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考点7 综合语段-【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1页
【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考点7 综合语段-【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2页
【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考点7 综合语段-【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3页
【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考点7 综合语段-【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4页
【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考点7 综合语段-【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考点7综合语段—【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

【模块一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7综合语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综合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语段主要结合考查成语的使用、语病判析与修改、标点符号使用、修辞手法使用、语句补写、表达得体和表达效果等知识点,涉及病句、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多种考点,灵活多变。这里我们重点讲解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和句式变换的内容。

(2024·新高考Ⅰ)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题目1】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_

_

_

_

_

_

【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语段,明大意,了解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

第二步:根据语境,推敲句子的结构与意义,准确把握句子的含意。

第三步:按照要求,根据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类型、作用等,联系句子的含意和语境组织语言作答。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学生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棉花糖等,最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题目2】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_

_

_

_

_

【解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陈述对象。

第二步,明确每个对象的陈述内容(找谓语)。

第三步,按时间顺序分别陈说事件发生的过程。

【参考答案】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

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第二步,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

第三步,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题目3】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_

_

_

_

_

【解题步骤】

第一步,析语境,辨作用。先根据题干明确考查对象,再结合语境对考查的标点符号的作用进行辨析。注意一定要把标点符号放到语境当中,体会文本作者的情感,因为标点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步,调储备,辨选项。考生需要调动知识储备,对语境中或各选项的的标点符号作用进行辨析,要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标点,识记要清楚准确,并多总结整理。

第三步,作比较,定答案。在辨析完语境和选项中标点的作用之后,进行比较,确定正确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标点符号用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中是问句却不表示疑问的是反问句,“不是吗"属于反问句,无疑而问,用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语势,使表达意思更肯定,引导读者思考和想象。“不是吗”是对上文作者与朋友在街道上闲逛,恰好遇上了太阳雨,便淋雨而行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强调,表达作者对太阳雨的喜爱,对淋雨而行的喜欢和享受。

【解题技巧】

一、修辞手法

考向1:修辞手法的判定

【解题方略】1.方法修辞手法的考查,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判断语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答题的具体方法为“比对法”,就是将文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与题干选项中所列举的修辞手法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选定答案。

步骤答题可分两步走。第一步:细读细析。细读文段,明了语境,根据语境,仔细分析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列举出语段中使用的所有修辞手法。第二步:比对选定。将列举的修辞手法与各选项的内容逐一比对,排除错误项,选定答案。

考向2:修辞手法特征的分析

【解题方略】1.方法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为:结合语境、句子结构与含意,从特征入手,按要求对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解答此类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读语段,明大意,了解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第二步:根据语境,推敲句子的结构与意义,准确把握句子的含意。第三步:按照要求,根据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类型、作用等,联系句子的含意和语境组织语言作答。

考向3: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

1.比喻: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2.比拟: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①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②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④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5.对偶: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③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④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6.排比: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反复: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8.设问:①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②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③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9.反问:①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二、句式变换

(一)长句变短句

长句变短句技巧一:修饰成分多(提取主干法)

一提,提取主干: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独立成句。

二分,切分枝叶:由大到小切分修饰成分,独立成句。

三调,分层调整:

(1)添:添加必要的词语(如主语、判断动词、宾语等)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语(如复指代词“这样”“它"等,关联词“因而”“却"等),

(2)删:删除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性词语,

(3)调: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如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顺序)调整词序、句序,组合成连贯的句群。

长句变短句技巧二:并列成分多(并列分离法)

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或复句形式,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形成叠用的句式,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这种方法称并列分离法。

长句变短句技巧三:内部层次多(陈说分解法)

多个主谓短语层层套装而成、句意绕来绕去的主谓句,可用这种方法。

(二)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长句技巧

一“定”:确定一个主干句(肯定性判断句或结论性语句)

二“取":提取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

三“加”:把主要信息作为修饰成分合理有序地加入主干

(三)散句变整句

(1)找标志性词语(参照句);

(2)形成排比或对偶句式;

(3)按顺序排列分句;

三、标点符号

考点一标点符号作用比较判断题

不同的标点符号的作用一般不同,相同的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作用也是不相同的。如同样是引号,它可以表直接引用,也可以表强调突出,还可以表特定称谓,或者是反语,表讽刺和否定等。

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语境分析相同的标点符号的作用是否相同。如2019年全国卷Ⅱ就考查了引号作用的比较,2022年全国甲卷、2020年全国卷Ⅰ和2020年山东卷均考查了破折号作用的比较。

(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019·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考点二标点符号使用正误判断题

标点符号种类繁多,使用较为复杂,它既可以表示停顿,也可以表示语意,还可以表达语气、情感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利于我们更便利的沟通和交流。但生活中,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标点符号误用、乱用、不用、甚至一逗到底的现象,所以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全方位的。该题型没有告诉考生考点之处,整个语句的标点符号都是考点,难度较大。

(2021·山东卷)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今天,一场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报告会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

B.如何制订计划,如何保证实施,如何验证效果?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C.老师推荐阅读:《奥秘》《探索》《博览》,这些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科学素养。

D.李清照,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丘西北)。

(2015·福建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考点三文段阅读标点正误判断题

文段阅读标点正误辨析,需要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常见的考查形式是给出选项,然后辨析选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本题型考查的标点相对来说比较具体,更具有针对性,与考点二相比,较为简单。但无论哪种考查形式,考生只有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了解清楚,才能够在语境中辨析正误。

(2021·浙江卷)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A.甲_B.乙_C.丙

(2020·浙江卷)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A.甲_B.乙_C.丙

考点四标点选择复位题

该题型考查具有综合性,停顿之处已经点明,考生只需判断某处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重点考查易混的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区别。如引号与书名号;破折号与省略号,句内外点号的使用等。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无数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

A.,,,、B.、:;/C.,:,/D.、。;、

考点五标点语病错误修改题

该题型往往把标点符号的考查与得体、语病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综合性较强。不但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还考查了考生修改、语言运用等能力。

(2014·安徽卷)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600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考点六标点符号探究辨析、表达效果试题

该题型属于新题题,2023年新课标Ⅰ卷中以表达效果的方式出现。

标点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不同的语境中,某处的标点使用应该是什么,与语言环境、语意表达密不可分。该题型的考查点往往是表示停顿的顿号、逗号,表示分类的逗号、分号等。

文中(a)(b)(c)三处,有人认为都用逗号,有人认为都用分号,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4分)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今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蓬(a)用它做过水罐(b)用它做过扁担(c)用它蒸过米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一、修辞手法

(一)比喻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比喻的四大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搭配。典型形式:甲像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为"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甲是乙。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无喻词。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比方一个本体。

3.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答题模版:

比喻:把……比成……,本体……,喻体……,生动形象地写下了+目标+特性,表现了(谁,什么样的)(什么)情感(写景、咏物文)。

(二)比拟

1.概念: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种类:

①拟人。

②拟物。

3.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所表达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4.答题模板:

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三)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

2.种类:

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②单句排比。

③复句排比。

3.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条分缕析,叙事透辟;

③节奏鲜明,便于抒情。

4.答题模板: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效果:加强语言的气势,丰富内容,句式整齐,突出情感,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强调了……。

(四)借代

1.概念: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同时,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2.种类:

①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②用具体代抽象。

③用特称代通称。

④用形象代本体。

⑤用部分代整体。

⑥用结果代事件本身。

⑦用材料代本体。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五)夸张

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的夸张形式。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的夸张形式。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3.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以创造意境;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

4.答题模板: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夸大和缩小,烘托××气氛,突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增加了表现力。

(六)反复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修辞手法。

2.种类:

①连续反复。

②间隔反复。

3.作用:

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②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4.答题模板:

反复:连用几个……,强调了……(某种情感或者意思)。(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七)对偶

1.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

形式上:

①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

②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

内容上:

①正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相近的或互补的。

②反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3.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③凝练概括,抒情酣畅。

4.答题模板:

对偶:字数相等;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词性相对,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八)反问

1.概念: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②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3.作用:

①加强语气,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②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

4.答题模板: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

(九)设问

1.概念: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自问自答。

②问而不答。

3.作用:

①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

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

4.答题模板:

设问:自问自答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十)对比

1.概念: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2.种类: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1)反面对比;(2)反物对比。

3.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十一)引用

1.概念: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2.种类:引用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这七种。比如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反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

3.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十二)通感

1.概念: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2.种类: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3.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二、标点符号

1.句号

①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b.(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②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如:

a.请您稍等一下。b.我不由得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③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如:

a.行进中的学生方队b.经过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是某区街道一景

2.问号

①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a.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②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如:a.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③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如:

a.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④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如:

a.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⑤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而并不根据句子中包含疑问词。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如:

a.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握之中。

3.叹号

①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a.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②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如:a.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③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如:

a.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④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如:a.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

4.逗号

①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如:

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a.

人更深沉。

②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如: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较长的宾语之前。如: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

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如:

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e.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如:

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如: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③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如: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b.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如: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c.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如:

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④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如:

a.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5.分号

①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如:

a.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②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如:

a.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③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如:

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④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如: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6.顿号

①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a.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②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如: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③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如:

a.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④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如: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⑤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如:

a.“日”“月"构成“明”字。

b.《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⑥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下例解释“对于"一词的用法,“人”“事物"行为”之间有顺序关系(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行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为、行为和行为等六种对待关系),各项之间应用顿号。如:[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

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的简写形式时,用短横线连接号,不用顿号。如:2010-03-02

7.冒号

①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②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

③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④用于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

⑤表引起注意(冒号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是”后面的词语的注意;二是便于在“是"的后面做分条式的列举)

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⑥表示引用;引用语句或诗文,引语前面可以用冒号表示停顿,并指示下文是引文

如: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画家描写过黄山的异峰奇景。

8.引号

①表示讽刺和否定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②表示特定称谓

他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民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人民卫士"

号。

③表示特殊含义

她(海伦凯勒)用动人的笔调描绘出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是不一样的。特定称谓:如“三八红旗手”“三好生"等,是一种名称;特殊含义:《海伦凯勒》中,她用动人的笔调描绘出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看”“说话"并非常人的“看”“说话”,只是用心去感受。它具有特殊含义。两者有明显区别。

关键点:“特定称谓”与其表达的意思有相通之处;“特殊含义"与其表达词语的本义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特殊”含义。

④表示直接引用

“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⑤表示强调突出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9.书名号

①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如:a.《红楼梦》(书名)

②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如:

a.《渔光曲》(电影名)

③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如:

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④标示作品名的简称。如: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⑤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如:

《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⑥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如:《我们》杂志

⑦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应放在书名号之外。如:a.《琵琶行(并序)》

⑧书名、篇名末尾如有叹号或问号,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如:a.《日记何罪!》

10.括号

①表补充说明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②表示补加的文字

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③表示引语出处

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④解释说明

APEC(亚太经合组织)是我国积极参加的最重要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之一。

⑤表订正的文字

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11.破折号

①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②表示突然转变话题

你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③突出语意转折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表示声音延长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⑤表示解释说明

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⑥表示补充说明

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

⑦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⑧表示递进

你怎么会姓王!--你那里配姓王!

⑨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⑩表示说话的中断或间隔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

12.省略号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④表静默或思考

“好久不见,你还好吧?"……”顾然猛然见到暗恋多年的姑娘,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⑥表语言的中断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地说。

⑦表话未说完或表语意未尽

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

⑧表声音持续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13.间隔号

①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如:克里丝蒂娜·罗塞蒂

②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如:《淮南子·本经训》

③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如:a.《沁园春·雪》

④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如:《天·地·人》

⑤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角字符)。如:

a.“3·15"消费者权益日“五四”运动

⑥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如:《水星·火星·金星》

(2024·陕西铜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长安三万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诗人,也可以听到许多经典名句。影片试图回到唐代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为观众还原某些诗作创作的真实情境,让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领悟那些佳句背后的真情流露和深层意蕴。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通过道士考核之后,与众友人纵情饮酒时所作;();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亦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如此一来,我们明白,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绝不仅仅有________的对仗、________的词藻、________的修辞,也不只是抽象的文化传承,而是融注了诗人的诸多人生感悟和世事感慨,当然也折射了诗人丰厚内蕴的情感。它们才是这些诗作的灵魂,也是这些优秀文化的内在血肉和筋骨。

影片中,黄鹤楼多次被毁,但高适觉得不必悲伤,只要那些诗句还在,黄鹤楼就会在;①同理,②只要那些有关长安的诗句薪火相传,③长安就永远不会消失。④而且,⑤这些散落在诗、书中的时代印迹,⑥终究会随着一次次的传播而变得轻浅和模糊,⑦最后成为空洞的文化名词。在此背景下,《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就极具诚意和野心,分明想穿透历史的尘埃,让观众与诗人完成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

《长安三万里》看起来是由无数诗人、诗句包装起来的大唐悲歌,是由时代的盛极而衰作为背景勾勒的友情绵延轨迹,但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影片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切片,让观众由高适的眼睛,去发现大唐内在的诸多弊病,还可以作为一种人生范本,让我们把李白和高适作为一反一正的两种人生答卷,得到诸多人生警示和借鉴。

1.请在文中括号内仿照上下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_

_

_

_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华丽绝妙工整B.绝妙工整华丽

C.工整华丽绝妙D.工整绝妙华丽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_

_

_

_

4.三段文字从不同角度对电影《长安三万里》作了评论,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评论内容,要求三句话句式一致,简洁流畅,每句话不超过12个字。

_

_

_

_

5.某影视评论网站要将这篇文章推送公众号。你作为实习编辑,请在下面两张海报中为这篇文章选择一张作配图,并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50个字。

_

_

_

_

【答案】1.示例一: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在流放路上遇到大赦,心情轻快时所作

示例二:孟郊《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充分显露他考中进士后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2.C3.语句②可修改为:只要那些有关长安的诗句代代相传

语句④可修改为:但是4.第一段:还原创作情境,揭露潜藏情感。

第二段:穿透历史尘埃,完成情感沟通。

第三段:刻画文人风骨,提供人生启示。5.示例一:选择图一。图一有题词“群星交汇,传奇大唐”,契合本文提到唐代出现了大量著名诗人与优秀诗篇。

示例二:选择图二。图二有题词“中国人的极致浪漫”,契合本文提到的“中国文人的风骨"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影片试图回到唐代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可知,要写出唐代诗人的名篇与当时诗人的创作背景。

根据上文“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通过道士考核之后,与众友人纵情饮酒时所作”,可以仿写唐代诗人的名篇以及写作背景,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在流放路上遇到大赦,心情轻快时所作。

根据下文“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亦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可以仿写其他唐代诗人诗作中的名句以及写作此诗的经历,如孟郊《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充分显露了他考中进士后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绝妙:极美妙、极巧妙。

工整:不潦草(多指写文字做文章)。

三个词语都是形容词,“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用“工整”修饰最恰当,故排除A、B两项;“词藻"指诗文中工巧的词语,常用“华丽”修饰,故排除D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②“诗句薪火相传"词语搭配不当,“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而此处的主语是“有关长安的诗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代代相传”。

语句④关联词使用错误,前文提到“长安就永远不会消失”,后文又说到“终究会随着一次次的传播而变得轻浅和模糊”,中间的关联词应该表示转折,应改为“但是"。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影片试图回到唐代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为观众还原某些诗作创作的真实情境”以及列举李白高适的例子都是为了还原唐代诗人创作的情景,“让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领悟那些佳句背后的真情流露和深层意蕴"以及诗歌折射出的“诗人丰厚内蕴的情感”,可概括出本段的中心内容:还原创作情境,揭露潜藏情感。

根据文段中提到黄鹤楼多次被毁,但那些诗句一直存在,流传至今,以及“在此背景下,《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就极具诚意和野心,分明想穿透历史的尘埃,让观众与诗人完成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可知,本段的中心内容为:穿透历史尘埃,完成情感沟通。

根据“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以及“让我们把李白和高适作为一反一正的两种人生答卷”可知,本段的中心内容为:刻画文人风骨,提供人生启示。

5.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首先仔细观察两张海报,图一中有“群星交汇传奇大唐"几个字,契合文中李白、高适等很多优秀诗人与作品。图二中有“中国人的极致浪漫”几个字,与文段中提到的“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相契合。任选一张图作出解释即可。

(2024·江苏·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豁蒙楼的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石涛的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或许更能领略诗人当日的情思。

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6.下列句子中的“心思"和文中加点处的“心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家人都欢天喜地的,可赵二妈满脸愁容,一肚子心思。

B.客人们故意地和我说东说西,招我笑,我却没心思说笑。

C.怎样绣?那姑娘的心思十分精巧,她的刺绣最栩栩如生。

D.你不要白费心思了,我是一个讲原则的人,不能答应你。

7.假如文中画横线部分中的“你"就是你自己,你最想暗诵哪两句诗?请写出诗句并说明理由。

_

_

_

_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

_

_

_

【答案】6.C7.示例:“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两句诗印证了六朝兴亡交替的历史,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感慨世事变化的情思。8.连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渲染了热闹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游人欢快的心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处的“心思"指智慧、才思。

A.指心事。

B.指心情。

C.指智慧、才思。

D.指心神、精力。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积累的能力。

由“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可知,诗句必须与“金陵怀古"相关,能体现诗人对朝代更替的感受,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如:“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两句诗印证了六朝兴亡交替的历史,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感慨世事变化的情思。关于“金陵怀古"的诗句还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逗号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语气的停顿,它有表现较长时间停顿的效果。

“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使用了逗号,将几个短语分隔开,连续运用短句,使语言表达节奏分明、活泼灵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表达极富情趣,渲染了热闹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游人欢快的心情。

(22-23高一下·河北张家口·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写出事情的波澜。首先是①,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刺配沧州道”,从“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同时,还要注意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她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②,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要写出事情的波澜,③,发现生活中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比如,学校篮球赛,上届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其次可以灵活运用悬念、抑扬、意外(反转)、伏笔等叙事技巧,让自己笔下的故事更有趣味。

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

_

_

_

10.要写出事情的波澜,可以灵活运用“伏笔"等叙事技巧。举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运用伏笔的一个例子。

_

_

_

_

【答案】9.①情节的曲折起伏②又有着求生的挣扎③首先要善于观察10.①林冲刚到草料场时,看到崩坏的草屋,于是打算等雪停后,到城中找泥水匠修理。这就为打酒回来大雪压倒草屋预先埋下伏笔。

②打酒去的路上看见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则为草屋被雪压倒后,林冲到此过夜预先设下伏笔。

③草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燃烧起来,搬开破被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作者将这个细节写得如此细腻,为后文草料场失火无由,必定有人纵火埋下伏笔。

④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搬来一块大石头顶住庙门,是为陆谦等人放火后,推不开庙门,在门口谈论陷害林冲的阴谋全被林冲听到埋下伏笔。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写出事情的波澜”“……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宰地抓住了读者”,推断①处是说情节设置要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可以填入“情节的曲折起伏”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同时,还要注意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推断②处是说祥林嫂在走向“末路"的过程中,有过挣扎和抗争,可以填入“又有着求生的挣扎”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下文“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其次可以灵活运用……”,推断③处是说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填入“首先要善于观察"之类的内容。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综合实践的能力。

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知,林冲看到草屋崩坏,打算等雪停后,到城中找泥水匠修理。这就为打酒回来大雪压倒草屋预先埋下伏笔。

从“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可知,林冲在去打酒的路上看见古庙,为后文草屋被雪压倒后,林冲到此过夜预先设下伏笔。

从“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知,草屋倒后,林冲小心地探知火盆里火种熄灭以后才离开,这就为后文草料场失火无由,必定有人纵火埋下伏笔。

从“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可知,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搬来一块大石头顶住庙门,是为陆谦等人放火后,推不开庙门,在门口谈论陷害林冲的阴谋全被林冲听到埋下伏笔。

(2024·山东菏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鼓励种植,中阳县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木耳产业发展。木耳受灾风险大,中阳又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阳县支公司推出①“木耳险”,政府补贴80%保费,今年菌棒的参保率达99%。5年时间,中阳木耳种植量已发展到4835万棒。

随着木耳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就拿菌棒来说,没有本地企业生产,种植户只能去辽宁、黑龙江等地采购,路途遥远,可能会出现菌棒发热污染等情况。2020年中阳县首家菌棒生产企业——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目前年产量2000万棒。经过3年建设,一个集木耳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包装销售、文旅观光、技术培训、菌糠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已初具规模。

在2023中阳木耳文化节上,中阳县与全国各地客商签订了2000万元的采购订单。②“天赋中阳美,地道黑木耳”,行走中阳,这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这句宣传标语,寄托着对当地人民黑木耳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希望,更道出中阳木耳的自然生长优势。

11.文本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_

_

_

_

12.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阳县在探索特色种植方面给各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请简要梳理概括。

_

_

_

_

13.引号是标号的一种,用法不一,效果各别。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两处引号的用法和效果。

_

_

_

_

【答案】11.这句宣传标语,道出中阳木耳的自然生长优势,更寄托着当地人民对黑木耳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希望。12.①政策扶持,产业成规模。②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③产业品牌化发展,拓宽宣传、销售渠道。13.①属于特定称谓,对中阳黑木耳种植保险进行概述,强调了中阳黑木耳种植这一险种。

②属于直接引用,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既突出了中阳木耳的品牌效应,又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语序不当,“寄托着对当地人民黑木耳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希望”,介词位置不对,将“对”挪到“当地人民"的后面;

二是句子顺序不当,“寄托着对当地黑木耳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希望”与“道出中阳木耳的自然生长优势”,递进分句语序混乱,应进行互换。

1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

①由“为了鼓励种植,中阳县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木耳产业发展”概括出:政策扶持,产业成规模。

②由“2020年中阳县首家菌棒生产企业——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目前年产量2000万棒"概括出: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

③由“在2023中阳木耳文化节上,中阳县与全国各地客商签订了2000万元的采购订单。‘天赋中阳美,地道黑木耳’,行走中阳,这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概括出:产业品牌化发展,拓宽宣传、销售渠道。

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木耳险"是保险种类名称,加引号属于特定称谓,有强调中阳黑木耳种植这一险种的作用。

②“天赋中阳美,地道黑木耳”是中阳木耳的宣传标语,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宣传标语语言简练生动,直接引用过来,突出了中阳木耳的品牌效应,又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

(2024·山东淄博·三模)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原来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一处湖面,冰层坍塌下去。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这期间,你应该在岸边多呆些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儿又推到湖那边儿。春天的湖水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黑黑,而是湛蓝湛蓝。

1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它们黯淡、晦涩、粗糙和发脏,表面一块块凹下去

②你会深深感到,春天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

③你就会发现,这漆黑而依旧冰冷的湖水泛起的涟漪,柔软又轻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