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专用中考篇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专题07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7现代文阅读

1.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6.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结构: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文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有: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节表达上的需要,插入另一些相关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作用有: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7.记叙中心: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意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加以综合、归纳。

8.记叙详略:凡是对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即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了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思想;面(略写),体现了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有时,在安排详写材料时,还应注意前后呼应。

9.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6)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10.答题策略:

(1)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和“统观”意识

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捕捉材料信息

①捕捉“重点词”,理解和品味语言。

②捕捉“重点句”,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③捕捉“中心句”和“议论句(段)”,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④捕捉“文本性”,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3)排除干扰选项

①排除法(筛选法)。②比较法(对比法)。③还位法(复位法)。

(4)逐层深入

分析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

(5)一准二全三简明

在回答主观简答题时,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

(6)紧扣文本

在回答开放题时,必须先从阅读的文本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看法,不能凭空臆想,随便发挥。

例1.(2020七上·尚志期末)阅读《奶奶的脊背》,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脊背

奶奶的脊背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

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每每听说有庄子唱戏,奶奶早早地把一家人的晚饭烧好,就背着我跑出了门。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是对于戏文却门儿清,还能唱上一些。我在路上无聊的时候,奶奶就哼着戏文逗着我。我呢,被背篼兜着,一摇一晃的,在摇篮里一样,不大一会儿就在奶奶的催眠曲中睡着了。等到我醒来的时候,戏一般都唱了十之八九。奶奶呢,背着风,靠在稻草堆上,眼睛盯着戏台,嘴里哼着,手里打着拍子,背篼一晃一晃的,那真是一种不一样的舒适呢。

看到我醒了,不闹腾,她也不问我:但是只要我哼唧一声,她就会从口袋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两粒糖果塞进我的嘴里。有了糖果,还有热闹,我自然也就舒舒服服地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了。看完了戏,一般都是深夜了,但是只要附近有卖零食的,奶奶就会跑去买上一点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给我吃来醒瞌睡,以免睡着了感冒。我呢,就一直从戏台下吃到家里,就是嘴酸了,嘴干了,也不愿意停下来—要知道,那时这可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美食。

读书了,奶奶的脊背是一座平稳的桥。那时,我在小河那边的小学里读书。只要下大雨,山洪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从峡谷里冲下来。我们放了学,气喘吁吁地跑到小河边。河滩上都被洪水吞没了。它咆哮着,翻卷着,裹挟着树枝、砂石和泥土一头撞了下来。那声响,声如奔雷,那气势,万马奔腾。我仗着自己会点水,脱下鞋子,把裤管绾到膝盖处,想试一试。但一下水,我就吓得退了回来。

那脚底的沙“嗖嗖嗖”地往下蹿,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脚都踩不实,还怎么过河?

奶奶在对岸看到了,嚷嚷着。虽然听不见,但她那团团转的焦急我还是看在眼里的。好在小伙伴的家人也赶来了,他们在河中很快拉起了一根绳子。奶奶从不容许我一个人摸水过河,说怕我被水冲走,她总是固执地要背我。那么大的水流,人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摔倒,我吓得趴在奶奶的背上,闭着眼睛不敢看,只是心里默默地祷告着,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等到过了河,提着的心放下了,我从奶奶的背上溜下来,抱着奶奶的脸就亲。这么大的孩子还亲奶奶,羞不羞?乡亲打趣我。我也不害羞,我奶奶,我怎么不能亲了?

那时,奶奶的脊背还是一根屋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虽然有父亲,但是最后做决定的一般都是奶奶。人们都说,我的奶奶撑起了半边天,这话我信。

而现在,奶奶的脊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圆。也许是一生太过辛劳,奶奶四十多岁的时候,腰就弯了,而现在弯得更厉害了。虽然拄着拐杖,但是头却在拐杖头的下面,似乎脊背支撑不住她的身体似的。

有时候,我就悲哀地想,要是没有拐杖,奶奶是不是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呢?但是,奶奶却想得很开,人生不就是求一个圆满吗?要是哪一天,我真的成了一个圆,你们不要悲伤,因为那是圆满的圆要高兴,知道吗?我强笑着,心底还是有些涩涩的。

(1)本文主要记叙了奶奶与“我"的哪两件事情?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奶奶的脊背的?

(3)作者为什么说“奶奶的脊背还是一根屋梁”?概括回答。

(4)从结尾线划句子能看出奶奶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幼年,奶奶背“我"看戏;读书时,下大雨,奶奶背“我”过河。

(2)时间顺序

(3)奶奶掌管家里所有的事情,奶奶承担了家里所有的责任。

(4)乐观(豁达)、坦然看待生死、为家人着想。(意思贴近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记叙顺序

【解析】(1)本文主要记叙了奶奶与“我"的两件事。第二至四自然段写了在“我”幼年时期,奶奶常背“我"看戏;第五至七自然段,写了在“我”读书时,下大雨,奶奶背“我"过河的场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根据“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读书了"而现在”等语句,可知是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3)把奶奶的脊背比作“屋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虽然有父亲,但是最后做决定的一般都是奶奶”说明奶奶是支撑起全家的人,掌管所以事情,承担所以责任,一人撑起半边天,也表现了奶奶的辛劳。

(4)本文首尾呼应,从奶奶脊背的形状引起了对人生的思考,“我真的成了一个圆,你们不要悲伤”,“圆”在这里代表死亡,奶奶说“因为那是圆满的圆要高兴”,表现了奶奶对生死的坦然,对生的乐观,死的豁达。

故答案为:⑴幼年,奶奶背“我”看戏;读书时,下大雨,奶奶背“我"过河。

⑵时间顺序

⑶奶奶掌管家里所有的事情,奶奶承担了家里所有的责任。

⑷乐观(豁达)、坦然看待生死、为家人着想。(意思贴近即可)

【点评】⑴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

⑵本题考查文章描写顺序。常见的描写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分析。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

例2.(2023九下·安达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案】(1)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吴王夫差,作为一囡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责任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其次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做自尊、自爱、自重、助人为乐的人,受社会谴责、非议的事不做。其三、对自己做的事负责,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实事求是;不怕批评与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中心论点;论据;补充论据

【解析】(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陈述句。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是为了证明论点。答题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本题考查补写事实论据。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论据的种类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4)本题考查看法探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旨。围绕主旨表明自己的看法,注意看法积极向上正能量,符合学生的身份,语言合理即可。

【点评】(1)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即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四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即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故答案为:①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②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和不爱人生的人形成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证明了中心沦点。

故答案为: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要了解人物事例才能答题。

海伦凯勒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邓稼先放弃美国优越条件,毅然归国,为了祖国的核事业一直奋力研究,取得重大成就,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吴王夫差心中有个信念一定要打败越国并成功,俘虏了越王勾践,然而夫差从此开始放纵自己,最终导致兵败被杀。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家祖训,即使遭受腐刑后也依然动笔,最终完成巨著《史记》。

故答案为: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4)本文主要在讲人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也要对自己负责,从小事做起,不推卸自己的责任,做错事勇于承担,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故答案为:责任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其次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做自尊、自爱、自重、助人为乐的人,受社会谴责、非议的事不做。其三、对自己做的事负责,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实事求是;不怕批评与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2020七上·尚志期末)阅读《讲故事的人》,完成下面小题。

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1)概括作者回忆自己与母亲的三个故事。

(2)第①段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3)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找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词语。

(4)结合第⑤⑥段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①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概括回答。

【答案】(1)“我"多算买菜老人一毛钱,母亲伤心而哭;“我”害怕生病的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我”多次偷偷地跑去听书,并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吸引了母亲,得到母亲默许。

(2)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为“我"占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

(3)①不耐烦②默许③忧心忡忡

(4)①母亲“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②我喜欢说话的天性。

(5)母亲是一位慈爱、正直、坚强、感情细腻、对孩子宽严有度、希望孩子有出息的普通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意对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语言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与母亲的三个故事。第一段写了:“我”多算买菜老人一毛钱,母亲伤心而哭;第二段描写“我"害怕生病的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第三至四段写“我"多次偷偷地跑去听书,并讲给家人听,吸引了母亲,得到母亲默许。

(2)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当母亲知道“我"多算了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时,为“我”感到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

(3)第三段“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第四段“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据此可找出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词语分别为:不耐烦、默许、忧心忡忡。

(4)这,指示代词,根据上下文“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可作答。本性,在这里指人的天性,“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可知本文中“我"天性爱说话。

(5)“我”多算买菜老人一毛钱,母亲对“我"的伤心失望,表现了母亲的正直,对孩子教育有方;“我”害怕生病的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对“我”的慈爱;母亲喜欢听“我"讲故事,听完后又忧心忡忡地思考“我”的前途,表现了母亲的感情细腻以及对孩子的关心和期待。

故答案为:⑴“我"多算买菜老人一毛钱,母亲伤心而哭;“我”害怕生病的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我”多次偷偷地跑去听书,并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吸引了母亲,得到母亲默许。

⑵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为“我"占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

⑶①不耐烦②默许③忧心忡忡

⑷①母亲“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②我喜欢说话的天性。

⑸母亲是一位慈爱、正直、坚强、感情细腻、对孩子宽严有度、希望孩子有出息的普通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意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

⑵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⑶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的把握,注意结合相关句子能表达心情的词语作答。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得我理解,明确划线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⑸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2020七上·尚志期末)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完成下面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鸟本无好坏之分”?根据第②段内容回答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②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___)

(3)为什么说啄木鸟是益鸟?阅读第④-⑥段回答。

(4)“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一句中“弊"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1)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3)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答“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也可);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4)啄木鸟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解析】(1)根据第二段“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的自然环境"可作答。

(2)①把啄木鸟比作“森林医生”,是打“100株树"80个幼虫”“0.8个幼虫"是列数字;“由原来……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是作比较。

(3)根据第四段“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五段“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第六段“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可作答。

(4)根据第三段“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⑵①打比方;②列数字、作比较

⑶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答“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也可);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⑷啄木鸟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根据第二段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引资料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归纳概括能力。根据第四段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引资料等。

3.(2020七上·富锦期末)阅读《未接来电》,完成下面小题。

未接来电

水竹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后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滴滴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不用盯。”我说。

“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

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你是否也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了努力,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3)结合语境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4)文章②~⑤段运用哪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

(2)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与父母分离时间越来越长,对父母关心少,不了解父母真实情况(害怕父母出意外),所以“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比作婴儿,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无助、害怕,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

(4)插叙,写出我为父亲担忧的原因,为下文写我的紧张不安、害怕及思考作铺垫。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1)文章①~段主要叙写“我"看到父亲的未接来电后回复父亲电话的经过,期间插入了“我”担心的原因,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文章的~则重点写“我"对“孝”的反思。据此可概括作答。

(2)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的“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的内容概括作答。

(3)语句“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把自己冻僵的身体比作是婴儿般缩成一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寒冬清晨回复父亲电话的情形,表现了“我"当时的担心害怕的心理,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文章叙写的事件是回复父亲的电话,中间②~⑤段插入了前段时间父亲生病住院的情况,交代了“我”担心父亲的原因,为下文叙写“我"的紧张不安、担忧害怕做铺垫,也为事后叙写自己对“孝”的反思和感悟做铺垫。

故答案为:⑴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

⑵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与父母分离时间越来越长,对父母关心少,不了解父母真实情况(害怕父母出意外),所以“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比作婴儿,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无助、害怕,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

⑷插叙,写出我为父亲担忧的原因,为下文写我的紧张不安、害怕及思考作铺垫。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根据文中重点句子即可概括出答案。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多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进行。

⑷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通读文章第②~⑤段,明确插叙的内容及作用。

4.(2020七上·富锦期末)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完成下面小题。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①___;哥哥行动,感受清凉;哥握弟手,②___。

(3)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4)本文中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章的中心(主旨);以“清凉”为线索贯穿全文。

(2)渴盼(期盼)清凉;传递(给弟)清凉

(3)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笨的喘气声,形象准确地写出他搬砖的费力。

(4)哥哥是一个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肯吃苦、有毅力)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本文标题改为《手掌里的清凉》,这个题目新颍有美感。手掌一般是传递温暧的,这里用“手掌上的清凉"为题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手掌上传递清凉来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以“淸凉”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此题可以通过这两句话总结答案:“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3)“吭哧吭哧"是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笨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的费力,表现对弟弟的关爱。

(4)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哥哥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哥哥是一个有爱心聪明的孩子;“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表现出哥哥是一个懂事、体贴父母的孩子。“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说明他遇到困难肯动脑。

故答案为:⑴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章的中心(主旨);以“清凉"为线索贯穿全文。

⑵①渴盼(期盼)清凉;②传递(给弟)清凉

⑶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笨的喘气声,形象准确地写出他搬砖的费力。

⑷哥哥是一个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肯吃苦、有毅力)

【点评】⑴题目的作用可以总结如下几个方面:象征意义;语意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

⑵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⑶本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⑷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5.(2023七下·安达月考)阅读《门边有个位置》,完成各题。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选自《北京晚报》,作者查一路,有改动)

(1)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又指_________。

(2)引用原文语句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

(4)读罢全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共80字左右)

【答案】(1)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2)①“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②这句话写出“我"怕儿子说话太随便伤害了送水工、想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提醒儿子的心理,③表明“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人。

(3)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4)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应该有一颗体察别人难处的同情心。作为同龄人,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⑴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抓住文中“放饮水机"地方和文章中最后一段文字老人的话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应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例如,从文中第②自然段中“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这句话,看出我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再如从文中第③自然段中的语句“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从第④自然段中的“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i]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等语句看出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故答案为:①“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②这句话写出“我”怕儿子说话太随便伤害了送水工、想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提醒儿子的心理,③表明“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人。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从老人说话的内容看,这是在那个送水的师傅在表扬我,这显然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烘托出我能为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另外,可以看出,你能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感激你,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故答案为: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的能力。应抓住最后老人说的话来感想“在心中给人留个位置"(即关心他人),要用同龄人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以“体谅、尊重大人"等角度来说。语言表达要连贯,表述准确即可。

故答案为: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应该有一颗体察别人难处的同情心。作为同龄人,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6.(2023七下·安达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笫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她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____。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1)本文的标题是《最初的温暖》,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好处。

(2)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3)文章第(15)段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文中王丽晨和刘兵两位主人公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闪光的品质?

【答案】(1)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奠定了全文关爱、感恩的感情基调:)是全文的情感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自己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却不记恨,自己还没有向她道歉呢。

(3)补叙。交代了文中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使文章跌宕起伏,震撼人心

(4)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记叙顺序

【解析】⑴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⑵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⑶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般情况下,标题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有交代故事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渲染某种气氛,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从内容上分析,它的妙处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从结构上分析,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并设景念从语言特点分析,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故答案为: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奠定了全文关爱、感恩的感情基调:)是全文的情感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第6段的横线处可以补写的男孩的心理活动有"后悔、自责遗憾歉意伤感"等的意思,注意组织好语言。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自己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却不记恨,自己还没有向她道歉呢。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考生要从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关键语句等方面着手分析。本文第15段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句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所以属于补叙。收束全文,嫜-波三折,起到了文似观山不喜平"的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补叙。交代了文中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使文章跌宕起伏,震撼人心

(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刑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特别是要归纳好王丽晨和刘兵两位主人公的事迹,从他们的高尚情操中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本题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有:真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品德;要学会珍藏美好井传递爱心等。

故答案为: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

7.(2023七下·泰来期末)阅读《三角梅》,回答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生长状态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副要死不活的样子。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仍然毫无变化;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B;D

(4)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与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的时间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