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学案(含答案)吉林专版_第1页
【备考2024】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学案(含答案)吉林专版_第2页
【备考2024】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学案(含答案)吉林专版_第3页
【备考2024】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学案(含答案)吉林专版_第4页
【备考2024】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学案(含答案)吉林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学案(含答案)吉林专版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原卷版)

专题一语法

专题二古诗文默写

专题三基础语段综合

专题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题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六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七记叙文阅读

专题八议论文阅读

专题九说明文阅读

专题十名著阅读

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

专题十二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专题十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作文(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

材料作文的七大类型

材料作文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观点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具体的文字材料,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两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补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观点就会展现出来。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需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需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性。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无所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出来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的材料主要是考查考生分清是非的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们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五、材料角度具有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讥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六、材料具有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作用,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感到不忍心,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爬了一会儿就死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寓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绽放光芒。由此推之,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住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考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意气用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规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查考生的思路分析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的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扩写,或改写,或续写。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只要潜心研究,抓住其规律,正确地审题和立意,那么,写好材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解题策略】

一、什么是给材料作文

所谓给材料作文,也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进行作文。给材料作文相对于其他作文形式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给材料作文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整合的能力,对所给的材料,学生要经过阅读、分析、理解、提炼、联想等步骤,方能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文章、新闻、现象、寓言、漫画、诗歌、格言、典故等。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二、给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给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由此可见,写作给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要写好这类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审题就是审材料。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写作,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对于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的重点,准确地把握材料要点。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只语片言不放,否则容易跑题。理解时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2.主题与材料必须“保持一致"

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3.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式,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工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4.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新材料作文怎样审题?

1、抓材料涉及的的对象;

2、分清对象的主次;

3、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4、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

5、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

毋庸讳言,历次考试,无论组织得怎样严密,工作怎样公开、公正,还是有个别考生不满意阅卷老师所给的成绩。为此,我们共同来分析失分的原因,以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考场作文力争满足阅卷老师的精神需求,阅卷老师的喜好大致相同。其喜好的考场作文类别依次是: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能展示考生博学多识的散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的议论文。

温馨提示:

(1)意识流、朦胧派的作文,一般不受欢迎;

(2)“题记——分类小标题——后记"的作文,一般不能得高分。其次,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满足阅卷老师精神需求的同时,考生更该兼顾自身的个性特长,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建议:

①感情细腻而善于记叙和描写的考生,最好写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②博览群书、见多识广而又善于逻辑思维的考生,可以写说理性的散文或议论文;

③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考生,最好写一篇记叙文,因为只要你能紧扣中心,完整地叙述出一件事,前面加个开头,后面有个结尾,一般也能得个基础分。

考生必须知道的几点常识:

(1)不写作文标题是要适当扣分的。

(2)字迹潦草、文面不洁的,是要适当扣分的。

(3)作文字数没有达到要求的,是要适当扣分的。一般字数在700字左右为宜。

【典型题训练】

【中考真题】

1.(2023年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学者闻一多在一个个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声无闻,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科学家钱学森的研究手记里,记录着他取得的每一项成果,包括如何反复推导公式,如何多次演算数据……一篇薄薄十页纸的论文,手稿却有800多页。那一页页手稿上,中文、英文、大字、小字、算式、图标,他都写得一丝不苟。

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2.(2022·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

那种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

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3.(2023年长春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青年洞前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习近平总书记给奋斗在田间地头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写道:“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的你如何看待“吃苦”精神?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4.(2022·长春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也有它自己的使命!要知道:生命的象征是活动,是生长,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5.【2023天津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在人际交往中,会感到温暖,也会感到迷茫;在交往过程中,会遇见从未见过的风景,有的人会给予关爱与启迪,会从中领悟到人性的美好。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6.(2023乐山中考真题)

《昆明的雨》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作者汪曾祺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同学们,相信你生活中也有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也有人的美、人的诗意。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篇文章,告诉读者吧。

7.【2023年黄石中考真题】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这首儿歌活泼有趣,又耐人寻味。种下运动的种子,开健康的花;种下好奇的种子,开创新的花;种下文明的种子,开和谐的花………但是有人也质疑,是不是种什么样的种子就可以开什么样的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思考和体验,请以“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600字。

8.(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

一路行来,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风景,每个人都在若有所得或若有所失中奋进前行一路行来,你是你自己的力量,你是这季节的温馨。

请结合材料启示,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9.(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他告诫孩子,走路要稳健,不可慌慌忙忙,因为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慢慢准备,慢慢积蓄,慢慢思考,慢慢品味,慢慢沉淀……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0.【2023安徽中考真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11.(2023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诗人朱湘在《少年歌》里说:“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材料二】毛泽东说:“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活泼是我们的主张”为题,也可自拟题目;

②可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完成写作;

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12.【2022★湖北鄂州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就学习这件事而言,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选自《读者》

要求: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13.【2022★天津真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生命需要韧劲。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14.【2022★浙江温州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大的一定要让弟弟吗?鲁迅的文章一定难读吗?五十亿年后太阳一定会变成白矮星?……

要求学生围绕“一定是这样吗”,结合阅读经历,自身体验。可以对固有思想的审视,或是对真理的探索……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15.【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0年前,《北京日报》曾讲述过一个“八减一大于八”的故事,清华大学某阶梯教室里传出一阵悠扬的乐声,这是学生们在欣赏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除了这种文艺欣赏活动外,清华大学还组织了许多课余文艺社团、参加乐队和合唱队的就有二百多人,并且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许多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都很奇怪:“我们成天看书,怎么成绩还不如你们?"合唱队队长回答说:“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

上面的这一则旧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16.(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欲看得好风景,便该在当下迈开步来走。能够走路,是世上最美之事。每走一步都有收获。走下去,美景一一奔入眼帘:广阔的田野,金黄的麦浪,日新月异的城市,欢声笑语的公园……

走下去,便愈接近另一个境地,你会一步步接近心中的目标。汪国真曾说:“理想与现实之问,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始。"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受和思考?请自定主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7.【2022★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地一家饭店承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晚餐,求助者只需进店告诉店员点“套餐A”,找地方坐下,店员就会端上一大碗热乎乎的牛肉面,求助着吃完直接离开,不用付费。

“套餐A"是一个有温度的代号,它的暖心之处在于:店家平等地对待求助者,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顾客没有差别,顾及了求助者的颜面,呵护了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或许还能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呵护他人的尊严,可以点亮生命之光,让社会更温暖。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18.(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任务,按要求写作。

要知道,一旦兴趣被引发出来,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从单调、沉闷中解脱出来。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请以“单调、沉闷的生活就这样发生了改变……”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由这句话引起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按文体要求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9.(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就算满身伤痕也不曾后悔,无人喝彩,依然在期待、雨后的彩虹,它是那样的精彩。现场播放的音乐,描摹着北京冬奥会上拿到了中国第一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全牌的徐梦桃的圆梦之路。

这一枚金牌,徐梦桃等了16年!三届冬奥会无缘金牌,除了无尽的失败,还有一路走来的累累伤痕,31岁的她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历经4次大手术、半月板切除近70%,终于抵达了“想了上千次"的梦想之巅,折服众人的是她耀眼的成绩、高超的技巧,更是她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攻坚克难的坚强、执着和勇气。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

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0.(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

有一种失败,叫屡因败屡战。屡败屡战,落脚在“战”字上,是指从不因失败而失掉了再战的勇气、信心和决心,从不因失败而失掉了希望,“战"始终要比“败”多一次,而就是这“多一次”,便是那最后的成功。爱迪生发明灯泡,就属于屡败屡战。真正强大的人,不是从不经历失败,而是从不认输。

请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从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

21.(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你的理解,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路口,妈妈带着小男孩正准备随着众人穿过街道,却被小男孩一把拉住。“妈妈,是红灯!”小男孩说。“别人都过去了,咱们也过去吧。"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红灯停,绿灯行。”小男孩声音稚嫩却十分坚定。“天色不早了,我们快点儿过去吧。"妈妈着急地说。小男孩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大声说:“前几天,小刚的爸爸因为闯红灯被车撞了,现在还在医院里治疗呢。老师告诉我们要管好自己,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外要遵守社会规则。”

绿灯亮了,小男孩牵起妈妈的手,安全地走过斑马线。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积极向上,更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字数在600字左右。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诗人朱湘在《少年歌》里说:“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材料二】毛泽东说:“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维度这份喜悦任谁也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

根据你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郑渊洁和一个作家谈话,作家说自己读过很多书。其中提到一本书,问郑渊洁知道此书否,郑渊洁说“不知道”。

世界那么大,知识那么多,谁都不可能全部知道。说“不知道"体现了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胸怀……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自选题目,自拟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

也有人说:“永远不要低估自己一颗冠军的心。"

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说,这两句话一定会触发不同的联想和感悟。

请以“写给新一年年的自己”为标题,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书信,自我鼓舞、坚定信心。

要求:统一以“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梁启超22岁受康有为之命,挑起大梁,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不仅协助组织会议,联络人士,而且还撰文誊录,起草奏书,发挥了突出作用。从一个人微言轻的普通士子,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维新运动先驱人物。

屠呦呦39岁接受国家任务,挑起大梁,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不仅带领团队确定了从中国古代医书中挖掘有效药物的研究方向,还以身试药参与了临床实验,起到了支柱作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无论在人生哪个阶段,只要勇于挑大梁,就能让人生有意义。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她叮嘱我:“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倪萍

②所以你都不必害怕,日生月落,总有黎明。——杨绛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刘墉在《方向》一书中说到:“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想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心中有一个目标,它使你方向明确,充满希望。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需要体验和感悟。这一话题引发同学们深入的讨论,大家纷纷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学A:我热爱阅读,阅读让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邂逅美好……我坚信阅读能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同学B:我家有一片果园,节假日我常常随父母去照料果园,不仅学到许多果树种植的知识,还提高了劳动的技能,劳动改善了我们全家的生活,我认为劳动能带来幸福。

同学C:我觉得成长不一定轰轰烈烈的,生活中每一个善举都意味着成长,我们应该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和故事,可以论述观点和看法,还可以用书信、发言稿、演讲辞等形式交流认识和感悟。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在18岁成人礼即将到来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要求: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挑战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题目,内容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模拟考题

模拟考题1

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今你难以忘怀,一定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你珍藏在心底的财富,一定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一定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向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模拟考题2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感。”是啊,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感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进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模拟考题3

著名作家寒利·戴雄·授罗在他的书申写道:“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晚发等/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顾种子/我等待着奇迹。"上面的材料给了你志样的感受引起你态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权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诗歌除外)不限;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感师生姓名。

模拟考题4

某报消息,年关将近,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③不要套作或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模拟考题5

中学生中有许多流行语,如“我喜欢,你管得着吗"时髦就是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酷就是青春,青春就是酷。”“生命在于运动,朋友在于走动。"……

请你就一句感受最深的流行语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模拟考题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板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別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模拟考题7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在他的《青春万岁·序诗》中写道:“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沉思,全是第一次。请选择诗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发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模拟考题8

凌晨4点,某小区有一家住户着火了。男孩发现后第一时间报警,然后跑到小区门口等待消防车。此时的天还是黑的,小区里的灯也是暗的。为了不耽误救援时间,男孩高举手电筒,跑着为消防车引路。在他的帮助下,消防员很快救出屋内4名被困人员。面对小小的男孩,有人说,他奔跑的样子,高大又帅气;有人说,他手里的灯光,温暖又耀眼。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专题十二(3)材料作文(解析版)

专题一语法

专题二古诗文默写

专题三基础语段综合

专题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题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六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七记叙文阅读

专题八议论文阅读

专题九说明文阅读

专题十名著阅读

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

专题十二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专题十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作文(3)材料作文

【复习指导】

材料作文的七大类型

材料作文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观点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具体的文字材料,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两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补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观点就会展现出来。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需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需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性。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无所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出来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的材料主要是考查考生分清是非的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们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五、材料角度具有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讥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六、材料具有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作用,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感到不忍心,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爬了一会儿就死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寓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绽放光芒。由此推之,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住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考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意气用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规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查考生的思路分析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的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扩写,或改写,或续写。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只要潜心研究,抓住其规律,正确地审题和立意,那么,写好材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解题策略】

一、什么是给材料作文

所谓给材料作文,也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进行作文。给材料作文相对于其他作文形式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给材料作文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整合的能力,对所给的材料,学生要经过阅读、分析、理解、提炼、联想等步骤,方能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文章、新闻、现象、寓言、漫画、诗歌、格言、典故等。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二、给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给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由此可见,写作给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要写好这类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审题就是审材料。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写作,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对于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的重点,准确地把握材料要点。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只语片言不放,否则容易跑题。理解时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2.主题与材料必须“保持一致"

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3.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式,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工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4.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新材料作文怎样审题?

1、抓材料涉及的的对象;

2、分清对象的主次;

3、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4、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

5、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

毋庸讳言,历次考试,无论组织得怎样严密,工作怎样公开、公正,还是有个别考生不满意阅卷老师所给的成绩。为此,我们共同来分析失分的原因,以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考场作文力争满足阅卷老师的精神需求,阅卷老师的喜好大致相同。其喜好的考场作文类别依次是: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能展示考生博学多识的散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的议论文。

温馨提示:

(1)意识流、朦胧派的作文,一般不受欢迎;

(2)“题记——分类小标题——后记"的作文,一般不能得高分。其次,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满足阅卷老师精神需求的同时,考生更该兼顾自身的个性特长,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建议:

①感情细腻而善于记叙和描写的考生,最好写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②博览群书、见多识广而又善于逻辑思维的考生,可以写说理性的散文或议论文;

③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考生,最好写一篇记叙文,因为只要你能紧扣中心,完整地叙述出一件事,前面加个开头,后面有个结尾,一般也能得个基础分。

考生必须知道的几点常识:

(1)不写作文标题是要适当扣分的。

(2)字迹潦草、文面不洁的,是要适当扣分的。

(3)作文字数没有达到要求的,是要适当扣分的。一般字数在700字左右为宜。

【典型题训练】

【中考真题】

1.(2023年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学者闻一多在一个个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声无闻,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科学家钱学森的研究手记里,记录着他取得的每一项成果,包括如何反复推导公式,如何多次演算数据……一篇薄薄十页纸的论文,手稿却有800多页。那一页页手稿上,中文、英文、大字、小字、算式、图标,他都写得一丝不苟。

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答案】例文:

勤钻研,助成功

勤者,不惰也;惰者则万事无成。翻开成功者的成长历史,哪一页没有写下“勤钻研”三字?回顾成功者走过的历程,哪一步没有留下“勤钻研"的汗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成为史家之“绝唱”,不就是因为他勤于钻研,那浙江禹穴前留有他的足迹,万里长城有过他的身影,泪罗江畔响起过他的沉吟?

我国京剧大师盖叫天,勤于钻研,为了更好地表现武松的英姿,把削尖的竹筷子绑在腿的关节处,练习直腿走;用火柴杆撑着眼皮练睁圆眼睛,一遍、十遍、百遍……人们终于在舞台上看到了“活武松"。

鲁迅先生一生勤于钻研,永不息战,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博览群书,多识善思。当别人称他为“天才”时,他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由于他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以“黄牛精神”在文艺的土地上笔耕不辍,像春蚕那样生命不息,吐丝不止,故能成为20世纪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大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就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问题感兴趣。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他更刻苦钻研,一丝不苟。一次,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忽然觉得肚子有些饿,便想煮鸡蛋吃。他把“鸡蛋"放入锅中后,继续实验。过了一段时间,他猛然想起煮着的鸡蛋,当掀开锅盖时,吓了一跳。原来锅里竟“躺”着他的怀表,而手里握的却是鸡蛋!正是由于他的勤于钻研精神,牛顿才成为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司马迁的写作“天才”,盖叫天的表演“天才”,鲁迅的文学“天才”,牛顿的物理“天才”,以及所有成功者的“天才"都在证明:没有勤奋钻研这个伟大的母亲,成功这个骄子是绝不会出世的。

当代的许多青年是有理想的,这一点固然很好。但成功往往起于勤奋的钻研与实践。有些人在实践时常这样想:“算了吧!明天再做,何必珍惜这点时间呢!”这些人忘了,明天的后面还是明天!“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必然是要“万事成蹼跄”,老大徒伤悲的!只想成功,而不愿奋斗,盼望收成,而又不舍得耕耘。这样的理想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没有勤奋钻研的人生只能是一条从零到零的虚线!对于成功的金字塔,他们只能望洋兴叹!

勤奋钻研是通向成功金字塔的阶梯,是走向事业王国的成功之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学者闻一多在一个个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声无闻,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可知,闻一多先生勤于钻研,勤奋刻苦,一丝不苟,才有丰硕的成果;根据“科学家钱学森的研究手记里,记录着他取得的每一项成果,包括如何反复推导公式,如何多次演算数据……一篇薄薄十页纸的论文,手稿却有800多页。那一页页手稿上,中文、英文、大字、小字、算式、图标,他都写得一丝不苟”可知,科学家钱学森的研究,是经过反复推导、演算等勤奋刻苦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由此可提炼出关键词“勤奋研究"刻苦钻研”等。

二、选材构思。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经历来写。如写自己“勤于钻研,学习《诗经》"的事。在一次听讲会上,老师讲述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妙。我对《诗经》充满了兴趣。之后买了《诗经》的书,但有很多知识点不懂,就买了很多关于《诗经》的注解等相关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不懂的也用红色笔标注出来,一有时间就去向老师请教。后来,在学生交流时,我对《诗经》的理解分享,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也可以列举古今名人刻苦钻研的示例。如,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如,范仲淹幼年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着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等。写作时,可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可运用细节描写和渲染等艺术手法,这样能更好地抒发情感。写议论文时,注意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合适的论据,论述要有理有据。

2.(2022·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

那种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

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答案】例文:

成功来自积累

一朵花绽放一个春天,是因为积累了阳光;一滴露珠折射出多彩的世界,是因为它心中蓄满了彩虹。积累,让成功不再遥远!

“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鲁迅的这句名言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成功源自于积累。

杰克·伦敦依靠自修与点滴的积累才促使他成为一个大文豪,恰恰印证了“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的这句古训名言,正是因为杰克·伦敦不断地积累才让他走向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让他走向了成功。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是一条最原始的谚语,但却铸就了几代人的成功。看来量的积累可以取得质的飞跃,试问,纵观古今,文坛之名士,哪一个不是依其积累才走向的成功

莫泊桑,曾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这都要归功于他不断地积累,每天,他都很早地出去采集素材,他将这一天所见到有趣的事,感人的事都记录了下来,并将其一一整理运用在文中,使他的文章更生动,这样如此大的成就,皆因是积累一切琐碎细微的事物才走向的成功,由此可见,成功在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是句耐人寻味的千古良训。

李贺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清新飘逸的诗句皆在于点滴的积累,当他在与好友游玩时,遇到优美的诗句便抄在纸上,回家后又字斟句酌。积累是与成功紧密相连的,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让你变得睿智而又博学。

成功的背后便是平常的点滴积累,唯有善于积累,做什么便都会得心应手,在生活中亦是如此。

我从来不屑于积累,但我却为此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在我自信满满地去参加语文作文培训班时,我自以为读的书很多,还能绰绰有余,会让他们刮目相看的,但是上课后,我被他们问得一怔一怔的,完全跟不上他们的思路,当老师提问我时,我急得满头大汗也想出什么所以然来,我恍然大悟: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就不会成功。

积累,让成功不再遥远!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题目中给出的三则材料都强调了基础和积累的重要。一步步地走,就可到达远方,一滴滴的水可以汇聚成汪洋。植物只有根扎得足够的深,才能茁壮成长,最终结出饱满的果实。由此可得立意:成功来自于日常的积累;打牢基础,才可成就梦想;投机取巧虽然获得一时的成功,却最终会品尝失败的苦涩;成功没有捷径……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一点进行创作即可。

选材构思:可以有两种写作思路。一、写人记事,创作一篇记叙文。如,确定主旨为“成功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可以记叙自己坚持每天练习书法,最终写出一手好字。可以写自己坚持每天长跑,拥有了强健的体魄等。二、议论说理,创作一篇议论文。如,确定中心论点为“打牢基础,才可成就梦想”,首段可列举一个名人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然后依次论述基础对于成功的重要,怎样才能打牢基础,既要打牢基础还是锐意进取等内容,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与首段的论点相呼应。

3.(2023年长春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青年洞前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习近平总书记给奋斗在田间地头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写道:“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的你如何看待“吃苦"精神?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享受“吃苦”

诗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我要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可又谁知道,在充满挫折的道路上,他们会享受这个过程,自得其乐呢?

如今的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面临着至关重要的中考。也因此,亲身经历着的初三,真苦,真累。随着信息技术也加入中考科目的行列。我们荣幸地又多了一项使命背信息技术内容。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校园内正在背信息技术的我,感觉下一秒就能晕过去。唉说不抱怨是唬人的。

后来,语文老师讲解了《为学》这篇文章,学后,一番成就,靠的不是天资,怕的不是愚钝,只需要能吃苦。也只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正如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细细品尝这篇文章,好好回想以前行为的种种。愧疚充满了我的心里。认为学校让我们中午背书是剥夺了我们的休息时间;认为烈日高照让我们两眼发昏;认为站立半个小时让我们会两腿发麻换个角度,我们也会在背书中提高能力。我们也会在相互提问中找到乐趣苦,真苦,但再苦的环境也会有欢乐。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说过:“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都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人们只有在这崎岖的小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赢来这胜利的曙光。

天空并非永远湛蓝,阳光并非永远灿烂,小草并非永远碧绿,鲜花并非永远绽放。它们有过艰苦的处境,但它们享受这个过程,因此才有了下一次的夺目亮相。苦不苦?得自己品,自己受,艰苦的环境,我们咬牙坚持,在鲜花追捧之际,我们会发现:原来,吃苦也是一种享乐。

回首昨日,我们在怨天尤人;在看今朝,我们在奋力拼搏;眺望未来,胜利之光将会把我们照亮。

4.(2022·长春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也有它自己的使命!要知道:生命的象征是活动,是生长,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不甘,生命的底色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人世间,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价值,都有其意义。那么,在这人世间,我们怎样生?如何活呢?

面对这个生命之问,我不禁想起了作家梁晓声写的《种子的力量》。文中写的那些被遗落在院中的麦种,它们能在砖头的压盖下,傲然地由麦芽生长到麦苗,最后破砖而出,为何?是因为它们不甘被掩埋,不甘被碾压,于是,释放出了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存在本就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天赐,当拥有生命后,就要让它有价值,有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唯有不甘!不甘,才是生命的底色;不甘,才能让生命具有价值。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着崇高的信仰,伟大的追求,可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在年仅23岁的时候,就全身瘫痪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也就如此吧!灰心,失望,沉沦,应该是他生命的使然,可是,他没有过多地悲伤,也没有过多地忧郁,而是坦然接受这一切。在一个向日葵盛开的秋季里,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写作,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克服了生活的不便,终于写就了享誉世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为何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不甘心被生活打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抛弃,不放弃。

人世间,能够真正地打败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如苏轼,如张桂梅,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的人,因为不甘于生命的无意义,无价值,而昂起头来,迎接生活的考验,让生命变得多姿多彩。

正如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所说,“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流动的生命是有活力的,只有不甘于生活的重压,敢于和命运挑战的人,他的生命才会变得绚丽多彩。

的确,和苍茫的宇宙相比,人,真的很渺小,渺小得如沧海之一粟。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要认命,只有不安于命运的安排,我们就会创造奇迹。

现在的我们,迎来了属于我们的中考,中考过后,将是我们命运的一个转折。但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要向命运低头,而要以不甘之心,迎接命运的挑战。

不甘,是生命的底色,借助这样的底色,在未来的岁月里,才能涂抹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认真阅读材料,文字中绕不开的是生命,“一滴一叶,也有它们自己的使命”,这探讨的是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是在提醒学生,即使生命渺小,我们也不要庸庸碌碌地生活,要活出自己的社会价值,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所以,应写出为国为家的大情怀,应该写出人生奋斗的价值与意义。“不是每一条河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成树”,这又是在说人生中,面对困难,面对逆境,面对挑战,拼搏的意义,奋进的重要。在主观上,我们应努力,应奋斗。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应尽量打开写作思路。如写渺小与伟大,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虽显渺小,但同时,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人生在世,唯有奋斗。岁月匆匆,无情地流逝着,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抓住时间的尾巴,乘风破浪,直挂云帆,享受搏击沧海的乐趣。不甘于只是一滴水或一个树叶,而应努力成长,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汇成大海,长成参天大树。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如果写成记令文,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例举有关奋斗励志的事例,如古代的悬梁刺股典故,当代的谷爱凌、苏翊鸣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2023天津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在人际交往中,会感到温暖,也会感到迷茫;在交往过程中,会遇见从未见过的风景,有的人会给予关爱与启迪,会从中领悟到人性的美好。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核心为“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交往,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获得关爱与启迪,领悟到人性的美好,以及见识到从未见过的风景。从这些交往中,我感悟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学会倾听和理解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和理解他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关心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真诚的友谊。

二、关爱与包容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和包容。对于别人的错误和不足,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成长。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学会感恩与回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