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3 边塞军旅诗(有解析)_第1页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3 边塞军旅诗(有解析)_第2页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3 边塞军旅诗(有解析)_第3页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3 边塞军旅诗(有解析)_第4页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3 边塞军旅诗(有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3边塞军旅诗(有解析)专题03边塞军旅诗(教师版)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教材链接

1.(2022·福建福州·小升初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①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

借问梅花③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戍(shù)楼:军菅城楼。③梅花:这里指羌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A.田园(山水)诗B.记事(咏怀)诗

C.边塞(征战)诗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四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C(2)B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的场景。诗的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题材的辨析。

《塞上听吹笛》出自唐朝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根据译文可知,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首先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是典型的边塞(征战)诗。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塞上听吹笛》出自唐朝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根据译文可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意为: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其中“梅花何处落"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表达的是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B项表述有误,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思想感情的辨析。

《塞上听吹笛》出自唐朝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根据译文可知,诗的前两句主要抓住“雪、天、马、月、笛、楼"几个字,动静结合地描写了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的场景。诗的后两句主要抓住了“梅花”一物来理解,结合实际可知,胡地是没有梅花的,所以“梅花"是虚写,是借梅花写士兵因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主要表达了思乡之情。

2.(2022·陕西宝鸡·六年级期末)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中心句是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

4.你还知道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__________哪些英雄人物?________。

【答案】1.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过五岭路越乌蒙

渡金沙3.抒情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金色的鱼钩》《丰碑》老班长

【解析】1.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本文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歌围绕此句写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知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腾五岭、走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这是一首抒情/爱国湿,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本题考查课外搜集和积累。

学生根据积累完成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丰碑》:讲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进,军需处长把棉衣全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云中山冻死了。赞颂了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七根火柴》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

3.(2022·湖南湘西·四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A、B处的诗句补充在上面的横线上。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3.请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古诗的大致意思:

4.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意思。

出塞:__但使:_______

教:____胡马:_________

5.诗中A、B句表达了诗人对将军________(填人名)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唐王昌龄3.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4.远出边塞只要令,使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5.李广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分析】译文为: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实际。

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作者的识记与匹配。

《出塞》的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识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出塞"的意思是远出边塞,“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但使”的意思是只要、倘若。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教”的意思是令,使。“胡马"的意思是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背景和意思的理解与概括。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所以将军是李广。其言外之意是: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4.(2022·吉林·六年级期末)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三军: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答案】1.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桥横铁索寒2.高耸入云的山崖。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3.毛泽东4.比喻和夸张。表现了红军不怕长征途中困难的英雄主义及乐观主义精神。5.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本句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原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金沙水拍云崖暖”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本句中将“五岭"比作“细浪”,将“乌蒙山"比作“泥丸”,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红军不怕长征途中困难的英雄主义及乐观主义精神。

5.本题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知,这是这首诗的中心句,总写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后面具体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如何克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的。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5.(2022·云南文山·六年级期末)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逶迤:___

磅礴:__云崖: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和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

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平常弯弯曲曲,绵延起伏气势雄伟的样子高耸入云的山崖2.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5.比喻夸张不怕困难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面结合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金沙水拍云崖暖。意思: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腾越五岭(越五岭)(2)疾跨乌蒙(跨乌蒙:突破乌江天险)(3)巧渡金沙江(渡金沙)(4)飞夺泸定桥(抢大渡)(5)喜踏岷山雪(翻岷山:爬雪山)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和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诗词歌赋默写。

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可知红军进行了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6.(2022·全国·四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答案】1.A2.A3.B4.会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感慨。

【解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古诗作者。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意思是: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2.此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诗作。作者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这个“无人不饮酒、无人无好酒”的朝代,琳琅满目的美酒,鼓乐齐鸣的筵席,开篇一句便点出了这是一个豪情畅饮的欢聚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兴奋昂扬的感情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3.此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这首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4.此题考查语言表达。

这首诗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因此在答题时要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感慨,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7.(2022·陕西安康·四年级期末)背写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______(催摧)。

醉卧沙场君______(莫寞)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按照原诗选词填空。

2.这首诗属于__(送别边塞写景)诗。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答案】1.催莫2.边塞3.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笑,从古至今在外征战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4.战士们在出征前痛快饮酒征战沙场、视死如归

【解析】1.考查了形近字的辨析。

形近字,字形相近,而字义却完全不同。①催:叫人赶快行动做某事。摧:折断,破坏的意思。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思是:真想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声响起来了,仿佛在催促我上马出征。所以应该选单立人旁的催。②莫:不要。寞:寂静,清净。醉卧沙场君莫笑这句的意思是:你不要笑我醉倒在沙场上。所以应该是莫。

2.考察了古诗的类别。

古诗有几大类别: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叙事诗。本首诗诗边塞风格的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3.本题考查古诗的释译。

解释古诗词时应注意对诗词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仔细阅读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和应用,然后再进行解释。

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⑤本首诗是译首边塞诗。要注意作者所处的环境、处所和朝代,再结合上两句的意思就可得出这首诗主要面写的是战士们出征前的场面。

从整首诗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发,就知道了要出征前战士们的心情是视死如归的。

8.(2022·广东湛江·四年级期末)读古诗《出塞》,并完成题目。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出塞》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代的诗人,而在他的这首诗歌里出现了两个朝代:______朝和______朝。这说明边塞战争频繁,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3.诗中的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良将,平息战乱,安定边疆的心情?请抄写下来。

【答案】1.万里长征人未还不教胡马度阴山2.王昌龄唐秦汉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内容理解。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从“秦时明月汉时关”可知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朝代,分别是秦朝和汉朝。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9.(2022·湖南岳阳·四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光,_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把诗填写完整。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意思:

体会:

【答案】1.万里长征人未还2.假使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解析】1.考查诗歌默写。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全诗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考查诗句意思以及理解诗句。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诗歌的后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假使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揭示了本文的主题,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诗人希望平息战乱,安定边防的意愿。

10.(2021·河南南阳·五年级期中)古诗词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

【答案】1.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2.唐王昌龄边塞的环境对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识记。

本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默写时要注意“遥、望、穿”容易写错。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以及古诗的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首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这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1.(2022秋·四年级单元测试)古诗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1.解释下列词语。

不教: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案】1.不叫,不让。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4.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解析】1.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不教:不叫,不让,不允许。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3.本题考查古诗词的主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揭示了本文的主题,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诗人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的意愿。

4.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鉴赏。

这句诗的鉴赏要结合诗句的修辞、写作手法及表达内容进行分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2.(2022·四年级单元测试)古诗阅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但使:____

教: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

3.“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人”指的是_______,“未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诗第一句诗人从描写景物人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B.“秦时明月汉时关”指的是秦时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关。

C.古诗第二句“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D.第三句中的“飞将”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答案】1.只要。令,使。2.唐王昌龄3.出征的将士出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已经战死在沙场上4.B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

但使:只要。

教:令,使。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

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人:出征的战士。结合诗句可知,战士是到边疆去打仗,守卫祖国的疆土,由此可知,他们没有回来的原因可能是:(1)战争还没结束;(2)战争结束了,但这些战士已经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了。

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赏析。

A.正确。

B.有误,“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故题干叙述有误。

C.正确。

D.正确。

3.(2022·六年级单元测试)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律诗。请你把律诗缺少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__________。“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胜利渡江的________,“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案】1.七言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红军战士的心情喜悦悲壮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1.考查诗句默写。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考查诗句的理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考查诗句的理解。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暖”字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则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寒"字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

4.考查主旨的理解。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2022·五年级单元测试)诗词曲鉴赏。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2.“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衬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先理解诗句内容,再联系主题分析其作用即可。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5.(2022·五年级单元测试)诗词曲鉴赏。

凉州词①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欲饮琵琶马上催③。

醉卧沙场④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②夜光杯:这里指很

华贵而精美的酒杯。③催:催人出征的意思。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_____朝_____写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_______而写__________,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答案】1.A2.A

【分析】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

这首古诗写的是《凉州词》,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宋朝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这首古诗的译文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这首古诗写的是《凉州词》,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根据译文可知这首诗没有写激烈的战争场景,而是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6.(2022·六年级单元测试)诗词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①,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②漫道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A.不完整。B.说话唠叨。C.杂乱。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A.悲伤B.壮烈C.消沉D.欢快

【答案】1.忆秦娥娄山关2.C3.西风雁霜月马苍山残阳4.不要说群山起伏的娄山关像钢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大步向前。5.B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位置上词牌名在前,题目在后,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常见的词牌名主要有忆江南、长相思、渔歌子、苏幕遮、永遇乐、虞美人、忆秦娥等。

2.考查词语的解释。

解答此题时,可将释义代入题中,结合语境,看表意是否通顺。“马蹄声碎"指的是马蹄声杂乱。“碎”的意思是杂乱。

3.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

结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知意思是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根据作者描写顺序,依次梳理出其所描写的景物,即为西风、雁、霜、月、马、苍山、残阳。

4.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倒置语法,即:漫道雄关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同“莫道”,不要说,别说。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有从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即隐约含蓄指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做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5.考查词的感情基调。

“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

7.(2022·六年级单元测试)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____,“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案】1.七言颈联尾联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喜悦惊险悲壮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体裁的掌握能力。

结合学过的文学知识可知,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首联是律诗中的第一联,颔联是律诗的第二联。律诗的第三联叫做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一般来说,律诗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共四联。

故本诗《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诗句中把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运用了缩小的夸张。

3.考查学生对诗句中字词的理解能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其中“暖”反映出了了红军桥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写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通过两者的对比,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大无畏精神。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4.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七律·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中描写了红军旅途中的艰难,赞美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此整理作答。

8.(2022·全国·六年级期末)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③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2.错误错误正确3.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4.万水千山只等闲。5.这首诗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1.考查了诗歌默写。结合课内的学习完成即可。

《七律·长征》诗歌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考查了诗句意思以及诗歌的朗读。

①有误,“万水千山"是虚指,意思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②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③正确。“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战士们非常的艰辛,读出低沉、心疼的语气,因此,朗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3.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4.考查了对中心句的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

诗人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敬佩之情。

9.(2021秋·四年级课时练习)古诗小考场。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解释词语。

欲:________沙场:________君:________莫:_______古来:________

2.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意思是:

3.这首诗表现了

【答案】1.将要战场您不要自古以来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沙场上醉倒了请您不要笑,因为从古到今,前往战场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3.这首诗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分析】1.考查词语解释。

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全诗意思为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当将士们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突然不停地响起,在催促他们快点上前作战。将军说到:“在沙场上醉倒了请您不要笑,因为从古到今,前往战场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2.考查诗句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君:您,莫:不要。古来:从古到今。

3.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10.(2021·四年级课时练习)古诗阅读。

出塞

汉时关,人未还。

飞将在,度阴山。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作者______是________代的边塞诗人。

3.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_____________,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_____________,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4.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___”出现,___,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答案】1.秦时明月万里长征但使龙城不教胡马2.王昌龄唐3.明月秦时征人未还4.龙城飞将平息胡乱

【分析】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4.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专题03边塞军旅诗(学生版)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教材链接

1.(2022·福建福州·小升初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①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

借问梅花③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戍(shù)楼:军菅城楼。③梅花:这里指羌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A.田园(山水)诗B.记事(咏怀)诗

C.边塞(征战)诗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四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2022·陕西宝鸡·六年级期末)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中心句是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

4.你还知道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__________哪些英雄人物?________。

3.(2022·湖南湘西·四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A、B处的诗句补充在上面的横线上。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3.请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古诗的大致意思:

4.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意思。

出塞:__但使:_______

教:____胡马:_________

5.诗中A、B句表达了诗人对将军________(填人名)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2·吉林·六年级期末)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三军: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5.(2022·云南文山·六年级期末)诗词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逶迤:___

磅礴:__云崖: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和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

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

6.(2022·全国·四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7.(2022·陕西安康·四年级期末)背写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______(催摧)。

醉卧沙场君______(莫寞)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按照原诗选词填空。

2.这首诗属于__(送别边塞写景)诗。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8.(2022·广东湛江·四年级期末)读古诗《出塞》,并完成题目。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出塞》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代的诗人,而在他的这首诗歌里出现了两个朝代:______朝和______朝。这说明边塞战争频繁,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3.诗中的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良将,平息战乱,安定边疆的心情?请抄写下来。

9.(2022·湖南岳阳·四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光,_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把诗填写完整。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意思:

体会:

10.(2021·河南南阳·五年级期中)古诗词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

1.(2022秋·四年级单元测试)古诗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1.解释下列词语。

不教: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2.(2022·四年级单元测试)古诗阅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但使:____

教: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

3.“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人”指的是_______,“未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诗第一句诗人从描写景物人手,勾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