息的取材更为广泛,概括性更强。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描写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英国末任港督的告别仪式“在蒙蒙细雨"中进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通讯则不然,《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抓住了焦裕禄这个典型,歌颂在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错误思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篇幅上,消息相对较简短,文字更加干净利落。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要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篇幅短小,干净利落。而通讯相对具体细致,篇幅较长。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文时间跨度从1962年冬一直到1965年春,从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工作、生病、逝世到1965年春季兰考老百姓的祭奠等。空间上,从兰考县城到兰考火车站,堌阳、金营等村庄、公社,开封医院、郑州医院、北京的医院等地方。所叙的事情更多,诸如到灾情最严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解灾情,风雪夜召开别开生面的会议,亲自带领“三害”调查队在风沙最大、雨最猛的时候去探源头搞调查,等等。

表达技巧上,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少有修饰。如,《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在描写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修饰较少。而通讯往往综合运用修辞、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进行写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对风雪的描写,强调了天气之恶劣,受灾之严重。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为群众送救济、送温暖,对表现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起到有力的烘托作用。

叙述人称上,消息往往使用第三人称,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而通讯则三种人称均可使用,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运用了第三人称;也有第一人称“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例题精讲】

1.桑可《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人物通讯报道的特点

示例

人物通讯报道的特点

文本

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桑可

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

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61岁的高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作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于时空里的旋律,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

2014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月”,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雨雪,入伍60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的文艺工作者楷模。

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刷、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

(郭超、刘小兵《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是在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

(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

问题1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在内容上,个人经历记叙简单,偏重介绍人物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的高尚追求。②在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突出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③在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④在语言上,语言富于文采,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学性强。

【解析】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形象美。“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在内容上,偏重介绍人物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的高尚追求;“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在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月’,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在语言上,语言富于文采,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学性强。

问题2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可从详略安排、表达方式、语言形式等角度回答)

答案

从表达方式上看,本篇人物通讯报道做到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章的第2段,主要是用记叙的方式写阎肃的创作成绩和重大影响,文章的第3、6、7段,主要是运用议论的方式高度评价阎肃的崇高信仰、价值追求、性格节操等,文章的第5、8段则用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传主阎肃的高度赞扬和热情讴歌。突出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在行文过程中,这三种表现手法常常交融在一起,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物成就及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及情感倾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取分析。从详略安排的角度看,对传主阎肃的个人经历的记叙较为简单,文章重笔在于介绍人物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创作的高尚追求及作者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讴歌上。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在表达方式上,本篇人物通讯报道做到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章的第2段,主要是用记叙的方式写阎肃的创作成绩和重大影响,文章的第3、6、7段,主要是运用议论的方式高度评价阎肃的崇高信仰、价值追求、性格节操等,文章的第5、8段则用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传主阎肃的高度赞扬和热情讴歌。突出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在行文过程中,这三种表现手法常常交融在一起,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物成就及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及情感倾向。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看,用语简练而精准,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且多用议论和抒情的笔法,语言富于文采,简洁而精准地叙述了人物的创作经历及创作成果,又真实而凝练地评价了传主的品格,真正做到了真实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2.非连文本:袁隆平——人物通讯的选材特点

示例

人物通讯的选材

材料1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略有删改)

材料2

①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在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不啻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纷至沓来,但他并未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一如既往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

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③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特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问题

材料一在选材上与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有什么异同点?

答案

相同点: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

不同点:材料一主要选取了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内容,将其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喜》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选材特点的能力

相同点:两个文本都是表现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所以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喜"文从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开始,1964年7月5日,袁隆平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一直到1998年,权威的资产评估所评估,“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价值1000亿元;本文从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写起,从小就立志,高中毕业择专业,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教书……最后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

不同点:本文主体内容是袁隆平教书生涯中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经过,把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喜》一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写他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等,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汕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文本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哦,香雪》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哦,香雪》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渴望知识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农耕文明的衰落。

D.《荷花淀》选文“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选文写新媳妇的神态、《哦,香雪》选文写香雪的动作、《荷花淀》选文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B.《百合花》选文写了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唯独不写新媳妇的语言,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

C.《哦,香雪》选文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荷花淀》选文写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3.有人认为三则材料都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选取两个角度,分析“诗意小说"的特征。(6分)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欲望”指导行为,现代社会中“需要"指导行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理性的进步。请结合所学的《哦,香雪》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一观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千

孙犁

张岗镇是小区的中心村,分四大头。工作组一共四个人,一人分占一头,李同志还兼着冬学①的教员。他在西头工作,在西头吃派饭,除去地主、富农家,差不多是挨门挨户一家三天。

不上一个月,这一头的大人孩子就全和他熟了。

这几天,冬学里讨论划阶级、定成分,人们到的很多。西头有一帮女孩子,尤其是学习的模范。她们小的十四五,大的十七八,都是贫农和中农的女儿。(1)她们在新社会里长大,对旧社会的罪恶知道得很少。

冬学设在一个学校的大讲堂里,女孩子们总是先到,等着别人。

这天,李同志拖着一双大鞋,来到学校里,灯已经点着了。

女孩子们挤在前边一条长凳上,使得那条板凳不得安闲,一会儿翘起这头,一会儿翘起那头,她们却嗤嗤地笑。

李同志笑着问:“今天谁点的灯啊?”

“是大绢!——大绢是模范。"她们喊着。

“咱们的冬学越来越热闹!”李同志说。

“这是因为你讲话讲得好。"(2)那个叫大绢的女孩子回答,简直像鸟儿在唱歌儿似的。

“我看是这个问题很重要!”李同志说,“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成分。"大绢笑了半截,强忍耐住了。

说着屋里已经挤满了人,人到得差不多了。先讨论村里明显的户,谁家是地主,谁家是富农。最后李同志叫人们再想一想,他严肃地说:“根据我们讲的,大家看看还遗漏了谁没有?”

人们沉静了一会儿。忽然有一个人报告:“我不怕得罪人,我说一户:西头大绢家,剥削就不轻,叫我看就是富农。"说话的人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见他的脸,李同志听出是东头扎花炮的刘二壮,他的嗓门很高。人们都望着大绢。大绢低下了头,连头发根都涨红了。

刘二壮又说:“我就报告报告她家的情况:她爷爷叫老灿,当过顺兴隆缸瓦店的大掌柜;家里种过五十亩地,喂过两个大骡子,盖了一所好宅子。这谁不知道?”

“同志!我说一说行不行?"大绢站起来,转脸望着后面,忍着眼泪。李同志点一点头。她说:“乡亲们!谁都知道日本人把俺家烧了个一干二净。从我记事起,我们过的是多么寒苦的日子!我从小两只手就没闲着过,十三岁织布,十岁就卖纺线;地里的活,我敢说不输一个男孩子。你们横竖都见来着,现在刘二壮说我们剥削过人,我哪见过骡子、宅子呀?”

大绢坐在板凳上哭了,她站起来,往外就走,一边走一边哭着说:“我去叫我爷爷去,看他剥削过人没有。"他能来吗?你叫他干什么?”人们拦不住,她走了,到院里就放声哭了。

“这孩子从小可没享受过。"一个壮年妇女对李同志说,“(3)从小她爹娘全死了,她爷爷后来又半身不遂,事变那年日本人烧得她家只剩了几间房,家里地里,就仗她一个人里里外外的。”

“你们上了岁数的人说说,她爷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李同志又问西头那几个老头儿。

“我说说吧!”麻子老点抽完了锅烟,把烟袋杆里的烟和油子用大劲吹了出来,说,“她爷爷是这样一个人:从小不好生过日子,整天在道上混混儿。后来碰上了一个硬碴儿,栽了一个跟头,就回心转意了。他在张道上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起先就卖些针头线脑,火绒洋灯,烧纸寒衣纸,碱面油醋……不上几年,小买卖越来越红火,人们看他有本事,就有人出股金,叫他合伙,开了一间缸瓦磁器店,这就是顺兴隆。他用了几个伙计,很是赚钱,三年一账,他买了几十亩地……"

“他又盖了一所住宅。”麻子老点接着说,“这算到了顶儿。就在那一年,他和天津的洋人做买卖,一下受了骗,铺子关门。日本人来了,又给他点上一把火,烧了个片瓦无归……"

那天晚上,大家并没有把大绢爷爷叫来。时间晚了,冬学就散了。

以后,大绢没有上学来,虽说并没人限制她。和她一伙的女孩子们这几天到的也不齐,有几个早来,有几个迟到。她们坐在板凳上也不哄笑打闹了。

李同志到西头吃派饭,这天轮到喜格儿家里。有人在外间叫了一声,喜格儿放下碗筷就出去了,随手拉进来一个女孩子,是大绢。

(4)一眼看来,大绢好像比平时矮了一头,满脸要哭的样子。喜格儿说:“你和老李说说么!光哭顶事?”

“我没剥削过人,怎么能担这个名儿呀?"大绢又哭了。

李同志放下饭碗说:“我们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个制度存在几千年了,你们想想有多少人,在这个制度下面含冤死去?有多少人被这个制度碾个粉碎?你们都听过老年人诉苦了,该明白剥削是多大的罪恶!多少年来,人们怀抱一个理想,就是要消灭这个制度,好叫人们像春苗一样,不受旱涝,不受践踏,自由地生活、生长、生存。有很多人为这个理想牺牲一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们村口就有过两位坐狱被杀的共产党员。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事,也不是求情的事。自然,我们也要慎重,不能把自己人当成敌人。”

正月里,工作组学习了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读了任弼时同志的报告,李同志又拿到冬学去讲解,重新讨论了几家的成分。按新精神定成分,大绢家还是农民。

大绢也来上学了。她瘦了些,可比以前更积极更高兴了,脸色纯净,但性格更坚韧了。她说,她爷爷剥削过人是他的罪过,经过这回事,她要记着:一辈子也不要剥削别人一点点。

正月里,只有剥削过人的家庭,不得欢乐。喜格儿她们在村头搭了一个很高的秋千架。每天黄昏,她们放下纺车就跑到这里来,争先跳上去,弓着腰往上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横梁取个平齐。在天空的红云彩下,两条红裤子翻上飞下,秋千吱呀作响,她们嬉笑着送走晚饭前这一段时光。

秋千在大道的边沿,来往的车辆很多,拉白菜的,送公粮的。戴着毡帽、穿着大羊皮袄的把式们,怀里抱着大鞭,一出街口,眼睛就盯着秋千上面。其中有一辆,在拐角的地方,碰在碌碡②上翻了,白菜滚到沟里去,引得女孩子们大笑起来。赶车的人说:“别笑了,快过来帮忙搬搬吧,咳!光顾看你们打秋千了。你们打那么高,不怕从大梁上翻过来了!"

天黑下来,她们才回家去吃饭,吃过后又一块上冬学去了。

(有删改)

[注]①冬学: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②碌碡:用石头做成的圆筒形农具。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同志既是张岗镇西头的负责人,又是冬学的教员,常常带领大家学习文件精神,人们都比较信服他。

B.在李同志划分成分时,刘二壮对大绢家的成分质疑,这使情节有了矛盾冲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大绢爷爷的人生经历在麻子老点的口中得到完整呈现,大绢爷爷是因日本人烧毁房屋才生病、半身不遂的。

D.拉白菜的赶车人由于看女孩子们荡秋千而翻了车,从中可以看出女孩子们荡秋千的风采感染了身边的人。

6.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1)交代大绢等姑娘们对旧社会的罪恶知之甚少,这为后文大绢想弄清楚爷爷是否剥削过别人做铺垫。

B.句子(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绢的回答比作鸟儿在唱歌,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绢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

C.句子(3)运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叙述了大绢的经历,大绢的人生经历也预示着她不可能被划分为富农地主成分。

D.句子(4)写大绢“好像比平时矮了一头”,这主要表现出大绢在遭遇划分阶级成分的风波之后身形消瘦了很多。

7.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研习任务要求学生学会写赏析文章,请以本文中“秋千"这一意象作为赏析对象,写出你的赏析要点。

8.有人认为,赵树理和孙犁虽都以描写农村生活为题材,但在人物表现上侧重点不同,赵树理侧重探索农民在成长过程中的“变”,而孙犁侧重歌颂人民群众“变"之后的“新”(或“美")。请联系《小二黑结婚(节选)》中的人物“三仙姑”和本文中的主人公大绢,谈谈你对上述说法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走进上流社会(节选)

狄更斯

丑不死得到的奖金是一万两千多镑。一张彩票的全部奖金是两万五千镑,他买了半份,现在中奖了。

他发狂似的过了一个礼拜——他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①要是我让他摇风琴,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幸亏我们已把风琴藏好。后来他清醒了,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慷慨,花钱大手大脚。那时他把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找来。那人外表非常文雅,实际是赌场里拉人下水的骗子,他自称诺曼第,实际并不是。丑不死对他说道:“诺曼第,我现在要走进上流社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诺曼第答道:“丑不死先生,如果我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今后一切费用都归你负担?”

“不错,"丑不死先生说,“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津贴。”

他们穿着丝绸衣服,坐上四匹灰色马拉的马车,前往上流社会。到了伦敦,他们住在蓓尔美尔大街,从此杳无音信。

第二年秋天,我正在巴托罗缪市场表演,一个仆役打扮得奇形怪状,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于是我在指定的一个晚上,洗得干干净净,来到了蓓尔美尔大街。高贵的先生们已用过晚餐,正在喝酒,在丑不死先生的大脑袋上,那对眼睛呆滞无神,使我不免替他担心。那儿共三位仁兄(我是指一起作乐的共三人),第三个人我也认识,曾看到他穿一件罗马式衬衫,戴一顶披豹皮的主教冠,在野兽杂耍团的乐队里乱吹单簧管。

他们都穿得花里胡哨。至于酒,真是应有尽有,但喝无妨。

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差点酩酊大醉,赶紧起身告辞:“丑不死先生,谢谢你用各种外国酒款待了我,现在我用红葡萄酒祝你健康,我得告辞了。"丑不死先生答道:“马格斯门,劳驾你用右手把我提出椅子,我得送你出去。”我说我实在不敢当,但他坚持要送,我只得把他提出了他的宝座。他满嘴马德拉酒的气味。

我把他放在大厅门口的地席上,可他抓住我的上装领圈,不让我站直身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道:“马格斯门,我并不幸福。"

“丑不死先生,你有心事吗?

“他们待我并不好。这些人忘恩负义,只要我不给他们喝香槟酒,他们便把我放在壁炉架上,只要我不给他们钱,他们便把我锁在柜子里。”

“那就叫他们滚蛋,丑不死先生。"

“这不成。我们是一起走进上流社会的,那上流社会将怎么说我呢?”

“那你就离开这个社会!"我说。

“这不成。你不明白你在讲什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

“那么,如果你不计较的话,丑不死先生,"我一边讲,一边严肃地摇摇头,“②我得说,你根本不应该进去。”

丑不死先生拼命晃动他那个大脑袋,简直有些吓人,还用手把它捶了六七次,那副恶狠狠的样子是我从未料到的。然后他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明白。晚安,走吧。马格斯门,小矮子现在要绕大篷车跑三圈,然后退场啦。"

那以后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丑不死先生进宫了。报上写道:“人们会记住”——我一生总是发现,凡是不必记住的事,报上偏偏说会记住——“丑不死先生是一个身材极端矮小的人,他在上次国家彩票中荣获头奖,使举世震惊。"好吧,我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他使乔治四世大吃了一惊!

…………

他终于把香肠一扫而光(那是牛肉香肠,据我估计,有两磅四盎司),吃完以后,那个小矮人心头的智慧才像出汗似的向外渗透。

“马格斯门,”他说,“你瞧我!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进了上流社会,又走出上流社会的人。"

“啊!丑不死先生,你离开它了?先生,你是怎么离开的?”

“我给骗光了!"他说。想不到他能说出这句话,可见他的脑袋一点不笨,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我的朋友马格斯门,我不妨把我的一大发现告诉你,这是花了代价的,它值一万两千五百镑呢;你终生都用得到它。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就是:与其说一个人走进上流社会,不如说是上流社会吞没了这个人。”

我不能准确领会他的意思,只得摇摇头,装出深思的表情,说道:“丑不死先生,你讲得有道理。"

“马格斯门,”他说,扭住了我的大腿,“上流社会吞没了我,把我的每个便士都吞没了。"

我觉得我的脸色发白了,尽管我天生能说会道,这时却开不得口,只是勉强问道:“诺曼第在哪儿?”

“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丑不死先生说。

“那另一个呢?”我是指从前戴主教帽子的那个伙计。

“跑掉了。偷走了我的珠宝。"丑不死先生说。

我坐下,望着他,他站直身子,望着我。

“马格斯门,”他说,这时我觉得他虽然声音变粗了,人却变得聪明了,“上流社会从整个说来,只是一群矮子。在圣詹姆士宫中,③他们都像在干我千的老行当一绕着大篷车跑三圈。只是他们穿着古老的朝服,而且都是阔人。在别处,他们都是摇着小铃铛在玩骗人的把戏。到处都有瓷盘子向人收钱。马格斯门,这盘子就是无往而不在的衙门!"

你们明白,我看到他的不幸把他弄得非常伤心,因此对他很同情。

“至于那些胖女人,”他说,把脑袋朝墙上狠狠撞了一下,“在上流社会,这种女人有的是。"说到这儿又把头撞了一下。“马格斯门,她们知道,④只要奉承你几句,你便会把钱当水一样送给她们。不论你是谁,她们都会从各个角落拥到你的身边来。等你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当着你的面嘲笑你,把你丢在那儿喂秃鹫,像大草原上的死野驴一样。”说到这里,他又把脑袋死命撞了一下,倒在地上了。我以为他死了,但是不久他慢慢苏醒了,坐在地上,眼睛中露出从未有过的智慧的光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